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搜索
热搜: 移民 留学
查看: 4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练拳不学理论行吗 [复制链接]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升级  0.01%

UID
62836
热情
80136
人气
74141
主题
905
帖子
121370
精华
62
积分
138889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6-2-7

最强王者 永恒钻石 尊贵铂金 荣誉勋章 新时政 活动贡献勋章 猪猪勋章 精华勋章 灌水勋章 探索勋章 时事勋章 元老勋章 红人馆 哈卡一族 10周年纪念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0:45: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微信分享
来源:《武当》 2009年第11期 作者:李建炜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早在古代就被人们称之为武学、武艺或国术等。它有着科学完善而丰富的理论,这一点足以让西洋搏击术望尘莫及。作为一个习武者应该文武双修,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这样才可能真正理解并掌握武术。但可惜并可悲的是,这一不争的事实有些习武者却不理解。最近,有位武术大师在某杂志上居然把一个老拳师教。徒弟只练拳不学理论,称之为“脱离苦海的真经”,而且还举出了不少例子。诸如说泰森就不懂拳击的理论,马拉多纳不懂足球之球理,菲尔普斯不懂游泳之游理等等,但并未妨碍他们当拳王、球王与泳王。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还举例说:“武术与烹饪、修理家电、踢球、摔跤一样,是一门技能而并非学问。做学问可以只通过读书动脑子来进行,身体不必参与。而学习技能则不然,技能除了练习,没有其它的途径可以掌握。”这种对武术的理解让人不敢苟同,让人不敢相信这些言论居然出自武术大师之口。拳谱日:“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拳,犹如无舵船。”拳理都搞不懂,何谈练拳?怎么练呢?那么,拳谱所说的是踢打擒拿摔?还是踢打擒拿跌?跌是什么?摔和跌有什么区别?没有理论知识你能搞清楚吗?《纪效新书》中讲:“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跌什么?怎么跌?所谓的跌,就是主动倒地的击法。在古代战场上或搏击中很少用摔,因为真正的实战中都是一招制敌的。即使是贴身近战中,也会使用插眼、击喉、肩撞、肘击、膝顶等重击把对手迅速击倒。很少有人使用费力相对速度较慢的摔法,这也是武术区别于西洋打法的重要标志。西方搏击多用于竞技体育,包括最近刚流行的终极格斗mma、职业摔跤、k1等等,看似激烈凶猛,非常刺激。但在真正的实战中,没人会把对手摔倒后再进行地面格斗,肯定会用最直接最快的速度把其击败,从这个角度来看,武术更加接近实战。其战术和理论,中国老祖先早就总结过了,所以把摔和跌分的非常清楚。我很想问问,这么精深的理论是学问还是技能?再如,形意拳十二形中的鸟台形、鼍形是什么?形意拳的十二形都是模仿动物的格斗技法象形会意而来的,如果你连是什么动物都说不清楚,那怎么练拳?如何去理解拳法的真意?如何能练好拳呢?泰森懂不懂拳理我没研究过,不能加以乱弹。即使他不懂拳理,也不能说明什么。我们不能把个例当做惯例,把偶然当成必然。试问拳击界有几个泰森?多少年出一个泰森?就如水浒传中的李逵一样,没师父教也能上阵杀敌。李逵之所以能成功,因为他叫李逵;泰森之所以成功,因为他叫泰森。换了别人行吗?武术之所以有魅力,它可以把弱者变为强者,使强者更强。通过科学的理论指导,系统严格的训练,可以培养出无数个泰森,无数个李逵。有益并科学的东西都具可复制性,并非偶然形成。这难道不是理论的作用吗?
  至于说武术是技能而非学问,那就更让人啼笑皆非了。武术有着千年的传承,涉及广泛,内容丰富。早在《汉书》中就有记载武术的专业文章,共计三十六篇,专门讲武术的技击和技击案例。但很可惜,由于历史原因。此书内容已经失传了,只剩下目录流传于世。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武术的一大损失。再如,《纪效新书》第十四卷中《拳经捷要篇》第十四讲云:“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囵拳,名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山东李半天之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莫不先由拳法动身手。其拳也,为武艺之源。今绘之以势,注之以诀,以启后学。既得艺,必试敌,切不可以胜负为愧为奇,当思何以胜之,何以败之,勉而久试。怯敌还是艺浅,善战必定艺精。”古云:“艺高人胆大。”信不诬矣。《纪效新书》很系统,很全面地对武术加以详细阐述,从拳的种类、练法、技击,甚至是搏击的心理素质都讲到了,这些足以说明武术是一门系统完善,理论精深的“打”学问。词典中对“学问”一词是这样解释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也泛指知识、学识渊博。”数千年来,武术文化与其它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学识面涉及广泛,从历史背景、技击理念、训练方法、养生之道等等,都带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烙印。诸如太极拳的阴阳论、形意拳的五行学说、八卦掌的八卦拳理等等。中国武术讲究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以及动静、开合、虚实、刚柔、进退、起落等等,正是由这些看似矛盾其实统一的哲理,形成了高深的武术拳理。人的一生若想把这么丰富精深的武艺学完,几乎无法想像。有些人一种拳法都难练精,何谈中华武学呢。这种武术文化难道不是一门学问吗?过去的武林前辈授徒时非常注意理论教育,形意大师李仲轩口述的《逝去的武林》一书中讲到,当年尚云祥教他时,不管你懂不懂拳理,先让他背拳理拳谱,练着背着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即使这样有些人都学不会,何况若没有理论。李先生教形意拳讲究悟性,形意炼神不练功,有了神便有了功。他还讲到,三国时代的姜维文武双全,姜维曾对诸葛亮说:“丞相!文我不如您!武您不如我!”诸葛亮就与他比试大枪,结果姜维惨败,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贤者无所不能,一看就会,一会就精。若论三国时代的武功,诸葛亮也非泛泛之辈。比武比的就是悟性,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哪来的悟性可言。我们纵观历史,凡是能成大家,并能把自己的本事很好地传承下去的,鲜有目不识丁者。
  现代武术的可悲之处就在于,习武之人自己都搞不清什么是武术,怎能让社会大众认可呢?我看不是武术不要理论,恰恰相反,应该把武术理论更加完善,更加丰富,更加普及,使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深层次的了解才是。暨南大学教授马明达先生曾说过:“我们的武术工作存在两大缺憾。第一是现在还没有真正建设好武术学科,教材不好,缺少一部很好的武术史,也没有真正像样的武术概论。第二个缺憾就是,我们在武术社会实践活动中,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立足点,始终在接轨和保留传统文化特点这两路之间犹豫不决。”马教授一言道破了现代武术发展的弊病,这正好验证了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博大精深的武术,没有文化知识和武术理论是无法解读和传承她的。习练武术抛弃理论,全盘西化,就如古时候的“邯郸学步”,到最后只能爬着回家了。武术要发展,必须在把自己独特的优势保持住的情况下,吸取西方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训练方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 联系论坛客服| 广告服务| 招贤纳士| 新西兰天维网

GMT+12, 2024-4-30 06:31 , Processed in 0.01461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Copyright 2001- Sky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