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搜索
热搜: 移民 留学
查看: 3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福建“连城拳”历史渊源及传承文化背景研究 [复制链接]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升级  0.01%

UID
62836
热情
80558
人气
74563
主题
906
帖子
121388
精华
62
积分
139321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6-2-7

最强王者 永恒钻石 尊贵铂金 荣誉勋章 新时政 活动贡献勋章 猪猪勋章 精华勋章 灌水勋章 探索勋章 时事勋章 元老勋章 红人馆 哈卡一族 10周年纪念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20:00: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微信分享
林伟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连城拳”进行了调查、分析,归纳了“连城拳”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武术项目的历史渊源和传承文化背景,探索“连城拳”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历史渊源 传承文化 武德 攻法练习
  1 前言
  连城习武之风盛行,曾多次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连城拳”是福建七大拳种之一。从宋端拱至今,在悠悠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连城拳”及其支系流行于附近各县乃至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但是由于“连城拳”属于农村体育,不为封建史学家所重视,故而缺乏详细的文字记载。
  随着时代的变迁,“连城拳”逐渐走出了传统的民间自我保护的活动范畴,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民族传统体育指导中心和各地区武术爱好者的努力下,“连城拳”这项集健身、竞技、教育于一体的民间体育项目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竞技性、社会普及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研究循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连城拳”的文化渊源与现状进行归纳和分析,旨在探讨“连城拳”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文章对福建“连城拳”进行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比较详尽的阅读了关于连城拳研究的资料,对连城老拳师和连城文化馆的相关人员进行个别访谈获得本研究的相关资料。
  3 结果与分析
  3.1“连城拳”的历史渊源
  3.1.1“连城拳”的产生
  “连城拳”,发源于连城县,是连城人喜爱的一项武术健身活动。“连城拳”又称“连城少林拳”或“少林独门拳”,内可分“黄家拳”和“巫家拳”两种。“黄家拳”始于宋朝端拱年间,清顺治十七年,连城拳师黄思焕前往浙东经商,结识宗人黄百家、简宗源及师父黄宗南3人,相互切磋拳术,编创出独特的“南田黄家拳”。“巫家拳”系连城姑田镇洋地村巫必达所创。必达自幼习武,精得少林武术,青年时期拜师访友,将福建少林拳多种攻防刚劲手法与内家拳的藏精、蓄气、培神之固本强骨法紧密结合,创编出“洋地巫家拳”。
  3.1.2连城拳的命名
  黄奎祥,连城县隔田村人,连城县武术班的创始,省武协委员,曾多次参加省、地及全国的武术比赛,并获得较好的成绩。1957年4月,龙岩地区武术观摩赛在连城县城关举行,连城县武术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同年,黄奎祥被挑选进入省武术队集训为参加全国赛做准备,在训练期间教练找奎祥老师询问其套路的名称,奎祥老师想了想说“连城拳”。从此“连城拳”就在外面开始记载,从而推动连城武术在国内的知名度。
  3.1.3“连城拳”的历史沿革和发展
  据史记载康熙年间,泉州少林寺被朝廷以“少林寺整军经武,图谋不轨”的罪名,被官府焚毁,有一位精于少林南拳的高僧劫中余生,流落到连城县隔川、隔田一带度过余生。高僧将其精湛的武艺传给世人,少林南拳从此传入连城民间,连城拳的起势动作“请拳”,便保持了少林南拳的风格。连城拳在融合了少林南拳后,益加精妙绝伦、炉火纯青”。清朝中期,黄观杰等人在实践中删改后精益求精,使武术套路更加精炼、充实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连城县习武之风更是方兴未艾,至今在客家谚语和俗语中还保存有“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等武术、武德之说。不少农村无论农闲或雨天,群聚祠堂或厅堂,聘请拳师教练武术。历届的县体委都十分重视武术的培养训练,各届举办的县运动会都把武术列入常规的竞赛项目,每年还举办一次全县武术汇演和中小学生武术比赛。
  3.2“连城拳”传承的文化背景
  3.2.1“兴武社”与“天川胜会”
  据老拳师口述“清朝中期,黄观杰创建‘兴武社’,其组员都是一些在村里享有盛名的老拳师。其目的意义有:为了教习族人,把武术发扬光大;研究武术攻防的组织;为了‘天川胜会’比赛的裁判组织工作”。
  “兴武社”的建立使隔田村的村民有了专门练武的场所和系统的练习方法。老拳师们把自己精心沿袭了几十年的工夫传给武术馆的学生,使连城的武术人才辈出。据县志记载“仅明、清两代考取武举人的就有114人,考取武进士的有8人”。为繁荣武术事业,培养武术专业人才做出了可喜的贡献。
  黄观杰在创建“兴武社”的同时并规定每年农历正月20日在今隔田村举办擂台比赛号称“天川胜会”,并为一年一度的“连城拳”检阅日。凡武术学人均可自愿上擂台比武,一者为人观赏;再者作抛砖引玉之举。以此为继承和发展“连城拳”,使它世代发扬光大。此胜会的裁判工作就由“兴武社”的成员组成。如今连城县以有县级武术协会1个,乡级、村级武术协会10多个,利用农闲季节、寒暑假、晚上等空暇时间,举办各类武术培训班。
  3.2.2连城拳中的“武德”
  传统武术套路多是由先人在生产劳动中得出的,实战性高,所以武德教育更加重要。据《武术》一书中指出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表现为“仁、义、礼、信、勇”等方面。
  在隔田村武术教学的祠堂的墙壁上挂着很多激励人的标语和祖德长流及先祖家训的记载。如祖德长流中给大家讲述的是先祖的身事及高尚的思想品德;在祠堂正中央的上厅把有祖先灵位、遗像和先祖家训的牌匾,先祖家训之一中写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礼仪廉耻乃人宝珍;夫和妇顺姑媳和睦,朱子家训是座右铭;尊师信友守分安贫,遵守法律共享升平;文队会友武队健身”等等。这些都是隔田村老祖先从孔子的仁义道德思想中得出来的,告诉我们后辈做人的道理。
  3.3连城拳的练功方法
  连城拳主防守、以静制动,短打为主;动作以斜身(侧身)为主,身灵步活。如其拳诀要求“进退如风、来去无影”、“守吞三分、进退三尺”、“起脚不过腰”。技击时往往以脚钩拨对手後跟,再以快速密集的手法攻击,使对手防不胜防。
  相对于已经严重趋向虚华的多数表演性套路来,连城拳的单势和套势,都显得要简单一些,然而连城拳正是在这“单调”之中见精神,“呆板”之中求流畅。就练法而言,连城拳不华丽,也不复杂,更没有什么玄妙莫测的东西。连城拳套路以长拳为例,在套路中手型主要包括拳、掌、虎爪,掌和虎爪选其一,步型主要以弓步和虚步为主。连城拳练功方法的独特在于练功练习的硬件多且简单可行;如练砍、切、削等掌法时用上了土坡、米、沙,让练习者更容易体会动作的力点,举武石的不同级别可以明显看出练习者的进步情况等。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连城拳是综合南北之长的传统套路,其创始人和发扬者对连城拳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连城拳经历了长期发展和历史演变,具有很长的历史渊源,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连城拳对 “武德”和武术练习方法的具有很好的诠释作用,是我国传统武术的奇葩。
  4.2建议
  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完善各种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其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领导,以展示更加完善的连城拳套路;根据“连城拳”的动作创编一套简单易行且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套路,安排进教学内容,以此来发扬连城武术;相关部门多举办一些武术知识方面的学习,让大家一起来维护“武术之乡”的荣誉;老拳师应破除“把自己的绝活当传家宝”的传统封建思想,推动连城拳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连城县志.[M].www.fjsq.gov.cn.
  [2]朱祥权.连城拳探源[J].武林,1974,(4):24-25.
  [3]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
  [4]吴兆祥.中华武术手册[M].广州:科学普及出版社,1989,12.
  [5]吴兆祥.中华武术手册[M].广州:科学普及出版社,1989,12:125-126 .
  [6]徐才.中国武术拳械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12:357-376.
  [7]胡金焕,孙崇雄.南拳汇综[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12:104-137.
  [8]赵清.崇德尚武弘扬传统中国武术文化[J].中华武术,2005,(4):36-37.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升级  60.2%

UID
100570
热情
360
人气
655
主题
12
帖子
566
精华
0
积分
801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6-12-13
受到警告 沙发
发表于 2010-7-7 01:04:33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本回帖纯粹為了賺SKD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 联系论坛客服| 广告服务| 招贤纳士| 新西兰天维网

GMT+13, 2025-2-8 00:43 , Processed in 0.01552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Copyright 2001- Sky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