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搜索
热搜: 移民 留学
楼主: 匿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工作] 40出头,祖上积德,没有中年危机   [复制链接]

匿名
31#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4 天前 微信分享
啥?还有500万房贷??这不是高端华人,这是高端韭黄(黄皮韭菜)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32#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4 天前 微信分享
我和楼猪的经历差不多,出身贫困家庭,从小梦想很单纯:只要有家庭、有工作,老了能还清贷款,有个安身之处就知足了。我在MIT(奥克兰最高学府,和麻省的给世人称为龙兄鼠弟)读完本科,并投身技术行业,开始了20年的平凡职场生涯。我追求绝对的Work-Life Balance,从不加班、不争当管理层,也从不参与职场社交,准点下班回家打电动、健身、陪孩子。技术虽平平,却足够让他混口饭吃。

命运转折:偶遇“比特币传道者”
我的前半生生看似平静,但一个偶然的事件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在2011年,我在一次技术展览中遇到了一位另类程序员,后者热情洋溢地向他讲述比特币——一种当时无人问津、甚至略显荒诞的虚拟货币。我当时对区块链技术的原理一知半解,但我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前所未见的机会。

虽然对比特币不甚了解,但我决定试试看。我花了100纽币买了1000个比特币,当时它的单价仅0.10纽币。我心想:“就当买了一堆虚拟游戏币吧,反正不会亏太多。”买了比特币后,我把钱包私钥记在一张纸上,随手塞进家里的旧鞋盒里。

奇迹开始显现
比特币的发展初期起伏剧烈,但我几乎没有注意,因为他已经把这笔“玩笑般的投资”忘得一干二净。直到2017年,我听到同事讨论比特币暴涨,才猛然想起自己的那1000枚比特币。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那个旧鞋盒,当他看着自己的比特币钱包余额时,瞬间愣住了——这些比特币现在值1500万纽币!

在激动之余,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继续持有! 我并没有卖掉,而是坚定地相信比特币还会涨。我开始研究加密货币技术,甚至用业余时间设计了一款自动比特币交易算法,巧妙避开了市场的剧烈波动。

离谱的财富爆发
2024年,比特币价格突破10万纽币时,我的持仓已经超过1亿纽币。我终于在这时卖掉了部分比特币,变现了5000万纽币,并将这些资金投资到多个新兴加密货币项目。我的离谱“运气”逐渐成了科技圈的传说,各路媒体纷纷报道我的故事。我被邀请参加全球加密货币峰会,与有机会和知名人士如Vitalik Buterin、Changpeng Zhao同台,但都给我拒绝了,还不如和孩子一起去健身。

与此同时,我依旧保持低调的生活方式。我用一部分资金购买了奥克兰南区的一“lifestyle block”,并等着它日后能升值。

拒绝诱惑,专注简单生活
就在上周,一家全球科技巨头找到我,邀请我担任其新西兰区加密货币部门的负责人。尽管待遇丰厚,但我却礼貌拒绝了这次机会。我心里想着:“现况已经很好,没必要冒险去改变它。Don't fix if it ain't broken.”

给年轻人的忠告
我深思熟虑后发表了一篇文章:“我这前半生生,并不是靠技术优秀或努力拼搏,而是选择了正确的风口。我站在了比特币的风口上,从而实现了财富飞跃。记住,人生的关键在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我还想补充一点:“看远一点,找到未来的趋势。永远不要烧掉桥梁,因为你无法预料那些桥梁什么时候会成为你的机会。就像我当初用玩笑般的心态买比特币一样,抓住风口,你可能会飞得比你想象的还高。”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33#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4 天前 微信分享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3-31 12:01
贫困破碎家庭出身的人,能奥大本科毕业就可以说是祖上积了大德了。

我也发现这个点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34#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4 天前 微信分享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3-31 17:56
我和楼猪的经历差不多,出身贫困家庭,从小梦想很单纯:只要有家庭、有工作,老了能还清贷款,有个安身之处 ...

看着你就是楼主啊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35#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4 天前 微信分享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3-31 13:44
我完全理解你
我自己也没料到我会有这麽一天。
我说过,我小时候只求长大有工作,到老时能还清房贷。

我感兴趣的是,来自贫困破碎家庭的你,如何上奥大本科的?这一步挺值得人研究学习的。来,说说,我洗耳恭听。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36#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4 天前 微信分享
好不容易出来一个像样的,正能量的,却是就职于美国人的公司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37#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4 天前 微信分享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3-31 19:06
我感兴趣的是,来自贫困破碎家庭的你,如何上奥大本科的?这一步挺值得人研究学习的。来,说说,我洗耳恭 ...

我那个年代,高中F7 Bursaries 成绩,5课里只要3课里有C ( 考试超过45%就有C 了).
5课加起来超过300分(平均60%)就有Bursaries A, 可以进除了医学院以外其他所有课目。

当时全校亚洲人至少一半都是Bursaries A. 如果是名校,7-8成都是Bursaries A 很正常。

当时大学学费一年两千,可以全额学生贷款(免利息,毕业後没工作不用还。找到工作再还)。我当时申请了全部我有资格申请的奖学金,拿到了一个,3-4千吧,具体不记得了。当时很多人都学费全额学生贷款,一毛钱都不用花 。很正常。

叫你5课目里面3课拿超过45分不难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38#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4 天前 微信分享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3-31 19:33
我那个年代,高中F7 Bursaries 成绩,5课里只要3课里有C ( 考试超过45%就有C 了).
5课加起来超过30 ...

请问一下贫困破碎家庭如何在千禧年左右或者是更早的时候移民新西兰的?老华侨?还是来这以后家庭才贫困破碎了?要知道2000年留学潮的那一批留学生家庭都是条件非常好的,那时候读一个预科或者语言班加本科要接近百万人民币,那时候货币还没贬值,对于普通家庭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啊。而且那时候国内房市也还没起来,即使是卖房也没很多钱。我是楼主同龄人,虽然不是那批留学潮来的,但是我认识很多千禧年来的留学生。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39#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4 天前 微信分享
哈哈哈,要不是我混迹IT圈多年我就真信了你了。
不说没用的 敢不敢把你linkedin放出来给大家瞻仰瞻仰 看看什么牛人英语不行技术一般又不卷一年能40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升级  56.09%

UID
48905
热情
23873
人气
26708
主题
132
帖子
11530
精华
1
积分
31218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9-9

新时政 元老勋章 10周年纪念

中年危机里最大的 莫过于脱发啊 兄弟 尤其是搞挨踢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41#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4 天前 微信分享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3-31 22:14
请问一下贫困破碎家庭如何在千禧年左右或者是更早的时候移民新西兰的?老华侨?还是来这以后家庭才贫困破 ...

看那个LZ描述,似乎是单亲靠福利的家庭,似乎是老华侨后代了。这样的家庭就是NZ大多数普通家庭之一,我觉得算不上贫困破碎。事业起点也会比大多数留学生要好,毕竟很多大公司招管培生/应届生时会要求公民/PR身份的,普通留学生根本没机会玩这个事业天花板会高一些的游戏。
希望那个LZ别推荐玩币,哈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42#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4 天前 微信分享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3-31 23:08
看那个LZ描述,似乎是单亲靠福利的家庭,似乎是老华侨后代了。这样的家庭就是NZ大多数普通家庭之一,我觉 ...

那个年代本科毕业open 工签只有半年,如果找不到工作还得转旅游签证,要不然就得回国。楼主如果一直都有pr, 其实凭这在找工作的时候已经秒杀当时一众留学生了。至于千禧年到2005年左右那时候新西兰pr 含金量多高就不说了。只能感慨一下,此一时彼一时。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43#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3 天前 微信分享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3-31 22:14
请问一下贫困破碎家庭如何在千禧年左右或者是更早的时候移民新西兰的?老华侨?还是来这以后家庭才贫困破 ...

千禧年左右那批中国留学生确实都有点钱
但我不是那批


我是1991年跟爸爸来的
具体我爸怎麽拿到PR的我也不知道
那时我还小
只知道是技术移民


但我家就是典型的长期吃福利单亲家庭
全家靠政府养活的
这种家庭直到现在新西兰还是很多
你不知道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44#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3 天前 微信分享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3-31 23:19
那个年代本科毕业open 工签只有半年,如果找不到工作还得转旅游签证,要不然就得回国。楼主如果一直都有p ...

是啊,即使是江河日下的现在,好些有澳洲、欧美背景的大型基建公司招培训生时也是明确要求有澳新身份的。想想也是,招普通留学生的话,根本没办法很方便的轮派到澳洲、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基建项目上锻炼,总不能指望在NZ本地项目上锻炼吧,那NZ将来的基建水平指定江河日下。比如某大公司2026 Graduate Program明确要求:
Australian or New Zealand citizens or those who have Australian Permanent Residency status at the time of application. (Passport or evidence of permanent residency is be required).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45#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3 天前 微信分享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4-1 00:17
千禧年左右那批中国留学生确实都有点钱
但我不是那批

似乎我猜对了单亲福利家庭。不过,抱歉,这种家庭并不算贫困、破碎。
另外,你格局小了,大家基本都知道这种家庭在NZ有很多,当下更甚。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46#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3 天前 微信分享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3-31 22:29
哈哈哈,要不是我混迹IT圈多年我就真信了你了。
不说没用的 敢不敢把你linkedin放出来给大家瞻仰瞻仰 看看 ...

你多年IT白混了

公开linkdin 就免了吧
你不信与我何干?

但我可以大概说一下我的生涯经历

22岁毕业
第一份工作在Datacom当程序员 起薪4万
当时我公司把我送到客户时charge rate大概 $100/hr

2ˊ4岁跳槽到一家顾问公司当consultant 年薪7万
当时我公司把我送到客户时charge rate大概 $200/hr

我当时想 为什麽$200/hr让老板赚不自己赚?
27岁去澳洲自己接it contracting 接了三年  charge rate $120-180/hr (澳币) 每份活 charge rate不同

30岁回新西兰 进入architcture领域
第一份年薪15万(NZD)

後来每3年跳一次槽
每跳一次起至少3万
(随着资历越来越高 每次跳都升级 solution architct -> senior solution architct -> Entrprise Architct )
後来到了Entrprise Architct, 几乎公司每个大项目都要我签名
每个企业软件产品的licnce cost, licnse modle,  每个IT professional service / consultant 的 charge rate我都知道
但这些钱都不是我赚 我只看的到赚不到

直到疫情时代IT全球抢人抢疯了
我就运气好被美国公司猎头了
既然是他来猎我
听说美国IT公司 毕业生都能开到20万美刀
我要40万NZD不过分吧
反正你们向客户的charge rate也是$300+/hr (NZD)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赚多少

其实这些软件公司向客户的charge rate都很高的
差别是这些钱公司全赚
还是你有本事让公司分一些出来
有些时候
他们要找的ideal candidate所需的技术和industry exprince 全国只有几个人
那麽资方的选择是
1. 赚少一点
2. 整个项目黄了
资方会怎麽选?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47#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3 天前 微信分享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4-1 00:30
似乎我猜对了单亲福利家庭。不过,抱歉,这种家庭并不算贫困、破碎。
另外,你格局小了,大家基本都知道 ...

你以为每个领福利的家庭父母拿了钱都花在家里?
你以为赌场最大客户群是那些人?

我15岁前未到合法打工年龄时
每天只有晚餐是固定有的
从来都没早餐
上学时午餐基本也没吃
不过当时倒也不觉得特别饿
小时候一开始玩就忘了饿了

当时超市晚上关门前会把没卖完的面包特别便宜卖
一大包里面10+便包才$2-3块
因此也不至於挨饿

在学校饿了回家吃面包就好了
主要是父母不管的话
小孩没这麽懂事自己带午餐
至少我没这麽懂事

我15岁後可以合法打工後
每个暑假都能赚几千块
以当时物价 可以给我花整年了
当时bakery  crame doughnut $1.50 Apple Pie $2是我的最爱
几千块我基本可以吃一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48#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3 天前 微信分享
我跟你差不多年纪。资产六百多,还有三十多贷款。千禧年留学,家里总共资助了30多万人民币。已经还给父母一两百多万人民币。这辈子很幸运,踩对了几个点。对我来说,已经很知足。我这种屌丝逆袭的例子不多见。我投资方面比较保守,基本每年会还20多个贷款,不想自己贷款拉太满。每天工作算比较轻松,晚上还可以玩玩游戏,过的还是挺惬意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49#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3 天前 微信分享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4-1 01:48
我跟你差不多年纪。资产六百多,还有三十多贷款。千禧年留学,家里总共资助了30多万人民币。已经还给父母一 ...

没错 就是人生中踩对了几个点
有些转择点在当下的时候我们也不可能知道这决定未来是好是坏

我自己来说
我有一个在这裡年龄差不多的亲戚
人生轨跡一直到2014年都跟我差不多
当时我们都要把自己的没贷款自住房卖了
当时房价已经涨一波了
我当时决定把卖房的钱分开拿去买两栋
一栋自住 一栋投资
他当时坚信房价被炒太高了 接下来一定会跌
所以卖房后现金拿手上租房住 (那几年有一个很火的本地阿叁经济学家 Shamubeel Eaqub 引经据典的呼吁租房比买房好
因为房价已涨很高 没甚麼再涨的空间了 不如把钱拿去做其他的投资)

我们事后用上帝视角回头看很轻鬆
但是那个时间点
没人知道未来会发生甚麼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50#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3 天前 微信分享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4-1 00:17
千禧年左右那批中国留学生确实都有点钱
但我不是那批

1991年可以技术移民的家庭,作为50后60后,达到技术移民门槛已经不容易。你家只是暂时在你儿时贫困,家长的学历还是很好的,基因也可传承的,时机行业都踩在点子上,同龄人祝福你,在一片80后触犯天条的倒霉蛋里,还有幸存者偏差出现,实属不易 。我是05年之后那批青黄不接时期来的,认识的80/90年代老移民和千禧年留学生都有,但是不算深入了解。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升级  46.22%

UID
372089
热情
27316
人气
28344
主题
81
帖子
2583
精华
0
积分
29244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14-1-21
51#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4-1 01:23
你以为每个领福利的家庭父母拿了钱都花在家里?
你以为赌场最大客户群是那些人?


你非要说家庭支离破碎贫困,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有pr这个已经秒杀了好多人了,1991年父亲带你过来就意味着英文基本是你母语,所以不要说自己英文不好,毕竟你随便去澳洲工作的时候,同时期的留学生不要说跳槽,好多人还在苦苦拿pr,也不要说自己不优秀。虽然我不懂IT,但是能签字,被猎头挖,肯定是某个专业业务够硬,哪怕大学时候学业一般,工作的时候也肯定是上进有规划的,有不可替代的一技之长,努力和幸运都有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52#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3 天前 微信分享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4-1 01:48
我跟你差不多年纪。资产六百多,还有三十多贷款。千禧年留学,家里总共资助了30多万人民币。已经还给父母一 ...

其实我也算很保守了
我身边几个比较激进的
起跑点也跟我差不多
工作收入只有我一半
我们年轻时每晚都一起打游戏的
从一开始star craft 到 CS, 到war craft, 到dota, 到call of duty
大家都是都是一路上边玩边累积资產
但早期银行审批没这麼严
他们入手的房產是我的两叁倍
主要是那个年代因为equity涨不停
每一两年多的equity又够当down payment再买一栋
房產越多equity涨越多
他们还搞过同时跟两家银行申请贷款
两家pre approval 都拿到後同时买两栋
pre approval 后没事银行也不会再审批第二次


但我也不怎麼后悔
被必要跟别人攀比
永远有人过得比你好
也永远有人过得比你差
自己过得自在最重要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53#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3 天前 微信分享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4-1 09:17
1991年可以技术移民的家庭,作为50后60后,达到技术移民门槛已经不容易。你家只是暂时在你儿时贫困,家长 ...

完全同意
我爸爸早期本来满手好牌自己玩砸了

但首先他已经走了

再来我自己结婚有小孩后我后来也慢慢体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不管如何
最重要的是他把我带出来了
我才有今天

为此我还是感激他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54#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3 天前 微信分享
zhong5487 发表于 2025-4-1 09:23
你非要说家庭支离破碎贫困,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有pr这个已经秒杀了好多人了,1991年父亲带你过来就意味 ...

我和楼主同龄人,那个年代的父母很多去了上山下乡从而没有读书,别说技术移民的门槛大学学历了,好多家长连中学都没读完 。他这种父母的学历,还有1991年可以知道技术移民并成功实施的,基本上是国内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的为主。他说贫困只是暂时的。和广大农村地区的80后比,哪怕是省会城市的,都是在学历高,见识广的家庭。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55#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3 天前 微信分享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4-1 09:31
完全同意
我爸爸早期本来满手好牌自己玩砸了

非常可以理解你说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56#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3 天前 微信分享
zhong5487 发表于 2025-4-1 09:23
你非要说家庭支离破碎贫困,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有pr这个已经秒杀了好多人了,1991年父亲带你过来就意味 ...

我的英文差不多这水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uSv1jjAels
沟通没问题
但一听就知道英文不是我母语
而且比较难的字我发音很生硬

我一开始来的时候比较自卑内向
基本前3-4年在学校裡不跟任何人说话
也没朋友
我爸爸当时也没钱找别人教我英语
所以他自己教我英语
所以我学了他一口破英语
语言这东西
口音一旦养成就改不掉了出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57#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3 天前 微信分享
贫困家庭出来的,咋凑的奥大学费?
不过奥大IT每年只毕业25个左右,要读4年。
能读出来的都是学霸,我们那年毕业的,成绩中下的才留在新西兰本地。
成绩好的去美国硅谷的,早就财富自由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升级  46.22%

UID
372089
热情
27316
人气
28344
主题
81
帖子
2583
精华
0
积分
29244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14-1-21
58#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4-1 09:26
其实我也算很保守了
我身边几个比较激进的
起跑点也跟我差不多

其实不用跟别人比,除非是2013年以前买够了多你2倍的房子,要不然,收入没你多,到现在付房贷都是问题,15年到现在入手的,如果没有高点卖掉,没啥大用,涨幅并不大,地税保险维修管理出租,够喝一壶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59#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3 天前 微信分享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4-1 09:44
贫困家庭出来的,咋凑的奥大学费?
不过奥大IT每年只毕业25个左右,要读4年。
能读出来的都是学霸,我们那 ...

当时学费一年两千
但我也没两千
我和当时几乎所有人一样都是用政府学生贷款还的学费

对了
我说得IT只是一个统称
当时有
Computer Science (BSci), Software Engineering (B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Tech), Information Systems (BCom)
还有其他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你说的每年25个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 (BTech)其实不是最难进的
当时Busaries B (五科总分250 每科平均50分)就能进BTech了
最难进其实是Software Engineering (BE)
要进BE要Busaries A (五科总分300 每科平均60分)

其实当时五科总分过400才算学霸
很多人都能拿Busaries A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60#分享本帖地址
匿名  发表于 3 天前 微信分享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4-1 09:44
贫困家庭出来的,咋凑的奥大学费?
不过奥大IT每年只毕业25个左右,要读4年。
能读出来的都是学霸,我们那 ...

他1991年移民就有本地pr or citizen 身份,那个时候楼主已经是本地生的学费,又不是留学生,当时可以申请免息学生贷款。如果家庭收入低于某个标准,政府还提供不需要归还的学生生活津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 联系论坛客服| 广告服务| 招贤纳士| 新西兰天维网

GMT+13, 2025-4-4 18:15 , Processed in 0.0360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Copyright 2001- Sky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