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贸易战我的预测,川普的真正目的是迫使各国把对美顺差换成长期甚至永续国债,以此来缓解美国债务危机。这就好比我向你借钱,给你的欠条是100年期的,不能提前兑付,到期还可以再续100年。否则你每天上班从我家门口路过,就得交30%的“过路费”——也就是今天赚的钱拿三成给我。 这其中,唯二的变量是: 这两个因素叠加,导致美股暴跌、美债飙升。要知道,美国人的401K账户可是长期依赖股市表现的,股市一垮,不仅得罪选民,华尔街的大佬们也纷纷跳出来批评川普肆意妄为——有的言辞激烈,有的委婉,但归根结底就是说一句话:“你把市场玩崩了。” 到时候开心开脑洞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川普自己也意识到问题,于是开始“怂了”,把对全球的地图炮改为对中国的单点打击,并释放谈判信号。我相信双方私下其实已经开始接触,毕竟这种赌气式的互殴,对两个本已走向脱钩的国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只不过,现在双方都把调门拉得很高,以习和川的性格,谁都不愿意先退一步(因为退后就是悬崖)。
现在还有几个变量:美国的优势: 川普的“Pause”有三个月缓冲期,大概率会和减税法案一起推出,这样的组合拳效果更好——起码股市不会立刻崩盘,老百姓的通胀感知也会缓和不少。 这三个月能让厂商疯狂囤货,物价在半年内相对稳定,也为川普后续操作赢得时间。 这段时间也是谈判窗口期。目前的消息是美国贸易代表要展开“批量谈判”,也就是把各国分成三六九等,每个等级提供不同的“关税套餐”。这对中国会很被动,因为这些套餐很可能包含限制转口贸易、限制中国零组件的内容。
中国的优势: 制度优势。不得不说,集权体制在遇到重大危机时有凝聚力,面对川普主动攻击,中国起码站上了道德制高点,也有更强的忍耐力。 川普的“Pause”只有三个月,之后大概率还是会加征高额关税。他真正的目标是削减美国逆差,到时可能还会引发一波“痛苦式小崩盘”。 今年6月将有约9万亿美元的美债到期,以美联储目前的高利率,如果不选择化债,继续续发新债只会推高美国的债务成本。而关税收入根本无法覆盖这部分成本。
川普这一番折腾,也让各国对美国的信用体系心生警惕。大家都看出来了:大统领哪天一高兴就耍赖不认账,各国还得哄着他玩。美国在二战后几代人建立起来的国际信任和秩序,可能真的被川普给玩坏了,一呼百应的时代结束了。接下来的趋势是各国纷纷在区域内建立“去美国化”的贸易体系:CPTPP、RCEP、中日韩自贸区、中欧投资协定等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中国也会在外资准入和适度优惠方面加大力度,未来的全球贸易格局,很可能是“中国 + 美国 + 世界其他国家”三足鼎立。好在全球化已经稳定运行了80年,想要急刹车并不容易。各国供应链早已深度融合,真要完全脱钩断链,谁都得受伤。
接下来这段是我的脑洞,不一定理性,介意者可跳过。 过去三十年,中美从“相爱相杀”的合作关系变成了今天“杀红眼”的仇家关系,彼此都在赌国运。我总觉得,冥冥中似乎总有种力量在帮助中国: 2001年小布什刚上任,准备从经济和军事上全面打压中国,结果911爆发,反恐成为主旋律,中国因此成了不得不拉拢的对象; 2009年奥巴马上任,靠中国放水解决了次贷危机。但到了第二任期(2015-2017),他开始意识到中国正变成“巨兽”,决定重返亚太——经济上推TPP,军事上强化对台支持,力图合围中国; 2016年南海仲裁案,中美几乎兵戎相见。奥巴马本想让希拉里接班继续战略围堵,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特朗普,把奥巴马的计划一顿“王八拳”全打乱了; 川普选择用贸易战短平快解决问题,本来第一阶段协议都拿下了,结果疫情爆发彻底打断节奏; 川普败选,拜登上台,虽然对中国步步紧逼,但反而给了中国四年宝贵的喘息时间。这四年里,中国放弃幻想、积极备战,到了川普第二回合,中国显然更从容。
《三国演义》开篇有句名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美建交已近五十年,从跟随、合作、共赢到如今你来我往地互扇耳光,这条修昔底德陷阱之路,恐怕已无回头路。
作为普通人,只希望两国领导人能有智慧解决分歧。撒泼打滚文革式喊口号赢麻了的说法毫无意义——真正的胜利,不在于喊得多响,而在于守得住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