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071737
- 热情
- 17720
- 人气
- 18683
- 主题
- 47
- 帖子
- 10116
- 精华
- 0
- 积分
- 23332
- 分享
- 0
- 记录
- 0
- 相册
- 0
- 好友
- 2
- 日志
- 1
- 在线时间
- 4874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7-11-14
- 阅读权限
- 30
- 最后登录
- 2025-8-15
    
升级   16.66% - UID
- 10071737
- 热情
- 17720
- 人气
- 18683
- 主题
- 47
- 帖子
- 10116
- 精华
- 0
- 积分
- 23332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17-11-14
|
面部烘热(高血压病)
中医博士 陈文照
案例1:某男士,2011年5月6日初诊。患者主诉近段时间内经常出现面部发红发热,伴有头晕胸闷、腰酸。来诊时测得血压150/100mmHg,脉象弦滑尺部沉。辨证为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以清热平肝为主,滋补补肾为辅的方药治疗。一周后胸闷头晕减轻,血压降至120/86mmHg,仍有面部烘热,腰酸,原方加减治疗。一周后胸闷头晕消失,腰酸减轻,血压122/88mmHg,仍有面部烘热,原方加重补肾药物治疗。一周后面部烘热开始减轻,时有腰酸,血压130/90mmHg,加重养阴补肾药物。一周后时有面部烘热,其余尚可,血压120/90mmHg,继续原方治疗。一周后面部烘热进一步缓解,但午后头后部有轻微发晕,太阳穴按压疼痛,血压120/80mmHg,改用滋阴补肾为主,平肝清肝为辅的方药治疗。一周后,时有头晕,血压126/92mmHg, 其余尚可,继续巩固治疗一周。后因感冒就诊告知,面部烘热一直未再出现,其他症状也消失。
案例2:某女士,2011年6月22日初诊。患者告知近段时间来,面部潮红发热,原有高血压病史,但经服用西药降压药,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平时经常有腰痛,无头晕头痛,脉象细软尺部沉弱。辨证为肾阴亏损,虚火上逆,用滋阴补肾降虚火药物治疗。三周后面部潮红发热明显减轻,继续用原方治疗三周,面部烘热消失。
心悟:面部烘热是指面部发红发热,热的程度不是很厉害,有一种热从体内向外散发的感觉。根据中医理论,红色属于血色,面部为血脉最丰富的部位,当体内有热导致脉络血液充盈时,就会出现面部发红发热。又根据面红的具体部位和性质不同,可以区分为实热和虚热。一般来说,如果整个面部通红,则属于实热,加上全身发热,体温偏高,兼头痛咽痛、口渴咳嗽等症状者,多属于风热感冒或肺炎所致;如果体温正常,全身不发热,兼有头痛头晕、口苦或便秘、尿黄者,可能属于高血压,中医多辨证为肝火旺盛,肝阳上亢。如果仅见两侧颧部一阵一阵发红发热, 并在下午以后多见,兼有口燥咽干、腰酸、手足心发热、盗汗等,则属于虚热,中医辨证为阴虚内热。由于导致面部红热的病因辨证不同,实热和虚热的治疗原则是完全不同的。但有时实热和虚热也可以在同一个病人身上同时存在,即虚实夹杂。象上面第一个病人,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不仅有肝火旺盛实热的一面,也有肝肾不足虚热的一面,对于这种病情应该先以泻肝火以治疗实热或稍微补肾兼顾虚火,待实热去得差不多了,再用滋补肾阴治疗虚热。而第二个病人尽管也有高血压病史,但一直在用西药降压药,血压已经得到控制,没有实热的现象,只有虚火的一面,就可以径直用滋补肾阴清除虚火加以治疗。两个病人病情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同,但均取得满意的效果,体现出中医“同病异治”的治疗思想。(咨询电话:09-5708508,地址:45 Queens Rd., Panmure, AK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