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搜索
热搜: 移民 留学
查看: 246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话题] 老师眼中的新西兰幼儿园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升级  2.67%

UID
10053378
热情
58
人气
250
主题
16
帖子
68
精华
5
积分
208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7-2-14

红人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23:11: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微信分享

我在新西兰幼儿园里工作了一段时间,

真是每天都有不同的挑战和感悟,

抽出时间整理思考一下,

和大家做一个小分享。


先给大家几个关键词:

责任大,体力活,做中学,语言文化挑战


责任

先来说说责任。无论在哪里,只要做儿童相关的工作的人,都会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松。一般的工作面对的对象,通常是能够为自己的负责的成人,这样双方可以沟通配合一起把工作做好,责任也是一定程度分散在两个人身上的。但当你的工作对象是小朋友,尤其是还处在最初发育阶段的婴儿、两三岁的小朋友时,可以想像一下如何让还穿着纸尿裤的他们承担责任….所以与小朋友在一线接触的工作人员(通常是老师),就要扛起一切。


就我个人体会而言,老师的责任很大一部分是保证小朋友的人身安全心智健康发展。听起来只有两部分,但这两方面的具体细节简直是贯穿在每天工作重点分分秒秒。毫不夸张的说,只要和小朋友在一起,老师就要百分百精力关注,这样才能保证没有人做危险的动作,没有小朋友互打,没有人吃了不该吃的东西等等。另外国外小朋友入园有很多本身就有特殊情况的,比如我所在的教室里有一位小朋友尽管才两岁多,但有癫痫病史;在4-5岁班级里,有一位小女孩无法与他人沟通,需要特殊陪护,定时做观察记录。这种情况出现时,老师们又需要给一份“额外“的关注确保没有意外发生。


安全保障好了,老师们就要腾出精力去关注心智发展。相信家长们会送小朋友到幼儿园,很多也是考虑多接触同龄人和新鲜事物,促进孩子们的发展。幼儿园每天基本的日常流程的确会提供很多学习规则的机会:例如mat time要坐在地上听老师讲话,午餐时间玩具不能带上餐桌,在室内不能乱跑,要学会分享等等。老师的责任就是让原来只会乱哭乱喊乱跑的小孩子在每天日常活动中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等待,学会处理矛盾。因为面对的是认知有限的小孩子,这个从0到1的过程有时会很艰难,老师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一个问题说个十遍八遍还是毫无改变是很常见的情况,因此耐心和有效的方法的确是大大的需要的。


体力活

再来说说体力活。在一线和小朋友工作的老师们基本就告别了坐办公室的白领生活了。在新西兰幼儿园里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留给小朋友自由探索的,说直接点,就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除了每天固定的集体活动老师们会提前构思,余下的时间里老师和小朋友的互动都有点即兴性质。当和小朋友们互动时,请准备好你的体力。你可能需要不时地跑跳,站起蹲下,抱起重物(比如一个小朋友)以及不停地和他们聊天(说话也是很耗费体力的…)。除此之外,老师的体力活还包括了收拾熊孩子留下的残局(例如午饭过后的惨状)、哄熊孩子睡觉、抓熊孩子换纸尿裤等系列活动。做一个全职幼儿园老师每天8小时来算,能坚持下来就省了去健身房跑步的钱,每天工作绝对足够消耗卡路里!


做中学

下一个再讲讲做中学的体会。其实任何工作都是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感悟和得到提高的。“实践中出真知“同样适用于教师这种职业。我自己在读硕士时,因为项目是偏科研方向,理论接触了不少。但总觉得和真正理解之间隔着一层纱,也不太清楚这些理论到底能有什么用处。直到后来走进了美国的幼儿园教室,参与了博物馆里夏令营的运营,才切身体会和明白了理论存在的意义。有足够的理论背景支持可以帮助教师快速准确分析在真实教学场景中的问题,找到引发问题的关键点。但之后如何找到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要做好就需要修炼了。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在理论的指导下想出好用的方法,这需要不断的在真实场景中尝试才能慢慢摸索出来。


例如我现在工作的孩子年龄在2-3岁之间,在日常活动中最常见的就是ego centrism (自我中心)和Parallel play(平行游戏)带来的问题。所有的小朋友的都认为所有的玩具都是我的,还愿意模仿其他小朋友在玩的游戏,于是每天不断上演“明明有好多玩具可以玩,而我就要他手中那一个”。你看,我可以根据表象很快分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如何解决这个争端,理论并没有给出一个万能方法。那怎么办?我个人答案是“思考、尝试、改进“。一般我会尽力迅速分析出问题的原因,然后想出一种奏效并且对儿童之后发展有益的办法。奏效的办法很多,但老师要选择一种带来正面的刺激的处理方法。



还是拿上面问题这个例子,因为日常见得太多了,我忍不住想多说两句。抢玩具是这个阶段小朋友必然会做的事情,那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首先我接受了就是要每天面对抢玩具案件发生的事实。因为2岁多的孩子认知水平没办法让他们很好的理解玩具不是他的而是大家一起共享的,所以和他们讲道理往往都是对牛弹琴的效果。不是他们不听,是真听不懂…但尽管如此,道理还是要讲,每次处理抢东西争端都要强化分享这个概念。虽然现在他们不懂,但分享的种子要先种在意识里。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会慢慢理解这个词汇的意思。


在遇到两个小朋友鬼哭狼嚎地抢一个东西时,我一般会从扯得不可开交的两个人手里拿到玩具,义正言辞地告诉两个人要分享(Let’s share please, we do not snatch toys from our friends类似的话),然后把玩具还给最开始拿到玩具的小朋友。另一个小朋友肯定会大哭大闹,这时候我会和两个小朋友做补充:我们轮流玩(Let’s take turns to play and we wait nicely.)。先拿到玩具的小朋友可以去玩了,我就陪在抢东西的小朋友身边,安抚情绪,然后告诉他学会等待,表扬他等待得很棒等等,给一些正向强化。然后等玩具空出来时再让他玩。多次强化后还是能见到一些效果的,当我看到熊孩子会把玩具送回来时,真是要泪流满面…


这当然是最理想的情况,每天不可能都这么顺利,也有很多熊孩子不配合,这就引出了新的一轮问题解决。


上面跑远了,说回这部分的主题做中学。总结下感触就是只有真正和小朋友工作,才会近距离亲身体会到实际情况有多么不简单,才能知道理论如何服务于实践,实践又如何完善理论。真心觉得做儿童研究的应该在一线工作环境里体验一下再回去写paper,研究方向一下子没准能多出来好多…


语言文化挑战

语言文化挑战是不可避免的,毕竟是之前从未在这片土地生活过,一切都要重新学习。夸张点来说,我对新西兰文化的了解程度,估计比班里的两岁小朋友们也多不了太多…所以需要多多补习文化内容。今天先来讲个印象最深的新西兰特色,就是毛利文化


毛利人是这片大陆的原住民,有自己的语言毛利语,现在新西兰很多地名都是毛利语,往往是很长的一串字母(毛利人原来没有文字,后来英国人来了帮他们发明了下),读起来有点像日语。 在幼儿园里,虽然我在的班级里没有毛利小朋友,但会发现很多写有英文的地方会下方附上毛利语。最让我吃惊的是午饭前的对上帝的祷告是用毛利语来讲,这真是文化融合得太紧密了…


另外一个挑战就是小朋友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一些孩子还听不懂英语或者不会说英语。我去工作的第一天有个小朋友闹情绪,我就安慰了下他,于是他就和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走到哪跟到哪…然而我发现他说的话我听不懂,最开始还怀疑自己听力竟有如此之差,后来另外一位老师告诉我这个小朋友讲法语…然后在过几天又发现了只听得懂韩语呀,阿拉伯语呀,汉语的小朋友们…因为移民多,这边的文化环境往往很多元,想要更好的融入当地,花时间学习了解不同的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总体来说,早期儿童教育的确是对身心要求都很高的职业领域。我们印象中的“带孩子”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相信当爸当妈的人都仔细钻研过里面的学问。“路漫漫长修远兮”,让我们共勉吧。

写在后面:在论坛里闲逛时发现好多妈妈都对幼儿园有很多问题要解答,于是就把自己的总结贴拿过来和大家分享下。欢迎妈妈们来交流讨论!

欢迎关注,关于早教的心得体会思考都在这啦


感谢提供原创内容,但是请勿在帖子里添加任何联系信息(包括电话、地址、QQ以及微信号),谢谢合作!- By 天维网

5

查看全部评分

微信号公众号“南半球日常”,每周分享真实一手消息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升级  73.32%

UID
66102
热情
5803
人气
8689
主题
25
帖子
2551
精华
0
积分
866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6-3-8

新时政 10周年纪念

沙发
发表于 2017-5-8 14:00:26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KEEP UP THE GOOD WORK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升级  21.2%

UID
77832
热情
12328
人气
14946
主题
93
帖子
4615
精华
0
积分
1606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6-6-28

哈卡一族 10周年纪念 魔兽世界纪念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17-5-9 01:09:02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楼主在哪家幼儿园 私信一下  想去你那就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升级  1.64%

UID
315030
热情
3961
人气
4831
主题
31
帖子
1316
精华
1
积分
5082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12-3-10
地板
发表于 2017-5-9 14:30:43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我女儿快3岁了 基本上就是楼主说的 那天幼儿园还发了个A4纸 让家长写自己要让老师怎么帮助女儿在幼儿园的成长 我刷刷刷 写了 满满一张A4纸 基本上的观点 就是 帮我们培养女儿的独立性 诱导女儿学会在生气或是upset的时候自我控制 并让女儿能处理小朋友间的社交关系

可以想象幼师不好当 尤其在这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升级  43.84%

UID
10050274
热情
6843
人气
7246
主题
40
帖子
235
精华
0
积分
7192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17-1-6
5#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7-5-10 21:34:06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加油吧~小伙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升级  2.67%

UID
10053378
热情
58
人气
250
主题
16
帖子
68
精华
5
积分
208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7-2-14

红人馆

6#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7-5-13 23:46:52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隆立奇的波斯登 发表于 2017-5-9 14:30
我女儿快3岁了 基本上就是楼主说的 那天幼儿园还发了个A4纸 让家长写自己要让老师怎么帮助女儿在幼儿园的成 ...

感谢理解呀!!!这里的幼儿园的确是更重视孩子的独立自主性,而且讲究规矩。我现在在的教室里都是两岁以下不会讲话的宝宝,但是老师们已经开始教孩子们吃饭和安全方面的规矩了。社交关系和自我控制需要一段时间培养,宝宝太小,还是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有些事情多以身示范,多强调就好,等到脑发育跟上了时自然就会明白,懂得如何做啦
微信号公众号“南半球日常”,每周分享真实一手消息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升级  2.67%

UID
10053378
热情
58
人气
250
主题
16
帖子
68
精华
5
积分
208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7-2-14

红人馆

7#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7-5-13 23:47:18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Klauswu 发表于 2017-5-10 21:34
加油吧~小伙伴

幼教的小伙伴一起加油!!!
微信号公众号“南半球日常”,每周分享真实一手消息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升级  2.67%

UID
10053378
热情
58
人气
250
主题
16
帖子
68
精华
5
积分
208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7-2-14

红人馆

8#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7-5-13 23:48:47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伪装者 发表于 2017-5-9 01:09
楼主在哪家幼儿园 私信一下  想去你那就读

我在flatbush那边一家幼儿园做relief teacher,您这么信任我真是太感动啦!
微信号公众号“南半球日常”,每周分享真实一手消息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升级  2.67%

UID
10053378
热情
58
人气
250
主题
16
帖子
68
精华
5
积分
208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7-2-14

红人馆

9#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7-5-13 23:49:30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DEY828 发表于 2017-5-8 14:00
KEEP UP THE GOOD WORK

I will!! Thanks for your comments!
微信号公众号“南半球日常”,每周分享真实一手消息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升级  45.16%

UID
356678
热情
4683
人气
5067
主题
170
帖子
4574
精华
2
积分
7258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13-1-7
10#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7-10-29 14:02:31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可以和孩子学习不同的语言啊!哈哈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升级  67.7%

UID
311664
热情
1159
人气
1632
主题
33
帖子
513
精华
2
积分
1677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2-2-15

永恒钻石 尊贵铂金 新时政

11#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7-10-30 16:49:30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写的很用心,幼教老师首先有爱心,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

★视如己出★  
Barnardos 家庭幼儿园 Mt Albert Home-Based Childcare 托费政府补贴
Mob. 021-0619 668; Home: 815 2188   微信:faithnz
★视如己出★   
Barnardos
家庭幼儿园
Mt Albert
Home-Based Childcare
托费政府补贴
021-0619 668; 815 2188
微信:faithnz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 联系论坛客服| 广告服务| 招贤纳士| 新西兰天维网

GMT+12, 2024-6-19 10:00 , Processed in 0.0293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Copyright 2001- Sky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