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001394
- 热情
- 10006
- 人气
- 15348
- 主题
- 122
- 帖子
- 2705
- 精华
- 11
- 积分
- 14148
- 分享
- 0
- 记录
- 0
- 相册
- 0
- 好友
- 6
- 日志
- 0
- 在线时间
- 351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5-8-8
- 阅读权限
- 30
- 最后登录
- 2025-1-14
![Rank: 14](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4](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4](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4](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升级 ![](source/plugin/plbeautify/images/expl.gif) ![](source/plugin/plbeautify/images/expc.gif) 82.96% - UID
- 10001394
- 热情
- 10006
- 人气
- 15348
- 主题
- 122
- 帖子
- 2705
- 精华
- 11
- 积分
- 14148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15-8-8
|
Lease 发表于 2018-7-24 11: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实际情况是什么?
主要是关于产品的生产过程有多少在出产国完成的问题。通俗点讲也就是产品血统的问题。
在全球化的氛围下,很多产品的零部件和加工都在外国完成。例如,多年前, 我在 VW的供货商工作,所以知道典型的VW 汽车,发动机-德国产,仪表-中国产,轮胎-美国产,气囊和刹车片-日本产,部分组装在捷克,最终组装和测试在德国。所以,虽然车子标的是德国造,但按血统而言,甚至不太算欧洲产。
联系到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占大头的农牧产品,高科技芯片,这些美国产品血统接近100%。就算波音飞机,美国血统也较纯正。
但中国到美国的产品,中国血统就大打折扣了。如iPhone, 美国设计,关键零部件多由美日韩台提供,中国仅提供中低端的零件以及廉价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这是中国出口产品的缩影。虽然made in China, 但在中国完成的生产过程比例很低。所以虽然中国出口美国超过5000亿(Nominal),但实际上有效部分(effective)远低。各大研究机构都有不同的估算,大多在2500~3000亿左右,并不高于中国的1700亿进口很多。
所以结论是,在贸易战中, 中国打击美国的数量不大,但有效性高,美国打击中国的数量貌似很大,但有效性因为血统问题大打折扣。也就是说,美国实际上没有那么大的有效逆差作为弹药,或者这样比喻,美国打中国杀敌一千,自损六百(还没算中国反击)。
川普这么精的商人,应该会算这笔帐吧。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