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 猪年行大运 新的1年祝大家 新年快乐 身体健康 学业进步 事事顺利 心想事成 p.s. 上面的不是我 哈哈 
花街 过年一定有的啦 
我都不多解释了 福到 福到 
大风车 转大运阿 
金猪 银猪 祝大家生一只 可爱小猪猪 
银记肠粉 哈哈 ----------------------------------------------------------------------------------------------------------------- 
xxx 我以为这是一个粗言 原来是一个牌子 有时候太自以为是 不过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 有时候以为自己看清楚 其实却朦朦胧胧 到底清楚好 还是朦胧好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脱下了眼镜 就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计划生育 相信我们这一代人 都看过以上几个字 从小到大 老师教我们 要有计划的办事 很多时候 我们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因为我们怕违法 我以为 私事就不需要别人帮自己计划了吧 原来不是 我们的国家对每个公民都很好 一切帮你计划好 包括。。。。 生一个 有计划 生两个 没计划 而且不划算 还好 我父母挺有计划 生了我一个 的确挺划算 因为 没人和我抢 
最厉害的布景板 广州人都绝对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白天鹅酒店 这个布景板 相信很多人都用过 从3岁到80岁 都绝对在这面前拍过一张 你说这里美 其实还好 不美 也不算 不知道为什么 反正就是无数人在这里拍照 你拍我也拍 人云亦云也 
对比 后面白色那楼就是以上提到的白天鹅 有人说 天堂 地狱 其实只是一线之差 没去过地狱不知道地狱有多差 没去过天堂也不见得天堂有多好 所以到底 天堂好 还是 地狱好 一定没人能给出答案 
观众 街头卖艺 广州有不少 看的人一般也不少 不过以上的街头粤剧表演 却没有吸引到很多人观看 观众只有4个 在当今众多传统文化 被遗忘的时候 却有一些后辈在支持 看来一些每天喊着 拆房子 盖高楼 的前辈们 也应该脸红吧 
复古 广州的市政府 紧贴潮流的 时不时就喜欢把旧的东西拿出来 复古一下 成为一样新的东西 前几年 翻新西关的“骑楼”,“西关大屋” 最近知道大家 把自行车忘记了 然后就来个“禁摩” 让不少买不起小车的人民 重新跑去买一辆自行车 感受下昔日的情怀 不知道几年后 市政府又怕大家 忘记了摩托车的模样 会不会来那个禁自行车 全民骑起摩托车呢 
明星 其实 活在世界上 每一个人都是明星 每天有无数只眼睛 看过自己 每天需要签下无数个名字(消费,上学,看病等等) 人生如戏 每一个人也必定进入过别人的戏里面 而且怎么也会做上几回主角 和几回配角 或者路人 ----------------------------------------------------------------------------------------------------------------- 
广州天河 广州一直给人一种 繁华大都市的感觉 不过大都市的背后 却隐藏着无数的故事 十几年前这里也属于郊区 如今却成为 商业中心 中信大楼 市长大厦等 都成了这一带的地标 正是这些高楼大厦 见证了 广州的发展 同时 也是这些石屎森林 把广州的一些人和事 摧毁了 
归家 (广州火车站)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 有人每天和家人近在咫尺 有人远 离家人千里之外 每到过年 无数人回家与家人共度这欢乐时光 提着大包小包的手信 行李 和希望 走上回家的征途 其实 每年我也春运 虽然我回家的交通工具 和他们不一样 不过心情却非常相似 
外来工 为了拍这张照片 来到了普通广州人 这段时间没事不会来的地方 我亲身体验了 广州的春运 好几十万人同时每天穿梭着 小小的广场 进入了 只感受到了 一股恐惧感 没有了方向感 外来工 的确为广州的成长 做了无数的贡献 不过同时 也帮助广州的就业率提高 因为多了 他们 广州需要更多的 人民警察 保护广州人的“弱小”身躯 和 心灵 
红白蓝胶袋 曾几何时 每到春运 就会看到无数的红白蓝 遍布了广州的每一个角落 如今的春运 红白蓝悄悄离开中国 去到了欧洲 继续红白 只是在包上印多一个牌子 到底是LV走在时尚的前线 还是这些外来工走在前线 如今已经觉得红白蓝土 换上一个个行李箱 ----------------------------------------------------------------------------------------------------------------- 回来一个多月 一直都没有时间去旅行或休息 好不容易请了两天假 去了香港 澳门 目的只有一个买点衣服 什么的 
2月8日,天气太热(高达27度),给了15块的门票 就躲去澳门博物馆 感觉很高雅 其实只是为了逃避炎热的冬天 
很久没有自拍 无聊之下 把自己瘦小的身躯 摄到记忆卡里 
澳门人的生活很悠闲 其实一直说简单生活 到底怎么是简单 其实简单 复杂 只是一线之差 初中的时候 最怕理科 同学却说题目如何如何简单 我却觉得很复杂 简单是因为他们做太多 复杂是因为我很少按照规定去练习 同样的东西不同人就有不同的看法 我以为 生活也一样 复杂生活经历多了 人坚强了 更复杂也觉得简单了 文章开头给澳门人的形容词是悠闲 而不是简单 因为简单 不简单 旁人真的无法下定断 
步伐 每一个腿部正常的人类 每天都会 那么走上几步路 到底一个人一辈子要走多少里路 还真的没有一个人计算过 回国后 走路多了 发现自己好像越走越快 很多时候没有静静留意这个可爱的城市 只有拿起相机 才会走慢点(因为相机太重) 烈日下 我拿起相机 途人冲冲走过 却没有留意到有镜头对准他们的影子 只有一个小女孩 发现这个偷拍的家伙 
新 旧 每次去到一个正在发展的城市 都会看到很多新 与 旧的东西 不过每次都是站在旧的东西 遥望新的东西 后来发现原来我错了 我以为新的 其实并不新 因为一段时间后 又有更新的站在我们的面前 
脚踏车 从来没有试过在澳门坐过 也不知道收费多少 澳门不大 所以交通也很方便 一天的游逛 其实会多次重复经过同一个地方 这令我想起 另外一个小国家 新加玻 
满街都是的水果店 
澳门街头 无数的小吃 不过好像最多人买的还是 牛肉干 猪肉干 等 肉干 的确很容易干 每次买回家 没几天 就干了 变硬了 一直弄不明白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买这个作为手信送给朋友 现在明白 因为干了后你不吃 摆在那边 然后就成为i真正的手信了 
大三巴 这个地方每次去到 都会有无数人 站在她面前拍照 如果你站在这脚下拍一张 总有几个临时演员免费帮你做布景板 多次想把这三巴牌坊拍美一点 却发现她太3 8 招惹太多人站在她的脚下 。。。 
黄片 这照片 一定有很多人说他 “黄” 因为颜色的确无意中p黄了 我趴在这位小姐胸前拍照 估计看到的人以为我是一个色狼 其实我只是色驴罢了 
莲花 看到荷花令我想起了 无数国人拍照都拍荷花/莲花 最近还看到有文章介绍如何拍好荷花/莲花 到底大家为什么要拍荷花/莲花 我无法解释 不过我看到这荷花的时候 我只觉得她 的确有一股吸引力 有人说荷花出于污泥而不染 很纯净 我倒觉得她很妖媚 像狐狸精 吸引了无数男人的目光 想把她的美 自私地占为己有 存在相册中 或者拿出来给亲朋好友炫耀 炫耀 
路途 无论公干还是旅行 最怕就是在飞机 火车 汽车上的时间 因为的确很无聊 多次盼望身旁的乘客是美女 却从来没有实现 后来放弃了 就自找打法时间的节目 从cd到md到今日的mp3 mpeg4 从小说到杂志 最后我发现这些都不行 每次不用几分钟 眼睛就像沾上胶水 合起来 每次一扎醒了 发现衣服多了一摊水迹 。。。 观察一下 然后继续入睡 这时候就兴幸旁边的还好不是美女 
澳门新开的永利赌场 
赌场 澳门的赌场多到数不清 对赌 没有感觉 因为本人赌运不佳 不过却一直赞叹这地方 一个没有昼夜 没有假期的地方 哪怕全世界都停了 赌场的大门永远为你打开 06年7月份 全奥克兰CBD都大停电了 不过skytower却用最后一丝电力 供应给skycity这“繁华”的天堂 ----------------------------------------------------------------------------------------------------------------- 2月7号 华林寺 这个寺庙已无数年 我也多次进入 虽说没有认真朝拜过 不过也上过几炷香 捐了点香油钱 不过却从来没有拿起相机 拍下这里一花一草 
观音旁的莲花灯 
华林寺虽然小 不过香火鼎盛 
只是站了短短的几分钟 不过却一直有虔诚的人在朝拜 上香 
华林寺的大门 分隔了这个城市 外面的吵闹 与 寺庙的幽静 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理发师 在广州真的很难找到了 
这个小孩不经意中 把本来无聊的照片 添加了一点生气 -----------------------------------------------------------------------------------------------------------------
2月6日 西关鸿昌街 在广州长大 生活大约也有20年了 这几年一直呆在奥克兰 虽然熟悉了新西兰的悠闲生活 不过也没有忘记我的家 -- 广州 每年回来 都会从不习惯到舍不得 今年也不列外 虽然这个地方 不能说是购物天堂 也不能说是什么国际大都市 不过他的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一天下班后 突发奇想 拿起相机再走了遍一些熟悉的地方 这个门的后面 曾经是一个印刷厂 不过现在已经不复存在 不过还是有一位老伯伯一直守护着这地方 见到我拿着相机硬要我走进这胡同拍照 
这条街很久没有路过了 不过还是那么熟悉 曾几何时 我每天都会经过 十几年过去 一切还是一样 
快过年了 还是有不少的“无牌”商家卖年货 
这样的广告其实已经很少见了。。 
这个其实在广州已很少见到了 
这样的信箱 还是会出现在很多老城区的家门口 
广州有很多繁华的地方 不过也少不了这些“破旧”的工厂 
西关大屋其实不是很多人能住得起 还有一部分的老市民还住在一些所谓的大屋(很多家庭共同居住) 这对孩子也不例外 不过看样子还是很满意现在的生活 
不知道这位老太太在等待什么 等待家人的归来 还是看着路上行人 不过她看别人 我也用相机对着她 
未完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kll 于 2007-2-18 04:3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