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搜索
热搜: 移民 留学
查看: 125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 “大家都是中国人” 与 种族歧视   [复制链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升级  1.18%

UID
20573
热情
2983
人气
5457
主题
19
帖子
1526
精华
1
积分
5059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3-8

至尊荣耀 新时政 10周年纪念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23:39:41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分享
tonyget 发表于 2015-3-12 00:23
你发一篇亚裔米国人自己写的文章吧,如果你认为他们是不进入演艺界与体育界,以及在公司不想升级都是完全 ...

不要把美国政界商界缺少亚裔看做歧视,做领导,做leader看的不是能力。公司的CEO必须的是公司能力最强的那个吗,美国总统就是全美国能力最强的那一个?混迹政界商界不是靠个人能力,而是靠交际能力,个人魅力的展示,其实和人打交到是一项最难掌握的技能,看看中国混迹商界政界的成功人士就知道了,是从小成绩最好的吗,并不是吧,往往都是八面玲珑,善于打交道的吧。亚洲的大多数文明都是农业文明,和欧洲的畜牧和渔业文明有很大不同,农业文明自给自足,人也比较重土安迁,是典型的遵循传统的族群。在国外,有多少华人不是日常吃的是中国饮食,遵循中国文化,阅读中国书籍,收看中国电视为主的,所以华人不容易从根本上融入西方社会,归根结底,因为大多数根本就不愿意。美国洛杉矶的一位前市长叫陈瑜,她是一位华人,这是她在一本书中的一段自叙:

关于我

我曾是个女孩,后来成了一个女人,一位妻子,如今是两个小女孩儿的母亲;我拥有中
国血统、美国国籍。我的母亲和父亲分别在宁波和南昌出生长大,他们各自移居台湾,
又都到美国读书。他们在波士顿相遇并结合。我出生在美国东海岸,离华盛顿不远的地
方。

我成长的背景就是这样亦中亦美,但我的家庭中国味儿十足。我的父母总是担心我和弟
弟受到美国文化不道德一面的浸染,对我们格外庇护。他们不在家里摆电视,不主张我
们跟美国孩子一起玩,只要我们离开学校就一定要老实呆在家里。我们严格地只跟华人
移民社区的人交往。

我的父母挣钱不多,所以为了让我跟弟弟能够在一个好的学区上学,他们做出了牺牲,
省吃俭用买了那里的房子。而这就意味着,我跟弟弟成了一个几乎全是白人的学校里面
的穷孩子。

小时候,我害羞得不得了。在学校我几乎不怎么讲话,因为我的英文很烂。那是 20 世
纪 70 年代,当时的中国在世界的眼中是个贫穷落后、庞大单调的怪物,而这一形象也
反映在了我的身上:我是个沉默寡言、衣着寒酸、戴着瓶底儿厚眼镜的、怪模怪样的中
国小姑娘。

我的老师都是白人。他们都不懂中文,所以也就不知道我会讲中文。在他们眼中,我不
会说英文,就等于:这孩子不会说话——就这么简单。于是,我被转到了有“特殊需求”
的班级里,跟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孩子们在一起。后来我的英语水平提高了,于是被送回
了正常班。但社交生活对我来说仍是艰涩无比。

别的孩子总冲我喊一些充满了种族歧视的话语:“中国佬,滚回中国去!”“嘿,细长
眼儿,‘ching ching ling long’(中文在他们听来就是这些个怪音)!”而由于不
看电视、不听流行乐,我根本不了解别的孩子们在关注什么,所以即便我的英语水平已
经达到随听随懂的程度,我仍然跟不上正常的社会交往节奏。最困窘的是别的孩子开玩
笑的时候。好不容易当我知道怎么正确回应的时候,也总是慢了一分钟。

那些年啊,我想当个白人的渴望比什么都强烈。当然,这不是肤色的问题,而是做一个
白人对我意味着什么。我那时想,只要我是个白人,我会是漂亮的、富有的,或者——
至少我会是个正常人,其他孩子或许就会喜欢我了。那时要是有微博这种东西,我肯定
会在我们学校每个孩子的微博上,每天都写上一句 “羡慕嫉妒恨”。

我父亲实在是个好心人。在我成长的岁月里,他的业余时间都在帮助中国移民在美国安
顿下来。我们的周末都用在帮助他的新朋友寻找住处、学开车这类事情上。

在父亲的职业生涯中,三十多年间他始终只是一个为政府工作的初级工程师,尽管他拿
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硕士学位,并且是部门里工作最努力的人。他每天早早到办公室,
晚上和周末也把工作带回家做。出差的时候,为了给政府节省开支,他不跟同事一起住
三星级酒店,而是住在附近的一星或两星酒店。

在我十二、三岁的一个晚上,父亲说:“今晚是我们部门的年度圣诞晚会”。我很奇怪,
问他为什么不去参加。他说:“因为在那种场合,我从来不知道该跟人说啥。”

那一刻简直如醍醐灌顶。我突然意识到,我父亲在事业上永远也不会获得他应该获得的
成功,而这与他不懂得如何与白人打交道是有关系的。我下定决心,要学得多一些,搞
清楚这个社会如何运转,弄明白自己怎样做才能出人头地。

这个学习的历程将我一路带入了美国社会的深处,甚至进入了政界。如今,作为公司的
猎头,我看到中国的尖子生们进入全球化企业,但却止步于初级的职位;看到他们从“书
虫”变成了“工蜂”之后,就再也无法继续蜕变的历程。看到他们那样努力却得不到认
可,总让我一再想起我父亲和他的事业。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 联系论坛客服| 广告服务| 招贤纳士| 新西兰天维网

GMT+12, 2025-8-10 03:55 , Processed in 0.03347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Copyright 2001- Sky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