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航M370航班失联继续发酵:昨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召开发布会,称航班最后失联时间为8日8点11分。与最初公布的1点半相差6个多小时,失联地也不在南海。马来方面在失联信息上搞出大乌龙。

现有消息已经确定失联飞机曾横跨马来半岛

负责此次事件的马来西亚内政部长希山慕丁(左二)是总理纳吉布(左三)的表弟
马来西亚方面搞错了航班失联的时间和地点两个核心信息
搞错失联时间:从1点30分改为8点11分,相差超过6小时
在调查和搜救开始的8日,马航曾发声明称该公司MH370航班于当地时间8日凌晨2:40分左右同马来西亚苏邦空中交通控制中心失去联络。就在当天,马官方民航部门主管却表示,客机最后一次被雷达检测到是在8日的1:30分。
而在调查和搜救工作已经进行了一周后,15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则宣布综合雷达和卫星数据显示,失联客机最后一次通讯时间为8日的8:11分。这一时间点与马来西亚官方和马航最初公布都相差甚远,与官方1:30分的时间更是相差了六个多小时。而单看卫星通讯时间,差距更大,因为在早些时候,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希沙姆丁曾说,根据马航、罗罗公司和波音公司的相关调查,失联客机最后一次传送发动机数据为8日1:07分,而如今则确定为8:11分。
搞错失联地点:失联位置从南海转向马六甲海峡,搜救重点也由南海改为印度洋
连同失联时间一起搞错的还有搜救地点。由于最开始对失联时间的错误判断,以及马来西亚方面没有对军方雷达信息及时检视,使得救援的重点区域错误的聚焦在了南海。
直到15日,纳吉布在发布会上才给出了飞机的两个可能新去向。纳吉布介绍说,根据马来西亚航空部门和国际航空部门的研究,认为飞机最后失联的地点可能位于两个区域,分别是泰国北部到哈萨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的北部走廊地带,以及印度尼西亚到印度洋的南部走廊地带,但仍然无法确定飞机的准确位置。而在新的信息下,救援地也从南海转为聚焦于印度洋海域。
总结来看,由马来西亚主导的对失联航班的搜救与调查,其提供的相当多的核心信息都不准确,因此浪费了大量的救援时间和资源。
信息错误的部分原因是人为关闭客机联络系统加大了调查难度
航空事故调查本身的难度就很大,随着调查深入某些信息有时会有改变。在之前的专题《马航失联:政治因素拖慢搜救效率?》中就有提到,由于广大海域难以被大片雷达所覆盖,所以对海上飞机的调查与搜救就好像在干草垛中找一根针那么困难。而根据最新的进展,马来西亚还可以确认马航MH370航班上的客机联络系统是被人为关闭的,也就是说客机主动切断了与外界的主要联系,使得外界判断其位置等情况时更加棘手。面对如此困难的局面,某些信息改变也算“情理之中”。实际上,即便得到了波音公司,罗罗公司和inmarsat这三家公司的数据和技术支持,想要确定航班的去向,仍然需要调查人员进一步完善卫星数据以及各种信息。
某些重要线索未能及时发现与同步,马方管理混乱也难辞其咎
针对马来西亚处理飞机失联事件,美国的《商业周刊》就曾评论称:马来西亚应对航班失踪危机失败突显了其领导力的局限性。政府没有发出清晰的信息,关于航班位置信息还提供了一系列错误的线索,并且面临大量协调问题。实际上,马来西亚方面的混乱使得本就困难的搜救工作“难上加难”:
混乱管理表现一:各部门间无统一组织,各部官员各说各话
马来西亚主导的调查工作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乱”。在之前的专题《什么让马航失联信息疑云密布》也有提到,马方所发布信息经常前后不一致或不同部门说法不一致。以护照疑点为例,内政部长和民航局总监先后在谈及问题乘客时提及“亚洲面孔”和黑人球员巴洛特利的特征。可最终确认结果是,使用被盗护照的两名乘客确认为伊朗人。面对如此状况,国际航空专业资讯网站“全球飞行”编辑戴维・利尔芒特说:“责任方(马来西亚)政府与航空部门在处理相关信息过程中完全不称职。”美国华盛顿战略国际研究中心东南亚专家恩斯特・鲍威尔:“马来西亚方面应该受到批评,他们对这件事的应对糟透了。”
实际上,根据The daily beast新闻网站的调查:在搜救开始时,并没有人协调民航部门、航空公司和军方的信息同步,各方自说自话。而更令人惊异的是,在马来西亚,没有处理公众事件的协调机制,没有救灾时可发挥作用的关联系统,也没有可依据执行的规章制度。马来西亚一名国防部高级官员还告诉路透社记者,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索取要求往往被对方以沉默回应。“就(失联客机)这件事,前两天有很多混乱。当你需要与政府其他部门分享信息时,有许多批准(程序)。”
而面对各部门之间的不协调,马民航部门甚至还曾抱怨:“对于监测结果,军方可能有所隐瞒。”对此,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的副总干事黄基明(Ooi Kee Beng)表示:“人们的感觉是,马来西亚政府缺乏核心声音,在当前的情况下看不到领导力。”好在,这一问题有所缓解,在15日的发布会上,马总理指定了航班失联事件唯一官方发言人内政部长希山慕丁,马方信息发布和事件调查的主体,已正式由马航过渡为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总理纳吉布宣布这个消息的新闻发布会,安排和秩序仍然是个大问题。
混乱管理表现二:对协助调查国的信息共享不及时且不充分
虽然在飞机失联后,马来西亚第一时间获得了美国的协助。但同样,面对协助调查国,马来西亚的配合也有不少问题。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实际上,现如今世界上关于空难调查、雷达以及波音(Boeing)777飞机内部构造的顶尖专家目前都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然而,严格地说,他们只是来协助马来政府,行动也十分低调。在《纽约时报》看来,如果美国发生了类似的事情,这些专家肯定会从各个方面搜集信息,并把这些信息综合成一份进度报告并公之于众。但在马来西亚的这次事件中,至少是就目前而言,美国人还没有发挥这样的作用。马来政府、航空公司和军方零零星星地发布信息,信息有时还相互矛盾。而针对如此情况,《纽约时报》在对华盛顿负责与马来西亚协作的高官采访后,就获得了这样的回复:他们在和我们保持距离。虽然失联航班消失了已经一周,但马来西亚当局向我们调查人员分享的细节少之又少。这令人感到失望。
相较于在美国国内的透明公开,美国专家组在协助调查时却会变得低调,而这也是有原因的。由于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规范,协助国想要获得更多的信息和配合也往往需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反客为主。所以,参与调查的美国专家们往往会严格恪守沉默原则,强调主导调查的是涉事当局,一切消息由当局公布。“美国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希望尽可能提供帮助,不希望惹出是非,”曾任该委员会执行主任的彼得・戈尔兹(Peter Goelz)说。(美方的协助专家该委员会组织协调)
混乱管理表现三:军方防空力量不足,应对突发状况处置不力
早在12日,马来西亚空军司令达乌德就确认,军用雷达8日陵城在马六甲海峡上空发现不明飞行物,而直到15日,总理纳吉布才确认该不明飞行物确定为失联客机。
根据目前的信息可以确认,失联飞机曾经横穿马来半岛的马来西亚领空。对此,路透社撰文称,无论MH370航班发生了什么,有一点很明显,就是东南亚地区存在较大的空防缺口。马来西亚的军用雷达探测到了飞机,却没有采取行动。如果在欧洲和北美空域,MH370被侦测到的速度应该会快很多,因为那里的军用和民用雷达一直在警惕着劫机和入侵。北美和北约的战机经常会紧急升空,确认和拦截靠近其空域的不明飞行器。
《华盛顿邮报》3月14日的社论批评的更为直接:“马来西亚军方未采取有效措施与飞机保持联系,该行为不可原谅。(军方发现不明飞行物后应尝试确定其身份,确定方式包括无线电联系、伴飞和拦截等)”而法新社14日援引澳大利亚飞行咨询专家汉斯福德的话说:在当前时代的技术水平下,要在东南亚非常繁忙的空域让一架飞机彻底失踪是难以想象的。这其中显然存在失职。
实际上,马来西亚这种混乱根植国内,此次失联事件使其暴露于世
《华盛顿邮报》就认为:人们批评马方发布混乱的、有时甚至自相矛盾的消息。而随着搜索持续进行,愤怒情绪也在传播。人们不光质疑马方的工作,更提出搜索工作不力暴露出马政府自身的问题。一些主要问题包括:为什么政府不能发布明确信息?这里面有没有腐败问题?
《华盛顿邮报》引用的质问并非没有道理,分析马来西亚政治长达半个世纪的澳洲新南威尔斯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教授克斯勒就表示,马来西亚政府处理这个巨大的全球性问题,就好像在处理国内政治课题那样:
对马来西亚人来说这种混乱并不足为奇,是其政府国内混乱管理能力的映射
独立民调机构默迪卡中心(Merdeka Center)主任易卜拉欣・苏费安(Ibrahim Suffian)说,对于此次危机的回应表明,政府和整个社会都对细节不够关注。“人们能够容忍不注意细节的态度,”他说。“你通常不会问太多的问题,也不会有太多期望。”易卜拉欣说,此次危机还突出了政府的无能,而政府的无能与人们对权威的顺从和不愿出头的态度有关。他说,“人们的态度往往是:等着上面的指示吧。”在马来西亚,政府已经习惯了为所欲为,失踪航班引发的危机迫使官员承担责任,而他们不习惯承担责任。“马来西亚人已经接受了他们的领导人不回答问题的事实,”她说。“如果你从未遭遇任何有意义的严峻挑战,你当然会觉得洋洋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