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搜索
热搜: 移民 留学
楼主: 将肝比干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详解神奇舍利子(转贴) [复制链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31#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1:46:55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29.京兆古石坊,舍利满石函

  盛唐时期,政通人和,佛法益兴,有不少阿育王时送来中国后久被湮没的佛陀舍利,再次重现天下。据史料记载,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6年),在京兆西部,有座古石坊,有善察风水之人发现石坊下有异常之气涌动,掌管京兆的地方官对天子脚下的一土一石不敢妄作主张,就秉报上去。
  高宗问:“这座石坊可有什么来历麽?”
  史官回答:“周秦之时这儿有座佛塔,屡显灵验,香火鼎盛,后经三国战火,毁于一旦,隋时这儿已辟为农贸市场,石坊乃前朝遗物矣。”
  高宗说:“既然这样,那就掘开来看看吧。”
  掘开之后,发现一只刻有梵文的石函,请懂梵文的人把它读出,那上面大概意思是说,这是阿育王为宏扬佛法而送往世界各地的佛陀舍利,它会为你们带来无量的福祉。打开石函,里面果然是光色灿烂、质地坚硬的舍利子,而且数量极多,有满满一盒子!将舍利子仔细数过,足足有一万粒!皇帝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瑞兆,十分高兴,下一道诏书,在石坊上建起一座光宅寺,亲自题了寺额,还派人将佛陀舍利分成二百多份,每份四十九粒,分送给京都及各州的大寺院。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又扩建了光宅寺,并在寺前建了七宝台,在寺旁挖了池溏,以作放生之地。挖池时掘出一块古石,上书:“百年为市,而后为池。”有个曾官至监察御史的出家人,法号法成,在放生池边盖了座佛屋经楼,就住在里面,常为民众讲说佛法,武则天对他也十分尊敬。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32#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1:47:30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30.业障遮双目,精诚始见佛

  清朝嘉庆丙子年(公元1816年)春,无锡慈云庵的清月尼姑前往宁波鄮县(今浙江鄞县)恭诣阿育王塔,此时,距东晋慧达和尚从地下祈出阿育王塔已过去一千四百多年了。
  清月尼姑跪在地上,仰视舍利塔,心里默默祈祷,希望能让她见一见佛陀舍利。就在她虔心发想时,只见悬在塔里的小铜锺内,涌出一颗青金色的舍利,大小如豆,莹净明亮。
  得见舍利,清月十分高兴。她以前听说,阿育王塔中的佛陀舍利,各人所见,颜色不同,以白色最为稀有殊胜,便跪在地上,再次叩首礼拜,虔诚恭请,希望示现更胜瑞相。而后数日,她每天都去阿育王塔稽首虔请。到第七日清晨,清月象前几日一样,点燃檀香,跪于塔前,双手合掌,一心谛观。这时,只见小铜锺青光白光齐射,青光托起的青金色舍利,形状如前,而个儿较前为大,青金舍利上且缀有一粒白珠,色若砗磲,光彩熠熠。至此,清月欢喜之心圆满无缺。
  清月尼姑修行极精进,日诵弥陀经百遍、往生咒三百遍为常课,寒暑不怠。朝觐阿育王塔后,她又去天台山斋供五百罗汉。上山途中,她心中默诵阿弥陀经,从开头“如是我闻”念到“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句,忽从山坳中出现五六僧人,容貌苍古,衣服杂色,朝上山香客逆向走来,到清月跟前,清月向这几位僧人合掌致礼,有话想问问他们,可一眨眼,人已不见,抬头望,那几个罗汉已从山崖上腾飞入云。与清月同行的香客有十几人,可是除清月尼姑一人外,别人皆无所见。
  清朝同治(公元1862-1874年)年间,有一泰州报本庵的素文尼姑,听说宁波鄮县阿育王舍利塔十分灵验,与父母一起前往朝觐。设供斋养后,寺僧请出舍利塔,叫尼姑的父亲先看,他看见塔内小铜锺内悬有一珠,色如砗磲,雪白雪白,大小似一颗豆子。又请母亲看,却只看见黑糊糊一物,似炭非炭,不知是什么东西。素文知道这是母亲业障太重所致,当即在舍利塔前燃一指供佛,为母亲求忏。第二天一早,请母亲再去看,这回看见小铜锺内缀着一颗金珠,大如梧桐子,旁边还缀一白色小珠,象辣椒子那么大。素文自己看见铜锺内悬一水晶珠,大如弹丸,象镜子一样莹光闪烁。
  素文是泰州曲塘人,从小不食荤腥,父母出于对女儿的钟爱,一家跟着茹素。女儿年稍长,父母想为她纳婿,她就躲在屋里数日不出,父母拿她没办法,只好暂时作罢。一日,女儿屈膝合掌告父母说:“我的前世是个僧人,因受你供养,所以这辈子投生为女来报答你。但我这辈子决不嫁人,想要出家。”父母别无子嗣,仅此一女,舍不得独女离去,干脆舍家宅为尼姑庵,素文削发为尼后,就留在报本庵中修行。
  在女儿劝说下,父母也跟着受戒修行。其父修持尤精,临终遗言火化,得舍利子数十粒。其母跟着念佛而逝。素文逝于同治年间,享年八十九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33#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1:48:09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31.光绪三十年,锡兰赠舍利

  据近代佛学大师印光(1861-1941)代撰之《释迦如来真身舍利来仪记》记载,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有中国僧人乘海轮前往东南亚数国巡礼当年释迦佛圣迹。这条航线,若从广州起始,由太平洋而进入印度洋,抵较近的暹罗(泰国),其海上距离亦在三千公里左右,以本世纪初的船速,没有几个星期恐怕到不了。但跟古人驮担西行取经相比,显然已便捷多了。
  这趟西行,先是观光了暹罗(泰国)、缅甸、锡兰三国。这三个国家,佛法都非常兴盛,就如印光大师《来仪记》中描述的那样:“僧众虽多,不立烟爨。举国奉佛,设食待僧。凡遇礼拜之日,商贾悉皆罢市,同礼宝塔,共植来因。佛世芳规,庶几仿佛。”而后至中印度瞻拜了古摩竭陀国王舍城旧址、熙连河畔娑罗树林遗迹等佛陀当年行居及最后圆寂的地方,所到之处,但见人烟稀稀、荒草蔓蔓,遥想昔年人人敬佛的正法盛世,不禁痛惜不已。
  由中印度再回到锡兰都城,正值该国重修释迦佛舍利塔,传说为阿育王之弟离忧出家证道后所建,塔内所藏佛陀舍利已增长至百余粒。中国僧人出于对佛祖一片景仰崇敬,祈求数粒,修塔的监工回答说:“佛陀舍利,是我锡兰国的福田,舍利宝塔,是我先祖国王修建,我怎敢随便给外人呢?”中国僧人见求之不得,就天天在舍利塔前叩头礼拜,希望得到佛菩萨的庇护加持,祈至动情时,痛哭流涕、悲不自胜。就这样连续叩头礼拜十二天,监工深受感动,禀明了国王,国王亦为远道而来的中国僧人的一片诚心而感动,同意赠给十二粒佛陀舍利。
  这十二粒佛陀舍利迎回中国后,被恭恭敬敬地安置在四个地方:普陀山灵石庵,及四川的宝光寺、龙兴寺、广德寺,每所寺院各留三粒。
  印光大师还作过一首《题佛舍利偈》,歌颂佛舍利给众生带来的无上功德:

如来无生灭,众生有罪福。
福感佛出世,罪感佛入灭。
佛虽示入灭,仍不舍众生。
故留诸舍利,作得度因缘。
当知此舍利,即是佛生身。
亦即佛法身,宜瞻礼供养。
恪遵如来教,专修净土法。
速出五浊界,期畅佛本怀。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34#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1:48:55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五.数十数百乃数千,或白或灰或五彩

  自古以来,佛法修行者追求的根本目标是证道得果,成就无上菩提,脱出六道轮回,永享净刹极乐。若当世不能达到这一目标,那至少也要通过修行改善身心、朝这个方向前进一步,为下一世或以后的某生某世登上彼岸打下基础。
  对佛法的修行者来说,身体只是他进行修持的一个工具,到一定的时候,这个躯壳是要彻底扔掉的,唯有不灭的神识才有可能走向永恒。因此,当佛法修行者扔下躯壳往生他界时,一般并不在乎这没了知觉的皮囊还会不会在火里烧出点什么东西来。
  但不可否认的是,千百年来,修行者何止千千万万、万万千千,可当世修成佛菩萨者,又有几人?如果说,在释迦牟尼驻世时的正法时代,有天人导师亲领风骚,当世成佛虽非易事,但还不是完全不可能的神话,那么,继五百年正法时代和千年象法时代之后,在延续至今的末法时代里,再想要当世成就佛道,不说绝无可能,也只怕是寥若晨星、难于上青天了。相对来说,那些修行达到较高次第之人,尽管当世未能成就佛道,就离阿罗汉果位或许也有一定距离,但他们去世后留下的躯壳,也大多能烧出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舍利子来,这却是人所共见的事实。佛法的真谛本是凡胎肉眼难以直接领会;世俗的法则往往更注重能直接看到、摸到、感受到的实物。因之,舍利子跟能否成就佛道本来不是一码事,更不能与修行的次第高低机械地划等号,人们却很自然地把它跟佛法修行者的修行与成就联系在了一起。也正因如此,自古以来记载僧侣事迹的典籍史料中,对舍利子倒有不少生动具体的记录。以下,便是信手拈来的数则小故事。

32.钦赐紫迦裟,奢维紫舍利

  慧安和尚,是隋唐时的一个名僧,本姓卫,荆州(在今湖北省)枝江人。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朝廷下令查验登记天下的僧尼,当户籍官问到慧安时,他指指自己的光头说:“我无名。”问:“你本来叫什么名字?”答:“本无名。”他怕户籍官再来纠缠,就躲到深山老林里去了。
  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隋炀帝强征数百万劳役,连年开凿大运河,因工程浩大,国力难支,弄得全国到处怨声载道、饿莩遍野。慧安和尚走出隐身之处,四处化缘以赈灾民,由于他名气大,已往达官贵人要见他一面也不容易,所以他出山后乞得钱粮不少,很多饥民都得到他的救济。隋炀帝也听说了慧安和尚的善举,请他入朝,他不愿与弑父为帝的杨广为伍,躲到太和山里去修行了。后来,又先后去衡山、终南山行“头陀行”。所谓头陀行,源自古印度,其要义是十二种条规,如要穿人所委弃的破布条缝纳为衣,每日只吃很少一点乞来的食物,常住冢间、树下、露天等远离人群的地方,等等,总之,是一种很严格的苦行修法。
  到了唐朝,高宗(公元650-683年在位)景仰慧安的大名,下诏请他入宫,他仍不肯,连诏书也不接,又云游去了,最后跑到嵩山少林寺,打坐修持后,觉得这地方很好,对旁人说:“这是我以后的终老之地。”
  武则天当皇帝时(公元690-704年在位),慧安和尚已一百多岁了,在武则天一再邀请下,兼之他觉得一度出家为尼的武则天有殊胜佛缘,这才答应下来,当了女皇的国师。有一回武则天问慧安:“您多大年纪了?”慧安回答:“不记得了。”武则天说:“一个人怎会不记得自己的年龄呢?”慧安说:“人之生死之身,就若循环一样,循环无始无终,又哪里要记住起始?何况人的心境,更象流水一样,无间无断,若见一水泡而起灭断之念,那只是妄想罢了。从人初有意识到最终涅槃,大诋也就是这样。你说说看,还有什么年啊月啊要记的麽?”武则天听了这番话,感触很深,当即趴在地上叩三个头,表示对国师崇信之深。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武则天特赐给慧安国师一件紫色袈裟,次年,又赐一件精制的摩衲。此时,慧安国师已一百二十六岁高龄,他不顾武则天再三挽留,回嵩山少林寺去了。
  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三月三日,慧安和尚对门徒说:“等我死后,你们把我的尸体扔到林子里去,让野火把他烧了。”说完这话,他象平时一样打坐入定,五天五夜,不吃不喝。曾有客人来访,在他耳边说话,他毫不理会。五天后,偃身而寂,享寿一百二十八岁。
  门徒根据他的嘱咐,把他尸体抬到野外林中的一块空地上,铺上一些树枝干草,还没点火,野火就自动燃了起来。骨灰中共拣得舍利子八十颗,其中五颗紫色,极为罕有,被中宗皇帝要去,供养在宫中。过了几年,李隆基当皇帝了,少林寺专门为慧安和尚建了个塔,安放他的舍利。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35#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1:54:14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33.老僧年三百,舍利十四颗

  唐代宗大历(公元766-780)年间,滑州(在今河南滑县、延津一带)胙县来了个来自西域的老和尚,他是应胙县念佛堂一位大居士的的邀请,到这儿来为当地人开讲佛法的。老和尚法名普明,饱经风爽的脸颊上的两撮寿眉,十分引人注目,那眉毛银白硕长,有几根长眉几乎搭到耳廓上。看上去,普明和尚年纪很老很老,至少在百岁以上了,但行动利索,行走如风,丝毫不见老态。老和尚来到念佛堂后,讲起佛法来言辞活泼生动,就象讲故事一般,道理透析而又极为深入浅出、鞭辟入里,很受听众欢迎,来听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日达千人,街上连走路的人都看不到。老人偶谈前朝旧事,由唐及隋,直追后梁,娓娓所叙,皆其亲历。有稔熟前朝历史者,闻之大惊,梁末至唐当朝,至少已二百年矣,此老僧之寿何其高也!
  朝廷派驻河南的义成军节度使贾耽,听说胙县来了个二三百岁的奇僧,特地赶去看看。见到那老和尚的第一眼,就被老者的风度气势慑服了,再听老者精析佛法、谈古论今,更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节度使当下把普明和尚恭恭敬敬地接到滑州最大的寺院龙兴寺去住,一路上,百姓竞相上街,争睹西域老僧的风采。
  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十二月十日,普明老和尚预知将离开人世,把门徒召至身边,对身后之事作了交待,随后面带笑意,轻轻合上双眼,奄然坐灭。
  龙兴寺依据普明老和尚的遗愿,以天竺之法,在寺院后面空地上用大量干柴搭起一座焚炉,把他的遗体放在焚炉上,点燃柴火,予以火化。顿时烈火熊熊,白烟袅袅,空气中漂荡出一股奇特的香味。大火烧了大半天,待火灭烟尽,尸体成灰,老和尚的门徒将师父的骨灰仔细扒拉,发现了好些颗灰白色圆溜溜的舍利子,大小若黄豆,色泽晶莹,坚固丰润,数一数,共有十四颗(按史书上的记载:“依天竺法火化,收舍利二七粒。”二七,为古时一种书面语表达方式,犹言二个七,即十四也。)。
  徒众遂在普明和尚日常所居的禅房外面,立了一座石塔,老和尚的舍利子就装藏在塔内。远近常有人来塔前祭拜请愿,多有灵验。
  普明老和尚死后十年,有匈奴侵犯西北边塞,唐德宗派兵征伐。有个来自滑州名叫柴清的侦察兵,受长官派遣,深入到敌营里去打探军情。因敌方巡逻防守很严,柴清只能昼伏夜出,迂回而行,等他摸清了敌方部署,想返回本营时,已迷失方向,绕来绕去,不知该往哪儿走了。柴清乃佛信徒,就在心里默默念诵菩萨名号,希望菩萨保佑他走出困境。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普明老和尚远远地站在前面向他招手,叫他跟着走呢。柴清十几年前曾在龙兴寺听过普明老和尚讲经说法,故此认得。有老和尚在前引路,柴清顺利地脱离了险境,等他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一眨眼功夫,老和尚悠忽不见了。战事结束后,柴清回到滑州老家,特地到龙兴寺普明老和尚的舍利塔前礼拜致谢,此事遂在当地遐迩传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36#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1:54:41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34.生前暨死后,舍利皆无数

  唐代后期,昭宗景福壬子年(公元892年),浙江天台山来了个肤色黝黑的老和尚,搭一袭破破烂烂的无袖坎肩,裹一件千缝百纳的粪扫衣,背一只积满灰尘腻垢的旧行囊,一看就是个四处云游的苦行僧。老和尚在山上转了一圈后,最后来到平田寺,请求挂单住下。知客师十分客气地问老和尚,怎么称呼?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想住多久?老和尚伊伊云云,用十分生硬的汉语回答说,他是新罗国(即朝鲜古国)的出家人,法名道育,羡慕大唐佛法兴盛,来中国学佛修佛已有多年,南北东西也走了不少地方,现在年纪大了,想找个地方长住下来。知客师点点头说,既然这样,你跟我平田寺有缘,就先在这儿住下来再说吧。
  道育和尚在平田寺住下后,拿出他随身带来的一只木盂钵,每天只吃一餐,每餐只食一钵,若偶尔多得到一点别人吃剩的的饭食,就贮存起来,放到明后日吃,哪怕天热食物变味,也不舍得扔弃掉。遇到寺院举行供养罗汉的大斋日,照例有比较丰富的饭食供应,他却完全禁食,有人对他说:“你干嘛不去大殿里吃供食?”他只是一笑了之。
  他对寺院里的公益事务十分勤快,日中打扫殿堂走廊啊,帮伙房烧火烧茶啊,没排到他当值,他也总是抢着干。旁人跟他说什么,他大多笑笑,伊伊几声,表示自己不会说汉语;但他能够领会别人的意思,从来没搞错。
  他在修行上十分刻苦,从早到晚,除了吃饭、干活,其余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念经礼佛、跏趺静修,他的盘坐功夫十分了得,夜里也肋不沾席、以座代卧,是个真正的不倒僧。
  从夏初到秋末,每逢日落时分,是山上蚊蚋杂虫最活跃的时候,嘤嘤嗡嗡,成群成团飞舞,旁人避之惟恐不及,道育和尚却专挑这时候去“饲虫”,也就是脱光了上衣,打个赤脚,跑到树下草丛里,让蚊蚋盲蛭叮满全身。他自出家后就常以这种方式“饲虫”,行之四十余年不断。有一年,天台山忽有群虎出没,道育和尚就专到老虎经常活动的地方去打坐,欲以身饲虎,可是,老虎围着他嗅嗅,盘桓几圈,蹒跚而去。
  平田寺里的同道都很喜欢这个不大说话的新罗人。老和尚在这里一住就住了十多年。他的顶发越来越垂白稀脱,眉毛则越来越银白虬长。最令人不可思议处是,老和尚的身上有时居然会有绀赤色舍利生出来!就象一颗颗小小的珍珠!修行人当然都知道此物之稀珍难得。可是,若有人向他索求,不管是谁,只要他有,必定大大方方地送给人家。
  后唐天复三年(公元903年)十月十日,道育和尚在僧堂中无疾而终。同道揣其年龄,大概有八十几岁了吧。寺僧把老和尚的遗体抬到山后,架起柴堆,以火焚之,骨灰中得舍利不可胜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37#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1:55:13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35.信安镇将子,奢维光冲天

  唐代后期,镇守信安(今广东肇庆)的许将军,老家在衢州吴兴(今浙江湖州),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生了个很不寻常的儿子,出生之时,满室异香,红光如昼。儿子很小时,就对三宝怀有特殊的兴趣和爱好,犹喜结跏盘坐,可整天端坐不动。父母担心儿子以后会出家,不满二十岁时,就硬要给他娶个十分漂亮的妻子,可儿子不愿背负妻室之累,偷偷离开家里,四处游历去了。
  数年后,许子拜师修禅已达一定功底,根据师父的吩咐,回来看望父母,以全人伦孝心。他不愿和双亲住一起,在城南僻静处盖了间精舍,以便静心修持。
  精舍旁有个陈司徒庙,庙里供着凛禅师像,在当地颇有点名气。有一次,人们见许子进庙拜佛,一转身人就不见了。后来,信安郡守来此庙祭祀,听人说起,在寺庙后花园的竹丛中,有个怪人不吃不喝坐在那里面,已有好长时间。郡守便去后花园看看,拨开密密竹丛,果见一蓬头垢面的年轻人一动不动在那里打坐,衣服上爬着好些虫蚁,树上掉下的败叶已半掩其胫,显然已入定多日。郡守仔细一看,认出那个怪人不是别人,正是许镇将的宝贝公子啊!
  镇将公子的禅定功夫如此了得,在当地可真是一件大新闻,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妇孺皆知。有个来自子湖的讷禅师,自以为对佛理佛法有点研究,特去拜访他,开口便问:“听说你禅定功夫甚深,想来你打坐入定,入的是小乘定吧?”许公子正在啜茶,举起茶杯,微微一笑,对讷禅师道:“是大是小?”讷禅师不禁骇然,方知遇到非凡之人了。
  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许公子专赴唐山,寻访到名重一时的德严禅师,请求皈依。其时,他年已五十八岁,双亲已故。德严问他:“你姓什么?”他答:“姓许。”又问:“谁许你?”答:“不别。”德严心里默默感应到来者不凡,当即很爽快地收他为徒,赐法名仪晏,为其做了剃度。有一次,德严叫仪晏去山坡摘几个桃子,过了十日,犹未回来,就去山坡上寻他,只见仪晏倚在桃树旁的一块岩石上,泊泊然早已入定矣!德严感慨不已,轻弹手指,把仪晏从定中唤出。
  开运(公元944-946年)年间,仪晏一路云游,来到江朗岩,见一石龛,曾有前辈高僧在此静修,便对跟随他的弟子慧兴说:“我要在这里闭关,等我进去后,你用石头把洞口堵死,别让旁人进来打扰我。你回去照我教你的好好修持,不用为我挂念。”弟子就照他说的那样办了。第二年,慧兴想看看师父怎样了,就去洞口,轻敲木磐,过了会儿,听见洞里说话:“慧兴,我出定了,你进来吧。”他将石头搬开,进入石龛,只见师父跏趺而坐,长发披肩,头发比去年长了许多,脸色如常,毫无异容。
  仪晏在信安一带名气越来越大,因他常年闭关静修,信众要见他一面不容易。有画师画了仪晏的像,信众拿去供奉,时有人得空降舍利。钱忠懿王在梦中见一老僧,不久,他得到一张仪晏的画像,一看,正是他梦中所遇之人!他就把老僧的画像供奉起来。正好,他的眼睛患了病,久治未愈,将画像供起后,没几天在像前得一舍利,而且眼疾也霍然痊愈了。忠懿王高兴极了,派人给仪晏送去偈赞及宝器供具千件,并锡号“开明”。
  宋端拱初年(公元988年),仪晏已一百一十三岁高龄了,宋太宗听说他种种神迹,想见他一面,下诏请他来京,他力辞不往。皇帝再次降谕,而且把接迎他进京入宫的肩舆直接派到他门口来了。他没办法,只好走上一遭。皇帝对他十分恭敬,把他接进便殿,命坐赐茶,咨问禅定修身、生前后世等法俗之事。当他回去的时候,皇帝送给他许多内宫珍稀之物,欢送的车辆和人群将城内道路都堵塞了。
  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仪晏无疾而终,享寿一百一十五,腊龄(出家的年数)五十七。奢维时,眩目的白光直冲天空。骨灰中得五色舍利无数。他的弟子以他的灵骨、舍利和着泥土塑了一尊坐像,供在庙里。当地若发生旱涝灾害,民众去像前焚香祈祷,多有灵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38#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1:55:42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36.蒲田黄氏子,舍利环五里

  北宋存世共一百六十六年,有个名叫令观的和尚,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五个皇帝,一生度过了北宋的大半个赵家王朝。
  令观和尚是福建莆田人,俗姓黄,生于宋真宗咸平元年(公元998年),自小天资聪颖,熟读四书五经,由家庭的因缘,少年时即接触到三宝,深受感染,十三岁出了家,十八岁在广化寺受了具足戒。当他头一次读到楞严经时,骇然大悟道:“呀,佛祖讲得如此透彻了义,我过去真是枉读了那么多书!”
  由此,他修行更加刻苦,好多年里,禅坐入定,夜不倚席,终日不出闭关房一步,几个月不说一句话,一年不躺下睡一觉。饮食、衣着皆简单到极点,仅维持身体最低限度的生存而已。
  他天性大慈大悲,舍己为人,即使自己正饿着肚子,见有饥民、病人,也必把自己少得可怜的一点点饭食奉献出来。遇乡民童稚捕获鸟兔龟鼠等小动物,更是要想尽一切办法买下放生,若赎资不够,哪怕解衣抵押,也先把小生灵救出来再说。他从不驱赶叮咬自己的蚊虫,也不掐死躲在身上衣缝里的蚤虱。有人嬉言他说:“观公,你这样活着,不太疲累吗?”他正言道:“我不疲累,但我正担心人们可别太疲累啊。”
  宋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八月,令观和尚身体不适,在徒儿劝说下,躺下休息。他忽对弟子们说:“你们快准备一些蔬果,有六个非常了得的上师要到我这儿来,你们定要好好接待。”弟子以为他病重呓语,诺诺应对,内心根本就不信,从来也没那么多上师一起上山来的。过了半天,有一队人马由远而近,上得山来,原来,是一大施主命人抬了六尊敷金罗汉像送到庙里来的。
  这天夜里,令观和尚要徒儿帮他沐浴了全身,黎明时分,换上了平时过斋作佛事才穿的法衣,端坐法座,以平缓的语调,咐托身后之事,勉励徒众,好好修行莫负佛语,最后两掌相抵,双目合闭,溘然长逝。住寿九十一,僧腊七十三。
  令观和尚死后三日,他的头顶还是温热的。按佛教大德在《临终须知》中留下的遗训,人死后,尸体余温处的位置,越高越好,通身凉透而头顶独热者,一般来说就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心处独热者仍可往生人道;脚板独热者则很可能要堕地狱道了。死后三日头顶犹热,可见令观和尚定是往生西方净土永享极乐了。在寺院之北的小山岗上,架柴奢维其尸,点火后,白烟升腾,异香阵阵,弥漫空中,经久不散。徒众为他立了一座小小的灵塔,到夜里,灵塔炯然放光,远近皆见。三天后,灵塔前面及周围五里出现金银色舍利无数,在这五里之内,草木都长得特别茂盛,花期已过的奇花异葩也竞相开放。乡民们在泥土里石头上争捡金银舍利,无不得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39#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1:56:13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37.吐哺得舍利,再拜又得之

  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有个端裕和尚,在东南一带小有名气。
  端裕生于浙江,家世不凡,为古代吴越钱王的后裔,其祖上六世还当过会稽(包括今绍兴一带)的地方官。端裕幼而聪慧,眉目渊秀,自小对佛法僧情有独锺。十四岁在大善寺出家,十八岁受了具足戒。
  端裕修禅宗,一开始拜谒过的几个禅师,都不太契机。游历各处,来到常州,在号称东南第一丛林的天宁寺,拜见圆悟禅师后,彼此心通,一拍即合,师父就把他留了下来。一天,圆悟问他:“正统的佛法向这瞎驴边灭却。你说说看,即今是灭还是不灭?”端裕知道师父在考问自己,“灭”本非一义,就回答说:“请师父选一最好之义。”圆悟说:“你这回答,尚未脱出常情。”端裕遂聚精会神,瞑思苦想,却依然不得要领。这时,圆悟拿手杖在他头上击了一下,一股热流,顿时汩汩注入顶门,由上而下,全身脑髓百骸,瞬时俱得滋润。他一下子领悟了师父的用意。圆悟见他即有所悟,也很高兴,让他掌管寺院里的职事,忙里忙外,俨然成了老方丈的得力助手。
  端裕的名气也大起来了,他的口才学问又好,于是很多地方请他去讲经说法,浙江、江苏、广东等不少地方留下过他的足迹,他最喜欢常住的是平江(辖今苏州等地)西华寺。后来连皇上也听说了他的大名,把他请去宫廷开讲佛法,还降旨让他当了杭州最大寺院灵隐寺的主持。慈宁皇太后临韦王府时,特地把他召去谈佛,赐给他一件金镧袈裟,堪谓荣极一时。但他对皇太后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是他不想再挂职灵隐寺,让他回西华寺,可安安静静修行。
  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端裕应邀前往鄮峰(在今浙江鄞县)阿育王塔寺。在大殿里,主客一问一答,参禅悟理,妙趣风生。
  一僧问端裕:“如何是宾中宾?”
  端裕答:“你是田库奴。”
  问:“如何是宾中主?”
  答:“相逢犹莽卤。”
  问:“如何是主中宾?”
  答:“剑气烁愁云。”
  问:“如何是主中主?”
  答:“敲骨打髓。”
  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十月,端裕示疾,十日后端坐而终。圆寂前,寺院里的首座法全问他,您老还有什么话要说?他最后留给大家的两句遗训是:“尽此心意,以道相资。”
  火化后,奢维处发出异光,终夕不止。得舍利无数,不仅骨灰中有许多舍利,附近地面上也冒出不少舍利。徒众在阿育王塔寺和西华寺两处皆为他立了舍利灵塔。谥号大悟禅师。
  道士罗肇常,虽修道术多年,对佛法也很有兴趣,对端裕和尚向来十分尊敬,常向端裕请教一些佛教方面的问题。端裕去世时,他适外出,等他回来,老和尚的丧事已办完,一颗舍利也没得到,心中很觉怅然,时时想起端裕对自己的教诲,更感情深。一日,他与一位客人一起吃饭,咀嚼间,突觉嘴中有物,吐出一看,原来是一颗舍利子,大如菽米,色若琥珀,光泽滋润。他又惊又喜,赶紧起身,朝端裕灵塔方向作揖致谢:“谢端公示现神迹,佛法果然不可思议也!”
  咀嚼得舍利,确实极为殊胜希罕,但也并非绝无仅有。前面讲到的那位隋文帝,六月下旨,在全国三十州建佛陀舍利塔,定十月十五日午时同时起塔,到了十月,文帝每逢吃饭,齿下总可得一舍利,皇后亦然。有一次文帝以银盘盛水,将齿下所得舍利放水中,示之百官,须臾有两颗舍利在水中上下相旋,真令凡界众生大开眼界。
  再说罗道士食间得舍利,客人也很惊奇,问罗,还可求得麽?
  罗道士说:“你拿到端公的灵前去试试吧。”
  客人遂将这颗舍利置于端裕灵前,诚心祈祷,忽听香匣中发出响声,打开一看,里面果然也有一颗舍利子,大小形状跟拿去的那颗一模一样,只是颜色没那么红润可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40#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1:56:37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39.广钦老和尚,舍利显灵异

  十五年前去世的当代高僧广钦老和尚,在今日台湾几乎仍是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一峡相隔的大陆,现在知道广钦老和尚的人也渐渐多起来了。
  广钦老和尚生于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十月二十六日,福建漳州惠安人,本姓黄,家贫,三、四岁时被卖给泉州晋江李氏人家作养子。九岁,养母去世,两年后,养父亦去世,他小小年纪,孤身一人走上坎坷不平的人生之路。
  二十岁,在福建晋江承天禅寺剃度出家。
  出家后的广钦以戒为师,苦修梵行。四十二岁时,他入福建清源山岩洞中闭关,每天打坐参禅,十三年未下山一步。定中渐断人间烟火,曾从地下挖出一块五六斤重的树薯,每次切下一小块充饥,剩下的埋入土中,下次再挖出取食。树薯缺口部分,过一段时候又长出新生小薯,如此生生不息,居然维持了闭关中几年食物之需!
  山中有几头猛虎,常年与广钦为伴,后来竟成为他的护法。有下山赶集的樵伕远远望见老虎,吓得不敢过路,广钦听见嚷嚷,出山洞,叫老虎让开,樵伕始得通过。于是,“伏虎和尚”之号传遍泉州城。
  樵伕出于对和尚的关切和好奇,有时也留意起他的行踪举止。有一次,发现他几个月端坐洞中纹丝不动,以手试探,鼻息全无,以为已死,便去承天禅寺报信,以办后事。寺主闻知,不敢妄加断定,一面派人上山准备柴火,一面捎信给正在福建永春弘法的弘一大师,请他来为广钦鉴定生死。弘一大师接信后即刻赶到,肃然叹曰:“此种定境,古来大德亦属少有!”而后在广钦耳旁轻轻弹指三下,并引领旁人暂时避开。时过不久,广钦缓缓出定,自己走出山洞与大家见面。
  广钦五十七岁那年,从福建渡海去台湾,先后在台湾的几处山洞里打坐修行,后应世弘法,为在台湾宏扬正信佛法起了很大作用。
  1986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五),广钦老和尚在台湾承天寺无疾而终,享年九十五岁。
  荼毗后,骨灰中得较大舍利百余颗,小舍利无数。较大舍利,被广钦老和尚的出家弟子及寺院悉数拣去,小舍利,被在家弟子拣拾一空。
  有一对居士夫妇,参加了广钦老和尚的荼毗大典后,当日就开车回去了。后听说老和尚骨灰中有无数舍利子,在场许多信众都得到了,他们马上又开车赶去,可这时已两天过去了,别说舍利子,连骨灰也被人拿光了。他俩就围着焚化炉一遍遍找,结果,在焚化炉顶篷上发现了不少舍利。
  有个老太太,老眼昏花,来到火化场,到处是人,叫她如何从地上去寻找那么细小的舍利,于是她就跪求师父慈悲,叩三次头,结果连得三颗。
  有个迟来的信徒,不甘心空手而返,听说有人祈得舍利,就跪在焚化炉前虔心祈求,跪了整整一夜,天明,真的在膝头上找到一颗。
  有位家住台北汐止的七旬老人,亦是广钦老和尚去世前一年的授戒弟子,因身体欠佳,家人未将广钦老和尚圆寂的消息告诉他,待他知道,已将近一个月过去了。他定要到师父荼毗处走上一遭,以了心愿,就叫孙女陪同前往,到了妙通寺火化场的焚化炉前,他大哭一场,然后从炉膛里抓了两把炉灰,带回去留作纪念。回到家里,将炉灰置漆盘上,出人意料的是,炉灰中竟然发现三十多颗大大小小晶莹剔透的舍利子!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41#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1:57:03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40.湖北苏逸夫,焚得骨莲花

  据河南省台前县佛教文化学会编辑的《佛教文化》总第36期(1999年3月)登载,湖北省黄石市苏逸夫居士,生于1918年,十七岁时皈依佛门,皈依后每日念诵《普门品》和观音圣号,数十年来不懈修行。近年广弘佛法,广结佛缘,远近比丘、比丘尼及男女居士皆尊称他为苏老。
  1993年8月11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苏老居士忽把家中子女叫至身边说:“我原拟八月十五日离开人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现等不及了,一个星期后就要走,现在告诉你们,是让你们有所准备,好在我的弟子已从北京佛学院放假回黄石了。”他的子女很奇怪,因苏老长期修持有道,身轻体健,耳聪目明,年纪也不能说太大,完全还能健康地活下去,咋会说走就要走了呢?但看他说话的样子,又不象是在开玩笑。
  8月16日,苏老又吩咐子女说:“明天家中会有很多客人来,你们要多准备些新鲜蔬菜和黄花菜、木耳……”
  次日,即8月17日(农历六月三十日),白天果然有不少道友来苏老家探望,听苏老说当日就要往生,于是都留下陪伴助力。晚上,苏老沐浴净身之后,与众人别过,即闭目卧床,低声诵念佛号。家人及道友遵苏老所嘱,亦以极平静的心情,轻声齐念佛号。夜十一点不到,苏老在众人念佛声中,如熟睡一般,溘然长逝。
  拂晓,忽有一群鸟雀,飞到苏老二楼居室阳台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最引人注意处,是有六只种类不同的小鸟,过去当地从未见过,没人认得是什么鸟,更奇特的,是众鸟中还有一只一尺来长的大鸟,羽毛灰褐,白嘴红脚,撇开众鸟,迳自飞进佛堂,随着众人的念佛声发出和谐的啾鸣。后来,这只大鸟又从佛堂跳入苏老往生的卧室,沿着床边连跳几圈,又跳到苏老存放经书的木柜前,用嘴啄了几下柜门,这才飞出房间领众鸟一起往西方飞走了。
  8月19日(农历七月二日),遵苏老遗嘱,遗体送往黄石市东方山弘化寺火化。
  黄石市佛教协会会长长乐法师主持点火。大火燃起后,众人都看到火焰中突然迸射出一颗豌豆大的白亮光珠,光珠渐渐变大,直至有乒乓球那么大,并变成一朵莲花形状,颜色也由白变红,再由红变黄,金光灿灿。火中显现的奇妙光珠莲花足足持续了四五分钟才慢慢隐去。
  8月24日(农历七月初七)开龛,骨灰中找到许多白、黑舍利子,还有一朵骨舍利花,形状大小跟火焰中所见的火莲花完全一样。


41.念祖老居士,含笑往生去

浮世沧桑幻梦中,皤然须发一耄翁。
虚名譁众惭实德,弱灯无罩惧微风。
掩扉闹市堪藏拙,捨智如愚始大通。
报恩无术仍思报,试演心声应远钟。

  这首诗,乃当代佛教大德黄念祖老居士于1991年春所写,题为《七十九龄自述偈》。自谦而富于哲理的语言,表达了老居士对人生和佛法的深刻感悟。写下这首自述偈的第二年,皓首白发的黄老居士就告别沧桑浮世往生净土了。
  黄念祖出生于1913年,曾皈依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及密宗红教大德王上师和白教大德贡噶上师,兼修显密,早有省悟,获得金刚阿闍梨资格。以一介汉人,又是个没出家的居士,能得此密乘称号,殊不简单。
  黄老居士生前曾为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通信工程专业教授,是个集科学家与佛学家于一身的人,撰有《净土资粮》、《谷响集》、《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心声录》、《净宗心要》、《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等佛学著作。
  1992年3月27日凌晨,黄老居士含笑而去,享年八十岁。去世后十二天火化,抬遗体时,身体仍很柔软,手指都能活动,而且散发出一股奇香。火化后,遗骨洁白如玉,骨灰中拾得五色舍利子三百余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42#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1:57:37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42.古今修行者,舍利知几多

  典籍史料中关于舍利子的记载还有不少,上面介绍的那些小故事,不足十之一二,若将修行者的生平事迹一一扯上一番,篇幅未免太显冗长。下面,汇集了一些直接论及高僧死后焚得舍利的片言只语,俾可管窥豹舆。
  晋洛阳朱士行:
  士行遂终于于阗,春秋八十,依西方法奢维之,薪尽火灭,尸犹能全,众咸惊异,乃咒曰:“若真得道,法当毁败。”应声碎散,因敛骨起塔焉。(《高僧传》)
  唐绛州龙兴寺木塔院玄约: 
  七十六岁终。学法弟子道俗收焚坑舍利数百粒,构砖浮图于郡城之西焉。(《宋高僧传》)
  汉太原崇福寺巨岷:
  九十三岁逝,未容火灭,皆捧宝瓶,待盛梁粟之形,同见熏修之体。时得舍利者,随自因缘,或多或少。(《宋高僧传》)
  汉棣州开元寺恒超:
  汉祖赐紫衣后,忽忽不乐,乾佑二年,七十三岁逝,僧腊三十五。具荼毗礼,收舍利二百余颗分施之。外缄五十颗,于本院起塔以葬之。(《宋高僧传》)
  唐京师安国寺良贲:
  大历十二年三月十日,无疾枕肱,终于符阳,春秋六十一,夏腊二十九。奢维收夹中舍利百余粒。“(《宋高僧传》)
  汉洛京法林院僧照:
  十四出家,七十而终。行荼毗法,收舍利,红润可数百粒。(《宋高僧传》)
  大宋杭州慈光院晤恩:
  七十五岁坐化,之前得梦,梦觉,呼弟子至,犹闻异香。获舍利青白圆粒无筭。(《宋高僧传》)
  唐汾州开元寺无业:
  夜半跏趺而坐,奄然归寂。六十二岁。行荼毗时,乃有卿云自天,五色凝空,异香自来,郁馥氛氲,阖境士庶咸皆闻睹。及薪尽火灭,获室利罗,灿若珠玉。(《宋高僧传》)
  唐吴郡嘉禾灵光寺法相:
  会昌元年二月十日午时告弟子”吾当灭矣。“众闻管弦清亮,乃天乐也;夕睹异光。春秋八十九,僧腊六十九。后重修塔,发之,见遗骨若铜色,舌相不坏,若芙蓉,齿全四十二。……弟子相次终于山,焚之皆获舍利。(《宋高僧传》)
  后唐天台山福田寺从礼:
  七十九岁逝,火葬,收舍利,立塔存焉。(《宋高僧传》)
  唐润州石圯山神悟:
  六十三岁,跏趺坐而逝。奢维之日,获舍利五百余粒,珠颗累累,灿然在瞩。(《宋高僧传》)
  唐洛阳同德寺无名:
  贞元九年十二月十二日于佛光寺坐化。十一年奢维,获舍利一升。(《宋高僧传》)
  唐泗州普光王寺僧伽:
  八十三岁坐化,神彩犹生。长庆二年,寺塔皆焚,唯伽遗骨无损。中和四年,刺史刘让得梦,开僧伽之弟子木叉穴,获座函,骨放光,焚之,收舍利八百余颗。(《宋高僧传》)
  唐清凉山秘魔岩常遇:
  文德元年十月十八日,奄然蝉蜕,俗岁七十二,僧夏五十一。四月十八日奢维,获设利罗凡数十粒。(《宋高僧传》)
  唐福州黄蘗山建福寺鸿休:
  广明之际……弟子奢维其尸,收舍利七颗,囊而宝之。被人以菽粒易之。后洎获,置于塔,分之七粒,缄于琉璃器中,莹然光色。(《宋高僧传》)
  唐鄂州严头山全豁:
  当光启丁末岁夏四月八日,门人权葬,葬后收焚之,获舍利七七粒。僖宗赐谥曰清岩,塔号出尘。(《宋高僧传》)
  梁扬州禅智寺从沈:
  贞明二年微息而终,颜貌如常。荼毗,获舍利三十粒,坚明通锻无耗。垒石为坟。(《宋高僧传》)
  五祖提多迦尊者:
  火光三昧,自焚其躯。弥遮迦与八千比丘同收舍利,于班荼山中起塔供养。(《五灯会元》)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至中印度行化,收长者香盖之子,与落发授戒,羯磨之际,祥光烛座,仍感舍利三七粒现前,自此精进忘疲。涅槃后,众以香油旃檀奢维,收舍利,建塔于那烂陀寺。(《五灯会元》)
  十祖肋尊者:
  现神变而入涅槃,化火自焚,四众各以衣革盛舍利,随处兴塔而供养之。(《五灯会元》)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付法已,化火焚身。龙树收五色舍利,建塔焉。(《五灯会元》)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祖化三昧火自焚,平地舍利可高一尺,德胜王创浮图而秘之。(《五灯会元》)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尊者付法已,即于座上起立,舒左右手,各放光明二十七道,五色光耀。又踊身虚空,高七多罗树,化火自焚。空中舍利如雨,收以建塔。(《五灯会元》)
  圭峰宗密禅师:
  言讫坐灭,荼毗得舍利,明白润大。后门人泣而求之,皆得于煨烬,乃藏之石室。(《五灯会元》)
  扣冰澡先古佛:
  沐浴升堂,告众而逝。王与道俗备香薪酥油荼毗之。祥耀满山,获设利五色,塔于瑞岩正寝。(《五灯会元》)
  五台隐峰禅师:
  于金刚窟前示灭,倒立而化,亭亭然其衣顺体。时众议舁就荼毗,屹然不动,远近瞻睹,惊叹无已。……遂就奢维,收舍利建塔。(《五灯会元》)
  杨岐甄叔禅师:
  唐元和十五年归寂,荼毗获舍利七百粒,于东峰下建塔。(《五灯会元》)
  睦州陈尊宿:
  临终召门人曰:”此处缘息,吾当逝矣。“乃跏趺而寂。郡人以香薪焚之,舍利如雨。乃收灵骨,塑像于寺,寿九十八,腊七十六。(《五灯会元》)
  云岩昙晟禅师:
  会昌元年示疾……荼毗得舍利一千余粒。(《五灯会元》)
  岩头全奯禅师:
  唐光启三年,贼至,事刃,师神色自若,大叫一声而终,声闻数十里。门人后焚之,获舍利四十九粒,众为起塔,谥清岩禅师。(《五灯会元》)
  投子义青禅师:
  投书奄息,奢维多灵异,获舍利五色,同灵骨塔于寺北三峰庵。(《五灯会元》)
  宝峰惟照禅师:
  建炎二年正月七日示寂。奢维得舍利如珠琲,舌齿不坏。塔于寺之西峰。(《五灯会元》)
  天钵重元禅师:
  示寂正盛暑中,清风透室,异香馥郁。荼毗,烟焰到处,获舍利五色。(《五灯会元》)
  宝峰克文禅师:
  火葬,焰成五色,白光上腾。烟所至处,皆舍利。分骨塔于泐潭、新丰。(《五灯会元》)
  仰山行伟禅师:
  ……示寂,奢维获五色舍利骨石,栓索勾连。塔于寺之东。(《五灯会元》)
  宝宁圆玑法师:
  ……奢维,有终不坏者二,糁以五色舍利,塔于雨花台之左。(《五灯会元》)
  黄龙悟新禅师:
  ……荼毗舍利五色,后有过其区所者,获之犹甚。塔于晦堂丈室至北。(《五灯会元》)
  泐潭文准禅师:
  ……奢维得舍利,晶圆光洁,睛齿数珠不坏。塔于南山之阳。(《五灯会元》)
  长灵守卓禅师:
  ……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奄然示寂。奢维日,皇帝遣中使赐香,持金盘求舍利。热香罢,盘中铿然。视之五色者数粒,大如豆,使者持还,上见大悦。(《五灯会元》)
  中岩蕴能禅师:
  ……临终书偈,趺坐而化。奢维时暴风忽起,烟所至处,皆雨舍利。(《五灯会元》)
  五祖法演禅师:
  归丈室净发澡身,迄旦吉祥而化。是夕山摧石陨,四十里内岩谷震吼。奢维舍利如雨,塔于东山之南。(《五灯会元》)
  昭觉克勤禅师:
  绍兴五年八月,投笔而逝。奢维舌齿不坏,舍利五色无数。塔于昭觉寺之侧,谥直觉禅师。(《五灯会元》)
  大隋元静禅师:
  绍兴乙卯秋七月,大雨雪,山中有异象。师曰:”吾期至矣。“荼毗异香遍野,舌本如故。舍利五色者不可计,瘗于定光塔之西。(《五灯会元》)
  护国景元禅师:
  ……俄握拳而荼毗得五色舍利,齿舌右拳无少损。塔于寺东刘阮洞前,寿五十三。(《五灯会元》)
  龙翔士圭禅师:
  钟声集众。就座,泊然而逝。荼毗日,送者均获舍利。奉灵骨塔于鼓山。(《五灯会元》)
  乌巨道行禅师:
  ……奢维五色舍利,烟所至处累然,齿舌不坏,塔于寺之西。(《五灯会元》)
  华藏有权禅师:
  淳熙庚子秋,示微疾,留偈,趺坐而逝。荼毗齿舌不坏,获五色舍利无数。(《五灯会元》)
  杭州上天竺寺沙门释真净:
  书偈而逝,阅世七十有二,座五十有六夏,奢维得舌根顶骨不坏,舍利五色。(《大明高僧传》)
  杭州演福寺沙门释必才:
  合掌而逝,与龛荼毗,有五色光自龛中发火,余不坏者二,舌根如莲花,齿牙若珂贝,舍利满地,众竟取之,一时俱尽,最后至者,乃穴地尺许,求之亦有得者。(《大明高僧传》)
  金陵天禧寺沙门释志德:
  世寿八十八,龛留二十一日,颜貌红润如生,奢维舍利无数,会者数万人。(《大明高僧传》)
  临安径山沙门释冲:
  世寿八十二,僧腊六十一,荼毗舍利莹然。(《大明高僧传》)
  石屋珙禅师:
  其徒请问后事,索笔书曰:”青山不着臭尸骸,死了何须掘土埋,顾我也无三昧火,光前绝后一堆柴。“掷笔而逝。奢维舍利五色,灿然无数。(《补续高僧传》)
  榆次印宝僧:
  七十岁坐亡火化,烈焰中有金光透出,舍利如雨,眼舌不坏。(《续补高僧传》)
  无旨授公:
  龛留七日,颜貌不变,奢维,齿牙贯珠不坏,舍利光色晶莹如金银水晶者,遍满于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43#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1:58:00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六.众生皆具如来智,同证菩提比丘尼

  释迦牟尼成就佛道后,在他的感召下,很多人跟他出家学佛修行,在他身边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当规模的僧团。为了规范出家人的言行,使僧人成为“人天师表”,即在行为举止的各方面都成社会楷模,为各界人士作出良好榜样,释迦牟尼为比丘制定了戒淫、戒杀生、戒诳语、戒盗等一系列戒律【后来完整形成的比丘戒共有二百五十条】。一开始时,还规定不准女子加入僧团。佛陀作此规定,并非轻视或歧视女性,而是为了保持僧团中比丘们修行生活的宁静,因情欲是人类仅次于食欲的生理需要,在一般情况下,两性接触之后,除非已具相当定力者,否则要完全控制情欲可没那么容易。佛陀教导女子说,一切众生不论男女,从根本上说皆有如来佛性,女子为断除烦恼、解脱生死,只要在家里好好修行,也可象出家人一样证得圣果。后来,释迦牟尼的姨母摩诃波奢波提带着五百女眷,剃光头发,披上袈裟,抱定宁死不回的决心前来追随佛陀出家,释迦牟尼的弟弟阿难陀又在旁一再劝说,佛陀出于无奈,在为她们规定了“八敬法”等特别的戒律后【后来完整形成的比丘尼戒共有三百四十八条】,勉强答应下来。摩诃波奢波提由释迦牟尼为她授了三皈依,她由此成为印度佛教僧团中的第一个比丘尼。“尼”,是古印度对女性的称呼也。佛教传入中国后,民间多把比丘尼称为尼姑,比丘则称为和尚。摩诃波奢波提活了一百几十岁,在释迦牟尼涅槃前三个月,因不忍看见佛陀涅槃,而先行涅槃。
  尽管释迦牟尼最终答应了女性也可出家的请求,但自古以来,在出家人的队伍中,总体来说,男性的比例依然是大大高于女性,从修行达到的次第来看,大成就者也似乎成了男性的一统天下,你看罗汉堂中那有名有姓的五百罗汉,又有几个乃是女的?就连惯常以女性形象出现在凡夫俗子眼前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据说当初在世时显现的也是男身呢。
  不过,你若因此看低了佛门女弟子的修行和功德,那也是绝对不公正的。尤在当今时代,你若常去寺庙里走走的话,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今日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中,女性的比例大大高于男性!有一种说法,谓史料记载,舍利子只有比丘僧火化后才有,比丘尼则无。这种说法显然与史实不符。虽然比丘尼火化后有舍利子烧出或显现其他瑞相者确比较少,但比较少,决不等于无呀。
  以下,是摘自《比丘尼传》(梁·释宝唱撰)、《续比丘尼传》(民国·释振华撰)及《青史》(藏族著名大译师廓诺·迅鲁伯 [1392-1481] 著)等史籍中的几则记载,最后一节《辽宁女居士,安祥得往生》,则引自索达吉堪布著的《密宗虹身成就略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44#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1:58:31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43.烧身遗舍利,银甖盛二斗

  南北朝时,蜀郡(在今四川省范围)永康寺的惠曜尼姑,本姓周,西平人,很小出家,修道之心坚固不移,常发誓要烧身供养三宝。有人将此动向报告了刺史刘亮,刘刺史听了这个消息,并不在意,随口说了句:“谁活得不耐烦了,想寻死,让她去!”
  当地富绅赵虔恩的一个小妾王氏,听说有个尼姑要烧身,就出钱搭了个塔,并叫人带话给惠曜:正月十五夜里,我和一批姐妹会将准备好的油布送到塔所来,供你烧身装束用,一定成全你的大愿。
  刘刺史得到这一消息,见尼姑不是嘴上说说,要动真格的了,怕此事传到上面对自己仕途有不利影响,就派人到永康寺宣布他的命令:若有哪个尼姑真的烧身而死,本官拿永康寺治罪!
  在这种情况下,惠曜只好放弃了元宵之夜烧身供佛的决定。
  王氏大为嗔怒,对惠曜说:“噢,我说麽,什么烧身供佛,说说而已,还不是诈名诈利,故意把消息透露给刺史夫人!否则,夜半城内,谁知此事?”
  惠曜答道:“少夫人不必横生烦恼,烧身只关我事,关旁人何事?”于是她回寺后,断绝一切粮食,只服香油。
  至升明元年(公元477年),惠曜浑身缠满油布,于寺内空地烧身。大火烧至面部,她犹诵经不辍,并对寺内诸尼说:“收我遗骨,正得二升。”
  大火灭后,果如其言。
  未烧之前一个月,有个二十来岁的西域僧人,相貌端正,髀上生细软黑毛,跑来对惠曜说:“我住波罗奈国,才来数日,听说姐姐要舍身,所以特赶来以银甖相送。”惠曜顶受银甖后,未及相谢,僧人已匆匆辞去,追至门口,那僧已不知去向。
  以此甖盛惠曜舍利子,不多不少,正好一甖,恰为二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45#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1:58:58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44.五台法空尼,舍利千余粒

  唐代中期,有个名叫法空的尼姑,拜佛十分虔诚。
  法空俗姓韩,宣州(在今安徽一带)人,自幼崇信三宝,年纪很小时,就辞别亲人,一路风餐雨宿,来到山西五台山西南一百余里外的建安寺出了家。及成年后,在柢恒寺受了具足戒。
  法空日日在寺院里颂经拜佛,从早到晚,足不出户,堪谓虔诚至极,尤对《法华经》怀有特别喜好,常读不懈,几乎成为她每日的必修课。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四五十年弹指过去了,在旁人眼里,这个认认真真修了大半辈子的老比丘尼,道行肯定不浅了吧,有不少后起也跟着她一起念佛修佛。可法空自己心里明白,念了几十年《法华经》,道理上早就明明白白,背也背得出来了,可是经书中描述的种种景象,跟自己始终隔了一层,可见自己还没实证啊。
  她听说五台山华严寺过去有个法号道超的僧人,曾在华严寺里苦修二十多年,不出山门一步,临终时出现种种殊胜瑞相,径直往生到兜率天弥勒宫,弥勒佛对他说:你在人间,并没作出多么了不得的善事,全是凭借文殊菩萨的愿力,让你来到这里,我看你最好还是转回人间吧,宏扬文殊菩萨的功德,接迎更多的有缘弟子同登天道。道超依言下了凡……他当年闭关修行的华严寺,至今犹屡屡显灵……
  法空决定到华严寺去,祈求文殊菩萨垂慈引接。法空有个嫡亲妹妹,受她影响,不久前也出了家,法名立愿,法空就把她妹妹也带上了。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姐妹俩相偕上了五台山,游了五山顶,最后往华严寺而来。在快到华严寺西北处三泉院前面的树林里,姐妹俩遇到一个老人,对法空说:“这个地方不错,你就在这里修行吧,以后肯定可以证果。”老人说完就不见了。法空还有话想问问老人,却再也找不到老人的踪影。她相信这是菩萨来点化自己,胸中顿时涌起一股大悲心,眼泪象雨水一样汩汩地流出来,恶业罪障,随着泪水不断流出,许久泪止,净化后的身体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明舒畅……法空于是就在这儿搭建起一座简陋的草庵,精精业业,晓夕靡怠,在草庵里闭关修行。
  元和八年(公元813年)二月十五日,法空把自己所有衣物、用具都送给了别人,然后把众弟子叫到跟前,与之告别。弟子问她:“师父,您不是好好的麽,何出此言?”法空说:“我念了一辈子法华经,直到菩萨指引我到这儿来修行,才真正明白了妙法莲花四字的真实含义。我马上要往生净土了,希望你们努力修行,不要空过。”言讫而逝,端坐如生。
  众人在林间空地垒起柴堆,将师父遗体荼毗。火尽烟灭,骨灰中收得舍利千余粒,大家赞叹不已。四众弟子各各分得,带回供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46#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2:00:00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45.卫藏息结女,苦修多成就

  在前面《善言狮子僧,天降舍利雨》一节里,已对十一、二世纪由印度来藏地弘法的大成就者当巴桑杰及所创立的息结派作过简略介绍。当巴桑杰在藏地摄授弟子无数,许多弟子在修行上都很有成就,善言狮子玛维僧格是他的再传弟子中较有成就的一个。
  荡巴桑杰五次来藏,主要活动于卫藏地区,最后一次,在定日住了二十一年。他的一个亲近弟子绛秋生巴衮嘎(菩萨普庆),在他身边学法修行多年,得其单传,后来将师父平时对弟子的教导、开示撰集成《教语规则法类》三篇,成为息结派流传后世的宝贵资料;绛秋生巴衮嘎还记下了他所知道的荡巴桑杰二十四个女弟子的事迹,这对后人也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在一部以史料详实丰富著称的藏地佛教史著《青史》中,保存了关于这二十四个女弟子的记载。从中可以看出,荡巴桑杰的这些女弟子在修行上大都达到相当次第,临终时不乏出现种种瑞相,火化后得舍利乃至佛像者不在少数。
  以下是《青史》中的有关记载:
  觉母桑杰:系希日地区的曲桑人氏。在信心的驱使下,她和八九个少女结伴来到荡巴座前求法,后去许多地方精修九年而得证悟。再遇荡巴时,荡巴知她死期将至,对绛秋生巴衮嘎说道:“衮嘎,今天在你附近有一遇着桑杰的人将死,那人你认识。”衮嘎问:“今天我认识的遇到桑杰的人岂不是只有您一个么?”荡巴说:“不是我,是一位和我相似者。”不多时,果然是觉母桑杰死去了。荼毗时,虹光遍布诸方。
  色准玛(金尼):系夏玛帕珠人。她对父亲说:“我要到荡巴桑杰座前去求法。”父说:“不要去吧,我怕瑜伽者和女尼法规不相顺吧。”她仍然去了,在荡巴座前求得了殊胜教授,勤修多年得以证悟。寿满百岁而逝,圆寂时虹光布满虚空,荼毗时发现金刚萨垛像和许多舍利。
  觉母伦穹:系那堆达得人。她在荡巴师徒二人座前求得教授,精进修行,获得成就。荡巴逝世后,她仍住在朗柯。享寿八十一岁而逝世,荼毗时发现许多舍利。
  觉母坝玛(焰炽母):系梁堆人。作荡巴居的明妃,在荡巴座前求得教授,入山中如野兽般勤修三年而证悟。后来在梁堆的泽邦萨逝世,荼毗时发现许多舍利。
  觉母日玛:系章绒纳区的姑娘,与人结婚后,方知丈夫是一凶恶的人,因此各自分离。她随商人一行而来见荡巴,七年中求得教授而修,获得证悟。死后安放尸体的灵堂,荡巴绕行多次,众人为之很惊奇。荼毗时发现许多舍利。
  觉母耶协江:系芒裕贡塘人。原是一位一百零一岁的大成就女仙的近伺女。她善巧上师供养法,尤对荡巴上师无比敬信,获得证悟。后在贡塘逝世,现出声、光、彩虹等许多瑞相。
  觉母却准:系那堆峨巴地方的妇女,为绛秋生巴衮嘎的明妃,因犯过三昧耶的过失,临终时曾受痛苦。在二十四个觉母中她是最劣的一个。
  觉母玛杰:系那堆芒嘎人。向衮嘎求得教授而勤修,获得成就。荼毗时发现金刚萨垛像和许多舍利。
  觉母却交(护法):系梁堆库勒人。甘愿舍弃许多财物,饮清泉修苦行十二年,得证悟。逝世时发现光明和许多舍利。
  觉母却吉:系雅卓柯勒人。结婚成家后子嗣、财物齐备,生活优裕,然而志向求法。去定日朗柯住了很久时间,荡巴逝世后两年她也去世。荼毗时发现许多舍利。
  觉母故漠:系那堆希日地区曲桑人氏,在朗柯住了十年而逝世。荼毗时发现许多舍利。
  觉母拉漠:系堆隆日地方的妇女,离开乡土去朗柯住了六年。荡巴逝世后她回家乡住了三年,后又去定日住很久,直至逝世。临终时发现虹彩光明。
  觉母梁谟:系察绒地方人,生起敬信而去定日向荡巴求法修行,在朗柯住了十年。荼毗时发现有二面母像和许多虹光。
  觉母旺秋江:系堆隆东库人,去游览尼泊尔时和荡巴相见,在朗柯住了十一年而逝世。临终时出现瑞相。
  觉母多杰敬:系定日冻巴的妇女。对荡巴的教语生信后,在朗柯住了十五年,最后获得息灭颠倒。逝世时先作了和合修法(如中阴合修)的准备。众目共睹有一股光明作前导向北山峰顶逝去。经七日光团始消散,乡民皆见此景象。
  觉母朗喀色(虚空明):系前藏窝喀人。面色白净,天资聪明,在荡巴近前住了六年,求得教授而修获得成就。荡巴逝世后,她继住四年,而后回前藏。享寿八十四岁,在北区逝世,荼毗时遗体完全成为舍利。
  觉母卓勒:喜欢大法,推重大供食,拥有许多伺眷。荡巴接受她的礼供时,站起来说道:“嗨呀!难得!”她对荡巴生起敬信而获加持。后离开一切眷属一心专修,成为一位优良的女修士。
  觉母澎谟:系彭裕地方人。与二位近侍女在朗柯住修,三人同时逝世,乡境遍满药物异香,发生许多瑞相,一切人士叹为稀有。
  觉母杰乌玛:系温波地方人。善纺织,便役使,在定日住过多年,后在贡塘逝世。将她的尸体送上山后,发现成为一尊绿度母像。
  觉母若胜玛:系贡塘地方人。去定日前荡巴已预言她要来座前。后来生起证悟,获得成就,断离分别。最后在贡塘逝世。荼毗时,升起的一切烧烟全都变成光明。
  觉母香穹玛:系香区人氏。她到德区和荡巴相见,生起敬信而进入法门。在朗柯住了六年,荡巴逝世后,回香区安住。逝世后荼毗时发现许多舍利。
  迅鲁玛:诞生在乌汝时区。伴父去商场时见到荡巴上师,生起敬信,自禁语言佯作哑女而精修。不久即逝世。临终前荡巴说:“明天我们这儿将有一成就者逝世。”有人问:“是不是荡巴?”荡巴说:“不是我,而是有一位姑娘要去乌仗那。”第二天她无疾而终。
  业玛青巴母:系邦雪区的业玛垛色人氏。是一位儿子、丈夫、财物都不缺少的妇人;更是一位具足信心、精进、胜解和悲心好施的人。死时全境普现虹光,荼毗时发现舍利。因此一切人士都叹为稀有。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47#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2:02:43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46.萧山无为尼,钦赐心禅师

  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朱世宗曾赐一尼姑“心禅师”之号。在中国历史上,比丘尼能获皇帝赐封者,恐怕不是很多的。
  《续比丘尼传》里记载了这位尼姑的生平事迹,惜比较简单。此尼名无为,萧山来氏女,自幼食素念佛,誓不嫁人。二十岁剃发出家,搭茅屋而居,专修净土。三十岁起游历各处,参究佛法。所到之处,若遇到患重病者,随便拿一样东西,加持之后,令患者煎汤服之,无不立竿见影。嘉靖年间,宫廷中传染病流行,太医束手无策,皇帝甚感焦虑,朝廷里也有人听到关于这位尼姑的传闻,建议把她请到宫中来治病。世宗帝向来喜好神仙老道之术,也想看看这位尼姑的本事,就让人把无为请来了。此尼果然神通广大,当场令患病的宫女不治而愈。世宗大喜,亲赐无为“心禅师”之号,因无为不愿滞留宫中,皇帝派人将她极隆重地送归故庐。
  有一天傍晚,来了个僧人要求投宿。无为从来不让男僧在自己的尼庵里过夜,推之却之,请僧人另寻宝刹,僧人则从佛法的戒律上讲了一番道理,一直说得无为无话可说,不能不留,于是答应让他在禅床上权且坐上一夜。天蒙蒙亮,无为一觉睡醒,发现禅房里早已没有人影,方知来者乃是神僧也。她便把弟子叫来,口占一偈:

六十四年活计,
得个菩提三昧,
今朝撒手归西,
依然明月满地。

  言讫,无疾而终。弟子将她遗体火化,得舍利一团。在冠山为她建了灵塔

[ 本帖最后由 将肝比干 于 2005-11-13 22:03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48#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2:04:23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47.扬州信道尼,三颗大舍利

巍巍禅师,含辛茹苦。
志笃乐邦,精诚孔聚。
感佛金容,光森梁柱。
满月堕怀,瑞相斯睹。
厉行绮岁,庆快暮年。
悟彻心土,去若安禅。
体轻如蜕,火迸祥烟。
舍利不坏,至固极坚。
信为道源,惟功德母。
三草二木,以生以茂。
法雨既沾,随根普受。
七觉花开,八支果阜。
无上不育,难长菩提。
有信斯就,如取如携。
诸佛萨海,心想能齐。
是心是佛,心作有稽。
敢告后来,以师为法。
精诚既遒,罔怠以怯。
功不唐捐,熏修净业。
能见实相,超尘点劫。

  上面四十句四字文,是九华松月上人为一位民国七年去世的老比丘尼撰写的碑铭。
  老比丘尼俗姓张,法号信道,江都(在今扬州)人,生于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嫁给同邑辟公为侧室,生三子,其中一子即后来颇有名气的金山青权禅师。信道青年丧夫,誓不再嫁,从此专心念佛,精进修行。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在扬州福兴庵依心诚禅师剃度出家,当时年已七十五岁了。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在扬州福缘寺受了具足戒。
  夜半修行时,曾见白色光柱从空而下直投于怀,如醍醐灌顶、妙不可言,自此脱胎换骨、眠食轻安。
  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六月二十八日,于福兴庵无疾而终,享年八十三。其子青权禅师主持了母亲的丧仪,以荼毗法火焚其尸,只见火焰腾空,祥光四溢。大火灭后,收拾灵骨,得舍利三枚,光润活泼,姿态如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49#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2:04:55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48.万缘都放下,念佛是真心

  清末民初,南通大悲庵里有个大悟尼师,修行精进,乐于助人,在当地有点小名气。
  大悟尼师俗姓袁,南通人,生于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幼时父母将她许配给邵家,尚未嫁,其夫就病故了。她决心不再嫁人,二十多岁时,跑到县西大悲庵里要求剃发出家。男家的亲戚长辈,千方百计加以阻挠,她不为所迫,最终得遂其愿。
  出家后,她力任苦行,为寺院尼众汲水、舂米、砍柴、煮饭等等,什么活儿都干。修行上则极刻苦,晨钟暮鼓,一心念佛,从不懈怠。常对人说,佛法之大,法门无数,唯净土为契机,拜经坐香,乃是帮助消除业障的手段,使你容易成就净业。她渐渐有点名气后,见寺庵多年未修,里外荒败,便募集资材,将殿堂、佛像修葺一新,还开辟了一个很大的菜园,所获菜蔬,助供来寺清修的尼俗两众。见人不管有什么困难,都尽力帮助。
  晚年,自觉目力不济,就急急去了一趟普陀山、九华山,见种种瑞相,生大欢喜,也了却了自己多年的一桩心愿。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二月,她身染微恙,便取纸笔写下一首偈语:

世间万缘都放下,唯有念佛是真心。
一念超出娑婆苦,贪嗔痴爱都除尽。
寸丝不挂光明台,参透法身脱苦轮。
得满极乐清净愿,再入娑婆度众生。

  二月十八日,她对弟子说:“我已看见佛菩萨来接引了。”言讫,安然坐化,享年七十三。
  二十八日,遗体火化,得舍利子五粒。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50#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2:05:24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49.安庆富绅女,舍利叹稀有

  清同治七年(公元1867年),安庆(在今安徽)富绅方习公生了个女儿。此女自小与众不同,对佛法僧三宝怀有一种天生的崇敬心,九岁,即投本城静室庵出家为尼,法号德成,二十五岁,受了具足戒。
  德成进入佛门后,一生精进修行,昼夜翘勤,寒暑无间,数十年如一日。早年,她专颂《金刚经》;中年,以修习《华严经》、《法华经》等大乘经典为主;晚年,则一心念佛。虽出生富裕人家,而生活节俭,持戒严谨,和蔼待人。
  此尼好作随喜功德,尤倡佛法捐款办学,带头办起了莲社佛堂,每日率一班女众念佛,还常邀法师、居士来演说佛法佛理。安庆一隅,乃长江边上的一个小地方,信佛、修佛的人本来并不多,因着她数十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当地佛法由衰而兴,实在是件不简单的事。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春,德成在静室中闭关二十一日,专诚念佛,在净境中见到“我悲常寂”四字,并闻佛菩萨呼其名,告诉她往生时日。出关后,即嘱众人为她预办后事。
  至六月,德成尼果然如期圆寂,世寿六十五。荼毗后,获舍利数粒,形状长圆各异,其中有一粒,长约半寸,五色璀璨,观者皆叹为稀有。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51#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2:05:49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50.辽宁女居士,安祥得往生

  包玉珍女居士,是辽宁省丹东市人,因身体不好,晚年长期卧病在床。
  偶遇佳缘,得到色达五明佛学院院长、宁玛派法王晋美彭措上师的密法传承和甘露丸等加持品,并皈依为三宝弟子。她皈依佛门的时间虽不长,但对佛法很有信心,尤对法王晋美彭措上师信心坚固,尽管身体不好,每天坚持诵经念咒。
  1996年5月,包玉珍病重,她的家属特地从东北赶到青藏高原上的色达,请求法王晋美彭措上师和门措上师为她念经加持,又请学院的几位大活佛和僧众念经加持并回向,家中子女同时为她大量放生。经佛法如此加被,她的病痛明显减轻。
  1997年7月的一天,包玉珍对子女说:“再过一个月,我要走了。”一个月后,她果然安祥自在地往生了,时年七十六岁。
  包玉珍去世后八小时,顶门犹热,这是往生净域的兆头。三天后,遗体火化,骨灰中得舍利子一百余颗。后家人又请法王及僧众念经加持回向,并在家中放生多次,结果,她的骨灰也大多变为舍利花。在场众人和她的子女都亲眼见到这些奇异而殊胜的景象,无不对佛法生起更大的信心。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52#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2:06:26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七、奇僧撒手西寰去,留下不坏舌与心

  古往今来,得道高僧死后火化,其跟常人不同之处,除在骨灰中或多或少能找出一些珠粒状舍利子,偶尔,还有人会留下火焚不坏的器官舍利,如眼舍利、牙舍利、舌舍利、心舍利、发舍利、指骨舍利等等。释迦牟尼涅槃荼毗后,骨灰之中,除有大量珠粒状舍利子,还有七颗完整的牙齿舍利。这七颗佛牙,当时三颗被帝释、罗刹及龙王分别取走,四颗被古印度迦楞伽王等留在凡间,后辗转流传,时隐时现,历经二千几百年风风雨雨,目前现世还有两颗,一在斯里兰卡,一在中国北京西山。
  说起死后火化舌根不坏,对中国古代史稍有了解者,多会举出鸠摩罗什的名字来。这并不奇怪,晋代鸠摩罗什,为中国佛教四大翻译家【另三位为真谛、不空、玄奘】之首,当时又是后秦国的国师,他的事迹被载进史册,堪称当之无愧。不过,除鸠摩罗什之外,是否还有谁象这位后秦国师一样,死后火化也得舌舍利等?恐怕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其实,佛教典籍中有关这方面的记载也不是很少,但从正统的历代名人录角度看,很少再有人享有鸠摩罗什那么大的名气,那倒是真的,故对一般读者来说,光从几本通史、简史读历史,对之闻所未闻,也在情理之中。下面的数则小故事,或可弥补人们这方面认识的空白。

51.译经逍遥园,死后舌不坏

  鸠摩罗什,家世显贵,祖父为天竺国相,名重于国;父为龟兹国师,母为王妹。鸠摩罗什七岁那年,母子一起出家,他小小年纪就日诵千偈,每偈三十二字,千偈合计三万二千字,意思都能明白。九岁随母去剡宾国,因精通佛理,被国王请入宫中,待以上宾之礼。十二岁至沙勒国,应国王之请在大法会上讲经说法。成年之后,在西域诸国益享盛名。
  前秦建元十三年(公元377年),太史公夜观星象,奏告国王符坚,天象上外国的分界处出现明亮星星,预示不久将有大德大智之人入辅中国。符坚说,听说西域有个鸠摩罗什,善通阴阳,深解大法,是当世难得的贤哲高人,莫非就应在他身上?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符坚派大将吕光率兵七万伐龟兹国,其意并非看中那里的土地、人口和牛羊之类,主要目的,就是为要得到鸠摩罗什此人。
  吕光攻下龟兹国,获得了鸠摩罗什,一开始并不把他放在眼里,回军途中,一次驻扎一座山下,鸠摩罗什警告吕光,此处不可停留,吕不听,结果半夜山洪瀑发,淹死士兵数千,吕从此对鸠摩罗什不敢小看。到凉州(在今甘肃河西地区)后,因符坚已被姚苌杀害,姚自称帝,吕不愿对姚称臣,就固据凉州,自建大凉国(公元386年),称大凉天王。吕光死后,其子吕绍继位,不几天,吕光的庶子吕纂杀了吕绍,自立为王。
  咸宁二年(公元400年),凉州有猪生了头有三个脑袋的小猪;东宫井中有龙飞出,在殿前盘卧一晚,天亮才飞走;不久,又有黑龙在当阳九宫门升起。吕纂喜滋滋地问鸠摩罗什:“这些现象,可是瑞兆?孤已下令,将大殿改名龙翔殿,将九宫门改为龙兴门了。”鸠摩罗什回答:“皆非瑞兆。猪生三头,本为妖异;潜龙为阴类,本应出入有时,不该随便现身。”吕纂说:“照你这么说,都是凶兆罗?”鸠摩罗什说:“是的,这预示下面有人心怀异术,将要犯上作乱。”吕纂问:“可有办法防止?”鸠摩罗什说:“只要大王克己修德,以天下苍生为重,勿再游猎无度、沉耽酒色,如此天道昌、民心顺,灾祸自去。”吕纂以为鸠摩罗什对他的规劝乃是老调重弹,哈哈一笑,不以为意。第二年,吕纂果被吕光另一子吕超所杀。
  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后秦国皇帝姚兴(姚苌之子)派兵灭了大凉,把鸠摩罗什迎到长安。姚兴信佛,对鸠摩罗什十分尊重,将他安置在建筑别致、景色宜人的逍遥园,待以国师之礼,常向他请教佛法佛理,还希望他能把佛典从梵本译成汉语。鸠摩罗什十分珍视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从早至晚,手不释卷。凭着鸠摩罗什超群的聪明智慧和精深的佛学造诣,加上曾在凉州生活多年,对汉语的掌握已相当熟悉,经他翻译的佛经,不管是新译,还是重译,在内容的表达和文辞的应用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经十多年日以继夜的努力,在八百弟子配合下,鸠摩罗什共译出《小品》、《金刚般若》、《法华经》、《维摩诘经》、《佛藏》、《禅经》、《弥勒佛》、《十诵律》、《释论》、《成实》、《十二门论》等大、小乘经、律、论三百余卷,对佛法在中国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
  鸠摩罗什晚年,姚兴曾半真半假地对他说:“大师聪明超悟,天下无二,若一旦绝世,法种后继无人,岂不太可惜了。”于是也不管他本人意愿如何,选年轻美女十名,送到他的居处。鸠摩罗什哈哈大笑,搬出僧房,在逍遥园外另择宽敞的屋子居住,译经讲经之余,日夕与美女为伴,没多久真的生了好几个聪明伶俐的小娃娃。
  对此,不免有人议论纷纷,个别弟子甚至学他的样,也找女人同居。鸠摩罗什很生气,一日把弟子都叫到跟前,手持两碗,碗里装满一寸长的缝衣针,让大家看清后,他将一碗铁针端起,象吃饭一样,一口一口,从从容容,全部吞下肚去,又以内力将铁针从皮肤毛孔中逼出,然后说:“你们不是有人要仿效我成家娶妻麽?谁象我一样,将另一碗铁针也吃下去,那就随你怎样,我一概不管!”众弟子被唬得哪里还敢出声。鸠摩罗什又说:“臭泥之中,生清纯莲花,摘采莲花便是,取臭泥干什么?”
  后秦弘始十五年(即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八月,鸠摩罗什卒于长安,终年七十一岁。临死前召众弟子说:“因为佛法使我们相识,却没有尽到心意,待来世再相见吧,凄凉伤感不可说。这些年来,我罗什虽然才智暗昧,也总算尽了力,译出经文三百余卷,相信还不致有大的差错吧。希望能流传后世,佛法永弘。我今天当众发誓,若我所译的经,所传无谬,死后将我焚化,舌不焦烂。”鸠摩罗什圆寂后,众弟子按西域法将他遗体火化,火灭后,全身皆成灰烬,从灰烬中,果然找出未被烧化的舌头,坚硬如铁,敲上去有金属之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53#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2:07:15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52.割身施饥民,奢维舌不烂

  南北朝前期,凉州地区(在今甘肃省)有个法号法进的僧人,俗姓唐,出生在凉州张掖,自幼攻读百家经史,出家后专修密部苦行,修得一定神异之力,犹擅测未来之事,很为当地一个部落首领沮渠蒙逊看重,遇有难决之事,常向他请教。蒙逊去世后,他的儿子景环继首领位,对法进依然十分尊重。胡人来犯,景环打了败仗,损失惨重,问法进:“我的部落在这儿呆不下去了,想转移到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东部)去,你看行不行?”法进说:“此去西北,高昌必得,但以后会遭遇灾害,饥荒严重。”景环说:“以后的事以后再说,那我现在就转移到西北去,请您不要扔下我,跟我们一起去高昌吧。”
  景环率领部落一路西行,来到高昌。其时高昌郡为秦汉以来的屯边之地,守军不多,景环不费多大力气就把太守赶走,占据了这块地方。第二年,景环自立为凉王,年号承平,是为公元443年。
  过了两年,景环生病死了,他的弟弟安周继位。这一年,高昌发生大饥荒,饿死饥民无数。安周象他的父兄一样,对法进也很尊重,有事也常向他请教,法进便借机求请安周,民为国之本,应把国库中的存粮拿出来,救济饥民。安周看在法进的面上,拨出了一点粮食赈灾;但饥荒有增无减,安周怕国库空虚,忧心重重。
  法进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遂不再乞求国王。他洗了个澡,把全身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来到一处贫苦饥民最集中的地方,对饥民讲说了一番佛法的道理,凡愿意皈依三宝者,他当即为他们授了三皈依。随后,他把身上衣服脱下,挂在树上,取出带来的刀盐,对饥民说:“今天,我已下决心为佛法舍身,你们应该成全我,把我给吃了吧。”
  在当时,因饥荒所迫,人相食的现象并不少见。但饥民都为这位僧人的品行所感动,无一人愿意吃他。法进见无人动手,他就用刀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沾点盐,吃下去。肉割多了,血流满地,他的意志再坚强,再强忍疼痛,最后也心闷气塞,难以支持了。他临死前对饥民说:“你们把我全身的皮肉拿去,还能吃上几天,若皇宫里有人来,肯定要拿走,你们事先就藏起来,不要给他们拿走。”
  消息传出,举国震惊,人们奔走呼号,万口同悲。朝廷也派人来看视,果不出法进所料,将他身体抬回宫里。安周深受感动,敕令马上从皇家粮库里取出三百斛麦子,施给快要饿死的人,同时还命地方官打开仓廪以赈灾民。
  法进的弟子将师父遗体移至城北火化,大火熊熊,烟炎冲天,一直烧了七天,烟火才熄灭。尸骸全烧成了灰,只有舌头没烧化掉。众人在法进奢维处建了一座三层灵塔,树碑记事,以纪念这位割肉舍身的僧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54#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2:07:53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53.舍身身可尽,留下不坏心

  南北朝西魏年间(公元535-557年),益州(在今四川成都一带)和尚僧崖,俗姓奴牟,年少时便沉默寡言、不喜游戏,常静坐终日不出一声,有人问他小小年纪干嘛要这样,他一本正经地回答:“这个身体太恶了,我想今后总有一天要把它烧掉。”
  成年后,应征入伍,跟同伙一起渔猎,凡分给他的那份鱼,他总是倒入河里放生,并劝别人不要再干杀生的事,后来干脆一把火将自己的猎具烧了,誓不再猎。有一次,大伙忽见渔塘中一条怪蛇,头尾皆赤红,起先长一尺,须臾长成一丈多长,粗数尺,众人吓得四散逃走。那蛇以尾搅水,直窜云霄,赤光遍野,久久方息。众人聚在一起议论此事,奴牟说此怪蛇并不害人,但这是凶兆,以后可别再捕鱼了,众人都不理他。不久,渔塘决堤,奴牟就出家去了。
  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六月,僧崖在益州城西十字路口,以布缠裹左右五指,燃指供佛。有人问他:“十指连心,烧指不痛麽?”僧崖回答:“痛由心起,既然心不痛,手指还痛什么?”
  手指烧光后,又接着烧手掌,先烧左掌,因骨髓涌出,火焰似乎要被骨液熄灭,僧崖就以右手残指,挟竹拨火。有人看不下去,问他何必如此?他答:“因众生不能行忍,我要劝不忍者忍不能忍之事啊!”他边烧手掌边以佛法劝导众人要行善事、断肉食。左掌烧完,再烧右掌。既而再烧左右两臂。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到后来城西大道上挤满了人群。僧崖神色自若,脸不露痛苦状,连眉头也不皱一皱,倒是看他烧手的人有的忍不住呜咽落泪了。
  当火燃至臂时,象残烛般的五根掌骨,忽然各各长长了三寸,而且白嫩如珂雪一般。僧尼们见到,不由得惊呼起来:“僧崖菩萨,等菩萨灭后,我们定当起塔供养菩萨舍利!”僧崖听到后,以牙齿咬下新生的五根白骨,吐给僧尼说:“拿去吧,这个就可装在塔里。”
  七月十四日,益州上空忽发出巨响,山川震撼,江水停流,天空中出现犬羊龙蛇之像。人们惊问僧崖,这是怎么回事,僧崖回答说:“无大碍,这是三昧被惊醒了。这也提醒我,舍身供佛的时候到了,请为我准备供具吧。”
  一听说僧崖要焚身,一时间益州城里不知有多少户人家送来供养,各种资财堆积如山。很快,在城门口用四十车木柴垒起一座十丈高的楼台,台上筑一浸透油料的小木屋。到了僧崖焚身这一天,十余万民众拥在木楼台下,许多人痛哭流涕。僧崖说:“但守菩提心义就好,不要哭,不要哭。”说着登上高台,为大家讲说佛法,讲完后,要下面点火烧楼。可是,无一人肯动手。有个名叫王撰的施主,心里暗想,我若点火,就是火烧圣人,岂不是犯了重罪吗?僧崖以他心通已知这位施主所想,指名唤他上来,以残臂摩其顶说:“你不要担忧施舍造楼是犯了重罪,你会得大福的。”叫他下楼去点火。可是大家更害怕了,点着了的火炬,也都扔于地下。僧崖只好爬下楼,以双臂夹起一支火炬,从西北到东南,将木楼点燃,轰然一声,大火熊熊燃起,僧崖钻进火堆礼拜,刚拜了一拜,就被大火吞没了。
  四十车木柴烧完,僧崖全身骨肉早成灰烬,可是,他的心脏却完整无损,还有肝胆脾胃也没烧光,相连在一起,成卷曲状,护着那颗心脏。孝爱寺的导法师命人收取,葬于僧崖的舍利塔下。
  僧崖焚身前,曾有信众问他:“菩萨灭度后,可有瑞相麽?”
  僧崖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身可尽,心不可坏。”信众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待火灭后心脏犹存,方知僧崖乃是真菩萨啊!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55#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2:08:57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54.荆州姐妹俩,燃身留二舌

  这是发生在唐代贞观(公元627-649年)初的事。有荆州(在今湖北省)姐妹俩,一起削发出家为尼,平时俩人最着力念颂的是一部《法华经》。姐妹俩皆对人世乃至人身生起强烈厌离心,都想舍身求道,早得解脱。于是她们开始作准备,依古来有些燃身供佛僧的经验,逐渐断绝米饭菜蔬,每日只服食一点点香油。
  到了预定燃身的这一天,在县城大街上,早已搭起一座高台,上置两张木椅,椅下堆满干柴。入夜后,姐妹俩在高台上双双坐定,皆以厚厚的蜡布缠裹身体,只露出一张脸。俩人大声念颂《法华经》,念到药王品时,姐姐先以烛火点燃了妹妹顶上的蜡布,妹妹即以烛火点着了姐姐颈部的蜡布,同时引燃了身下的木柴。蜡布和木柴,裹托着浸满香油的躯体,熊熊燃烧,在夜空中望去,就象两支巨大的火炬,熠熠夺目,炳耀同辉。大火中,姐妹俩仍坚持颂经不止,火烧到面部了,念经声尤清晰可闻……
  到天明,高台、木座及姐妹俩人早已烧成灰烬,骨灰中,发现两根舌头俱在。众人为她俩建了灵塔,以作永久纪念。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56#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2:09:31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55.火灭舌不灰,子父同证验

  后梁贞明年间(公元915-920年)。在河南东明(在今河南兰考县),有一大户农家,男主人名叫彭諲,笃信佛法,皈依三宝,田耕尘务之外,时常一卷经书在手,犹喜《法华经》,终生研读不懈。夫人邢氏,亦是三宝信众,一天夜里,她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进入一所金碧辉煌的大庙,大殿正前端坐菩萨宝像,两旁站列十八罗汉,前方供桌上放着铃杵等法器,金光闪闪。她无意中摸了一下铃杵,随即从梦中醒来……打这以后,她发现自己已怀身孕。她丈夫认为这是菩萨显灵,梦摸法器而受孕,定非寻常神识投胎,此子今后应该出家,定会对宏扬佛法立大功德。
  儿子出生后,果然是天生灵异,聪颖绝顶,而且很小年纪就喜欢在家中佛龛前顶礼拜佛。儿子十一岁那样,彭諲带他去拜见本邑以讲解《唯识论》见长的僧人秘公,秘公一见,十分吃惊,预言此小孩今后对弘法大有作为。在秘公教授下,小孩学了《净名经》、《仁王经》和《法华经》三部经典,不久在秘公门下出家,得法名傅章,且在师父带领下游历了佛门圣地五台山,参拜了文殊菩萨道场。
  傅章受具足戒后,又去各地一一参拜清朗法师、道雅法师、通慧法师等当时名重一时的高僧大德,得益非浅,加上他本人一贯勤学苦修,自身佛学造诣更趋长进。水到渠成之时,他也开始授徒传艺讲经说法,在河南开封一带名气越来越响。
  广顺年间(公元951-953年),经当世名僧广智大师推荐,周高祖召见了傅章,咨询道俗,对他的佛学造诣十分欣赏,特赐紫色方袍一件。
  大宋王朝开国后,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经当世名僧道深大师引荐,宋太祖把傅章请去,向他请教佛法,傅的一番谈吐见解深合圣意,太祖特赐号“义明”。
  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十一月,傅章在东京(在今河南省开封县)天清寺圆寂,终年五十五岁。去世前,他取纸笔,写了不少警世偈语,留赠给他的诸多朋友和弟子。
  傅章去世后,众弟子以荼毗之法,将他遗体火化,薪尽火灭后,发现他的舌头未被烧化,大家都啧啧赞叹他一生德行高超、持戒严谨,故有此证验。
  有的弟子想起来,傅章之父彭諲居士前些年去世,死后火化,骨灰中亦得不坏之舌,诸同道皆赞彭居士终生诵读《法华经》之功德也。应该说,死后火化舌头不坏,已是很少见的瑞相,而彭氏父子死后火化皆得不坏之舌,那更是希罕中的希罕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57#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2:10:00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56.雪域冈波巴,荼毗舍利心

   冈波巴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中的一个大成就者,于藏历地坤羊年(时为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诞生在西藏中部海拔三千五百多米的梁里地方,其父名里哇加波,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母名谟萨伽江,夫妇共生有三子,冈波巴是次子。
  冈波巴从小随父学医,年纪很轻便已通达诸种世间学问。二十岁娶地方官达玛俄之妹为妻,该女子美淑端庄,为他生下一子一女。二十六岁那年,该地瘟疫流行,他的子女和妻子相继染上瘟疫去世。冈波巴身为医生,面对亲人病亡却无能为力,悲伤之余痛感人生无常,遂立志终身不再娶妻,专志学佛修行。他将所有财产分为三份,一份用来替夫人祭祀超度,他夫人的骨灰塔后来成为藏地有名的“夫人塔”;一份供养给寺院作慈善事业;一份自己留下用作修行的道粮。
  办完妻儿丧事后,冈波巴离开家乡,在雪域高原上四处访师学道,先后在肖巴林巴、玛裕洛敦、嘉裕哇、柳绒巴、绛秋生巴等金刚上师座前听受了许多灌顶和密法。返回家乡后,他安住精修,提高很快,身常轻安适乐,五六日不食不觉饥饿,一次入定可安坐多日。
  有一次,冈波巴出外绕寺塔转经,听见三个乞丐坐在寺庙门口谈论什么是人生最大的愿望。一个乞丐说:“老是饿肚子的滋味可不好受,若能给我吃不完的糌粑和酥油,那就太好喽。”一个乞丐说:“糌粑算什么,若能过上君王那样富足的生活,那才算是真正的好日子呢。”最后一个老乞丐说:“依我说呀,要讲人生最大的愿望,能象尊者米勒日巴那样对衣食没有贪恋,在虚空中飞来飞去,那才是最最快活的啊!”冈波巴一听到米勒日巴的名字,当即浑身颤抖、感应强烈,长时间站立一处茫茫然不知所措。他送了不少食品给三个乞丐,请老乞丐更详细地说说米勒日巴的事迹及所在之地。回去后稍稍作了点准备,他就往后藏芒域贡塘进发,去拜谒这位他一闻其名就生起无上信心的上师。
  一路风餐雨宿,翻山越岭,爬上人迹罕到的雪山,快到达目的地,还有一天半路程时,他忽病倒,全身疼痛难忍,无力再往山上走一步,他以为自己要死在这里了,心中默默发愿:尊者米勒日巴上师啊,今生我大概见不到您了,来生不管您在什么地方,我都要往生您处依止在您的脚下,以尊者您为我唯一的皈依师!此时,米勒日巴遥知冈波巴要来见他,而且病得很重,就以三昧力为他加持,使他脱离了危险。
  在尊者米勒日巴跟前,冈波巴得到了金刚亥母等殊胜密法的灌顶和传承,在雪山的山洞里依法修持,虽天气寒冷,身体赤裸,却自生暖意,其乐融融 。继续修下去,相继见到三千大千世界像巨轮一样转动,许多大悲观音层叠而上,欲界诸天及六道中一切天人清晰显现,虚空中出现日月蚀之相,红色喜金刚坛城和白骨坛城先后呈现等种种景象。米勒日巴告诉他,这是修持中三脉逐渐打开、明点日益增盛的正常现象。继又教他忿怒母修法,冈波巴依之而修,最后闭眼可观见外界的山河大地和身内的骨骼脉结。再继续修下去,他一天只需呼吸一两次,可在定中见到一千零一尊佛。当他运气于指时,可将一个垒在大石板上的土堆摧成碎末。冈波巴在米勒日巴跟前一共修了十三个月,修到这种地步,米勒日巴嘱咐他,你可以离开我去卫地了,今后自己一面继续修行,一面要将佛法宏扬开来。
  冈波巴牢记米勒日巴嘱托,为弘法利生做了许多功德,从寺院、村落到雪山、森林、岩洞,他传授的弟子难以数计,许多弟子都得到一定的证悟。他撰写的《大乘菩提道次第论》、《甘丹教法次第论》、《宝缦集》、《教言广集》等著作,成为藏密噶玛噶举派的经典之作。尤其是他对般若心髓“大手印”的宏扬及开示,流传后世,对保存藏传佛教精华作出了突出贡献。
  癸酉年(公元1153年)仲秋十五日上午,冈波巴逝世,终年七十四岁。临终前,有一伺者和两个远道而来的小僧手捧垛玛(供食)前来求法,他最终还将“大手印”传授给了他们。弟子将他遗体净身荼毗,焚塔上方白烟袅袅,空气中异香扑鼻,天空中出现奇幻的霓虹彩光,空中有许多空行母现身前来迎接。柴火熄灭后,骨灰中发现他的心脏和舌火焚不坏,已变成十分坚固的心舍利和舌舍利,还有许多颗粒状舍利子,这些舍利子至今仍在不断地增长。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58#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2:10:27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57.数人同一梦,金代一奇僧

  金王朝皇统年间(公元1141-1148年,时为南宋绍兴年),京都汴京(在今河南省开封市)慈济寺里有个名叫福安的僧人,自幼出家,多年勤修,道行不浅,在汴州一带挺有名气,跟他修行的在家弟子不少。一天夜里,有个姓冯的女弟子作了个梦,梦见福安师父骑一匹白马,远远驰近,到她跟前下马说:“徒儿,我到西陈村王光道家去了。”言毕,攸忽不见,冯氏也醒过来了。天明,冯氏跟母亲说起昨夜梦境,母亲说:“呀,昨夜我也梦见一个和尚骑一匹白马来,敢情就是你拜的这位师父。”儿子听见母亲与外婆的对话,插嘴道:“昨天夜里我也作了个梦,我也见到了这个骑白马的老和尚……”
  冯氏对自己师父有点放心不下,过几天,抽个空,到慈济寺去问问消息。一进寺院,就听人们在说,福安师父前几天在芒山村乞食,手托钵盂,倚在一棵树上,就这么着圆寂了,死后身体不倒。冯氏把自己梦境对师父的同修福广、福坚说了,他俩说,你何不去西陈村看看呢?等我们为师兄办完丧事,也要去那里看看。
  冯氏找到西陈村,一打听,果然有王光道这户人家。找到王家,主妇姓刘,不久前刚生了个儿子,得知冯氏来意,对冯说,这事真的很稀奇,我怀孕早已足月,仍未生产,那天夜里,作了个梦,梦中有个老和尚来敲门,说是天已黑了,能不能让他借宿一夜……。第二天,儿子就出生了。
  婴儿满月后,福广和福坚也去看过,一见面,婴儿就像见了熟人一般,对着他俩笑不停,俩人冲着婴儿叫唤:“福安兄,别来无恙啊?”婴儿又是举手又是伸指,咯咯咯笑得更来劲了。
  婴儿满周岁时,王家按习俗在盘中放了玩具、酒杯等物,再加一卷经书,让婴儿抓取,婴儿对玩具和酒杯看也不看,一把就将经书抓在手里。年稍长,开始喂他吃饭,饭菜里稍有点荤腥,就闭嘴不吃。凡遇到僧人,总特别亲热。许多人都说他是福安僧转世无疑。
  小孩七岁就在汴州崇觉寺圆公跟前出了家,法号教亨,十三岁受了戒,有个名叫苦瓜的相面大师曾谓教亨:“此儿今后坐道场,可领万僧。”十五岁开始游历各方,寻师求法。听说郑州普照寺宝禅师法席兴盛,特不远千里赶去参拜。宝禅师夜里做了个梦,天上有金色芙蓉花纷纷飘落。白天,他对众弟子说,我已十年无梦,昨夜之梦,定是不平常的祥兆啊。他说这话第二天,教亨就到了普照寺。教亨在宝禅师跟前,朝夕参叩,宝禅师则言传心授,对他十分器重。教亨禅定功夫甚深,随时可入定中,有一次骑在马上,将涉河时,与他同行的德满见他闭目僵坐、如入禅定之状,大叫一声:“要过河了!”教亨受惊猛醒,赶紧下马。宝禅师事后知道,关照众弟子,今后再遇这种情况,不可大叫,以免惊扰了出走的魂魄,在其耳旁轻敲竹板木鱼即可唤出。
  宝禅师曾问教亨:“日面佛公案可曾看过?”教亨答:“小时候看过。”宝禅师说:“我是叫你再看再参,自有益处。”一日,教亨在禅房静坐,忽闻板声,顿有所悟,就写下四句偈语呈宝禅师:“日面月面,流星闪电,若更迟疑,面门著箭。咄!”宝禅师大笑道:“我谩你不得啊!”
  教亨后来出世弘法,先后驻锡嵩山戒坛寺、法王寺、韶山云门寺、郑州普照寺、林溪大觉寺等大道场,应金朝丞相夹谷清之请,任济州普照寺方丈,连皇上对他也很仰慕。京都庆寿寺后面丛林中有一棵树,亭亭直立,群鸦在树上层层筑巢,上下共十二层,状如宝塔,看见的人都说,佛法要大兴了!不多日,皇帝昭书下到,昭请教亨担任庆寿寺的方丈(因庆寿寺为京都第一大寺,故皇帝亲命方丈一职),寺僧达万,应了当年苦瓜先生的预言。
  金兴定三年(公元1219年,时南宋嘉定十二年)七月十日,教亨沐浴更衣之后,召集众弟子说:“我要走了,你们各自好好修行。”言毕,端坐而逝,享年七十。
  尸体火化时,火焰升腾,如莲花般一开一合,尤令人称奇的是,教亨小时候额上皮间曾生出一颗小圆珠,至老不改,在火中突然爆裂,腾飞而去。骨灰中得舍利无数,牙齿与眼珠不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59#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2:11:02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58.佛日炤昏衢,日出西方去

  元朝成宗皇帝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明州(在今浙江省)象山县有户人家,户主姓朱,妻子姓张,张氏曾作一奇梦,梦中一轮红日竟然坠于她的怀中,后来就生了一个绝顶聪明的儿子。婴儿尚在襁褓中时,有一奇僧曾特地登门,摩着婴儿的头顶说:“这是佛日啊,他时定能炤烛昏衢。”奇僧走后,父母就为小儿起了个小名叫昙耀。
  昙耀不过七岁,已能阅读子史经论且了其大意,有人故意考问他识字多少:“你说的这个意思,书上到底一字字怎么说的呀?”他即一本正经地回答:“君子喻于义,何需寻章摘句?”大人惊讶不已,远近将他称为奇童。
  至九岁,昙耀自愿放弃世俗生活,进永祚寺跟讷谟师学经,后又依止崇恩寺的晋询师。名重一时的赵魏公见到昙耀后,对他亦十分器重。昙耀出家后号称楚石。当他去杭州昭庆寺受具足戒时,年十六岁,因他个子矮小,看上去仍象个小孩。
  晋询师新辟一道场后,召年轻的楚石当了他的伺者,并要他多读佛经。有一次,楚石读《首楞严经》,读至“缘见因明,暗成无见”处,恍然似有省悟。但再细想,又难穷究竟。听说德高望重的元叟公在双径讲学,就去请教:“请问,‘言发非声,色前不物’,到底是什么意思?”元叟公打量了楚石一眼,拿这两句话反诘他,当楚石准备说说自己的见解时,元叟公突然大叱一声,不再理他。楚石如石塞胸,百思不得其解。
  元英宗(1303-1323,1320-1323年在位)崇信佛教,下诏用金粉抄一部《大藏经》。楚石因写得一手好字,被选中参加抄缮工作。到了京城后,一天傍晚,传来消息说,西城楼鼓晃动,且汗如雨下,楚石以手轻拊茶几,笑着说:“径山鼻孔,今日落于我的手中了!”当即作了一首偈,内有“拾得红炉一点雪,却是黄河六月冰”等句,自蕴深意。当他再去双径时,元叟公见他气貌充盈,已非昔比,一番对诘,马上掂出了他的深浅,脸露笑意说:“恭喜恭喜呀,你已得到佛的西来密意。”当即就把他留下了。不久,又让他坐上了首座弟子的位置。遇有人来参叩,有时就叫楚石出面讲解释疑。
  元泰定年间(公元1324-1327年),楚石被任命主持永柞寺,铸铜佛千尊,并建二十四丈高的七层天宁塔。建塔过程中,塔身一度有偏,经楚石祈祷后,是夜风雨大作,当地不少居民听见鬼神相语:“天宁塔偏,亟往救之。”至天明,但见塔正如初。楚石后去杭州、嘉兴等地,建筑了九楹万佛阁,宏伟壮丽,俨如天宫下移人间。
  元帝师为了嘉奖他的德行,赐以“佛日普炤慧辩禅师”之号。有人还记得当年奇僧对襁褓中楚石所作预言,深以为异。
  当时,名闻全国的报恩寺方丈之席空缺,僧众上书说,报恩寺乃一郡巨刹,非楚石禅师这样的大德不足以居。还有其他几所大寺院也竭力邀请他去。楚石勉强应众人之请而赴报恩寺,但他同时在永祚寺建了一间西斋,打算去那里退隐终生。
  元灭明起。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诏请江南最出名的十余个高僧在蒋山禅寺开大法会,楚石禅师亦在被邀之列。这次活动,显然令朱元璋十分高兴,第二年春,他又下诏举办法会,并在文楼宴请诸位高僧大德,席间亲承顾问,还赐白金以作供养。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楚石略患微疾,四天后,他叫弟子帮他沐浴更衣,然后取来纸笔,写下四句偈语:

真性圆明,
本无生灭,
木马夜鸣,
西方日出。

  写完后,将笔一掷,对正站在他身旁的梦堂禅师说:“师兄,我去了。”
  梦堂平时一贯跟他开玩笑惯的,故意漫不经心地问一句:“你去哪里呀?”
  楚石说:“当然去西方啦。”
  梦堂笑着说:“西方有佛,东方就没佛吗?”
  楚石啐他一口说:“瞧你说的。”双目一闭,泊然而化,世寿七十五。
  当时,明典禁止火葬,礼部特为他打了个报告,要求作例外处理,皇帝批示:允许按该教仪规荼毗。
  火化后,得舍利无数,而且牙齿、舌根、眼珠都没烧坏。众弟子为他建了舍利塔,就建在永祚寺里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31.73%

UID
44737
热情
1104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3688
精华
33
积分
247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8-5

精华勋章 设计勋章

60#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05-11-13 22:11:29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59.殊胜金刚经,不坏齿与顶

  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崇仁(在今江西省)一户裴姓人家,媳妇生孩子时遇上难产,虔婆急得满头大汗,产妇痛得死去活来,照这样子折腾下去,只怕凶多吉少。
  守在外屋的丈夫急得团团转,却又一点使不上劲。他父亲踱着方步,不紧不慢地走过来问:“还没生么?”儿子摇头:“没有,虔婆说胎位不正,很麻烦呢。”
  “一切随缘,急也没用,求佛菩萨保佑吧。”父亲说罢,回到自己书房,稍坐片刻,点上一支香,从书架上取下《金刚经》,疾声诵读:“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诵读、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金刚经尚未诵完,从产房里传出响亮的啼哭声,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儿降临到人间……
  裴家的这个婴儿,因为祖父诵金刚经才得以平安出生,遂为之起名裴经,字无明。
  裴经生而相貌奇特,小小年纪,额面上却皱纹深刻,请相面师看过,称其仪容苍古,有逸鹤凌空、出世之态。九岁入乡校读书,跟塾师初见面,开口便问何谓浩然之气?令塾师大为惊异。
  十几岁时,对读书常生厌倦之心,感兴趣的是佛道之事。刚满二十岁,有一次偶去一个居士家,见案头上放着一卷《金刚经》,随手拿起翻翻,刚看个开头就把他吸引住了,一口气从头到底全部读完,犹不舍得放下。居士问他:“看明白吗?”他答:“这本书我以前好象在哪里见过。太好了,太好了。”随即把金刚经的大意说了一遍,言之灼灼,令这位居士惊讶不已。打这以后,他不再食荤腥酒类,告诉父母,他决心出家修道去。双亲虽有点舍不得,但知道这儿子自小根器不凡,是个和尚命,也就由他去了。
  他在当世名僧廪山禅师前剃度出家,法号慧经,在师前三年,凡师所言,无一不从。对金刚经中总结性的四句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他著力最深,一开始自以为弄明白了,再仔细想想,终觉理解不透。有一日,偶见南北朝时大居士傅大士的颂语:“若论四句偈,应当不离身。”忽有新的感触,一时竟然泪不能止。此后,为穷究佛家五宗之别,他又瞑思苦想数月,整日整夜一语不发,旁人竟疑他有痴。
  为进一步参透究竟,他辞别廪山禅师,去林壑幽邃的峨嵋山结庐修行。在峨嵋独居三年,无一人知他去向。有一次,他搬移一块拦道的大石,用力推之,纹丝不动,再极力一推,豁然得悟,即以偈语写下自己体会:“欲参无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师关。”他这才下峨嵋,回廪山身边送呈此偈。廪山知这徒儿苦修三年,很有长进,十分高兴。
  此后,他又长年独居山林苦修。为维持生计,虽躯体孱弱,若不胜衣,却靠凿石担土垦出一小块山田来。冬寒夏暑,居不闭户,年复一年,过着野人般的艰苦生活。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因当地一所宋宝禅师故刹年久失修,有人上山找到慧经,请他出面修葺,因缘合和,他答应了。屈指算来,他上山二十四年,未下山一步,上山时尚是个二十七岁的年轻人,此时年已半百了。下山后,他先去祭扫了廪山灵塔,然后再应命修庙。数年间,慧经不顾形枯骨立,身先士卒,将破庙修复一新。他的名气也大起来,很多人望风来归。
  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慧经又应众人之请,接下久已颓废的寿昌寺,以数年时间,将这所当年西竺禅师创立的小寺院修建成一所大丛林。寿昌寺修成,慧经年已七旬,依然锄耕不息,先出后归,在他带领之下,寺院每年生产的粮食,三百僧人吃都吃不完。
  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7年)腊月七日,慧经从地里干活回来,忽对众僧说:“从今以后我不再垒土砌石了。”大家听了,都觉愕然。果然,第二天起他不再下地干活,这是他四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除夕之日,他象平时一样跟众僧一起作了早课,下课时说了句:“今年只有此时在,试问诸人知也无?”
  过了三天,即万历四十五年正月初三日,慧经开始不吃东西。有人想请医生为他看看病,他说:“老僧非病,我要走了。”初七日,他取来纸笔,写下寿昌寺遗规和给远近道俗的数份遗书,写完后,将笔一扔,端坐而逝。
  他的遗体火化时,火焰放出五色光华,心焰状如莲花,细瓣就象竹叶一般。火灭后,骨烬色白如玉,顶骨和牙齿皆不坏。明朝一代高僧憨山大师(1546-1623)为他撰塔铭,称其“昭然生死,实践可知,洵不虚矣。”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 联系论坛客服| 广告服务| 招贤纳士| 新西兰天维网

GMT+13, 2025-1-25 10:25 , Processed in 0.02719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Copyright 2001- Sky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