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搜索
热搜: 移民 留学
楼主: 璎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工作] 璎珞的一千零一页:第三十页: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复制链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升级  12.52%

UID
82001
热情
6760
人气
6963
主题
125
帖子
30861
精华
18
积分
22504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6-8-7

畅游勋章

361#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3-31 23:36:02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我朋友想请你吃饭,男的,你在工作上能帮助他,可以吗?
武夫的眉笔 发表于 2010-3-31 23:21


大概也沒有女人敢請我吃飯, 除了小徐.

工作上能幫到? 應該很難吧, 作工程的嗎, 作工程的自己就能找到啦.... 不作工程的我也不熟.
李曉光在這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升级  12.52%

UID
82001
热情
6760
人气
6963
主题
125
帖子
30861
精华
18
积分
22504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6-8-7

畅游勋章

362#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3-31 23:36:31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花殿和妖争个什么劲,你管我是公是母,是雌是雄。请你来是看书,又不是泡妞。
璎珞 发表于 2010-3-31 23:23


我從來不看網路書
李曉光在這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升级  27.87%

UID
208542
热情
12820
人气
15201
主题
282
帖子
22525
精华
5
积分
25574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9-11-28
363#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3-31 23:37:21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呃,今晚还有书读吗?
我喜歡打球打遊戲打電話,喜歡睡覺,喜歡上網,喜歡看書看報看電視看電影看美女看大海,就是不喜歡工作!我都不想活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升级  33.2%

UID
222609
热情
223
人气
434
主题
13
帖子
1983
精华
0
积分
1332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0-3-22
364#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3-31 23:37:27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可是男人都喜歡浪的
花天堂 发表于 2010-3-31 23:18


小妖儿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男女通吃,老少咸宜。有谁见过比璎更可爱的小妖咩?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升级  33.2%

UID
222609
热情
223
人气
434
主题
13
帖子
1983
精华
0
积分
1332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0-3-22
365#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3-31 23:39:22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樓上的櫻花女, 想太多了你.. 我不知道你的心
花天堂 发表于 2010-3-31 23:22


彼此彼此,璎也不知道花殿的心。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升级  27.87%

UID
208542
热情
12820
人气
15201
主题
282
帖子
22525
精华
5
积分
25574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9-11-28
366#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3-31 23:41:56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大概也沒有女人敢請我吃飯, 除了小徐.

工作上能幫到? 應該很難吧, 作工程的嗎, 作工程的自己就能找到啦.... 不作工程的我也不熟.
花天堂 发表于 2010-3-31 22:36


嗯嗯,到时给你打电话吧,带上小徐
我喜歡打球打遊戲打電話,喜歡睡覺,喜歡上網,喜歡看書看報看電視看電影看美女看大海,就是不喜歡工作!我都不想活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升级  33.2%

UID
222609
热情
223
人气
434
主题
13
帖子
1983
精华
0
积分
1332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0-3-22
367#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3-31 23:41:59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最浪的就是还没比就已经人家浪了
但是我打赌某姐比你妖,妖有很多定义
武夫的眉笔 发表于 2010-3-31 23:24


哼,得罪了璎,叫你们明儿个全都没书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升级  12.52%

UID
82001
热情
6760
人气
6963
主题
125
帖子
30861
精华
18
积分
22504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6-8-7

畅游勋章

368#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3-31 23:45:55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嗯嗯,到时给你打电话吧,带上小徐
武夫的眉笔 发表于 2010-3-31 23:41


那是不可能的.

小徐跟我只是好朋友
這種情況, 只能帶老婆
李曉光在這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升级  27.87%

UID
208542
热情
12820
人气
15201
主题
282
帖子
22525
精华
5
积分
25574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9-11-28
369#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3-31 23:46:26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哼,得罪了璎,叫你们明儿个全都没书看!
璎珞 发表于 2010-3-31 22:41


明晚我们要去集体哀悼邓丽君仪式,就堕落一次,暂不看书
我喜歡打球打遊戲打電話,喜歡睡覺,喜歡上網,喜歡看書看報看電視看電影看美女看大海,就是不喜歡工作!我都不想活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升级  60.8%

UID
144553
热情
27
人气
2
主题
0
帖子
1559
精华
0
积分
804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8-5-30
370#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3-31 23:46:43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你的帖子我留着easter holiday慢慢看。加油
Sometimes love comes around, and it knocks you down, just get back up when it knocks you down.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升级  33.2%

UID
222609
热情
223
人气
434
主题
13
帖子
1983
精华
0
积分
1332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0-3-22
371#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4-1 00:51:58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我從來不看網路書
花天堂 发表于 2010-3-31 23:36


那你每日前来只为助妖女一臂之力的么,璎珞谢过,不过璎珞并不承情,阁下还是请回吧。璎今日终于知道“闲得蛋疼”是个什么状况。

BS这种专门来刺激那些除了网路书就没有书看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升级  33.2%

UID
222609
热情
223
人气
434
主题
13
帖子
1983
精华
0
积分
1332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0-3-22
372#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4-1 00:55:10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明晚我们要去集体哀悼邓丽君仪式,就堕落一次,暂不看书
武夫的眉笔 发表于 2010-3-31 23:46


大丈夫一言既出,不得反悔。

璎本来还担心明日被追杀,现在放心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升级  33.2%

UID
222609
热情
223
人气
434
主题
13
帖子
1983
精华
0
积分
1332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0-3-22
373#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4-1 01:26:24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本帖最后由 璎珞 于 2010-4-1 01:32 编辑

SKY就不能用台好点的服务器咩!你就抽吧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升级  33.2%

UID
222609
热情
223
人气
434
主题
13
帖子
1983
精华
0
积分
1332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0-3-22
374#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4-1 01:26:50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本帖最后由 璎珞 于 2010-4-1 01:27 编辑

第十页:龙应台“大江大海1949”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以《野火集》成名的龙应台2009年的两本新著实在是够抢眼,一经出版,就在两岸登上了各种排行榜,销量口碑双赢。如果说《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体现的是龙应台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善于进行思想批判的一面,那么由三联书店出版简体字版的《目送》就体现了她作为一位母亲的慈爱和女儿的感恩,悲欣交集。深邃。忧伤。美丽。

这样一个敢恨敢爱的女性,自《孩子你慢慢来》和《亲爱的安德烈》之后,似乎多了一些感性和柔情的成分。有人说她是学术摇滚明星,“横眉冷对千夫指”,做过台北市文化局局长,女强人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现在,她要对世人说,她也是一个敏感的普通人,有父母、孩子、朋友,有生老病死,有爱恨情仇,也会有失败和脆弱的时候。

《目送》的73篇随笔散文道尽了生死离别的感伤,父亲的逝世、母亲的年老体衰,儿子远渡重洋,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目送一个个美丽的瞬间,稍纵即逝的瞬间,离开或者老去,心在隐隐地作痛。

读这样一本书,你会感觉自己打开了一只时间的抽屉,里面藏着龙应台家庭与生活的秘密往事。她说:“我很忙,真的,尽量不要请我演讲、座谈、写序或是什么推荐信。我真的很忙。”可是《目送》中的龙应台,分明是缓慢的,温情脉脉得都让人会觉得诧异。她是如何放下所有的愤怒、尖锐、忧国忧民的情绪,陪着伯伯去坐飞机,一路牵着他瘦弱的手,或者和《中国时报》创始人余纪忠先生喝一杯“最后的下午茶”?看着那张泛黄的老照片中,酷似龙应台的母亲推着老式自行车,真的会感慨时光无情。“有时候,我们问:母亲也走了以后,你我还会这样相聚吗?我们会不会,像风中转蓬一样,各自滚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在那帧照片底下,龙应台写着这样一行字,人生的体悟有时候就是这样携带着体温,从历史中走来。

也许正是一些最真挚的细节让人为之动容。个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感情,是最刻骨铭心的痛?所以在中国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和美国,龙应台的《目送》才会被广泛传播,有的人邮箱里甚至收到过十遍这篇文章。读这样的文章,有时候会有一点点错觉,龙应台怎么会这么文艺?

确实,龙应台是多面的,另一面,她参与政治、以言辞犀利著称。她自己说:“并不是说先是《野火集》那种激烈、尖锐的批判,后来才变成柔情派。对我来讲,情感跟理智一开始就是同时存在,到这本书,两条河流进入大海。”

当年她的《啊,上海男人!》在上海《文汇报》上刊登当天,《文汇报》编辑就接到了不少愤怒的上海男人的电话,自然是不同意龙应台对上海男人的看法了。无独有偶,龙应台的《还好我不是新加坡人》在新加坡的《联合早报》发表之后,一位当地作家说,一夜之间“龙应台变成新加坡的人民公敌”。就像《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标题那样,龙应台似乎刻意在以一种大胆的方式挑起纷争,触动大家敏感的神经,在社会上点起了一把熊熊燃烧的野火。

龙应台也是一位游子——漂泊的她,狂浪的心。她写《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不是为那些伟人添砖加瓦,而是为了小人物树碑立传。确实,龙应台一直有着强烈鲜明的自觉意识,希望通过文化建设来启迪民智。一以贯之的,龙应台关注的是民间力量、自由、民主和知识分子的反省精神,不畏强权,说真话——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生活上——让人感佩。

2009目送龙应台,她的背影,柔弱与刚强并存,共同构成一副实实在在的血肉之躯。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升级  33.2%

UID
222609
热情
223
人气
434
主题
13
帖子
1983
精华
0
积分
1332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0-3-22
375#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4-1 01:30:22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

序言
他们曾经意气风发、年华正茂;
有的人被国家感动、被理想激励,
有的人被贫穷所迫、被境遇所压,
他们被带往战场,冻馁于荒野,曝尸于沟壑。
时代的铁轮,辗过他们的身躯。
那烽火幸存的,一生动荡,万里飘零。
也正因为,他们那一代承受了,
战争的重压,忍下了离乱的内伤;
正因为,他们在跌倒流血的地方,
重新低头播种,
我们这一代,得以在和平中,
天真而开阔地长大。
如果,有人说,他们是战争的“失败者”,
那么,所有被时代践踏、污辱、伤害的人都是。
正是他们,以“失败”教导了我们,
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价值。
请凝视我的眼睛,诚实地告诉我:
战争,有“胜利者”吗?
我,以身为“失败者”的下一代为荣。
所有的颠沛流离,最后都由大江走向大海……
找到我
我开始思索:历史走到了二零零九年,
对一个出生在一九八九年的人,
一个生命经验才刚刚要开始,
那么青春那么无邪的人,
我要怎么对他叙述一个时代呢?
行道树不会把一生的灰尘回倒在你身上,
但是他们会以石头般的沉默和冷淡的失忆来对付你。
行道树

我真的没有想到,飞力普,你是认真的。
你把录音机架好,小心地把迷你麦克风夹在我白色的衣领上,“这样,收音效果最好。”你说,然后把笔记本摊开,等着我开讲。
我注意到,你还记下了录音机上显示的秒数,方便回头做索引。
这都是历史课教的吗?

我实在受宠若惊。这世界上怎么会有十九岁的人对自己的父母感兴趣呢?
我自己十九岁的时候,父母之于我,大概就像城市里的行道树一样吧?这些树,种在道路两旁,疾驶过去的车轮溅出的脏水喷在树干上,天空漂浮着的蒙蒙细灰,静悄悄地下来,蒙住每一片向上张开的叶。
行道树用脚,往下守着道路,却用脸,朝上接住整个城市的落尘。

如果这些树还长果子,他们的果子要不就被风刮落、在马路上被车轮辗过,要不就在扫街人的咒骂声中被拨进垃圾桶。谁,会停下脚步来问他们是什么树?
等到我惊醒过来,想去追问我的父母究竟是什么来历的时候,对不起,父亲,已经走了;母亲,眼睛看着你,似曾相识的眼神彷佛还带着你熟悉的温情,但是,你错了,她的记忆,像失事飞机的黑盒子沉入深海一样,纵入茫然——她连最亲爱的你,都不认得了。

行道树不会把一生的灰尘回倒在你身上,但是他们会以石头般的沉默和冷淡的失忆来对付你。
你没把我当行道树;你想知道我的来历。这是多么令人惊异的事啊!
休息的时候,你靠到窗边去了,坐在地板上,舒展长长瘦瘦穿着牛仔裤的腿,然后把耳机塞进耳朵,闭起了眼睛,我看见阳光照亮了你浓密的头发。
因为你认真,所以我打算以认真回报你。

我开始思索:历史走到了二零零九年,对一个出生在一九八九年的人,一个虽然和我关系密切,但是对于我的身世非常陌生,对于我身世后面那个愈来愈朦胧不清的记忆隧道几乎一无所知的人,一个生命经验才刚刚要开始、那么青春那么无邪的人,我要怎么对他叙述一个时代呢?那个记忆里,有那么多的痛苦、那么多的悖论,痛苦和痛苦纠缠,悖论和悖论抵触,我又如何找到一条前后连贯的线索,我该从哪里开始?
更让我为难的是,当我思索如何跟你“讲故事”的时候,我发现,我自己,以及我的同代人,对那个“历史网络”其实知道得那么支离破碎,而当我想回身对亲身走过那个时代的人去叩门发问的时候,门,已经无声无息永远地关上了。

所以说,我其实是没有能力去对你叙述的,只是既然承担了对你叙述的、我称之为“爱的责任”,我就边做功课边交“报告”。夜里独对史料时,山风徐徐穿过长廊,吹进室内,我感觉一种莫名的涌动;千军万马继续奔腾、受伤的魂魄殷殷期盼,所有温柔无助的心灵仍旧悬空在寻寻觅觅……
我能够叙说的,是多么的微小啊,再怎么努力也只能给你半截山水,不是全幅写真。但是从浓墨淡染和放手凌空之间,聪慧如你,或许能够感觉到一点点那个时代的蒙住的心跳?

行道树不会把一生的灰尘回倒在你身上,但是他们会以石头般的沉默和冷淡的失忆来对付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升级  33.2%

UID
222609
热情
223
人气
434
主题
13
帖子
1983
精华
0
积分
1332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0-3-22
376#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4-1 01:33:52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转书评:来自:熊景明 文茜世界周报

    以生命的名义——读《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   

 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2009年九月一日同时在香港和台湾发行,9.18在港大陆佑堂举行新书发布会时,书已经在台湾、香港再版、不断再印。到十月初,不大爱读书的香港人买了近三万册,台湾则发行了十五万多本。曾向一位刚从美国到香港来的朋友推荐,她说,过去24小时内,你是第四个建议我看这本书的人。(相关链接:熊景明,专制是个坏东西)

  近二十年来,在两岸三地,对中国近现代史真相的探索、对历史现象多元的解读,不只出现在严肃的学术著作中,也纳入了通俗的电视连续剧。然而,从来没有一本书如《大江大海》这样引起震撼。作者带着母亲对儿子叙述往事的温柔与亲切,以优美的笔触、引人入胜的张力,带领读者走进六十多年前中国人一段惨痛经历,透过卷入战争机器的一个个普通兵卒的血泪故事,去了解战争,了解历史,去感受生与死;不仅令人思索中国内战,也唤醒我们被教条蒙蔽的良知。

  好人坏人

  不少70后、80后大陆的年轻人,对近代中国许多重大事件、人物,一无所知。谁之过?五十年代,我在昆明上小学时,抗日战争才结束了几年而已,郊外还有未填平的炸弹坑,而对抗战的集体记忆,却被人为地掩盖了。“胜利歌声多么响亮”,人民在歌声中统一思想,建设新中国,“过去的事,让它过去吧”。况且,我们从小对历史的认识,没有脱离过“好人、坏人”,黑白分明的是非观。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父母和老师会告诉你。到上小学时,抗美援朝开始,美帝国主义成为世界人民的公敌,头号大坏蛋。很小的时候,看到街上的美军,会翘起大拇指,说“老美顶好”。善良友好的美国兵,为何转瞬间变成凶狠的杀人魔王,不在我们思考的范围内。从历史课上,知道了日本侵略中国,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卖国贼蒋介石不打日本,只围剿共产党。国民党抗战时的口号是攘外必先安内。全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赶走了日本兵,打垮了蒋匪帮。这些都是不容分说的、铁的实事。不信,你翻开所有的历史教科书,看所有能够看到的历史题材的小说、电影吧。

  《大江大海》并不试图以说教来颠覆主流的历史观,作者只是冷静地带着读者,去听取战争幸存者的故事。其中最惨烈的,大概是长春围城。一方的胜利,是以封锁长春半年,饿死三十万平民百姓及国民党官兵为代价。被全部迁灭的敌人是谁呢:“守城的国军,是滇军六十军,曾经在台儿庄浴血抗日,奋不顾身(哦,是我的乡亲);是第七军,曾经在印缅的枪林弹雨中与英美盟军并肩作战蜚声国际,全部在长春围城中覆灭”(199-207,兵不血刃)。这场战争最严峻真实,相信我的同代人和现在的年轻人都闻所未闻。

  都是农家子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刘伯承将军,十分令人不解地拒绝看任何战争片。到晚年,他的医生问他为什么。他只抛出短短的一句话:他们都是农家子弟。同样,国民党的将军孙立人,看着无数年轻人陈尸荒野,也流下眼泪,虽然那是敌人的尸体。

  作者访问了台东乡下两位81岁的阿伯。他们17岁时被骗去当兵。一天,行军队伍走近码头,才知道将离开家乡。结果一去五十年。两人被送上战场打共军,被俘后,换了制服,调转枪头打国军。其中一人后来被送往朝鲜打美军。两位老人唱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者问:“你还记不记得国军的歌?”“就是国军的歌啊”,“乱讲,这是解放军的歌”,同袍更正道。“解放军不是国军――”。他惶惑了。他并非老糊涂了。他的一生被称之为解放、剿匪、杀敌报国等等口号,被这些他不曾真正理解的目标弄糊涂了。末了,作者问他,“阿吉,回头看你整个人生,你觉得最悲惨的是哪一个时刻?”“那就是在高雄港船要开出的时候”。何等清醒!(297-308页,船要开出的时候)。

  去时里正与裹头

  88年大陆允许台湾老兵回乡探亲,每天上班坐在火车上,无论是看到一个,还是一群,立刻能够认出他们。茫然得近乎惶惑的表情,不时吃力地挪动脚边的行李,里面装着往往是倾其所有买来的礼物。这些不就是“去时里正与裹头”的谁家儿子吗?看着他们,浮现当年“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的情景,让人揪心。《大江大海》讲述的故事中,往往连牵衣顿足的送别都成为奢侈。十几岁的男孩,要么连话别的机会也没有,要么还没有懂事到为远别家人而感伤。更没有人能够预料,此一别,将成永诀。应台的父亲槐生离家时,母亲在他背包里塞进一双鞋底。出征的时刻已到,来不及为爱儿做好鞋,她将自己在油灯下,千针万线纳成的这双鞋底连同自己的无尽的思念交给他。想必是上苍赋予她灵感,给槐生留下今后一生中可以触摸得到的一线亲情。

  作者访问了不少少小离家,而今功成名就的人,谈起历尽辛苦的逃亡,尤其是子欲报而亲不在的哀恸,无不老泪纵横。令人想到,书中没有记录几十万国军官兵,200多万仓皇逃到台湾的大陆人,包括所有没落的、一生平庸的、成功的,哪一家没有一个悲凉的故事?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崔琦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被问道:“你12岁那年,如果你没有跟亲戚去到香港,结果会如何?”,记者和听众都以为他会说,那我可能当一辈子农民,决不可能成为化学家之类。出乎意料,崔琦沉默片刻后,缓缓地回答道:如果我不出来,三年困难时期,家里多个劳动力,我爸爸妈妈也许不会饿死“,镜头前,他没能忍住眼泪。

  很多残酷,来自不安

  战争过去了,对生命的蹂躏与践踏没有停止。大陆的读者也许不熟悉50年代台湾的白色恐怖。《大江大海》记述了几个令人扼腕的故事。八千中学生被当龙的传人,从山东徒步走到广东,跨越万水千山,经历千辛万苦,最后几千名到达澎湖,发现面对他们的是机关枪。得知17岁以上的要被强制当兵时,队伍中有人大声道:“报告司令官我们有话说。”司令官一个眼神,少年倒在刺刀下,血泊中。带领这批少年来到台湾,为他们的不平遭遇奔走呼吁的七位从山东一道跋涉过来的校长、老师,全部被当作匪谍枪决(101-107页,凄风渡一别)。

  那个时代倒下去的,大多是最优秀的。作者道:很多残酷,来自不安。这是对集权政治之所以实施政治迫害的简单总括。

  走近现场

  作者也带读者去看看硝烟散去的杀戮战场、溃军逃亡攀越的高山峻岭,还去到战俘营,带着敬畏,查看死者的遗物,读他们写给亲爱的人,尚未来得及寄出的信。我们惊讶地看到,无论德国兵、日本兵、美国兵、国民党兵,相信也包括作者没有去采访的解放军,他们的家信都同样洋溢着对亲人的思念,对国家的忠诚,对结束战争的渴望。长春城被围困期间,一封国民党官兵写给亲人的信和诀别书,大概代表着不同国籍,不同阵营的官兵最后的表白。他对自己心爱的女人说:“我的心永远的印上了你对我的赤诚的烙印痕,至死也不会忘记你。。。。我已感到的是我还能够为社会国家服务,一直让我咽下最后一口气方罢。这是我最后的希望。。。。我的人生观里绝对没有苛刻的要求,是淡泊的,是平静而正直的。脱下军装,是一个善良的国民,尽我做国民的义务。(208-211,死也甘心情愿地等你)。作者神通广大地获得了许多战地家书,如有天助。

  以生命的名义书写历史

  2008年汶川地址后的6月2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赈灾晚会的主题是:以生命的名义。《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便是以生命的名义书写历史。听到战争亲历者的描述,不是那些运筹帷幄的将军,而是闯过枪林弹雨的兵足,一次次战役中阵亡士兵就不仅仅是数字,不单纯代表胜利和失败。”一场战役,在后来的史书上最多一行字,还没有几个人读;但是在当时的荒原上,两万个残破的尸体,秃鹰吃不完“。听这些垂垂老矣,从战场上捡回条命的人叙述,不由人联想到,每个战死的年轻人,家中都有等待他们归来的父老乡亲。这本书没有去批判这场内战,裁决历史,更不去追究责任;它只是让我们看到以神圣的名义发动的战争,草芥人命的后果。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年代,才取得求同存异、避免战争的共识。而将尊重个人的生命、追求和平作为终极的普世价值仍有争议。

  这本书重提六十多年前国人的惨重牺牲,告诉我们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向失败者致敬,向几千万亡魂敬上一炷香。对发起、策划、指挥战争的人,战争的结局是胜利或失败,是成王败寇;对用性命去搏杀的兵卒,无论你在战败一方,抑或战胜一方的阵营中,结局都是两种:活着还是死掉。如果幸运地活下来,最后不都是解甲归田吗?古今中外,没有例外。

  长辈的故事

  在新书发布会上,龙应台说,写此书最大的期待,是年轻人读罢此书,会去倾听他们的父母、祖父母过去的故事,去了解他们经历的喜怒哀乐。她尤其希望大陆的读者能看到这本书,也期待记录民间历史的书不断涌现,”大陆应该可以写出十万本这类的书“。

  随着历尽苦难的一代渐渐有了闲暇,电脑令寻常百姓可以”按键疾书“,过去20年来,大陆通过正式与非正式渠道出版了众多个人回忆录,报刊杂志、网站及个人博客上,长长短短的忆旧文字比比皆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两年前顺应潮流开展”民间历史“项目,收集了上千本个人回忆作品。和龙应台的期待不谋而合,项目也开辟了一个希望引起年轻人兴趣的网刊。

  龙应台讲述的故事,个个令人潸然泪下。如果问书中哪一句话令我最难忘,则是她最终找到当年抗战英雄”八百壮士“的大约最后一位时,这个八十九岁、九死一生存活下来的人说:“我知道为什么我的战友都死在拉包尔,但我李维恂独独活到今天。我在等今天这个电话”。如作者所说,她在写作期间,似乎得到神佑(她称为'加持')。即便她有众多出类拔萃的朋友、义工、粉丝倾力帮忙,假设她再过五年,哪怕三年来写,多少书中的主人公将带着他们的故事离开人世。她固然具备异乎寻常的精力和功力来完成此书,而在她和光阴赛跑的时候,必有天助。

  看了作者父亲的故事,才明白她对年轻人的一番期待,还源于自己内心不可言喻的痛。“如今站在下关长江边上,我更明白了一件事:我们有缘跟这衡山龙家院的少年成为父子父女,那么多年的岁月里,他多少次啊,尝试告诉我们他有一个看不见但隐隐作痛的伤口,但是我们一次机会都没有给过他,彻底地,一次都没有给过。(74-78页,潮打空城)。

  战争,无论从那个角度去描述,惨烈叫人不忍目睹,令人不安。作者沉静的态度、洗练生动的语言,像轻纱一般,盖在战火蹂躏过、血泪斑斑的土地上,让读者可以直面历史,随着作者冷静下来,带着良知,去感受、去思考。”有幸能和我们的同代人这样携手相惜,一起为我们的上一代――在他们一一转身、默默离去之前、写下《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向他们致敬。我的山洞不再黑暗,我的烛光不昏暗,我只感觉的汹涌的感恩和无尽的谦卑。“读到书的最后一段,不由想到龙应台在演讲结束后,双手合十,向听众深深鞠躬的样子。

  也向你鞠一躬,谢谢你,应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升级  33.2%

UID
222609
热情
223
人气
434
主题
13
帖子
1983
精华
0
积分
1332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0-3-22
377#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4-1 01:38:15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转书评,不知作者。

:《大江大海1949》:一个小岛寡妇的梦呓

通常,我们把坐井观天的蛙民称之为小国寡民。但台湾乃中国一省而非一国,做过局长的龙应台女士也似乎不能完全算在“普通”一民之列,于是,为求对仗工整,只有“小岛寡妇”比较合适了。当然,此“寡妇”非彼寡妇也。特此说明先。

龙应台新近出了本书,当然,龙女士曾经出过很多书,每每引起过不少波澜。但有美利坚堪萨斯州立大学英语系的博士和美欧大学教书的学历教历打底,有周游列洲码字出书的经历辅助,再加上文化局长的官员履历,一个遍及海外饱尝风情、亦官亦文的才女形象自然是应者云集。但其实,无论是让其名声大噪的《龙应台评小说》,还是其代表作集《野火集》,龙式评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无所不在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最明显的文风就是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文学中滥觞的、建立在脱离社会现实基础上的空中楼阁式的梦境和遐想,最明显的硬伤就是在所谓人道理想与人文关怀旗号下的似是而非和不求甚解。

还记得八十年代风靡华人圈的琼瑶小说吗?不食人间烟火的女主角俯拾皆是。从小出生在台湾省的龙应台,一路走得很顺的龙应台,20岁就开始在美国吃洋面包的龙应台,无论其多么努力地尝试吃俄罗斯的土豆,无论其多么努力地作出某种愿意了解的姿态,其人生轨迹所带来的认识局限性根本不会因此而发生量的积累和质的升华。就像贾府里的林妹妹,是断不会从灵魂深处去理解焦大的生活与思想的。很显然,龙女士的新作《大江大海1949》有数不胜数的硬伤。无论是全书定位的混乱,究竟是历史,还是文学?无论是论据的牵强,作为历史来写从头到尾缺乏严谨的考据和引源,作为文学来写从始至终没有明确小说的文体;无论是论证的轻浮,作为历史根本经不起稍加推敲和质疑,作为文学却堆砌了大量似是而非的“真相”,被不少有识之士发文抨击,便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龙应台曾经“高傲”地对外宣称过,“我的独立任何人侵犯不得”,俨然当代文胆也。问题是,中国的近代史,尤其是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历史,也不是龙前局长想侵犯就能侵犯、想“矫往”就能“矫往”、想强奸就能强奸的。对我而言,出生在败而逃亡台湾的蒋介石国民党当局戒严的白色恐怖之年、正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之年就远赴美国读书的龙应台,对民族和国家,对阶级和正义、对忠诚和忘我、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劳苦大众和“三座大山”的陌生甚至莫名其妙的反感和敌视,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也正因为如此,不管《大江大海》被当作是历史还是小说,龙应台首先在立论行文上,就闹出了一个硕大的笑话——对作为分析对象或故事背景的旧中国历史的极度无知。

而这其中,最严重的,是对共产党的历史、对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历史的空前无知。这种无知,在她试图站在周游列洲学贯中西的所谓普世人性的“高度”,俯视众生甚至指点历史的“宏大叙事”的过程中,在试图以一种不蓝不绿不红的“第四条道路”来总结国共斗争史、规划两岸未来路线图的过程中,被彻底曝露和加倍放大。

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斗争,从来不是龙应台想象中的个人恩怨,更不是其所谓不顾人民死活的政党之争、政客之争。如果说1927年以前,国共双方能在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而非如今台湾当局炮制的所谓‘容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下进行第一次合作而携手北伐,彼时的国民党尚是一个革命的、先进的资产阶级政党的话,那么,以1927年上海的4·12和武汉的7·15反革命政变为标志,国民党开始蜕变为反革命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官僚资本控制的、反人民的政党。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而建立中国共产党,便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从来都不是过去和现在某些人所谓的历史误会、党派恩怨,而是决定着中国、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走向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殊死较量,是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拼死决战。一无所有的共产党人紧密团结和带领广大被剥削、被压迫和被奴役的劳苦群众,经历了22年的浴血奋战、跨越了罕见的艰难险阻、付出了重大的流血牺牲,打败了无数的反动势力,才赢得了民族独立自由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起属于劳苦大众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如果不弄清楚80年前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历史,就无法搞明白60年前为什么会发生席卷中国大陆的翻天覆地和改朝换代;如果不弄清楚曾经广受拥护的中国国民党在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合流下背叛孙中山、背叛革命、屠杀工农的历史,就无法搞明白曾经极其年幼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由一无所有到从胜利走向胜利。如果没有唯物论、辩证法、辨证唯物主义,没有对中国各阶级的正确分析,没有密切联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没有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就无法正确认识同样曾被历史选择过的国民党的全面失败,而只能如台湾当局至今仍自欺欺人地粉饰那样——“政府迁台”;如果没有对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起源、性质和宗旨有清楚的认识,就只会对那些道听途说的“解放军拿支前民工当炮灰”、“解放军征用民工,却让他们在寒冬腊月中没有棉裤没有鞋子却奔走前线”的话深信不疑,却自以为拿到了历史的“真相”,进而发出“历史不过是看由胜利者来书写,还是由失败者来书写”的十足谬论。

历史当然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这个胜利,是正义的胜利、是公理的胜利,更是庶民的胜利、长久的胜利。而不是反动的胜利、暴政的胜利、独裁者的胜利和一时一事的胜利。如果连这点基本的是非观、辨证观、唯物史观都没有,那么,龙应台就有十二分的理由为畏罪自杀的纳粹德国头子希特勒叫屈,为南京大屠杀下的日本大东亚共荣圈喝彩,而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称之为没有人性,让全世界为和平和正义而英勇战斗的人们为自己的浴血奋战“还人民一个道歉”——这不是***混蛋逻辑么?!

正如有网友指出的:今天的世界融合,让国家的界限似乎模糊了,忠诚与否也似乎成了相对的概念,但惟有正义二字,是我们无法曲解和抛弃的基本观念。龙应台可以无知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和国民党右派(而不是1927年后成立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即民革)斗争的本质,无知苦难深重一贫如洗的工农大众、出身豪门留洋海外的上层子弟为什么会义无返顾地投身彼时一无所有的中国共产党,无知身居国民党高官显位的中共党员为什么甘愿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危机四伏的地下战线,甚至可以自欺欺人地认为只有台独的“民主”才是民主、西式的“文明”才是文明,但是,正如人权从来不会脱离生存权、发展权而单独存在,文明的定义权和解释权从来也不是天赋西方一样,龙应台必须要放明白:历史不会因为她这样一个小岛寡妇的无知,而被重新改写;人民更不会因为她貌似“世界大同”、“普世人性”的无政府主义滥情,而丧失对国家、对民族、对政党、对正义的历史性选择、从未停止过的选择。

这不是吓你,也不妨说,你根本不值得一吓。

通读全书,龙应台在这本《大江大海》里,不仅完全无知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和共产党22年的浴血奋战史,而且刻意回避60年来大陆取得的任何成就,也看不到大陆普通群众对解放战争的亲历和感受。说1949年的中国内战,国共两党都欠人民一个道歉,这是十足的台式虚无主义梦呓。而在该书的最后,还有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太多,太多的不公平,六十年来,没有一声对不起(第423页)”,问题是,什么是不公平呢?是共产党没有让国民党衣锦还乡重归“正统”,还是龙女士就不该生在这东南孤岛?是曾经比大陆阔得多的台湾省更有资格代表中国呢,还是眼下比大陆“民主自由”的台湾省更应该八方来贺?这句充满哀怨的对不起,龙应台究竟应该向谁要呢?是向“剿共”十年内战三年的国民党蒋介石要,还是找民心所向解放大陆的共产党要?是向百业凋敝民生涂炭下金圆券横行的旧上海老百姓要,还是向打土豪分田地踊跃支前的解放区老百姓要?如上所论,恰恰是龙应台试图在其笔下代言的中国最广大劳动人民,在1949年历史的风云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把国民党赶到了东南一隅的台湾岛——而龙女士,却依旧在做着世外桃源的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升级  33.2%

UID
222609
热情
223
人气
434
主题
13
帖子
1983
精华
0
积分
1332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0-3-22
378#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4-1 01:40:36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转书评:来自:苹果树下的异想世界

大是大非--评《大江大海1949》

无论什么人,什么事,都会有一个看法,无论这个看法的形成,是用了一瞬,还是一世。最初的看法,可能是来自教育灌输,可能是来自家庭潜移默化,可能是来自异想天开……形成的过程,越随意,越偶然,越主观,越经不起推敲,在未来就越可能被自我推翻。

所有的看法里,最简单也最复杂的,是大是大非的定性--最简单,因为公众教育必定早早灌输,舆论也积极配合维护并深化该定性的认识;最复杂,因为跳脱出在自我意识成熟前被灌输并同自我意识生成捆绑起来的局限,站在超脱的视角,做一番全面的考察和深刻的思考,谈何容易。也正因为如此,对大是大非建立起稳定的定性认识,成为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无论这个认识是否足够说服他人,能够说服自己,不再要求补充和完善,放过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煎熬,不再会人云亦云,被轻易动摇对这个问题的立场,足以构成成熟。当然,盖棺定论,也说明了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步入死亡的僵化阶段。

对于大是大非问题的定性认识,修正需要理由,而其中最简单的理由是自我的崩溃和自信的瓦解,最常见是接触到不一样政见的媒体--对方的阐释,其中的逻辑和实证是自我远无法反驳和推翻,于是原本的认识里被注入不一样的声音,任由其发展,超过限度,就站在从前认识的反面。说到底,所有的认识之所以会被修正,实质永远是原有的认识不足以深刻,或者不足以原创,也就是无法再说服变化的自己。从一个稳定的认识,到另一个稳定的认识,两个阶段中间,呈现不稳定的混沌。

国共的四年内战,对于两岸三地受其历史影响的人而言,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又由于不涉及另一个民族对本民族的侵略,内讧除了“胜者为王,败者寇”无法被简单定性。但是这个复杂地随着不同视角定性不同的问题,必然是公众教育里第一个被明确灌输的条目,也就是最没有必要深究的问题--众口一致,管桔子叫橙,要不了几代人,形成风俗,桔子就很自然变成橙,不需要解释。我没有错过公众教育,更被教足了从托儿所到大学的20年,这个问题,原始的定性认识,非常明确,后来对台湾文化上亲近,了解增加后,原有不加辨识接受的僵化认识受到质疑,尤其是战争的正义性和结果的优越性。这个问题本身也并不重要--历史问题,一辈子含糊不清,除了格局观,没有实质影响。无心解决,却在《大江大海1949》之后,得到完美解决。

这场战争,是两个政党间的角力,上升到极端暴力程度,影响了一个民族的未来。某种意义上,我很感激那场战争构成的局面,毕竟如果完胜,如今的大中华地区的思想界和文化界,由于大一统,必然一潭死水,如何会在三股主要力量的作用下,这么丰富?再转念,这样的局面,由于不同政党的交互影响,民主国家同样存在,倘使抗日后的和谈顺利,建国顺利,历史走到今天,或许未必进步很多,代价必定小很多,至少对国家少几年破坏,少死很多青壮劳动力。历史是没有如果的,历史或许有很多可能性,但在众多可能性中走出其中一条,背后必定有着深刻而明确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因素,杜绝了别的可能性,无论是一呼百应的英雄,还是面目模糊的阶级,历史是人创造的。

这个背后的原因,我本没有兴趣去追问,但是《大江大海1949》引发的思绪,却逼得我不得不做一番思索,因为我无法轻易接受为自己所敬重的一位侠女龙应台先生,如何会写出这么狭隘的文字?作为战争的受害者,被害者情结本无可厚非,但是站在作者和读者位置的我俩,中间隔着千里,成长于参与战争两个政党各自执政的地区,接受两种完全不同立场的公众教育,但是我们两个身上,都有受害者情结。这场战争,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意义的胜利者。何故?失败者,卷着巨大的财富和众多历史文物,有秩序,分阶段,占岛为“国”;胜利者,得到的,是生灵涂炭,严重缺少青壮劳力的motherland,一无所有,百废待兴。失败者,是此前大范围执政几十年的国民党,体制是西方发展百年的较成熟体制,又有穷得只剩下钱的美国支援。胜利者,是此前小范围摸索执政经验的共产党,体制是西方新兴发展尚不完善的体制,作为二战的主战场,苏联无法财大气粗,而中国作为邻国可能存在威胁,也不会被很好地满足经济援助的要求。书中,我始终无法接受的,是作为一个政党,中共被剥夺了国民党那里与群众联系的特权,抽象成一个自我膨胀,野蛮且无知的怪物。

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今,正是分久必合。只是这部无论是出于自我救赎(龙先生的执着,除了华飞的认真,或许也出于自己年轻时对父亲的革命史缺乏倾听耐性的愧疚)还是出于大中华地区几个意见分歧阶层寻求交流对话和解渠道的尝试,1949年这个点,国共内战这个时期,显然取得很不专业。真的要上溯,当然应该是国父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以及成功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历史证明,基于成功的合作先例,这场战争并非不可避免。

很遗憾,龙应台先生不关心这场战争是否可以避免,是否需要有人出来接受最高领导责任,她关心的是这场战争折射出一切。也就是说,她将这几年,从历史里剥离出来,但是她没有将自己从几十年地域性的教育中超脱出来,选择以差别待遇对待战争双方的两个政党。由于这个主观偏见,反观龙先生采访的人物,两岸三地,香港,选取的城市精英,台湾,选取了参与战争的国民党老兵及后代,有高官,有士兵。至于原住民,也尽力通过各种渠道选取典型。至于大陆,选取的范围狭隘到自家兄弟,父母的家乡。她不认识的人,被掩藏在有失偏颇的“农民”身份背后。她似乎认为,这场战争给台湾和香港带来了失败者的耻辱和难民大潮,反而催生很多精英的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而作为胜利者的共产党,则催生了千千万万的农民,而这些农民,面目模糊,个体的社会贡献小,一点也不重要,显然没有值得探寻和单独采访的必要。她难得举例沈从文,这个后来以江西乡土文学发韧的作家,被摘取的是大咧咧迷恋看砍头的少年时期,竭力撕毁阳春白雪的画皮,力证那个傻笑的少年才是沈从文的本我。会不会,会不会正是这年少无知,早早认清了生命的无常和血污,才追求生命至极的美好,在笔下创造一方江西乡土?她不相信,或者说,她不关心,没必要追寻,没必要澄清。不能说她是民族主义者,因为占据她民族大部分的人群,她只关心家人和家人曾经生活的家乡--她会不会比民族主义者,更狭隘?

"有一种人,愈是在风雨如晦的时候,心灵愈是宁静。他能穿透所有的混乱和颠倒,找到最核心的价值,然后就笃定地坚持。"这本书里,我最喜欢这一句,可是这个价值的认识,好像,好像彼此间不太一样。什么是变革时代,就是旧有平衡被破坏,新的平衡尚未建立,局势不明朗,一切都有可能发生的时代,那是所有投机者和弄权者以及爱国者最中意的时代,那是所有安分守己的良民最厌恶的时代。终究,历史选择了一股势力,这股势力向历史和社会证明了它的驾驭能力,终结乱世,建立新的规范,恢复生产,一切重归平静。从历史的角度,这股势力的正义与否,是在于整个社会为其发展壮大所付出的代价,是否在长治久安里得到抵消和回报。但是界定一场仅仅60年前的战争,此前百年的民族耻辱和萧条,无论从经济到政治到社会都是毁灭性的,此后60年,仅仅两代人,形势尚不明朗,实在不具备说服力。况且这六十年,在此前四千年都找不出可以参考的原型,因为三个地区所采用的政体和生产关系,是与此前四千年截然不同的,相关可以参考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了。

最核心的价值,是人权,是生存的权利,是受教育的权利,是发展的权利。但是这个人权,究竟是谁的人权,是多大范围内的人权?龙先生创造出一位教育者的高大形象,钱穆先生,他的视角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教育家的视角,于是国家的未来在这里被看作他力所能及教育的那些学生身上。作为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外无御敌之力,内无弄权之能,着实只能独善其身。她并没有谈到殊死搏斗的两股力量,他们背后的人权主张以及不可融合的矛盾原因。历史的作用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一刀切,撇除其后事态的发展,只关注当下和之前。共产党战胜国民党,在1949年是已成定局,此前一年是大势所趋,再之前是局势不明朗……似乎在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民工”的主张被继任者在新的形势判断抛弃后,很长一段时间,国民党都单方面予以围追堵截和毁灭性打击,但是共产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种形势下,国民党仍然始终不肯以政治手段谈判妥协,势要斩草除根。彼时的人权在哪里?农民几千年都是政治上的隐性势力,所以这一次推翻皇权之后,新的阶级掌权,仍然轮不到他们分人权一杯羹,甚至不容忍存在自己利益的代言人。党员,早就不被看作是人,而是政治理想和政党意志的执行者,他们的生命就像苍蝇、老鼠一样廉价和低贱。因为处于那个变革时代,所以人权的理念是教育传播的,于是首先掌握的,便是官僚阶层和资产阶级,前者有权后者有钱,以及没那么有权也没那么有钱的知识分子和意气风发的学生。自上而下,自少而多,理念被传播开来。由于政府必定是要控制思想的传播以稳定自己的政权,于是乎对“愚蠢”农民和工人的人权传播被认为是反动势力,予以铲灭而不是倾听。简单的说,在思想开化需要政府引导的背后,掩藏的是并不认为这些人能够懂得理念或者拥有权利,也就是某种意义上否定了其政治上的权利。于是所有的利好消息,成为一种施舍,或者高姿态。

龙先生用以讽刺共产党的,除了土改运动里对地主阶级的无情清算,就是战争过程中军队的缺乏教养。每每看到此处,我都会本能地想到毛主席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能温良恭俭让。”国民党控制了国家机器,有官僚资本家和美国的经济援助,有国共合作时期建立的黄埔军校培养起的军官,从武器到人才,对比共产党都是一流的。但是共产党这里,唯有依靠广大群众,哪有那么多经济和装备乃至人才,去短时间组织正规军?可是,我们有三项纪律八大注意,无论下面执行情况如何,毕竟不同于无组织无纪律为了一己私利占山为王的土匪,在农民军的背后,有思想引导,有军队建设,有统一战线。站在这段历史过去后很多年,站在对西方式民主和文明了解很多的今天,去回望那个封闭的年代,去judge那场一个国家分裂出来的两个政权和两个阶级的厮杀,是不公平的。而如今两岸的紧张气氛也同当初不可同日而语,还很年轻的两股政治势力,双方都输不起,也都不能输,被迫站在阶级对立的立场,一定会被斩尽杀绝。你不能指望两个军队之间的往来好像和平时期两国交换文书,你也不能指望军容军纪代表了军队作战能力的评判标准,更不能以合法政权的建立先后来界定战争的正义。因为那是个在历史上找不出可比性的特殊变革时期,甚至当时的人都无法预知这股混乱需要持续多久,唯有和平稳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才能说终止了动荡。于是乎,在此之前的动荡,没有什么文明的正义或者不正义,它正在孕育创造新的正义标准。而我,无法不站在代表大多数人民心声的共产党一面,因为它最终艰难地胜利了,证明了自己对历史的驾驭和控制能力。

撇开战争背后的政治性,和正义性,从人性的角度,战争没有胜利者,从上到下,其所处的环境都发生颠覆性变化,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规则。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因为战争永远是少部分人的决定,但是一旦作出决定,受影响的是全国上下,无人幸免。但是,如果要将对战争幸存者的回忆整理,引发集体回忆之余,试图站在集体意志的角度,特别为某个政治团体鸣不平,使用了非常主观而片面的调查手法,就不得不持批判而非理解的立场。看了书后的致谢名单,理解了某种意义上的身不由己,但是将个人对历史的追寻捆绑上政治,依附于政治,我,不能原谅。

真的很希望这本小书可以脱离政治,忠实记录一代人的集体回忆,但即使是两岸三地多重身份的龙应台,也做不到。喜欢称她为先生,就像喜欢称蔡康永为少爷,因为她身上女性的情绪化和冲动,在文字里被控制得很得当,总是试图从更大的格局去审视小事,让自己客观而深刻。但是这一次,女儿战胜了知识分子,伤痛战胜了客观……我好像不得不目送她从心目中神圣的位置走下来,带给我这一次巨大反差的希望。看完后半部分,我甚至感到自己看前半部分时的感情,被玩弄了,因为在前半部分,我一直在为她细节背后的偏颇而辩护。吝啬于辩护,本无可厚非,但有选择得强化辩护,很难让我接受。

她说,共产党欠国民党一个道歉,就像国民党欠台湾原住民一个道歉,但是这两对关系,根本不等价。共产党并没有粗暴地抢占国民党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并没有以毫不相干的外来者身份剥夺对方合理的要求,那并不是一场入侵或者挑衅的战争。那是一个弱者,绝处逢生,决定独立,不再依附国内外强大的政治势力,走自己的路,发展壮大,直至将那个以不正义的方式把自己曾经一再逼入绝境的所谓合作者赶下权力的宝座的过程。战争的失败者,希望战争的胜利者给予道歉,好像西方文明社会那样。但是西方文明社会经历的二战是不涉及政权性质变化的单纯的战争,只有侵略和反抗。可这场改变国家政体的国内战争,好像胜利者并没有欠失败者一个道歉。同样经历过内战的美国,战胜的北方,需要向战败的南方道歉吗?虽然解放了黑奴,但是当时的很多黑奴不也安于被农场主规定好的人生吗?

这本书,无可避免,让我想了很多层次,也无可避免,让我改变了很多看法。很大程度,感激龙先生的这本书,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去认真审视自己从未想过的历史问题,建立自己的看法、选择自己的立场。我很希望这本书能够在大陆出版,虽然可能性或许不大,但是希望像李安的《卧虎藏龙》一样,引发新一轮对那场战争及其影响的更深层而广泛的探讨。思考是需要刺激的,辛辣点无疑更有益。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升级  33.2%

UID
222609
热情
223
人气
434
主题
13
帖子
1983
精华
0
积分
1332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0-3-22
379#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4-1 01:42:07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搬文结束,继续抛洒花殿,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我们来扔花殿,一二三!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升级  33.2%

UID
222609
热情
223
人气
434
主题
13
帖子
1983
精华
0
积分
1332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0-3-22
380#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4-1 01:57:44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本帖最后由 璎珞 于 2010-4-1 02:18 编辑

璎珞的话:

璎今天胆战心惊的趁着夜深人静时来发个非常有争议的书,去年下半年在海外华人论坛里甚为火爆,国内基本看不到,据说即便是不禁,也肯定是不会出版的。

璎一向对有争议的东西充满莫名的好奇,喜欢一探究竟,所以冒死上来给大家推书,不知道会不会被版主删帖。

璎无意挑起争端,各花入各眼,您喜不喜欢自己说了算。

找了几篇书评,有褒有贬有相对客观,您自个取舍。

看书赏花品女人,都是人间雅事,但不必要求太高,不能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可尽管捡出喜欢的地方慢慢欣赏,那些不那么赏心悦目的地就睁只眼闭只眼好了。

璎顶着锅盖逃。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升级  33.2%

UID
222609
热情
223
人气
434
主题
13
帖子
1983
精华
0
积分
1332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0-3-22
381#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4-1 02:18:16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龙应台的文,本来有着浓厚的人文关怀,但是又太过于悲天悯人的感觉,把自己放在一个救世主的位置,高高在上看着众生的苦难。过于狭隘。璎不喜。

历史的是非功过不由人评说,那段特殊的时期更是一个民族百年的伤痛,没有人有资格来指责说谁更该为此负责,或谁欠谁一个道歉。

大爱无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升级  60.8%

UID
144553
热情
27
人气
2
主题
0
帖子
1559
精华
0
积分
804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8-5-30
382#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4-1 02:37:58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今天晚上的sky真的是很慢,不过还好我的节奏比它更慢
Sometimes love comes around, and it knocks you down, just get back up when it knocks you down.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升级  56.5%

UID
101996
热情
81
人气
56
主题
0
帖子
2984
精华
0
积分
1565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6-12-28
383#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4-1 09:33:32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本帖最后由 lui 于 2010-4-1 09:40 编辑

看书赏花品女人,都是人间雅事,但不必要求太高,不能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可尽管捡出喜欢的地方慢慢欣赏,那些不那么赏心悦目的地就睁只眼闭只眼好了。

说的好! 当浮一大白 哈哈  不过呢  真的会睁眼闭眼的就好了  

喜欢评论历史功过的大有人在  你何必阻人言路呢  龙应台  很好的一个文人
每当困难的时候我就念藏经:“噢嘛呢哞嘛哄”, 翻译成英文就是:All money go my home!”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升级  69.5%

UID
176880
热情
278
人气
536
主题
13
帖子
2510
精华
8
积分
1695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9-3-18
384#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4-1 09:49:40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从人性的角度,龙应台是无可厚非的,而且写的很好,很细腻,尤其关乎亲情乡情。可放之于历史之下,就显得幼稚可笑了。就好像瞎子摸象,抓住了一条尾巴就说大象是细长的。现在很多自由派文人都是这么看问题的,包括网上很火的韩寒,抓住了一些点,就以为掌握了面。其实,以我的观点,看待问题都要退后一步甚至几步,从广的讲以国家世界的角度,从深处讲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会有一个基本的逻辑。为什么说是基本的呢,因为你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回到人性的角度,如果说每个人都不希望战争别离死亡,那么战争为什么会发生呢。那是因为除了人性中有美好的那面,还有丑恶的一面,自私贪婪控制欲望,每个人都有。。。。。
一路向前!!!!!!!!!!!!!!!!!!!!!!!!!!!!!!!!!!!!!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升级  69.5%

UID
176880
热情
278
人气
536
主题
13
帖子
2510
精华
8
积分
1695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9-3-18
385#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4-1 09:59:43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我对LZ"大爱无疆!"的观点有点小议,常言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是应该有原则,有界线,有范围的。对罪犯的爱就是对受害者的伤害。而且跟你自己说的“龙应台的文,本来有着浓厚的人文关怀,但是又太过于悲天悯人的感觉,把自己放在一个救世主的位置,高高在上看着众生的苦难。过于狭隘。璎不喜。”有些矛盾。
一路向前!!!!!!!!!!!!!!!!!!!!!!!!!!!!!!!!!!!!!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2Rank: 12Rank: 12

升级  45.87%

UID
166240
热情
1485
人气
2563
主题
108
帖子
4143
精华
2
积分
4188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8-12-22

10周年纪念

386#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4-1 10:09:37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此贴值得强烈围观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升级  27.87%

UID
208542
热情
12820
人气
15201
主题
282
帖子
22525
精华
5
积分
25574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9-11-28
387#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4-1 10:43:42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现代的人,不可能即是文学家又是政治家,因为如果他同时具备两者的素质,那么他一定会首先选择当政治家,政治家不会随便写的,所以最有政治嗅觉的人都不出书了,从古至今大诗人们一般政治上都很幼稚
我喜歡打球打遊戲打電話,喜歡睡覺,喜歡上網,喜歡看書看報看電視看電影看美女看大海,就是不喜歡工作!我都不想活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升级  33.2%

UID
222609
热情
223
人气
434
主题
13
帖子
1983
精华
0
积分
1332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0-3-22
388#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4-1 11:20:26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为避免争议,众看官今日尽管各抒己见,璎不予评论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升级  57.75%

UID
170718
热情
16407
人气
21388
主题
435
帖子
24368
精华
35
积分
3155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9-1-30

2019-2020年度金ID

389#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4-1 11:30:29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i like 龙应台 very much.
所有的伟大事件,都起源于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人生充满了感叹号和省略号..........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升级  33.2%

UID
222609
热情
223
人气
434
主题
13
帖子
1983
精华
0
积分
1332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0-3-22
390#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4-1 11:40:34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本帖最后由 璎珞 于 2010-4-1 11:45 编辑

璎今天想说的,是一个完全和政治历史无关的故事。

说道龙应台,璎就想起家父。璎的高堂是典型的严父慈母。父亲出身行伍,一生军人做派,不苟言笑,严于律己。璎小时由姥姥和母亲照顾,无法无天,顽皮捣蛋。母亲提过一个故事:“当年流行一步裙,母亲单位的所有妇女同志皆以有一条为流行时尚,唯有母亲没有,他人问为何,母亲答说,穿上这裙子,如何追得上我家的璎儿。”那时饭是不好好吃的,在居住的大院里横冲乱窜,母亲追上了璎,璎就吃口饭,然后再逃,母亲再追。父亲回家探亲,大怒,将璎绑在小凳子上喂饭,璎背着凳子跑。父亲盛怒,再将小凳子放在大椅子上,璎双脚腾空,无计可施,只好乖乖就范,但心里是一万个不甘不愿。璎的顽皮,由此可见一斑。

璎少时很是怕父亲,虽然父亲很少开口教训,也从未打骂,但只要他的眉头稍微皱起,璎就赶紧如小老鼠般灰溜溜的逃走。璎的母亲是个绝对的贤妻良母,脾气好得一塌糊涂。外人被璎的外表所迷惑,都以为是像母亲一样温柔文弱,是个好欺负的主儿,殊不知脾气性格完全和父亲是一个模子里刻出,固执得无药可救。

(怕SKY又抽风,一段一段的发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 联系论坛客服| 广告服务| 招贤纳士| 新西兰天维网

GMT+13, 2024-9-30 21:35 , Processed in 0.52906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Copyright 2001- Sky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