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l_pingli 于 2015-10-9 11:15 编辑
选择孩子上哪一所高中,我前后纠结了差不多一年,如今尘埃落定,孩子在新学校适应得很好。这里分享一些自己的体会,欢迎交流不同的观点和信息。
经常看到论坛上有人问,A校和B校,哪一个好?热心网友回答,A好,却没有说明理由,或者理由是我认识的某某毕业于A,上了什么名大学或者某某某毕业于B很不成器,单个或几个孩子的个案显然不能说明一个学校的好坏,选学校之前需要全方面的了解才能有所比较。
如何了解一所学校? 1. 参加Open Day 无论公立还是私立的高中,每年通常都会安排一次Open Day 或campus tour 给潜在的家长了解学校。这是非常好的机会,通常有提问环节,有心的话你还可以跟主管招生的人交谈甚至要到他的联系方式。 参观Open Day 之前,自己心里最好有个重点,比如孩子喜欢音乐就可以着重看或提问这方面的情况。
2. 看学校网站 翻看近两年的新闻,常常能让你了解到这个学校的强项、侧重点在哪里。 了解学校的组织架构和提供的课程。如果有疑问,可以找到联系的邮箱。 网站还还会有报名的时间、步骤,公立校会有学区的详细说明,私校网站都会有收费的明细或者奖学金考试的信息。
3. 跟学生、家长或者老师交流 跟在校学生或者毕业生及其家长交流,往往能得到不少有用的第一手信息,但需要注意区分是个人意见,还是总体感受。
4. 看ERO Report 套话都略过,主要看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学校自己的推荐(强项),通常还能看到学生的种族分布,虽然不是最新的资料。
5. 教育部网站 在MOE网站上,可以下载新西兰的学校学校目录,https://www.educationcounts.govt ... /list-of-nz-schools 右手边的 school directory
包括最新的准确信息:学校的官网、地址、类型(几个年级、私立公立)、decile (社经指数)、当年的学生人数、种族比例、国际生数目等等。
了解哪些信息?每个人关心的侧重点可能不一样,下面是我关注的内容。 1. 学校概况 规模:每个年级的学生人数?我不喜欢人数太少的高中,比如每个年级100人以下,很多活动尤其是体育根本开展不起来。好的公立通常都有400-500人以上,而私立300人/年级已经算很大的了。
年级:公立高中一般是9-13年级,私立的有1-13或者7-13,如果是这样,我会问九年级新生通常有多少?新生多的话,比如接近一半,学校通常会组织露营或其他活动帮孩子互相认识,如果新生太少,或者有些人说最后两年再转私立,我认为都会增加孩子适应学校的难度。
男校/女校 还是混校?奥克兰不少名校(公立和私立)都是单一性别的,而我个人喜欢混校,主要是认为学会和异性正常交流合作(不是恋爱)是孩子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家里没有异性的兄弟姐妹的话,在高中正常接触异性非常重要。
公立还是私立?涉及银子或学区问题,下面单独讨论。
位置/交通:公立通常都在家附近。私立的话,有没有校车经过?是否方便乘搭?双职工家庭不可能五年每天亲自接送,孩子自己上、下学方便与否很重要,路上最好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太远的话,家长参加学校活动也不方便。
种族比例: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争议。作为第一代移民,我希望孩子不要仅仅局限于和华人孩子的交往,也可以多一些机会和Kiwi、韩国、印度人、或者毛岛人交往(只要人好,种族不限),所以学校里面multi-culture很重要。如果华人近一半或者是极少数(〈%3),这样的学校我不会选。
宗教信仰:我不信教,但openmind,只要学校不是必须让家长或孩子信教,每周有1-2节宗教课我可以接受。
2. 课程设置 高中前两年各校的差别不大,都是四主课(英文、数学、科学、社会学)和体育及部分选修。 后两年有IB、NCEA、CIE之分,具体这些课程是怎么回事,能说上三天三夜。我这里不解释,不懂的参看这两个帖子启蒙。通常说,如果学校提供多一个选择,无论是IB还是CIE,总是好事。 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86487&extra=page%3D1%26filter%3Dtypeid%26typeid%3D306%26typeid%3D306 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66194&extra=page%3D1%26filter%3Dtypeid%26typeid%3D306%26typeid%3D306
3. 分班方式 和 组织结构 大部分学校,都会对九年级学生进行考试后按程度编班。考试内容是英文、数学和Reasoning(类似智商测试题),各校编班方式不同,比如大名鼎鼎的AGS是按成绩一路从A、B、C编到M、N班,而且这个班级是动态的(晕,感觉回到了中国),另一些学校可能只分出A、B班,其他的随机排,喜欢哪种,见仁见智吧。 组织结构上,有些学校实行导师(tutor)制,一个导师跟随一个组的孩子五年。也有的是House制,同house的学生混龄编排在一起,或者一个班的孩子在同一个house,这部分千奇百怪,很难评价。
4. 客观看待 NCEA奖学金考试成绩和NCEA/UE(大学录取)通过率 Metro发布过这些考试成绩的各校排名,怎么解读这些排名? 先说通过率,通常公立都会低于私立,这不难理解,因为私立可以挑学生而公立不行,但有些私立挑来的运动人才也可能影响最后的通过率。绝大多数华人孩子通过这些考试根本不成问题,所以我认为不需要纠结于那些相差几个百分点的名次高低。 NCEA奖学金考试的历年成绩,是衡量一个学校高水平学生的重要指标,如果孩子成绩很好,未来有希望获得单科或综合大奖,应该去了解学校在这方面的力量投入,比如校内是否有辅导课?辅导课频度?有没有负责组织和激励这些学生的老师?奖项是每年都有(学校重视)还是偶尔有(碰巧有尖子)?通常读剑桥的学生获奖多,因为他们12年级可以提前考然后13年级再考,而IB的学生最后两年非常辛苦,时间精力上可能不易投入太多,所以有些IB牛娃反而不易在NCEA的奖学金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这同样适用于某些学科竞赛,如果孩子在数学、化学或生物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可以注意学校历年的竞赛成绩,询问学校有没有组织任何类型的拓展课程等等。
5. 课外活动 华人家长重视这个的不多,但观察下来洋人对这个方面非常重视,一个Rugby校队的队长,风头远远超过Dux(成绩第一名)。 课外活动主要是体育、音乐、文化和社会服务几类,你的孩子有兴趣的类别值得着重了解。比如爱打篮球的孩子,学校校队的成绩怎么样?有没有请有经验的教练来学校训练?训练的频率?有几支队伍?是不是想打的学生都能进到某支队伍还是之有打得好的才行?如果孩子暂时没有特别的兴趣,可以多看看学校都提供哪些活动的机会,是不是有兴趣的孩子都能参加? 这里介绍一个非常好的活动项目,Duke of Edinburgh,http://www.dofehillary.org.nz/, 提供给10年级以上的学生,包括户外的各种挑战和社会服务,完成一定的任务后有铜奖、银奖和金奖,是非常好的对孩子综合素质的锻炼。学校有没有提供这个项目?是不是每个学生想参加都能参加?
6. 特殊教育 新西兰的学校讲究因材施教,但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一样的资源,如果你的孩子需要ESOL,或者读写方面的特殊帮助,记得向学校询问。 如果孩子某方面很突出,比如数学很超前?艺术方面很有天赋?可以问学校有没有特殊的Program拓展,主要包括提前跨年级学某个科目的可能性,或是特殊的按能力编班的加深内容等。有些学校有专门的优才计划(Gifted and Talented),有需要的孩子家长应该着重询问。
7. 学校侧重点 这个其实已经包含在前述内容中了,新西兰的高中各有特色,有些学校可能很重视学业成绩,有些可能某几项体育很厉害,也有的乐队、象棋见长,通常一个学校的传统强项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倾斜,如果正好是你孩子的兴趣所在,那是再好不过了。
罗罗嗦嗦地写了这么多,累S了,就虎头蛇尾吧。 如果一个学校,在上面每个方面都胜出,那恭喜你,选择容易了!否则的话,有可能了解越多越难做决定,因为A学校可能这里好,B学校那里好,是的,十全十美的学校是不存在的,每个孩子不一样,每个家长看重的东西也不同,只能权衡各项因素之后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作决定了。
举例说,一个孩子也许很有艺术、音乐或舞蹈天分,文化课一般般,那她也许适合选择一个读NCEA的学校,而不是AGS或Macleans,这些学校的传统上认为好学生都会去读剑桥只有差学生才会读NCEA,而NCEA 提供的艺术类学科远比剑桥丰富。
结论: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而不一定是众人口中的名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