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ssarian@与知伴行
女排精神 –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是由陈可辛导演,巩俐,黄渤,吴刚,白浪,彭昱畅主演的女排《夺冠》。本来是定档大年三十的,由于疫情拖到了现在。连电影的名字都改了。提到女排,不得不提到铁拳头-郎平。而巩俐正好扮演郎平,这个角色人选还挑的正合适,十分神似,当然郎导更威严些。
郎平年轻时候的扮演者,是郎平的亲闺女- 白浪(看电影的时候就纳闷,陈可辛从哪找的这么像有这么专业的演员)
看完《夺冠》总感觉像写小学作文观后感。讲真,女排这样的电影,很不好拍。所以你会发现,很多镜头都有点半遮掩,或是一扫而过。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技术性的原因 (身高,专业和非专业等等。。。),另外就是时间线,真假场景,”真假”演员,。。。很多因素。由陈可辛来拍呢,可能更客观或者说从非大陆人的视角来看待,但是不管怎样,电影依然突出一个主旋律就是 – 女排精神。
有时候,体育竞技已经远远超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层次了。按常理来讲,体育的名次,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而且在不同时期它的意义也非同一般。有时候可以唤起整个民族的意识和凝聚力。就像当年的美国登月,或是美国大片的个人英雄主义,拯救世界地球的都是老美,这也是一种文化输出,因为这种文化输出的背后就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可以说,中国女排五连冠的那个年代,刚刚改革开放,其实是70,80后的父母所真正经历体会的,那时候真的是百废待兴,他们经历了太多的苦,汗水,泪水,太多太多,太需要一针强心剂。与其说他们那个年代个人“英雄主义”的人物确实不少,比如说郎平,但是他们确实也是凭自己的真本事,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集体,为了人民,为了国家的荣誉,也是真正那个时代所需要的。要不然,何时赶超欧美啊。即便是现在,我们仍然在努力缩小与西方的差距,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现在生活好了,更人性化了,我仍然需要女排精神,确实也不能忘记这种拼搏精神。就像影片里讲的,我们都是苦过来的,身上的包袱太重,所以把赢看的太重,得了亚军都是失败,这就是中华民族很强的危机意识,因为我们经历过,他老人家说过,落后就要挨打。不过,好在,我们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正在渐渐缩短中西方的差距,美好的未来可以期许,那时候,国家民族强大了,用实力说话,包袱不那么重了,可以轻装上阵,我们依然需要女排精神,可能也会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其实,无论哪个国家,民族,个人,都有类似的精神。正像脱口秀大赛老罗讲的,要有大局观。我们确实需要个人英雄主义,需要铁拳头郎平,中国女排,女足,女篮。。。当然也不只是体育,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都有这样英雄,吾辈之楷模,集体荣誉,爱国主义,然而这一切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说父母那个年代,或者说这次疫情,需要汗水,泪水,同心协力,更需要这种女排精神,奉献精神,换来自强,自信,自豪感,国家强大,民族复兴。 片尾曲,也请了王菲,那英献唱。 大叔是进电影院看的,由于疫情影响,观影的人并不多,老夫在角落激动加感动的场面没被人察觉。 十月即将上映的片子 – 纽澳同步上映哦,小伙伴们不要错过 《姜子牙》 《我和我的祖国》姊妹篇 – 《我和我的家乡》 讲真,咱们男同胞是不是得加把劲呢,说你呢 – 国足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