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vph9756 于 2013-11-27 22:14 编辑
来新西兰也10年了,最近心血来潮想写点东西,绞尽脑汁后决定写一篇关于我在NZ的回忆录吧。(初次写作,有不足之处请各位大神指教)
1
初来乍到
刚刚结束了十几个小时的飞行,终于踏上了南半球的土地。确信双脚已从一万米的高空又踩回到了一片坚实的土地时,迷迷糊糊的我才想起来,我的表上,走的还是中国时间呢。长长的人流似乎已经有一个小时缓步不前了。没想到检查过关竟然这么慢。我前面站着一个中年人,虽然同样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可毕竟这里不是中国而是新西兰,我很本能地蹦出句英文。
“Excuse me, what’s the time now? 我诚惶诚恐地说出了一句结结巴巴的英语。(来新西兰之前背的《日常英语对话》,这个应该在中学就学过的,楼猪不是好孩子,出国前就背了24个字母和几句基本对话。)
“十一点。”他回头看看我,嘴里竟然冒出了一句地道的普通话。
“您也是中国人?”我激动地看着他。那张脸似乎一下变得亲切起来。(还也为是韩国人)
可他并没有一点高兴的样子,只是随意地上下打量我一番,“头回出国啊?你是学生吗?”
“嗯。”我顾不上他的表情什么样。在陌生的国家,耳里能听到中国话,这就足够让我兴奋,“我来这留学的,您哪里人啊?”
“北京。”他把头扭了回去,看了看前面长长的队伍,“怎么不在国内读书啊?大老远跑这来”
“成绩不太理想,父母觉得出国可能会好一点,您来NZ几年了?”
“也有5,6 年了。”
“那您的英语一定很好了,不像我就一个英文小白,呵呵。” 我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
“哼……”他笑了一下,你到了这里就知道新西兰的好了,英语都不用讲,哪里都行得通。”
“啊?不用讲英语吗?”,那和国内有什么分别?
“他不会是在忽悠我吧?”面带微笑的楼猪的内心独白。
他没理会我的惊讶,依旧往前看着,“新西兰是主要依靠畜牧业的国家,所以入境的时候不许带食品和植物,检查的时间特别长。慢慢等吧。”
“一个人来的?这里没有朋友吗?”
“有。我大伯一家,在这里已经10年了。”
“哦,那还好。”刚说完话,他的电话响了。“不好意思。”他冲我点了点头,转过身去。
缓慢的人流好像往前挪动了一些。
奥克兰的机场面积大得惊人,这就是新西兰第一大的城市啊。周围的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等待,大家都面无表情地看着前方长长的人流,没有人像我这样好奇地左顾右盼。而且大家的穿着打扮都很休闲,精神饱满,行李最多的也只是一只带轮子的箱包,一副来旅游的模样。只有我一个人臃肿地套着几层衣服,背着个硕大的旅行袋,大包小裹的东张西望。
终于轮到我了。
2
久别重逢
一个岛女人扫了我一眼,“Open your pack。”
“真是看出来在自己的地盘上了,连个please都不和我说。但谁让我就这么贱,愿意过来呢。”我心里骂着,但是还得把包打开,把东西一件件地指给她看。脚边一只黑黑的狼犬不怀好意地看着我,好像随时要扑上来给我一口似的。
“Cash?How much?”她指着我的钱包。
“两千多块。”说完了我才想起现在是面对着一个听不懂中国话的外国人,于是我干脆打开钱包让她自己看好了,反正美金是全世界人都认识的。
啰啰嗦嗦的检查总算过去了。我迈着笨重的步伐晃出了机场。
外厅里挤满了接站的人。
“终于到了,这就是出国了吗?”看着身后窄小的出境口,长长的队伍,我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已经站在了新西兰的土地上了。从前曾经幻想了那么长时间出国的情景,现在真的来了。我开始迷惑。因为一切的一切是那么平淡,简单得好像只是出了次远门。
(当时是LZ第一次坐飞机,也是第一次出国,苦逼吧)
既然已经来了,为什么还要想那么多呢?
我对自己坚定地说了句——“我来了,奥克兰。”
来接机的伯父到哪里去了?我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四下找着。虽然10年没见了,但是凭借着记忆和他们一家前几天在网上给我发的照片,我应该能认得出来的,毕竟是亲戚。出了境的人开始有规律地走向迎接的人,只有我还在原地傻乎乎的转着圈子。
“小M?”突然,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在我身后冒了出来。
“伯父?”
我有点迟疑地看着眼前这个曾经那么熟悉的身影,虽然记忆里最后一次见到伯父还是小学时候。那样短短的头发,小小的眼睛和一个好像永远挺不起来的鼻子,但是整个人好像突然被充了气一样,宽了有一倍。
“看什么哪?认不出来啦?”,路上挺累吧?快点走吧,他帮我拎起地上的行李,大步向外走去。我像个孩子一样乖乖地跟在后面。
机场外,九月的奥克兰没有一丝寒意。这里的太阳很温和,晒在身上有种很舒服的感觉。抬头看看,天和照片里的一样,蓝得让人想把脸凑上去嗅一嗅清新的味道。
伯父的车子停在机场外的停车场上。一辆白色的丰田房车。
“在老家叔叔阿姨们都说您在国外挣了大钱,当上了老板,都开上外国车了。”在回伯父家的路上LZ又开始闲聊了。
我坐在纯皮的座椅上,羡慕地摸着眼前的一切。我这个从小开始就是走路上学的孩子真的惊呆了。
“呵呵,在新西兰啊,车就是基本的代步工具,这里几乎人人都会开车。”他熟练地倒车没有理会我的惊讶,“对了,你怎么穿的和过冬似的,把外面的棉袄脱了,车里有暖气。”
我妈差点就让我把能穿上的衣服全穿过来,谁让行李只能托运二十五公斤的啊,您不知道,我脚上还穿着两层袜子呢。”
“你又不是来避难的!家里什么都有,你很Jason差不多高,他的衣服你先穿着,到时候在买”
“这里的东西不是都贵么?走前很多亲戚都告诉我国外东西贵。”
“这里有不少华人店,东西便宜的很。”他翘了翘脚,“你看这双Nike,合人民币不到二百呢,你得会买,这里还有两元店呢,到时候你就知道什么便宜了。”
“还真热啊。”我费劲地把衣服一层层地扒下来。
“新西兰九月是春天。你赶快把外面衣服都脱了,别中暑了。”
“对了,堂弟他们现在怎么样啦?几年级了?”
“新西兰的高中有5年,从year 9 到year 13,他们现在一个在读year 11 另一个是year 12. 我们把你做为插班生安排进入year 12, 现在是最后一学期了,明年就是大学前最后的冲刺,要用心读书啊。”
“那不是只剩下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吗?坑爹啊”。心里虽然忐忑不安,脸上却还是
天真无邪的表情回应,“谢谢伯父,接下来的日子里就要麻烦你们了,我有做得不
的地方,您和婶婶尽管批评教育就是了,不用顾忌”。
我们有说有笑的,时间也不觉得漫长了。因为是头一次来,所以大伯特意驱车带我四处转了转。奥克兰不愧是新西兰最大的港口城市,沿途的小港口密密麻麻地停泊着帆船,道道白帆鳞次栉比,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怪不得都说这里是“千帆之都”。街道建设得非常好。惟一觉得遗憾的就是感觉楼和楼之间太疏远了。到处都是大段的田野草地,连绵的山峦此起彼伏。
“这里就这个样子,挺像农村的,到了市区会好些。”伯父给我解释着,“我周末
找人打麻将都得开上两个小时的车。”
“这里的当地人还挺友善的,我刚才在机场,他们一个个都和我打招呼说hello。”
“这里的白人普遍都很有礼貌,但是有一部分素质低下人”他忿忿地说,“你不知道这里的南区多乱,我们刚来的时候也很你现在一样天真呢。后来才发现,这里的土著小孩,一个个比谁都狡猾。我告诉你,在新西兰,两种人你不要去惹,一是中国人,太他妈的坏;二是毛利人,他们就和我们国内的大熊猫似的。你要和
他撞车了,如果是你的问题,你就等着警察收拾你吧,要是他的问题,他妈的警察替他赔钱。到这里10多年了,我见着毛利还得躲得远远的呢。”
我们在下午两点的时候来到了目的地——Mount Albert的一处住宅。伯父告诉我这是奥克兰四个区中算是比较好的,所以不少亚洲人和洋人都在这边住。
“你看好旁边的路。”他把车速放慢,“这里房子盖得都差不多,标志性的楼房更少。你要记清楚你回家的路,那边的建筑是ST LUKES shopping center。这里每个区都有一个。你要买什么小东西去那里就可以了。很方便,也很便宜,其他的以后去City买。饿了吧?我们准备了一大堆吃的,其他事等吃饱了再说
我捣蒜似地点着头。
3
寄人篱下
车子在一个红砖建筑物前停下了。一个中年女性站在门前。我想那一定就是kate婶婶了。她身边站着一男一女,想必就是我的堂弟 Jason和堂妹Jessica了。这么多年不见以前的小不点都长大了。他们看到我也很热情,Jason一直跟我说话,我听不懂,那时候真是尴尬。Jessica也满脸笑容的和我打招呼,然后一直在说:XXXXXXXXXXX。当时除了hello 和 welcome, 其他都听不懂,接下来的时间里就是在一种我自己感觉有点尴尬的环境里进行,不过还算很欢乐。他们都很随性,我很喜欢,因为我本身也是一个很随性的人,不爱扭捏。
“愣在那干什么?进屋啊。”大伯招招招手
拿了行李后,Jason和 Jessica一直要来帮我拿行李,我又不懂得怎么告诉他我的行李非常重,还是我来吧,就只能笑笑,对着他说THANK YOU .
伯父提着我的行李直接走上2楼。这屋子从外面看不大,但是里面却满宽敞的。地板上铺着厚地毯。“这样冬天一定也很暖和”我边这样想着边跟着伯父走到他们为我准备房间门前。
“jessica住在最里面,”伯父打开一道门,“你住这里,记好是左数第二间,Jason住你隔壁。”
这栋占地100多平方米3室2厅的花园洋房就是伯父的房子也是我今后一段时间要长住的“家”。
这里简直就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小小世外桃源,一小座花园,里面种满了各式各样我叫不名字的植物,唯一认得的只有玫瑰,还是红的(情人节可以省下一笔买花钱)。
晚餐异常的丰盛,鸡鸭鱼肉一应俱全。我感觉在老家只有过年过节才吃得到这样奢华的一顿饭,饭后还有布丁和chocolate ice cream 当点心。(这样容易发胖的)
饭后两个小伙伴孩子争先恐后的给我介绍家里的一切,很多我听不懂,要问也不懂的问,也就懒得在问了,直接点头点头。OK.OK。
吵吵闹闹的,时间一眨眼就到了11点,他告诉我孩子们明天早起来去上学,所以说要早点睡觉,并问我中国是这个点睡觉吗。我回答不是,但我必须调整回来。
回到自己的房间,我先扫了一眼。我的房间大约有十五平方米,简陋得像个监狱,只有一张床,一个桌子和一个小衣柜。和其他的房间相比较起来小得多。“算了,累得不行了还是先洗洗睡吧。”看来我实在困得不行了。
然后我就洗澡。。整理房间衣服,倒头就睡。
到床上蒙头就睡,一天的忙碌很是困倦。
(一段小插曲)
屋子里很长时间不住人了,有丝凉气袭来,那个破旧的书桌摆在那里,光秃秃的,不知道该放些什么东西上去点缀一下。我走出门去。静静的走廊里早看不到其他人的身影了。外面的世界也死一样的沉寂,平直的公路上看了半天竟然也没有一辆车经过。当我辛苦地爬到了地球的另一端,突然发现自己是那么的孤单,那么的冷清,虽然暖暖的天气笼罩着我,刚刚那丝穿入肺腑的凉却始终挥散不去。
我回头望着那栋好像童话世界里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居住的小楼。
我想我如果站在门前照一张照片寄回国去,会有多少人羡慕我住在这么漂亮的房子里,会有多少人拿着照片对别人说,看看,这就是国外,这就是别墅。
可又有谁知道美丽的外表下竟是那么的简陋。
这就是我的家了,可我对它竟然一点感情都没有。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现在该做些什么。我突然想家了,想着那个虽然不是别墅却舒适安逸的家,想着美味可口的饭菜,想着和下了班的爸爸妈妈一起挤在沙发上看电视……
我来到了奥克兰!
窗外,依旧和煦的阳光告诉我这是真的。
4
报到
今天早上起来后,我先是呆在房间里,好好的思考了一下今天的行程。出了房间上下洗手间洗漱完毕,上楼找我的“家人”(可以这么说吧) 早上好,习惯了说汉语一时改不过来。Jason对我笑了笑,说了句,“Good morning, M”。旁边Jessica看到我起来了,也过来找我聊天,叽叽喳喳的。。接着就是3个有着东风面孔的少年在交谈,其中一个愣头青年的不断的点头和回答OK。不,应该不是聊天,而是两个小少年在对牛弹琴。
用完早餐,很悲惨的发现他们早上喝的都是冰的,我擦,这里长大的胃应该是铁打的,我是受不了。但是为了习惯,我还是喝了,Ice Chocolate Milk和涂满巧克力酱的烤面包。(一大早吃这些不会有事吧,LZ在国内都是豆浆包子或者白粥,第一次吃西餐实在是不适应)。后来我拿出我昨天忘记拿出来的Gifts,从中国带来的香烟,来之前老爸就往我包里塞了好多条烟,说NZ的烟税很高,价格也相对的昂贵。中国人都喜欢送烟酒一类的,其实这里的华人超市也有卖的,不过还是从国内带进NZ更便宜。(“他们家里这么有钱还在乎这几条烟”?LZ内心的吐槽)。
“伯父这是我老爸托我给您带的香烟,他知道您比较中意这几个牌子的烟”。说着我就从包里掏出几条精装“玉溪”,其他还有“芙蓉王”,“小熊猫”等等。“难怪一路上觉得背包老沉了。”另外在机场的免税商店买的两瓶洋酒也一并‘孝敬了’。这些一共至少也过万RMB了(LZ来自3线城市的普通工薪家庭,一万元不是小数目)。
“呵呵,你爸也真是的,一家人还这么客气,太见外了”。大伯随手把烟收进边上一个小橱柜的抽屉里,橱柜的最上层放着各种精致的酒杯和洋酒,透过透明的玻璃门我只认得拿破仑XO.
“你快去准备一下,10分钟后我开车送你去学校报到”。伯父一口喝完杯里咖啡,”“下午载你CITY逛逛顺便买点日用品。”Jason他们早就出门去学校了。
10分钟后随后我就换上衣服,准备出门。今天穿了一件白色T恤,外面套着黑色的卫衣外套,灰色裤子,红色的球鞋鞋子,在加上一个黑色的背包(其实是体育用包,我当书包来用,方便携带)。
新西兰的上午阳光明媚的让人留恋忘返。
隔壁的洋人老头在园子里一个人推着笨重的除草机,声音很大,他看到我们 热情地冲我们招了招手,嘴上还说了些什么,可是听不到。
“想什么呢,快点上车啊。”伯父坐在车里喊着我。然后伯父和我就出门开车朝目的地行驶了。
摇下车窗,吹了吹风,重新恢复了精神的我,终于可以清楚地看看奥克兰了。从前只在网站上的图片里看过介绍,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奥克兰的真实。这里真的是个很美的城市,空气中都带着一丝清新的海水的味道。咸咸的,湿湿的,夹在和风里让人的嗓子里有种温柔的东西在流来流去。绿色总是一望无际地让人心情开阔,和国内烟尘雾霭的街道比起来,在这里兜风真是一种享受。
我们中午十一点到了学校。
一位白人女办事员把我带进了一堆外国人的教室里,我目测3个女孩子是黄种人还有1个男孩子是黄种人,其他都是外国人。后来我我才知道,这里是国际学生的会议。然后一位女老师就开始讲解这里了解留学事项的。大概就是要说些这里大家要注意些什么,这应该是每个国际留学生都要来的地方吧,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这种。应为不知道那4个亚洲面孔的学生是不是同胞,所以也不敢去和他们说话。伯父告诉我,我必须呆在这里4个小时,他店里还有事先回去了,下午再来接我。我心里想,靠,让我这个英语小白在这里呆4个小时……做家长的这么不负责任。。但我也只能默认了。于是,我的老师就过来把我带走了。
然后我们就坐在教室里听着一个个老师的轮番演讲,大概意思应该是来这里留学的注意事项,例如紧急电话啊,医保啊那些的。我听着听着很纳闷,这里4个中国人,有1,2个都跟我一样,老师讲话的时候歪头歪脑的,一看就是脑子里没装知识的料。(听不懂英语,左看右看的)郁闷死,好歹找一个汉语翻译吧。然后我这么想的时候真的来了一个华裔女老师,问我是不是M我说是,并且很难受的告诉他,我听不懂台上的老师说些神马。然后她摆了摆手,说,“别太担心了,哪些不是很重要”。还有就是,这里的老师真的很亲切,很和蔼,很有耐心。”所以,别担心别害怕,大胆的和老师沟通,大方的说出THANK YOU。而不要吝啬你的言语,还有别总觉得心里憋着,说不出话来,徘徊在自己的世界里,不需要这么自作多情。
老师们都讲完以后我们就开始考试,考的题目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对于外国人来说,因为有些题目我也会写的,是属于很基础很基础的题目。在做的过程中一个老师把我叫走了,因为他要做一些我的听力练习,我被叫走的时候还以为他是因为发现我的选择题全部是B。。(从小就会得绝招,不懂就选B……)
之后是简单的数学题,你妹啊,我看不懂题啊,只能用猜的,最后结果总算没丢我们中国学生的脸。(LZ数学这么不好的人都觉得easy)
接下来是休息时间,免费的PIZZA,第一次吃,味道好极了,一连吃了3份(LZ就是一吃货)。正在吃的时候老师走过来问我是不是M,我说是的,然后他介绍自己是我的学校的老师,我忙点头,然后她表示有一个女的和我同班。我点头。于是她叫来了那个女的,是个中国女孩,皮肤白皙,长长的黑发顺从地披散在身后。罩着一件大大的白色毛衣。一直拖到膝盖。两条细细的小腿露在外面(你在往哪看啊,色狼)。并告诉了我那个女的名字,我点头,告诉她我是M。于是老师告诉我们,我们两个将会分到同一个班。我们互相介绍完自己,女孩就和其他女生一起叽叽喳喳的说话,“走了也好免得打扰我吃PiZZA”。(十足的吃货啊,都忘了把妹)然后我转头告诉老师,I know。然后老师又对我说了些报道的日子,就走了。于是我继续吃PIZZA,感觉国外的PIZZA真的不错。
(以下是白皙皮肤妹子的介绍-Fanny,来自江苏,父母在NZ做生意,和LZ一样刚来NZ不久,她笑起来脸上有两个迷人的小酒窝,总之让人看了有如沐春风之感觉的一个女孩子。)
5
纽国华人
终于到点可以回家了,伯父开车接我去逛逛City,顺便去银行开个账户,办学生保险(没有保险这里看病就是天价),找GP(家庭医生)注册,以后有什么头痛脑热的都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医生,在NZ必须通过GP的介绍才能进当地医院治疗,一般都是比较严重的疾病才需要见专科医生。见了医生然后填了张表格,都些个人信息以及以前的病史(这我就不清楚了,我应该没得过啥特严重的病吧。)
医生人很友善和健谈,但是我听不懂他说什么(囧),他是在NZ土生土长的华裔,当时觉得一个亚裔英文也能这么NB,这就是所谓的local English吧,这家诊所从医生到前台都是华人,来看病的也是华人居多。(我要是在写下去版主估计得和谐我了,看到这里看官都知道哪家了吧,总之这么多年都是去他们那看诊。)
完事之后,我们驾车前往ANZ 银行办理开户手续,帮我办理的是一位华裔MM,笑容很甜蜜,服务态度也很好,之后就都交给她办理了。(唉,我一遇上美女就没辙了)。走之前还拿到一张她的business card。“原来美女的名字叫Vicky啊。”
在NZ的各行各业随处可见我们华人辛勤劳的身影,真不愧是最勤劳的名族(可以这么说吧?)
“这条路就是奥克兰最大的街道,叫皇后大道。那边是维多利亚街,还有那边……”伯父指着前面,“我们刚来的时候,这条街上都是洋人,现在你下车去走走看,都是是亚洲人。”
我想起了下飞机的时候那个北京人和我说过的话,“在这里,你用不着说英语。”
“那个高高的建筑是什么?银行吗?”前面突然出现了一座摩天大厦,银色的尖顶几乎插进了云里。
“Skytower.那里有奥克兰最有名的赌城。”伯父边驾车边回答我的问题。
6
SB的小屁孩
今天一觉醒来就觉得神清气爽,浑身上下充满了活力。昨天伯父带着我去了ANZ BANK,办理银行,然后过程都是非常的顺利,银行的妹子很友善也很漂亮。当时存了2000纽币进去,应为我是student所以不收我账户管理费。(我还以为是我长得帅,呵呵,开玩笑)
有了卡之后,买东西很方便。因为在NZ貌似很少用现金,都是可以刷卡的。之后伯父还带我去Pak N Save买了些日用品。
总之一直到下星期为止我都没事可做(星期一开始上学),今天伯父一家约定好了和他们的朋友一家去海边玩(LZ长这么大都没看过大海,只见过小河,臭水沟什么的,国内自然环境真心不给力啊)。出发之前之后我们先到商场里买防晒霜,食物和饮料。约定见面的地点就在那家商场里面的咖啡馆,(第一次进咖啡馆的LZ)期间伯母问她两孩子ARE YOU KIDS HUNGRY?,他们的回答是“YES”她就给了他们$50去买吃的东西,(也没问LZ饿不饿,等了快3小时了,早饭也就一杯牛奶加一片吐司,他们家早饭吃的少,因为有tea time让孩子们去买吃的)Jason 人品不错还邀请我一起来,(M,wanna come with us?)于是我们就去买食物,Jason告诉我HOT DOG味道不错,于是我也要了一份了。之后他们就是开始霸气外露,买了一大堆吃的,好像不把钱花了就不痛快,50刀瞬间化为乌有。(尼玛,那可是RMB200块,没钱的LZ)
回到座位上还没开动,伯母就说话了:“怎么买这么多?你们两吃的完吗?”再次被无视的LZ)“Of course we can, we are sharing with M.” Jessica 笑的很天真,之后伯母还看了我一眼。(好像是我让她孩子买这么多吃的)
LZ来她家的第一天就不怎么待见LZ,好像我是来混饭吃的,一开始还装得挺欢迎我的,本性暴露了吧。
终于见到了姗姗来迟的夫妇两和他们的小孩(一小屁孩),那女的一见伯母就开始叽里咕噜大聊家常。谁的儿子毕业了,哪家明年嫁女儿啥的,最后出发时间晚了4小时,最奇葩的事就要上演了。
这次一共用了两部车,人比较多,大家各就各位扣好安全带出发了,一路上坐我边上的小屁孩吵的要死,一会要吃的一会要喝的,一会有大吵大叫,(不知道他说啥,都是火星语),我闭目养神视而不见,突然边上的小屁孩用手打我了一下,(尼玛,挑衅?)开始我还以为是他不小心碰到的,“大人不能和小孩计较,呵呵。”“尼玛这次居然用脚踢我,稍安勿躁,小孩嘛,没事的,哈哈.”
“喂,踢够了吧你。”在小屁孩踢了我N脚之后,我终于开口了,(你们以为这样就没事了吧?)
可恶的小屁孩,居然还以挑衅的眼神鄙视了我一眼。好像在说,“有种你就动手啊”。
“尼玛的,士可杀不可辱,准备受死把小屁孩,今天我就替你父母好好教训教训你”。心里的诸多念头在脑海一闪而过,我的面部表情也随之一变,如果眼神也能杀人的话当时他已经横尸就地了。那小屁孩也挺机灵的一注意到脸色不对,立马一吸鼻子,放声大哭,那声音别提有多刺耳了,简直是噪音啊。“我还没发难,你就来这招,啊不好”。当我惊觉之际车子已经停了下来,传来一阵刺耳的刹车声。
“Are u alright Mike? What’s wrong? Why are u crying.” 伯母停好了车,立刻来到小屁孩的身边嘘寒问暖起来。小屁孩这时候露出一副楚楚可怜样(眼泪鼻涕直流,恶心死了),说,“He was bullying me”。
“啥是bully?不知道,看情况也知道是是恶人先告状吧,不能让他反咬我一口”。可是还没等我吐出一个字,伯母就对我劈头盖脸的一顿说教,“M,你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欺负小孩?不觉得羞愧吗?”
“不是这样的,是他先开始的。”好不容易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赶忙为自己辩护。
“你的意思是说Mike欺负你了?呵,这就搞笑了,你一个高中生,他还在上小学,他不过跟你闹着玩的,你怎么就认真了,真是的,一点大人样都没有”。叽里咕噜的一大堆。(你也不嫌累啊)
“Mike没事了,阿姨已经教训了这个坏哥哥,待会到了海边阿姨给你买冰淇淋吃,好不好?”
“对着小屁孩就一副笑脸,到我这里就甩给我一张臭脸,马勒戈壁的”。内心虽然不爽但是还是要保持镇定,“现在我说什么她都不会信的,只有自认倒霉”。
车子从新出发了,我被安排到了离小屁孩最远的位置,“总算能安静点了”。刚想放松身体就看见那小屁孩冲着我一脸坏笑,还给我比了个finger,“眼不见心不烦。”
接下来的路程中我都处于随眠状态,一路向北一直睡到海边。
7
兴师问罪
经过2个小时的奔波劳顿终于到达目的地PIHA海滩。蓝天,白云,黑色的沙滩和穿着暴露的性感比基尼女郎,特别是黑色的沙滩连接着碧蓝的海水和远处晴朗的天空。如果不是那个SB的小屁孩,今天可以说是,“what a wonderful day”。
沙永远是没脾气的东西。踩在上面它也不会拦着你的,只是滑滑地从你的趾缝穿过。
海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凉,适应了一会,我终于准备扑进了它的怀抱。
“M,Come and help us get the goods out”。
“这就来”,我好不容易才放松心情,想沉浸在这诗情画意的瞬间哪怕多一秒也好,结果不到5秒就被拉回了现实。
推着承重的烧烤架和一袋袋的烤肉,来回奔波于海滩和汽车的后背箱之间,“还有多少东西啊?这帮吃货啊,呼,累死我了”,在经过数次的来回做业, 总算都搬下车了。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就看见小屁孩在离我不远处享用着3色冰淇淋。“尼玛,我累了个半死,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你小子却在这偷懒还有冰淇淋吃”。
小屁孩看见我累成这个狗样居然又给我一个finger,“MD,谁怕谁啊,我也以牙还牙,以
Finger还finger,Who怕Who。” 在我还没来的及送出我的finger的时候,一个中年男人出现在我面前,脸上明显带着不友善的表情。“大叔,你谁啊?突然冒出来”。心里一阵嘀咕,然后大叔开口了,“你就是M吧?” 我回答“我就是,您有事吗?(LZ真有礼貌)
“就是你欺负我们家Mike对吧?”中年男子的表情随之变得更不友善了。“我Cxxx,Mike是哪个SB、是那小屁孩啊”。我还一时想不起了, “叔叔,您误会了,事情不是您想的那样。”原来你就是那小屁孩的爹,那种SB的小孩,也只有像你们这样的“精英”家庭才能调教的出来了。
“哼,Mike明明说是你欺负他在先,还想抵赖啊?”一副居高临下的表情看着LZ。
“总之我什么都没做,信不信随便你。”“草,我也不是吃素的,忍你们这群SB很久了,怎样,想动手啊。”今天LZ要见血了,What a fucking shit day.
“算了,James不要和小孩一般见识,Katty已经说过他了,先吃点东西,都累了一天了,我替你留了2快steak.”一个中年女子的出现,打破了这紧张的气氛。
“她应该是这男的老婆,小屁孩他妈,估计也不是好人。”难道要夫妻两围攻LZ。
SB中年男子见他老婆来了,又有吃的,就不在找LZ的麻烦,不过临走之前还是放下狠话,“你小子以后对我儿子说话最好客气点”。 (妈的,你以为自己是李刚啊)
8 Rebecca 瑞贝卡
期待已久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我在NZ留学的第一天。 早上天气有点凉,多套了一件毛衣(下午又变热了)。喝了一杯牛奶,吃完两片toast,就和伯父一起出发。第一天上学我必须把整个路程就下来,以后就要坐Bus上学,昨天借了Jason的电脑查到了来回Bus的车号-061(去),065(回),每15分钟一班车,还算方便,一周7天都要Bus,不过在weekend的时候,要等上1个小时才会遇到一班车。 从家到学校只要坐一个站的车,普通价格是1刀,来回就是2刀(这不是废话吗?),应为有学生卡,优惠价$1.60,尽管是这样,一个月也要花费$35.2的车钱,为了省钱LZ有一段时期都是步行上下学的。
在NZ上课时间是九点,伯父要赶着回去照看生意所以我提前出门,我到学校才8点30,按照上星期拿到的新生入学通知来到指定的教室门口。这里早已经聚集了一群学生,清一色的男生(LZ读的是男校?),叽叽喳喳,耳朵里充斥着纯正的NZEnglish , 那语速就像机关枪里射出的子弹一样,还没来得及挺清楚就已经中弹身亡了。 漫长的等待,终于九点了,一位白人男士不慌不忙的来到教室门口。门开了之后学生们一个个走进教室,途中还在不停的聊着,一头雾水的LZ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拿出铅笔盒和笔记本(第一天就装好学生), 坐了一会,大家似乎还没开始上课,教室里面的学生都在闲谈,所以我看着我这桌的3个外国人,想着搭讪。毕竟是是一个班的了。但谈话是很失败的,因为他说的每句英语都非常快,并不会考虑到我的不懂的表现。(别指望外国人会为了你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念,除非你做特殊要求,不然你听不懂的话他只会以同样的速度进行解释上一句话)于是这次谈话依旧告终。开始点名了。点完名字后,发了课程表,全部是英文,老师开始讲一些注意事项。其实我没有听懂半句,但我也只是坐着,看着老师。讲了1个钟头,我什么都没听懂,真的是什么都没明白。然后同学们就开始起身往外走了,似乎要走去哪里,跟着课表的。然后我困惑的想问,到底怎么回事。但是不知道怎么问。
“whereis class?”勉强说出了一句英文,同时递上我的课程表,(老师帮帮我),我第一节课是在F505 上ESOL(English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er),教学楼都长得一个样LZ又是新生。老师认为解释无用(他当时告诉我了大概位置,可是LZ听不懂啊)最后老师叫一个同学带我过去(那哥们和我在同一栋楼里上课,太好了)。
在这位同学的带领下LZ到达了F505教室门口,那位同学貌似要迟到了,(不好意思) 教室里已经坐满了学生,男男女女,各国的都有,大家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没有人说英文和LZ之前的待的教室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早日融入洋人的圈子里,当时LZ实在too young, too simple了)。 在这间不大的教室里,各国的语言充斥着LZ的耳朵,NZ不愧为多元化国家,大家都来自世界各地,为了同一个目标(PR ?)聚到了一起(当然也有的是exchange students) 在教室里坐了半天,我也只听得出中,日,韩,这3国的语言(日剧看的最多)。这时候从外面快步走来一位白人女性,(她不就是上星期我去参加考试时候的那老师吗?,原来她就是教我们英文的老师啊。)
“你好,这里有人吗?”
一个声音,虽然很生硬,但是很温和。
我把头抬了起来。
圆圆的脸,带着一丝很甜的笑容,这是个笑起来很可爱的女孩。小小的个子,套着紫色的T恤,黑色的短裤,大大的球鞋。长长的头发有几缕染成了红色,因为挡眼睛,被掖在了耳后。眼睛不大,还是单眼皮,却透亮得很。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Rebecca。 距离现在已经10年了,我却能清楚的记得那天的天气和味道。
“嗯……没人……请坐。”
我有些发呆。阳光穿过她的头发,闪闪发光。 “谢谢。”她很有礼貌地冲我笑了笑,“我叫Rebecca,你呢?”她把怀中的一 摞书放在了课桌上,向我伸出了手。
“我叫David。” Rebecca的手很红润,带着温热的友好。
这是个很爱笑的女孩,我们在一起聊了一会,就已经很熟悉了,原来她就住在学校附近的一家homestay,来自江苏,不久前来到新西兰。
Rebecca拿出一条口香糖,抽出一片递给我:“这么说你现在是住在亲戚家了?真好,你在NZ还有亲戚可以投靠,哪像我孤身一人独自在NZ留学”。
我把口香糖塞进嘴里“虽然是亲戚,但是始终不是自己家,我相信你在这里一定会交到很多朋友的。” “那我们现在算朋友吗?”Rebecca笑着问道。 “当然,我认为已经是朋友了”我看着她那双漆黑明亮的眼睛。 “Nice to meet you, David”Rebecca很高兴得笑了 “Nice to meet you too, Rebecca”看来我今后在学校不会无聊了。
9 史蒂文 时间过的真快,LZ来到NZ也已经3个月了,期间除了读书以外,也加入了学校的留学生团体,认识了不少朋友。其中Steven就是我在高中最要好的朋友之一,他比我年长两岁,外表看着也显外表老成。4年前Steven被父母安排送出国留学。 “来到NZ 4 年,也混了4年。我又不是什么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要不怎么说中国人聪明,把我这样的垃圾都扫到外面来了。”Steven笑嘻嘻的自嘲道。 LZ刚来的时候,一天放学的路上被两岛人学生拦路要钱,拳脚伺候,(LZ弱爆了),Steven那天正好经过,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LZ在2岛人的拳脚下眼看就快挂了,突然背后一个充满威严的声音响起:“u two, stop it right now”。两岛人转身发现了不远处站着的Steven。 “Ha,anotherChinese? U wanna help ur friend?”岛人1号若无其事的扫了一眼Steven。 “Maybe,u can lent us some cash too? Chinese are rich people, right? Haha。”岛人 2 号 “sure,how much u need?”Steven慢慢走近两个岛人脸上带着友好的笑容。 那2个家伙对望一眼,“呵呵,又是可以捞一笔了。”LZ揣摩的岛人内心想法。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寒光一闪,Steven手上已经拿着一把明晃晃的的小刀。“U guys wanna leave now or stay here and face my blade.”Steven和岛人对视了数秒,最后岛人还是先撤了(谁都怕见血啊),走的时候还不忘嘀咕几句,“FxxK, let’s go, these Chinese are crazy people.” “你没事吧?这些岛人拿着福利还想抢钱,真是没王法了。”Steven一脸厌恶的表情看了一眼2个岛人的背影。 “谢谢,我也没什么事,一点皮外伤而已。”拍了拍身上的尘土,LZ故作镇定的回答道。 还好脸上没什么事,不然回到家也不好解释,“要不我载你一程吧?我有车。”Steven说着就往停车场走去。 “这也太麻烦你了吧。”LZ还是不好意思给人添麻烦,那时候我们还不太熟。 “没事没事,反正我也顺路。”不一会就抵达了停车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辆银灰色的宝马,(LZ记得是318,10年前也不便宜),“这是你的车?”LZ带着一脸惊讶问道。 “呵呵,不过就是一代步工具而已,上车吧。” 第一次乘坐宝马车,心里有点紧张(瞧,LZ这德性),在国内开得起宝马的都是老板级别的人物,Steven之比我大不了几岁,就这么NB,他到底是何方神圣? 15分钟后,我到家了,“今天真是谢谢你了。”临走之前不忘道谢。 “谢什么谢,有时间联络你,一起出来玩,你有手机吗?” “手机?我只有家里的电话。”LZ又土鳖了一回,“也行,到时候打电话联络你,先撤了。”Steven一脚猛踩油门,车子飞也似的消失在下一个路口。 望着绝尘而去的宝马车,LZ还在傻傻的发呆,“有钱人就是不一样啊。”感叹了一番,“对了,今晚还要写作业”,LZ冲冲忙忙小跑上2楼,进了自己的房间开始做今天的home w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