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working from home,每天跟梅西上学的室友们待在Bubble里聊天,Vita姐发现随着疫情的起伏,他们的心越来越焦虑。担心疫情影响课程进度、网上学习效果不好,怕挂科、新西兰经济低迷影响就业率,本国人民饭碗不保,会影响技术移民。当初,来新西兰留学、工作、移民简单的小心愿在风雨中越来越飘渺。 Vita姐在此温馨提示各位小伙伴们,比起担心,你更需要做好从学生-职场的准备,以迎接更激烈的竞争。那么,除了优异的成绩和金灿灿的证书之外,还有什么是你可以准备呢? 首先,思考问题的方式: -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能够分清“是非对错“。这让我们相信判断一件事情只有两个可能:好vs坏, 对vs错。这样的判断方法简单快捷,但是相对单一,很难启发我们看到问题的多面性。而在职场上,我们看待问题往往是多维度的,10个人有10种不同的方法处理同一个问题。这时作为职场新手的我们一定要做到两点:观察和思考。带着开放性的思维去观察不同人处理不同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并思考为什么他/她会这样做?使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去思考其他人处事背后的优缺点。这样能够使你更快掌握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然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扬长避短。 其次,工作定位 - 很多人会说:“我没有工作过,不知道喜欢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这样的想法非常危险,因为你主动放弃了自我管理的权力,你的时间、能力、经验的提高只能靠“运气“。 - 或者,你可以灵活应用SMART这种目标管理方法,使自己能够更快的完成从学校到职场的身份转化。 o S-Specific明确目标,例如:你是读marketing专业的,希望第一份工作跟marketing相关。再具体一点,你可以上网查询关于marketing领域的入门职位,看看需要满足那一些具体要求。如果你能够满足招聘上面的所有要求,那么恭喜你。如果有些要求你达不到,那么怎样能够让你获得这些技能呢? o M – Measurable可衡量性, 当你在上一步确定自己需要提升的目标之后,为自己制定一个可以衡量和量化的进步方案。确保自己能够定期看到自己做了什么,例如:每周参加一个marketing相关的活动,了解行业信息建立人脉关系,等。 o A – Achievable 可达成性,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要思考自己能不能做到。例如:一周之内要学会SEO技术,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你可以改成,一周之内我在概念上弄清楚SEO,下周我会具体实践相关的操作方法… 等。循序渐进的发展自己的能力才有可能坚持下来。 o R – Result 结果导向性,这个点很多地方教的是Realistic关联性,但我觉得我们更加需要有结果。例如,经过一个月时间学习SEO,跟一个月之前相比你有什么样的提升?有没有新的技能能够让你写在简历上?你在浏览一个网页的时候对于关键词的感觉会不回更加敏感?这些都可以用来作为你努力成长的正面反馈,鼓励你继续前进的动力。 o Time – 时效性,为完成目标任务设定清晰的时间轴,例如:我在大学第三年就知道想找什么工作。评估之后发现自己还需要在XYZ方面加强学习。我计划按照ABC这样的学习进度,到我毕业所有与这个职位相关的技能我都能够基本掌握。自己要清楚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速,中间什么时间需要评估。要学会做自己时间的主人,而不是让自己的时间悄悄溜走。 最后,职业规划 - 很多人一听这四个字就觉得“很大、很虚”。但其实职业规划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职业的选择 和 对这个职业未来的规划。特别是在刚刚进入社会的前几年,很多朋友会频繁的转换工作岗位和行业,有的是带着目的性的去探索和了解一些行业,这样非常好。但还有的只是单纯为了逃避短期工作困难,而选择频繁转换工作的朋友要注意,每一个选择背后其实都有一个“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 是指一个人在做决策时,当你选择了其中一项,那么你就要放弃其他选项。在被放弃的那些选项中,最高价值的那个选项就是你这次决定的机会成本。例如:小王刚毕业就去了一家出口型生产企业,1年之后小王羡慕其他同学在大型商业机构体面的生活,觉得生产型企业就是工厂好像没有什么前途,说起来也不好听。于是跳槽去了一家以贸易为主的公司。几年后,原先的工厂业务发展迅速,而且还在股票市场上市集资,以前小王的同事们都已经是中层管理人员。因此小王经常感叹自己以前太年轻,对未来的发展没有规划,没有长远的眼光,错过了机会。 - 在小王的故事里,错过了一个上市公司并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小王有没有通过跳槽、转行等行为得到自己想要的职业发展。所以明确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优势、自己要走的路才是职业规划的重点。 小王的故事已成过去式,小伙伴们有没有想好怎么样谱写你自己的故事呢?在COVID-19横扫全球,在新西兰各行业持续萎缩的当下,提升自身职场竞争力俨然成为求职者们的刚性需求。 Chance favours the prepared mind.你做好准备了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