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ssel 于 2013-9-14 21:01 编辑
做孟母那样拥有智慧的母亲
通过百度重温了一下孟母教子的故事。深深佩服这个早年丧夫含辛茹苦教子成才的被称为中古代三位伟大母亲之首的女性。
孟母教子的故事,最有名的有孟母三迁,断机教子,买肉啖子,做人道理,劝子远行。
“孟母三迁”告诉我们:孤儿寡母,搬一次家绝非易事,而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竟然接连三次搬迁,可见孟母深知客观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它能改变人的思想行为,这一点在少年儿童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虽然不是一个人成才的唯一条件,但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断机教子”告诉我们: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就像织布,靠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废。”
“买肉啖子”告诉我们: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教育孩子诚实不欺的品德。
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孟母对儿子的教育无微不至,即使在成亲之後,对于夫妻相处之道,孟母也要指点。《烈女传》记载:长期以來,孟子对自己的妻子总是不满,竟有意休妻。一日天热孟妻由氏在卧室內裸袒身躯走动,孟子勃然不悦,由氏认为丈夫太过见外,就求婆婆劝说。孟母知道以后严厉斥责孟子说:你进门之前应该先敲门问屋里是否有人,才能进去,你没有敲门就推门而入,是你先失礼节,并不是你妻子的过错啊。孟子深感自己孟浪,心中芥蒂尽除,与妻子和乐相处如初。
孟母对于家庭一生操劳,尽管孟子已经长大成人,但对孟子的教育和督促从来没有放松过。在齐国,孟子多次向齐宣王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齐宣王虽然以年禄十万钟酬谢孟子,但是却不肯积极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他非常想去愿意采纳他政治主张的宋国,可是又担心母亲年事已高无人照料。
孟母知道了儿子的心事,对儿子说:“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孟母的一席话把孟子的担忧和犹豫一扫而空,孟子随离家周游列国,受到了各国的空前欢迎,他的政治主张在许多诸侯国得到顺利推行。
孟母被称为中国历史上三位伟大母亲之首。作為一位女性,孟母的伟大之处岂止「精五味,置酒浆,养舅姑,缝衣裳」以及「三从之道」,她更注重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约礼等方面对孟子谆谆教诲,数十年如一日。
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她含辛茹苦,克勤克俭,坚守志节的抚育儿子,既成就了孟子,也为后世的母亲带来诸多启示。
(信息资料转自度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