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华人妈妈亲述:来新西兰的第一年,我是怎么度过的? [打印本页]
作者: 天维伙伴 时间: 2017-11-27 14:53:49 标题: 华人妈妈亲述:来新西兰的第一年,我是怎么度过的?
电视剧《小别离》热播,戳中了无数中国父母的内心。然而,我却属于另一个“小别离”群体——陪读父母。
相比于可以自己出国留学的孩子,陪读群体的孩子年龄更小,需要父母照顾。我在今年年初,加入了这个群体。
女儿七岁,目前就读奥克兰一所华德福小学。
名词解释:华德福
华德福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它将儿童的成长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7年。早期教育注重于实践和手工活动并提供利于创新性玩耍的环境。在小学,重点是发展小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社会技能,培育创新和分析理解能力。这种教育模式始终强调想象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将价值观融合在学术、实践和艺术追求中。
如今,一年即将走过,感受最深的是:妈妈的状态,会直接决定孩子留学生活的状态。所以,我想聊聊对妈妈来说重要的事情。
相比能力,准备更重要
无论你是叱诧风云的商场女强人,还是能搞定一切的女汉子,到一个新的国家生活,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归零!
是的,无论你有多强的能力,一切从头开始。因此,相比于能力,准备更重要。
这个准备,指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所做的各种准备,不仅限于能力。为此,我在来新西兰之前,还专门去上了《如何帮助孩子更好适应新环境》的课程,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堂课反而对我受益非浅。
物理环境
生活在那里,而不是经过那里
基于女儿上幼儿园的经历,我知道物理环境的适应是多么重要。
记得女儿上幼儿园前的几周,我每天都会带她去幼儿园转一圈,让她知道未来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在哪里……对于要去国外生活的我们来说,说实话,我的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所以我决定还是要继续这个做法,在去年先带女儿来奥克兰生活了一个月。
是的,生活,不是旅游。
以未来的学校为中心,对附近的房子、公园、图书馆、超市、购物中心、银行、餐厅、市集等等进行了“深度游”。
我认为,这里是未来我们要生活的城市,所以这样的了解是必须的。必不可少的是要去学校:在哪个教室上课,操场是什么样的,甚至卫生间在哪里,都和女儿一起了解清楚。
而这样的准备,使得我们搬来奥克兰以后,迅速进入了状态。
人文环境
关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我将人文环境总结为两种关系:一是与自己相处,二是与他人的关系。这个准备,其实更准确的说是审视自己。
你是一个可以和自己安然相处的人吗?面对孤独、无助、崩溃的情绪时,你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度过情绪的难关?在陌生的国家陌生的城市里,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这就是对自己最好的爱护~
然而,并不仅限于此。在新环境里,你能运用当地的语言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吗?能够主动的和他人建立友谊吗?有问题的时候能够主动寻找资源寻求帮助吗?能够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吗?
关于交友,我一直相信“吸引力法则”,做好自己,散发光芒,气场相同的人自然会被吸引而来。我很幸运地和有些KIWI家长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但也能坦然接受和有些家长至今也没说过几句话的情况。
作为陪读妈妈,与老师关系的建立当然非常重要。女儿的主班老师是一个特别open的老师,在第一学期,由于女儿听不懂,我向老师请求提前把下周要讲的故事和要学的课程内容告诉我,我在家里用中英文给女儿先讲一遍。
▲女儿和她的主班老师
每天早上我们都会提前一些到学校,跟老师沟通汇报一下女儿的思想状况,比如她的担心、顾虑、不自信等等……真诚的客观的告诉老师,让他更多的了解我的孩子,慢慢我发现,他会有针对性的对女儿实施一些教育措施,帮助她融入和建立自信。
心理环境
焦虑是新环境的必修课
心理建设其实是最重要的一关。在新环境下,每一件事情都是新的,人的各种心理应激机制都会被调动出来。来之前对新环境充满了兴奋和期待,但来之后,面临柴米油盐的真实生活,我的心里充满了各种焦虑。
这种焦虑在于需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大到买房买车,小到做饭买菜,更不用提孩子生病、开家长会、自己组装家具……以前在国内,爸妈负责接送孩子做饭,我负责工作和陪孩子玩,到了这里,所有的一切都要自己来做,工作赚钱、陪伴孩子、处理生活的大小事件。
在长时间紧张的状态下,我终于大病了一场。
向朋友哭诉这些不容易的时候,朋友问:这些困难难道你事先都没有想过吗?
不得不说,对于天生乐观冲动的白羊座来说,憧憬美好的生活很容易,想像困难却并不容易。真的要说:到国外生活,和去国外旅游,真的是两回事!
因此,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包括好的和坏的准备,真的是非常重要的。
未完,完整版点击查看
作者: onlyme618 时间: 2017-11-28 11:32:42
写得挺好的,mark 一个
作者: 雪梨樱桃 时间: 2017-11-28 14:42:02
我想知道你怎么处理跟你老公长期分居的情况
作者: Quad 时间: 2017-11-28 21:41:30
雪梨樱桃 发表于 2017-11-28 14:42
我想知道你怎么处理跟你老公长期分居的情况
这心操的, 哈哈
作者: 鸢芷清 时间: 2017-11-29 02:39:36
貌似在哪里见过的文章
作者: 雪梨樱桃 时间: 2017-11-29 10:52:10
Quad 发表于 2017-11-28 21:41
这心操的, 哈哈
说实话别的都可以克服,这个我想不通怎么克服啊!对夫妻感情影响太大了
作者: Quad 时间: 2017-11-29 13:59:51
雪梨樱桃 发表于 2017-11-29 10:52
说实话别的都可以克服,这个我想不通怎么克服啊!对夫妻感情影响太大了 ...
有, 好像看到过, 最后分居成了 结局了
作者: YOKAMM 时间: 2017-11-29 14:25:37
我就是一个陪读妈妈 就算再国内想到了最困难的时候 但还是会遇到很多糟心的事儿 毕竟一个人带孩子 什么都是陌生的 而且没有圈子朋友 真的心力交瘁的 但为了孩子都忍了下来
作者: Zealandhua 时间: 2017-11-29 17:54:03
这么小的孩子留学,大人小孩都很勇猛威武啊!
作者: 我请您们蓝光版 时间: 2017-11-30 00:03:33
不管怎样,我觉得都挺不容易的,知足常乐。。。。。。。。
作者: 桂林米粉 时间: 2017-12-1 08:16:14
现在这种情况的还不少!不过这么小的孩子还是少,一般小孩子都上初中或高中了。
作者: 小肥猪猪 时间: 2017-12-1 09:13:47
期待。。。。。。
作者: a249614119 时间: 2017-12-1 10:33:23
本帖最后由 a249614119 于 2017-12-1 10:38 编辑
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在国内普通大学毕业(父母也没怎么操心过),去年一个人过来这边,马上要读博士了。国内的小初高教育的基础让我轻松秒杀这边的学生,成为超级学霸。
作者: Zealandhua 时间: 2017-12-3 08:50:59
本帖最后由 Zealandhua 于 2017-12-3 08:52 编辑
我有些小的担心:父母们做的是”中国梦“,却给小孩子安上”外国芯“。孩子会越来越外国,而父母心底里的“回报”期望就越来越远。。。(传统文化是要回报,外国人不讲这个)。
作者: 爱国爱港 时间: 2017-12-3 23:57:13
Zealandhua 发表于 2017-12-3 08:50
我有些小的担心:父母们做的是”中国梦“,却给小孩子安上”外国芯“。孩子会越来越外国,而父母心底里的“ ...
西方社会注重个人主义,难听说一点就是自私。中国人讲养儿防老,但是在西方社会养老是政府的责任
作者: 爱国爱港 时间: 2017-12-4 00:00:20
YOKAMM 发表于 2017-11-29 14:25
我就是一个陪读妈妈 就算再国内想到了最困难的时候 但还是会遇到很多糟心的事儿 毕竟一个人带孩子 什么都是 ...
如果孩子因为受了西方教育,学了洋人的个人主义,将来不关心自己的父母,你现在捱的苦就完全白废
作者: 爱国爱港 时间: 2017-12-4 00:06:55
本帖最后由 爱国爱港 于 2017-12-4 00:09 编辑
只能说,现在国内还是很缺乏国外生活和学习的信息,以为国外什么都好。多少夫妻感情破裂是因为夫妻分隔两地。然后儿女因为年幼已经接受西方教育,长大后变成黄皮心白的香蕉人,然后跟自己父母亲有太多意识形态上的冲突
出国其实是走一条最痛苦的路,但是是否苦尽甘来是另一个问题
作者: Zealandhua 时间: 2017-12-4 10:53:13
爱国爱港 发表于 2017-12-3 23:57
西方社会注重个人主义,难听说一点就是自私。中国人讲养儿防老,但是在西方社会养老是政府的责任 ...
所以为那些放弃正常生活,一切献给孩子的“陪读”妈妈担心。孩子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搞不好南辕北辙啊。
作者: kekehaha 时间: 2017-12-5 11:06:03
搞不懂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也要出国留学,国内的小学教育比这里好多了, 看看我二年级的儿子, 真着急啊!
作者: 雪梨樱桃 时间: 2018-1-15 12:03:29
Quad 发表于 2017-11-29 13:59
有, 好像看到过, 最后分居成了 结局了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kiw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