英國工黨在五日底定的國會大選中贏得四一二席,不僅輕鬆跨越三二六席多數門檻,甚至逼近三分之二席次。「每日電訊報」報導,綜觀普選票分布,工黨的總得票數僅佔全國總票數的三分之一,創下英國選舉史上得票、席次比例差距最大紀錄,也讓英國施行的「領先者當選」(First Past the Post,即簡單多數)選舉機制再次受到檢視。 進一步探討,工黨贏得的席次約佔總國會議席六十三.七%,得票數卻只有卅四%,約卅%的差距一舉超過同樣由工黨在二○○一年大選寫下的廿二%紀錄。當時由前首相布雷爾領導的工黨取得四一八席,得票率約四十一%。 若與工黨慘敗的二○一九年選舉比較,本屆的工黨得票數只多出了約七十萬票,即一%左右,席次卻多出了二百多席。二○一九年工黨僅贏得二○二席,創下一九三五年以來最差成績。 再與二○○五年大選比較,同樣由布雷爾率領的工黨拿下卅五.二%選票,高過本屆工黨得票,席次則只有三五六席。 另一項問題是,工黨、保守黨之外的第三勢力雖然獲得廣泛支持,卻難以完全呈現在國會席次上。特別是「英國改革黨」拿下第三多的四一○萬張選票,席次僅有四席;一九○萬張第五高票的綠黨同樣只有四席;第三大黨「自由民主黨」則只靠三五○萬票就贏得七十一席。換算下來,改革黨百萬票才得到一席,自民黨只需五萬票,原因在於自民黨選票集中在較少的席次上,改革黨則大幅分散在全國各選區。 以政治光譜區分,右派的保守黨和改革黨得票率卅八%,席次僅佔十七%;左派政黨得票率四十四.一%,席次多達六十七%。 然而,保守黨的慘敗脫離不了失去選民支持的根本性問題,其廿三.二%的得票率是過去百年以來最低紀錄。本屆英國的投票率為五十九.六%,亦是過去廿多年來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