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nnie0002 于 2013-3-12 19:31 编辑
[按语] 本图转载于“雅轩”的博客。“锄禾日当午”的古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如今真正联系实际,落实行动者不多;有些人甚至“口喊锄禾日当午,手中挥粮如挥土,大吃大喝搞浪费,不知粒粒皆辛苦”。希望大家看到本图后,能有所启发,受些教育。 [正文]
朋友,当您手捧香喷喷的白米饭, 您可曾想过 它是怎么变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搜集、整理, 我将它的全过程图片奉献给大家分享,请您牢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雅.轩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牛耕田 
机器耕田 

水车引水灌溉农田 

播谷种 
绿油油的秧苗 
手提秧苗去插秧 


人工插秧 
机器插秧 
除杂草 
喷洒农药除虫 
天干地裂禾苗黄 


挑水浇禾苗 

挖井引水灌溉良田 
脚踏水车抗旱 
人工收割 
60年代扮桶扮禾 
机器收割 
70年代脚踩打稻机 

80年代全自动收割脱粒机 

将稻草堆垛 
晒稻谷 
挑稻谷回家 
风车是用来分离稻谷和杂物等的设施,稻谷从上面放下来, 当转动风车叶的时候就会把轻的杂物、瘪谷之类的东西从 后面吹出去,稻谷直接从前面流到箩筐里。 
80年代全自动分筛、烘干稻谷 


60年代前舂米用的工具 


原始舂米法 
70年代用的打米机,前面出糠后面出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