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焊技术闯澳洲,一个村25户上百人定居海外。 月收入两三万元,住200多平米的房子,屋外绿草如茵空气清新,拥有高质量的教育医疗保障……这种都市白领都不敢想的生活,济南长清区孝里镇后楚庄的20多户上百人却享受到了,不过不是在中国,而是在澳大利亚。
靠着过硬的电气焊手艺,这个总共201户的村庄有25户的年轻人到澳大利亚“打洋工”,并拿到了绿卡。 船厂工作周末加班,一月能挣两三万 60岁的后楚庄村民王金明每天都会拿着一摞儿子一家四口的照片端详,他们已经整整一年没见孙子孙女了。 王金明的儿子、36岁的王兆生一家目前在澳大利亚生活。王金明说,儿子在国内干了十来年焊工后,于2006年通过劳务中介去了澳大利亚的珀斯,在造船厂干电气焊,儿媳、孙子也都跟了过去。 国外的生活与国内完全不同。王兆生每周按规定干38小时的活,每小时能挣36元。他还经常周末加班,工资是平时的1.5倍。“外国人懒,周末都不上班,开着车去海边玩。咱中国人好钱,周末能加班就加班。”王金明说。 这样算下来王兆生的周薪大约是1700澳元,扣掉30%的税仍能月入3000多澳元,相当于人民币2万多元。 出国两年多,王兆生一家拿到了绿卡,贷款买了45万澳元的房子。房子220平方米,院子760平方米,院子里种花种草,也种点菜。2011年,王兆生夫妇又生了一个女儿,降生便获得了澳大利亚国籍。 王兆生的妻子原先在蔬菜厂冷冻仓库干活,自从小女儿出生后,就不再工作。生女儿时,不但住院不用花钱,当地政府还补助了5000澳元。他家里有两辆车,一辆丰田、一辆本田,他和媳妇一人开一辆。本田是辆二手车,总共花了7000多澳元,合人民币4万多元。 在澳大利亚扎下根后,王兆生不时给老家寄钱。有了钱,老家的房子也被装修得亮亮堂堂,家具家电一应俱全。 19户人住在一个社区,澳洲聚起“小后楚庄” 像王兆生一家这样在澳大利亚打工并定居的,后楚庄共有25户。他们都是通过劳务输出到澳大利亚,并靠着过硬的手艺站稳脚跟的。 出国的风潮源起于村民尹法刚。2005年,他在深圳一家船厂干活时,掌握了一手好手艺。客户几次来检查,别人的活通不过,他的活次次出色。这引起公司一名外国工作人员的青睐,他对尹法刚说,你去澳大利亚吧,那里比中国挣得多,你的手艺准行。 尹法刚决定一试。他约两个在深圳干电气焊的同村青年一起出去,但是当时出国各项费用加起来需要12万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两个同乡打了退堂鼓,尹法刚找亲戚借钱、跑银行贷款,攒够12万元交给了中介。 一年后,尹法刚到了澳大利亚墨尔本;三年后,他在墨尔本买上了大房子,生了有澳大利亚国籍的小儿子。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其他村民都坐不住了。尹法刚的妈妈说,很多青年出国都是找送走尹法刚的中介办手续,找尹法刚上过的那家培训学校学英语,然后两口子一起去澳大利亚。 七八年间,总共201户的后楚庄有25户年轻人先后到澳大利亚打工,其中19户都生活在珀斯一个社区里,大家相距不过十几里路。村民们笑着说,澳大利亚有了一个“小后楚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