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搜索
热搜: 移民 留学
查看: 765|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 历史上真实的张学良 [复制链接]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升级  0.01%

UID
285217
热情
78997
人气
89865
主题
5265
帖子
82031
精华
10
积分
128144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11-5-14

永恒钻石 尊贵铂金 游戏勋章 新时政 小星星勋章 懒人勋章 体育勋章 猪猪勋章 畅游勋章 元老勋章 胜利勋章 灌水勋章 财富勋章 爱心勋章 怦然心动勋章 哈卡一族 10周年纪念 20周年纪念 2017年度金ID 危险人物 2018年度金ID 2018许愿勋章 2018俄罗斯世界杯 2016欧洲杯 导购红淘勋章 2014许愿勋章 2019许愿勋章 美食活动 魔兽世界纪念勋章 平安如意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07:14: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微信分享
曾经强大的东北军



九一八之前东北军有40多万的军队,装备十分精良,轻武器包括迫击炮全部实现自产,他们还有一支有强大炮兵部队,所装备的火炮和使用的炮弹也基本实现自产。


陆军除了传统的步兵和骑兵以外,还有一支先进的坦克部队,装备36辆先进的法国雷诺FT-17轻型坦克和24辆装甲运兵车。这些先进的7吨重坦克都是张氏父子在1924年从法国购买来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研制在1918年,是世界上第一种装备旋转炮塔的坦克,采用全新的设计。它的基本设计结构直到今天也被大部分坦克采用,是现代坦克的鼻祖。由于该坦克性能非常优秀,它在欧洲战场一直使用到1944年。东北军的坦克部队曾经参加过多次战役,也是当时全国仅有的具备实战能力的装甲部队。国民中央政府仅仅在1928年购买了24辆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该坦克仅有1.5吨重,装备一挺机枪,装甲极薄,像个铁皮玩具,远远不是奉军的雷诺坦克的对手。

除了陆军以外,张学良还拥有一支空军部队,约有300架飞机,其中200架战斗机,都是从法国,捷克等国购买来的。由于东北十分富饶,张氏父子可以使巨额资金购买最先进的飞机(1925年时候,每架法式飞机售价高达10万银元),培训优秀飞行员。东北军的空军在东北易帜之前,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也是最先进的。而国民政府到了1937年才有作战飞机300架。

除了空军以外,张学良拥有一支海军力量,共有大小舰只21艘,共吨位3.2万吨,海军官兵有3300多人。其中海圻号和海琛号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两艘巡洋舰。

东北军在当时,无论海陆空三军都是中国各军阀中装备最好的。

据张学良自己回忆,东北军为什么比其他中国军队要厉害,主要就是装备好,尤其大炮数量多,弹药多。为什么有这个优势呢,主要东北军通过东三省的地盘建立了中国数一数二的兵工系统。

其中奉天兵工厂在张氏父子两代的苦心经营下,在前后10年时间内成为中国最大的兵工厂。



该兵工厂有机器八千多台,近2万名工人,雇佣日、德、奥、俄、瑞典等国的工程师,包括枪械厂和炮厂。不但可以制造包括轻重机枪在内的大量枪支弹药,还可以生产火炮之类的重武器。早在1929年的时候,奉天兵工厂就能年月产4000支79步枪,月产1200万发子弹(惊叹一下),另外年产轻重机枪数百挺。

更重要的是,奉天兵工厂有年产野战榴弹炮150门的能力,是当时全国第一的。重炮口径从75毫米到150毫米,都是仿制日式和德式,性能非常优良。

这个兵工厂每月生产的装备,就足可以装备一个精锐旅。一年的产量,可以装备一个完整的军。

当时中国几乎不能制造重武器,各地军阀和中央军的火炮基本都是购买国外和外国援助的。但是当时中华民国曾经受到世界的武器禁运,重武器的进口受到严格限制。所以军阀部队的火炮数量极少,比如后来的宋哲元二十九军3万多人,只有10门野战炮和山炮,都是苏联20年代援助的(沙俄时期的老古董,苏联淘汰的东西),每门大炮只有几十发炮弹。而且由于炮弹保存时间过长,几乎都已报废,曾经一门炮连续射击十三发到日军阵地都没有爆炸。而其他军阀一门火炮最多只有三四百发炮弹,一旦打完就没法补充,成为废铁。所以不到关键时候,一般不会开炮,简单一句话,就是重武器的火力非常弱。

而东北军迫击炮和重炮数量有数千门,共编组为3个炮兵旅,共10个炮兵团。其中一个团就有36门以上的野战榴弹炮,而且炮弹非常充足。据张学良回忆,在南口战役打冯玉祥的时候。奉军二个团72门火炮就发了6万炮弹,造成冯玉祥的西北军相当惨重的伤亡。这是其他任何军阀,包括中央军在内,都无法比拟的。

-------------------东北军坦克后来基本都被日军在九一八事件时候缴获,在抗日上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其主要作战都是对中国人的内战。它先后参加过和冯玉祥,阎锡山和北伐军的三个战役,先后损失了13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士兵根本不认识坦克,所谓出身牛犊不怕虎,冯玉祥的士兵甚至冲到坦克边上,用鸟枪对准观察口发射散弹。就这样击毁了奉军4辆坦克。



但是东北军的士兵训练和战斗力都不强,军官素质也低下。 由于训练不刻苦,不科学,士气也不足,一般认为东北军不是西北军士兵和中央士兵的对手。

至于张作霖时代的老军官多是不学无术之流,大部分绿林或者清朝末期的老军人出身,自身素质低下,几乎不懂现代战争。而东北讲武堂出身的军官才算是受过较先进训练的军官。

可惜的是东北讲武堂自身水平就不高,加上张作霖对知识分子向来有戒心(怕有思想的人像郭松龄那样,不受他控制),有文化的军官很难得到提拔,就算提拔也是做副职,所以东北军将领的总体素质不高。

纵观东北军的战斗史,其实除了第二次直奉战争获胜以外,几乎也没什么值得说的大战绩。而当时直系军队自己已经相当腐败,加上吴佩孚指挥无能,这种胜利也不值得夸耀。

之后无论北伐和中央军西北军作战,中东铁路事件和苏联作战,九一八事变,热河抗战,长城抗战和日军作战,几乎都是百战百败。

中原大战则是特殊例子,当时反蒋联军其实已经被中央军击溃,东北军赶在他们崩溃前夕入关。冯玉祥和阎锡山本来无力对抗中央军的进攻,此时10万东北军在入关参战,他们慌忙撤退,没有打就垮了。


所以说,东北军打仗主要靠装备,而装备主要依靠东北富饶的四个省地盘资金支持。

而九一八以后,东北军在东三省地盘全失,奉天兵工厂也被日军占领。

没有东北地盘,也就没有军火来源,没有军火来源,依赖装备的东北军自然成为没牙的老虎,一蹶不振了。

之后几年,二十多万东北军除了中央政府的拨款以外,就靠河北省支持。河北省本来也不富裕,如何能够养二十多万部队,所以军官的军饷都减少到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士兵的军饷更是时有时无,军队战斗力自然一落千丈。

更惨的是到了后期,日军将东北军势力逐步赶出河北省,东北军最终失去了最后一个地盘。所部军费只能完全依靠中央补给,所以部队也为中央左右。

只要中央不发给足够军饷,东北军士兵就活不去,所以一举一动都必须听从中央的命令。



在张学良部队调往鄂豫皖苏区之前,他还在热河遭遇了一次极为荒唐的失败。



张学良在热河的惨败



日军九一八以后,在1933年入侵东北四省的最后一个省热河。这个省是中国华北地区的北方门户,如果一旦丢了,华北就危在旦夕。当时各方对热河抗战还有一定的希望,因为该省到处都是丘陵和山地,易守难攻,是标准适合防御的地形。当时日军可以使用的部队加上伪军也不过几万人,张学良的东北军就有20多万人,在加上中央军和各省的援军不下35万之众。如果指挥得当,就算最终守不住,也能拖上几个月。但战役的结果让所有人的大跌眼镜。

热河抗战期间,作为总司令的张学良指挥极为不利,所部二十万大军在热河几乎被日军一触即溃。其中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的部下东北军很多倒戈投降日军,导致东北军全线崩溃,几乎没有做出有组织的抵抗。日军出动128人的一个骑兵第8联队的侦查部队开入热河省省会承德,汤玉麟驻守的两个旅数千人居然一枪不发闻风而逃,丢尽了中国人的脸面。汤玉麟本人截住前线运送军火的200辆卡车,将其在热河省多年搜刮的财富全部运往天津租界,自己也赶忙逃走。日军在热河轻松获胜,仅用10天时间就占领全省,逼近长城一线。

热河省全省地形复杂,日军坦克和重炮不容易发挥威力,非常适合中国军队防守。张学良本来夸口说至少防御三个月,谁知道东北军连半个月都没有守住。

如果张学良拼死抵抗,结果力不能及失利,也倒是也算了。此战张学良私心太重,试图保存实力。张传承九一八保存实力的思想,此战仍然以保存实力为主。他怕在热河放入重兵以后,万一被日军包围切断,所部撤不下来,会损失太大。所以张以保存势力为根本思想,居然只出动己方4万多人在热河作战,余部都在河北驻防。


在日军进攻前夕,他把热河省汤玉麟部的部队和东北义勇军放在第一线抵抗日军,因为汤玉麟部和东北义勇军都非张学良嫡系部队,损失掉了张学良并不心疼。他把自己的一部兵力放在第二线,而让汤玉麟的部队和东北义勇军顶在前面消耗日军的实力。张满以为汤玉麟部在热河驻扎多年,是地头蛇,至少能够支持10天半个月。就算不能杀伤多少日军,至少也让日军的进攻锋芒减弱。

---------------------九一八和热河会战让日本军方高层肯定:中国军队不堪一击!由此他们的胃口越来越大,如果不是遭遇了一二八淞沪会战和长城会战两次强有力的抵抗,日军很有提前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了。

东北军大部分主力全部在长城一线驻守,没有进入热河省。 另外,张虽然想保住实力,但同时又想保住热河的地盘,不想蒋介石的中央军入。

他下令:所有非东北军的部队一律放在长城防线以后,不允许他们进入热河省。

当时蒋试图派中央军进入热河作战的时候,张学良怕蒋介石借机夺取热河省的地盘,以种种借口阻止中央军进入热河。他仅仅允许宋哲元的西北军和商震的晋军在长城一线驻防,作为第三线预备部队。

所以东北军主力和西北军晋军都没有能够进入热河省,该省的抗战完全是张学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汤玉麟本人是张作霖的老兄弟,也是土匪出身,曾经和张一起四处打劫。本人腐败无能,年老昏庸。在热河控制的几年内倒行逆施,穷凶极恶的搜刮老百姓,搞得当地天怒人怨。一部分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眼见左右都是一个死,纷纷举兵起义抵抗暴政。汤部东北军除了害民以外,毫无战斗力可言。日军刚一进入热河,汤玉麟部不是投敌,就是不战而溃败,根本没有能够对日军造成任何威胁。后来成为伪内蒙古国军事首脑的李守信,就是那时候率领整个骑兵旅投降日军的。

至于东北义勇军不是正规军,大部都是原来的警察,爱国老百姓,甚至还有土匪,仅仅相当于民兵部队。他们装备和人员素质都相当低,大部分军官连地图都看不懂,士兵甚至没有看过大炮。这种部队打打游击还可以,是根本无法打正规战的。而且所部几万人又都是从东北被日军击败,刚刚撤退到热河省的,元气还没有回复,自然不是日军的对手。

汤玉麟部不战而溃败,东北义勇军力不能及,日军迅速逼近东北军二线阵地。

此时东北军二线只有4万多人的部队,数量和日军齐平,战斗力和装备则远远不如。加上没有想到汤玉麟部溃败如此迅速,全部是仓促应战,全军陷入混乱之中。于是经过二三日激战,第二线东北军再次全线溃败。

所谓兵败如山倒,此时东北军在热河的部队一败涂地,没有遭遇日军的一部分东北军主力看到其他部队在退却,害怕自己孤军作战,也赶忙后撤。仅仅一周时间,热河省内大部分战略要地都被日军占领,热河省实际已经沦陷。在热河的东北军此时全线溃败,各部争相逃走,毫无战斗力可言,根本无法有效指挥他们。张学良此时再试图从第三线增援,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由此,日军10天之内攻陷了热河省全省,直逼长城一线。而热河省是河北北方门户,有适合防守的山地。而河北省就是平原地带,是日军发挥火力优势的场所,根本无险可守。河北省和热河省之间只有长城一线为最后的防御地区。由此,华北危在旦夕。何应钦在危急中接受命令,紧急率领中央军,西北军,晋绥军接手全线败退的东北军,在长城一线和日军硬拼数月。由于长城之后就是河北平原,中国军队无法后撤,只能在长城一线和日军打阵地战。国军以步枪,大刀和简易工事拼死抵抗日军的重炮坦克和空军部队。由于没法后撤,很多阵地都是用人命去拼,一个连打光了,再补一个连,打光了再补一个连。所有部队全部死光了,才被迫从阵地撤退。2个月激战下来,官兵伤亡极为惨重,仅仅证实的死伤人数就高达4万多人。



而日军由于迫使国军打阵地战,完全发挥了重武器的优势,己方伤亡不过数千人。

此时张学良被各方一致指责,连自己的部下对其都非常不满,加上无法收拾热河抗战的烂摊子。张只好宣布下野,随后出国戒毒。

当时张学良的毒瘾已经很重,在他年轻时代就开始抽大烟(他老子张作霖也抽大烟,1926年张作霖还下令东三省种植鸦片的命令,来获取军费),后来毒瘾加深以后,改为注射毒性更大的吗啡。到了热河会战的1932年,张学良已经吸毒7年之久,毒瘾也大到惊人的地步。

张的部下幕僚王卓然曾有过回忆:张的毒瘾很大,每日要打400多药针,才能过瘾。你知道这400多药针有多大力量吗?据医生说,这400多针,若是一次给无病的人打上,每人一次打上10针,可以打死或重病40多人。

在热河会战之前,宋子文跟张学良同车去视察前线,发现张学良每走40公里路,就要停车注射一次吗啡。如果不打的话,全身颤抖,坐卧不宁。用张学良自己话来说,全身烫的好像没有皮一样,大小便都不能坐在马桶上,因为屁股觉得烫的受不了。而张本人已经没有当年意气风发的样子,他骨瘦如柴,病容满面,精神颓丧,比起两年前像老了10岁。这种情况,让看惯蒋介石每天不分日夜辛苦工作的宋子文,大为震惊,不敢相信! 大家都知道,吸毒者一般精神恍惚,无法集中注意力,脱离现实。

而作为一个数十万军队的指挥官,是需要投入极大精力的。



长征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为了指挥红军,经常连续二三日彻夜不眠的工作,更多的时候每天只睡2,3个小时。为什么?

因为战局变化万千,很多大型会战的胜负其实只在几小时到一二天的内决定。作为一支数万数十万大军的指挥者必须时刻关注各方面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作为战役的指挥者,是需要极大的精力投入的。

毛泽东就因为这样没日没夜的工作患了严重的失眠症,从中央苏区的1930年前后开始,直到毛1976年去世,他都只能依靠安眠药入睡,这也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

相比毛周等人,张学良这种半死不活的状态,根本无法有效指挥作战,所以热河会战失败,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张学良在1933年初热河抗战失败以后,被迫去欧洲戒毒。其实这也只是一个走过场,很快张学良在欧洲解毒成功,就开始准备回国。1934年1月张回来以后,蒋介石派他去武汉负责鄂豫皖苏区的剿共工作,并给与他鄂豫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的头衔。



鄂豫皖的剿共不利





同张学良一同在鄂豫皖剿共的是东北军的3个军:王以哲67军(辖刘翰东107师,何立中110师,吴克仁117师),何柱国57军(辖杨正治108师、牛元峰109师、董英斌111师、姚东藩115师、常经武120师),53军刘多荃部105师共计9个师的兵力,另外还有112师、129师、骑3师、骑6师调到大别山区。

兵力虽然强大,但此时东北军已经完全要靠中央的拨款才能生存,一举一动开始受制中央。张学良回想当年东北王的威风,自然惆怅不已。

鄂豫皖苏区现在的情况就是一个标准的鸡肋,所谓食之无味,弃之不忍。这个苏区原本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苏区,有人口400万,红军4万多人。但是在中央军几次围剿下,苏区被严重破坏,红四方面军主力已经突围,留下部分地方游击队和新转移来的红二十五军3000多人的残部驻守。

这个苏区,打赢了胜之不武,是应该的。如果打输了,就是千夫所指。

蒋介石的原意是认为鄂豫皖苏区容易对付,让张学良在此处打几个胜仗,恢复一下声誉,下面好重用他。

----------------东北军装备精良,在鄂豫皖苏区却遭受到不大不小的失败。基层士兵不愿意打仗,红军给被俘东北军两块银元让他们自己回家时,很多东北军士兵痛哭流涕的说自己已经没有家了。


可惜的是,张学良在破败的鄂豫皖苏区剿共作战也不利。本来10万东北军对3000红军,应该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获胜。

于是张学良提出三个月内将鄂豫皖红军"完全扑灭,永绝后患,彻底肃清,以竞全功",还制定了从7月1日至10月10日的三个月"围剿"计划。

7月,东北军姚东藩的115师两个团在罗山长岭岗遭遇伏击,损失了5个营,几乎全军覆没。张学良愤怒之下取消了姚东藩师长的职务。

之后4个月时间,红二十五军在鄂豫皖四处转战,根本不在乎东北军的围堵。张学良布置兵力层层封锁,但是接连失败,不时损失一个连或者半个营,始终无法找到红二十五军主力。

11月,东北军107师,117师各一部终于在扶山寨发现了红二十五军主力。张学良大喜过望,下令立即进攻。这两个师一部约4个团的兵力,加上其他部队的6个团兵力,总数10个团1万多人,向红二十五军发起全面进攻。

兵力相对红军有三四倍的优势,装备更是好的太多,又是遭遇战,按照一般想法即使不全歼红二十五军,也可以将其重创。


结果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红军不但没有被兵力优势的东北军围歼,反而主动反攻,一举将东北军进攻全部击溃,光是俘虏就抓了2000人。

实战中东北军士兵几乎没有士气,一触即溃,该仗东北军伤亡其实只有几百人,但投降的就有2000多人,甚至还有士兵枪杀主战的军官排长连长以后成建制投降的。总之,东北军士兵根本不想作战。

东北军以绝对兵力火力优势,打成这种战果,不但张学良脸上无光,连蒋介石面子上也挂不住。

好在红二十五军已经接受到中央的命令,很快开始自己的长征,突围出鄂豫皖苏区,张学良也算有了个交代。

在蒋介石命令其前往西北的时候,张学良松了一口气,他终于可以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而且有可能有自己的一块地盘。

如果说西安事变,就必须说明参与这个事件的两个人,其中张学良仅次于杨虎城的人物。





宋徽宗一样的张学良



纵观张学良的一生,可以看出张学良本人其实根本不适合做一个藩王或者说军阀。

他和宋徽宗一样,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生错的地方。宋徽宗如果不是生在皇家,会是一个极为出色的书法家和画家。可惜他最终成了皇帝,而这个工作是他根本无法胜任的。最终不但搞得大宋差点亡国,自己也被金人抓到东北折磨致死,连尸体都被做了灯油。

张学良如果不是生在将门,是张学良的大儿子,也很可能是一个出色的运动员,飞行员,甚至电影演员。

他和戎马一生,从死人堆中爬出来获得东北王地位的老爸张作霖不同。

张作霖是中国近代最有名的枭雄之一,也是举足轻重的一个大军阀。



他的出身卑贱,父亲张有财本来是个开杂货铺,平时最爱赌博。

张学良回忆父亲张作霖为什么落草,是因为他爷爷张有财在赌场赌钱,遇到一个姓王庄家出老千骗几个不懂的赌客,他爷爷张有财看不惯就说了几句。赌钱散了以后,姓王的找到他爷爷要他道歉,并且讨回之前的赌帐。张学良的爷爷张有财虽然五十多岁了(那时候一般人也就活到60岁),但是非常厉害,就是不认错,反而骂那个人出老千。当时赌场里面的庄家一般都是黑社会或者土匪出身的,都不是善类。

双方就打了一架,姓王的三十多岁,张学良的爷爷年纪大了不是对手,就被打伤了,后来伤重不治死了。

张作霖知道以后,就跟他二哥一起去姓王的家报仇。两人拿着一把土枪翻入王家,结果被一个老太发现。在制服老太的时候土枪走火,将人打死了,当时张作霖才13岁。

杀了人,没办法在当地立足,只好四处漂泊。张作霖摆过地摊,卖过包子,当过清军的小兵,后来又做兽医,生活的都非常艰难。而当时东北的土匪基本都是骑马的,所以张作霖这个兽医经常和这类人打交道,深受这些人影响。最终张作霖走投无路,落草为寇,聚集十几个人做了土匪。

在一次和另一股土匪金寿山的火拼中,张作霖失败,拼死带着妻儿突围出去,逃往一个大镇子台安县的八角台。在逃往八角台的途中,张作霖的老婆赵氏在马车上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就是张学良。那是1901年阴历四月十七日,阳历是1901年6月3日,张学良是张作霖的长子。


当时八角台的土匪头领张景惠把大头领的位子让给张作霖,后来张景惠成为张作霖政府的陆军总长。

之后1901年张作霖部土匪逐步扩大,吸收了周边的匪帮,如义县的张作相匪帮(后来的吉林省主席),成为辽西的一股很有实力的土匪。之后经过15年的无数风风雨雨,数百次在生死间飘荡。

最终,张作霖利用自己能力和东北局势的变化,周旋于满清,袁世凯,革命党和日本,苏联五者之间,最终成为东北三省的统治者。

期间的艰难的危险,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了的。

比如一次张作霖匪帮给另一股海沙子匪帮攻击。海沙子是辽西巨匪杜立三手下,人多枪多,要占张作霖的地盘。张作霖对海沙子说双方一打,都要死很多人,有胆量的就两人决斗。

海沙子就和张作霖按照江湖规矩单挑,两人面对面站好,然后同时各自向对方打一枪。结果海沙子中枪毙命,张作霖落了一处枪伤,没死。由此收复了海沙子的部下,包括海沙子的二当家汤玉麟(后来汤玉麟成为热河省主席)。



张作霖经常把这个事情讲给张学良听,张学良由此传承了父亲一些绿林习气,也就是所谓的讲义气,重信义。

海沙子为什么不能先开枪将张作霖打死,因为绿林有它的规矩,如果海沙子贪生怕死先开枪,不但手下兄弟会看不起他,在黑道也无法立足。

后期包括杨虎城和周恩来在内的人,都觉得张学良不像政治人物,因为他比较重信义,而且说话办事都很爽快。

而其实这是张作霖对张学良的一种误导,作为政治人物,不能以普通人的一些东西来衡量。一切都是政治为主,换句话说,没有什么信义可言,一切都为了利益改变。今天是朋友,明天就是敌人,张作霖自己也就是这么做的。

可以说,张作霖本人虽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一个极为出色的乱世枭雄,就像当年的刘邦一样。他的政治能力,军事能力都很强,非常会利用时局,算是一个极为出色的军阀。 他的缺点和同样出身的杨虎城一样,没什么文化,有雄才无大略,必须要有一票智囊人物帮助下才能成就大业。

但是张作霖的成功,都是一枪一刀,尸山血池里面拼出来的。这几十年里面随便那件大事处理不好,就是没命或者被迫逃往。



天生的才能加上几十年生生死死的磨练才有张作霖成为国内最大军阀奉系首领的地位。

-------------------张作霖从一个土匪到成为中华民国海陆空大元帅,完全是依赖自己的能力和清末的乱世。

而其子张学良就完全不同了,按照现在的说法,他就是富二代。

张学良少年得志,19岁就读东北讲武堂,1年后就以所谓的优异成绩毕业,成为张作相麾下的一个旅长,上校军衔。实际东北讲武堂本来就是张作霖办的,张学良在里面也不过是镀金而已。

之后他在张作相麾下效力,而张是张作霖的老兄弟之一。张作相深知张作霖的意思,表面上好像是张学良是张作相的部下,实际张学良是张作霖的接班人,自然事事都受到关照。军队里面也没人敢惹太子爷,人人都把人捧着。

担任旅长的当年,张学良受封少将军衔,当时他才20岁。



24岁担任27师师长,中将军衔,参加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当时直军各方面已经不是奉军对手,作战都是全线失利,张学良有郭松龄为副手指挥作战,自己没受到什么考验。

张人生的五件大事

一.郭松龄反奉

25岁张学良的好友郭松龄起兵反奉,这是张学良人生第一件大事。



郭松龄本是张学良的生死之交。



张学良在讲武堂的时候,郭松龄就是他的教官,两人当时就是很好的朋友。


后来张学良一步步迈入奉系权力最高峰,郭松龄为其出谋出力,帮助其完成了很多战绩,也算功劳极大。比如第一次直奉战争,各部被直系军队打的大败,只有郭松龄指挥的张学良部力挽狂澜,在山海关抵挡了直军的进攻,保住了东北的地盘。

第二次直奉战争,又是郭松林率领主力拼死切断直军后路,迫使进攻的直军主力全部投降,战斗中郭松龄中弹受伤,仍然坚持指挥,不下火线。

这二战让张学良的威望大为升高,张作霖对这个长子也刮目相待,张学良对郭松龄也非常感激。

所以张学良对郭松龄非常的好,好到他父亲张作霖都看不顺眼,曾经大骂:你除了老婆不给郭松龄睡,吃个水果都要给他一块。

张学良紧急出兵对付郭松龄,实际当时奉军已经一败涂地,郭松龄率领自己的7万大军打破张作霖4万大军的沈阳防线。郭部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郭松龄也是奉系最厉害的战将,张作霖的老奉系部队根本不是对手。眼见郭松龄就要攻占奉天城,活捉张作霖了。

完全是依靠张作霖使用外交手段,私下答应通日本人签订卖国的日张密约(里面很多条款超过《二十一条》,但张作霖只是开了一个空头支票,后来并没有兑现)。



日本关东军出动一个精锐第十师团8000多人,身穿东北军军服,伪装成奉军。他们在空军的配合下,出奇兵一举切断了郭松龄的后路补给运输线。同时派出第十二师团的一个旅团数千人进驻奉天,帮助张作霖防御,甚至连关东军司令部也进驻了奉天。日本的干预行动导致郭部全面失败,郭兵败被杀。这个事件改变了张学良的人生观。

为什么这样对待郭松龄,其实郭松龄就是张学良年轻时代的一个偶像。郭这个人有知识,有能力,懂礼貌,为人正直又固执。更重要的是郭的私生活很好,生活节俭,从不沾染嫖赌毒,业余爱好就是看看书。相比整天脏话连篇,尔虞我诈,凶狠暴戾的张作霖来说,这样的人更容易被年轻人崇拜。郭一直成为其副手,实际帮助张学良完成各种复杂的军事任务,战功卓著,是张学良最信任的左右手。

但郭松龄虽然才能卓越,战功卓著,但由于其不属于任何一个派系,深受奉系当权者排挤。郭自从进入奉军以后,始终被压制排挤,根本没有出头之日。立下如此之大的功劳,不但没有任何奖励,甚至差点被人暗杀(老奉系军官嫉妒他的功绩),最终在1925年10月被取消兵权,安排他去日本考察。

这种情况下,郭松龄实在忍无可忍,决定亲自起兵夺权。

两人本来算是肝胆相照的朋友,一起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但是,郭松龄反张作霖时候,并不听从张学良的劝告,翻脸不认人。

这让张学良第一次明白了政治和权力的冷酷无情,明白为了权力亲兄弟也可以自相残杀的道理。



他说当时郭松龄打着张学良的旗号反奉,差点打到沈阳。张作霖当时已经做好了放弃东北,举家逃往的打算。由于郭松龄开始打折张学良的旗号起兵,张作霖怀疑是张学良试图杀掉老子夺权,写信痛骂张。张学良说当时看到信,差点跳海自杀。之后回到家里,张作霖痛哭流涕,拿出手枪就要杀他,怒骂他勾结匪类,差点搞得全家死光,后被张作相等老臣劝住。

当时张作霖痛恨郭松林,试图将其残酷折磨致死。张学良在郭松龄背叛自己的情况下,仍然赶忙下令将其枪决,不让其受到张作霖的折磨,也体现了年轻时代张学良人性深处的软弱和善意。

这种品质对于一个普通人自然是很好,但是对于政治家是万万要不得的。因为政治本身就是权力斗争,对于敌人不可以有任何仁慈和同情,不然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这点也是所有政治家的共识。张不懂得这点,还试图把政治里面加入普通人的感情,这是要不得的,也是其不成熟的表现。

在郭松龄神话破灭以后,张学良开始明白权力斗争的残酷,从一个普通的青年开始试图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但此时奉系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1927年,27岁的张学良受封上将军衔,指挥两个方面军在河南和北伐军作战,结果大败,被迫北撤。

次年,除奉系以外的其他北洋军阀几乎被北伐军全部消灭,张作霖见到大势已去,宣布退出关外,结果被日军炸死在皇姑屯。此时张学良被奉系将领推选为奉系新的领袖,当年他才28岁。


二.东北易帜

此时,他遭遇了人生第二件大事,就是东北易帜。

此时张学良判断局势,其实局势无非就是两个,一是归附日本。二是归附中央。当时那种形式,归附日本结果很明显,就是要么听日本的话,最终成为溥仪那样的傀儡,丢掉自己拥有的一切,要么不听日本的话,结果就是父亲张作霖的下场。反正只要听日本人的,张学良本人一定不会有好下场,还要背个汉奸的骂名一辈子。

至于归附国民政府,蒋介石许诺张学良保持独立的地位,这是张学良乐于看到的。就实力来说,当时国民中央政府确实也没有实力将张学良消灭掉,不可能在短时间动摇张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国府还需要张作为封疆大吏在第一线对抗日本人,所以投靠国民政府,张学良的地位是有保证的。

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得罪了日本人。

------------------28岁时候的张学良,他在校阅三军,意气风发。




日本人凶恶狠毒,不是吃素的,迟早会对张学良动手。

张作霖在世的时候,通过各种手段和日本人周旋。不但获得了很多好处,还让日本人错误的认为可以通过非军事手段对付张作霖,获得东北三省的实际控制权。于是日本一支给与张作霖巨额的援助!仅在1922年到1923年的一年时间,日本就提供给张作霖大约500万银元的军火,第二次直奉战争关键时候还提供给张作霖40000万发子弹和10万发炮弹。日本由于张作霖亲日,就一直没有制定武力入侵的计划。最终所谓非军事手段失败以后,才愤怒的将张作霖炸死。 而张学良东北易帜以后丝毫不掩饰其把日本人当做敌人的观点,甚至对前来说服的日本特使林权助摊牌表示中日是敌人。所以从1928年开始,日本军方就认为:不采用武力打垮张学良政权,满洲问题就永远无法解决。

不过中国军阀都有个惯例,如果有自己足够的实力,也就是有自己的军队和地盘,一般是不会甘心听从任何人的摆布。新疆盛世才所谓的勾结苏联,不过是利用苏联而已,在苏联没有利用价值的又想控制新疆的时候,盛世才立即和苏联翻脸,还处死了毛泽东弟弟毛泽民在内的众多共产党员。

在张学良看来,他还有40万军队和东北四省的地盘,怎么也不可能做什么日本扶持下的东北皇帝。

而和蒋介石合作,虽然有一定风险,但是至少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不会成为傀儡。在张学良看来,自己有枪有地盘,日本仍然不敢把他怎么样,还是会争取他。而如果一旦成为日本傀儡,他就像电池一样,一旦电用光了,自然会被毫不留情的甩掉。

当然,中国人的观念和父仇不共戴天的思想也起到一定作用,他宣布东北易帜,归顺中央。




虽然张学良的决定大部分从自己出发,但是仍然帮了蒋介石大忙。

在蒋介石北伐时期,他的兵力还是虚弱的,甚至还不如东北军战斗力强大。他至少需要3到5年时间才能基本扫平关内的大军阀和中共势力。这种情况下,蒋介石无力继续进入东北作战,因为奉系的力量比直系,新直系和鲁系要强大的多。

如果此时张学良宣布归顺日本人,那么日本人全面进入东北,开始殖民活动,那么情况就非常复杂了。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东北就等于送给了日本人,像外蒙古落入苏联之手一样,朝鲜被日本吞并那样,再想夺回就非常困难了。 更重要的在1928年,国内矛盾非常激化,蒋介石政府摇摇欲坠,但是还能站住脚。一旦引入日本这样的强大侵略者,中国整个局势就会发生变化,蒋介石是很难控制局面的。

所以,蒋介石因为东北易帜,一向对张学良另眼看待,认为他帮了自己大忙,对国家民族也有很大的贡献。

东北易帜是张学良最大的贡献之一,但是实话实说,就当时的现时情况来说,归顺中央是张最好的选择。



东北易帜之后第二年,又接连发生了两起大事。
嘴巴甜一点,脑筋活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做事多一点,说话轻一点,微笑多一点。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升级  0.01%

UID
285217
热情
78997
人气
89865
主题
5265
帖子
82031
精华
10
积分
128144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11-5-14

永恒钻石 尊贵铂金 游戏勋章 新时政 小星星勋章 懒人勋章 体育勋章 猪猪勋章 畅游勋章 元老勋章 胜利勋章 灌水勋章 财富勋章 爱心勋章 怦然心动勋章 哈卡一族 10周年纪念 20周年纪念 2017年度金ID 危险人物 2018年度金ID 2018许愿勋章 2018俄罗斯世界杯 2016欧洲杯 导购红淘勋章 2014许愿勋章 2019许愿勋章 美食活动 魔兽世界纪念勋章 平安如意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16-1-19 07:17:58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三.杀死重臣

张人生的第三件大事:处决了杨宇霆和常荫槐。



为什么这么做,其实说到底,就是这两人功高盖主,不把张学良放在眼里。

历史上,年幼的君主亲征以后,如果有重臣把握权杖,一般都要将其剪除。

张学良自然也不例外,他也懂得这个道理。

杨宇霆本人是奉系的绝对重臣,其能力非常出色。他是郭松龄死后,奉军能力最强的高级将领。杨主持建立了奉系的海军,改革东北土地制度,新办奉天兵工厂,还有建立有战略意义的公路运输线。张作霖几乎就是依靠杨宇霆在有奉系今天的局面。当时张作霖对杨宇霆非常看重,言听计从,几乎把他当做老师一样看待。



那么在杨宇霆眼中,张作霖尚且依靠他,把他当做老师。时年才29岁的张学良不过是一个小孩子,根本没有能力也不懂事,不听他的听谁的呢。

常荫槐是杨宇霆的死党,曾经做过黑龙江省主席,他的想法几乎和杨一样。



所以杨宇霆这群人做事往往独断专行,不管张学良如何去想。

就像当年康熙身边的鳌拜一样,以为自己是忠心为主,实际最终送了自己的性命。

而此时奉系自郭松龄死后,只有杨宇霆能力超群,可以稳住大局。在此内忧外患情况下杀死重臣,是犯了兵家大忌的,就像当年崇祯杀死袁崇焕一样,是不理智的。

其实就之后看来,两人也没有背叛张学良的举动,一切都是张学良自己的怀疑和日本人的离间计。

杀死杨宇霆之前,张学良曾经非常犹豫,一方面他深知杨宇霆是奉系的核心人物,几乎建立奉系的一切,如果杀了他,奉系就再也没有能够控制大局的人。另一方面,他年轻气盛,不愿意受杨宇霆的摆布。

张作霖死后,杨常二人的举动也让张学良无法忍受。他们经常飞扬跋扈,对张学良动辄训骂,俨然以父亲自居。每当张学良向杨宇霆询问情况或发表主张时,杨都以斥责的口吻说:"你不懂,别瞎掺和。一次某官员求见张学良不得,只好找到杨。杨大怒道:学良子承父业,如此下去,抽死得了。 (张学良在抽大烟)遂带那位官员到帅府问卫兵:少帅何在?卫兵答:尚未起床。杨怒气冲冲地来到张卧室外,使劲踹门并大声嚷道:我是杨宇霆,快起来,有公事。


张急披衣而出,杨指着骂道:老帅在世可不这样,你若这样,东北的事能干好吗?张学良忍无可忍,破例回敬了一句:我干不了你干!杨居然接口回答:你别说这种话,我能在你身边出出主意就行了。

常荫槐对张学良也非常藐视。在一次高级会议上因张稍指责了他两句,他竟当场指着张的鼻子辱骂道:鳖犊子,你懂个屁!

还常对左右讲:所有的车辆都归我管,小六子(张学良小名)算个J*,他管不了我!

大事小事都由他们自作主张,很多事情都是先办后再找张签字认可。

两人对他算是非常不敬,手下众多官员将领也把杨宇霆当做真正的上司。

1929年1月5日,杨宇霆借其父祝寿之机,在其私邸参议府内大摆寿宴。东北各地的官员及元老重臣也都备了重礼前往祝寿,以博杨之欢心。


张学良也不能例外。他备了重礼,即金条30根,崭新没开封的银元二万块,亲往祝寿。当他步入大客厅时,参加祝寿的东北高级官员正在赌钱,张的侍卫副官谭海高声喊道:副总司令到!少数人略欠欠身子,多数人只是坐在原处目视了一下,接着旁若无人似的高声嚷叫继续赌钱。而杨宇霆步入客厅时,那些文官武将则全体肃然起立,鸦雀无声。杨示意众人落座时,来宾才敢坐下。

对张学良亲往祝寿,杨宇霆竟以普通的礼节待之,连手也没握,只是说了句:先找个地方歇会儿,吃过饭再走。短短两句话后便转身招呼别人去了,对张的态度竟与普通宾客无异。张呆了不到一刻钟,便率队回到了帅府。半宿没有讲一句话,显得异常烦躁。

---------------------------张学良最大的问题是性格问题,他的主要性格并不适合做一个军阀,所以他才会有一连串的错误判断。

在多方犹豫之后,张学良还是将两人处死。

杀死两人,体现了张学良再次的转变。他终于成为一个类似政治家的人物,但是也是相似而已。

一个真正的政治家是要像刘邦一样,尽量发挥部下的能力,尤其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而不是因为一些怀疑和不满就自毁长城。即使要杀,也可以等到刘邦杀韩信那种时候,等大局稳定了以后再杀。


加上张学良决策时候的犹豫(据说他扔银元决定杀还是不杀,见过连续扔了三个杀。后来他怀疑银元有问题,又换了一个扔了三次,结果还是杀,所以决定杀。这种东西无法证实,但张学良的犹豫非常可见的)。



四.中东铁路事件

当年,还有另外一个事件也非常重要,就是中东铁路事件。 这也是张学良人生的第四次大事件。

中东铁路是指长春以北,经过哈尔滨到俄国的铁路。当时是沙俄帝国通过满清的腐败无能获得的特权产物。根据不平等条约,苏联获得了中东铁路附近几十里的行政管理权和司法权,成为一个比上海租界大数百倍的大租界。

苏联在列宁时期曾经宣布放弃在中国的所有特权,但是后来的斯大林政府根本不予承认。

中东铁路是苏联入侵中国的标志,它借此控制了东北面积广大的地区,也成为张学良的心腹之患。

7月张学良下令收复中东铁路,驱逐中东铁路的苏联国籍职员,双方随即开战。

可以说,这是张学良历史上少有的几个爱国举动之一,但是也是张学良另一个重大转变的开始。

当时苏联虽然建国时间不长,但国力尤其是军力相当强大。当年北伐期间击败奉军的黄埔军,就是以苏联模式和部分苏联装备建设起来的部队。当时的奉军连这样一支远远不如苏联军队的准苏式武装也对付不了,又怎么可能是苏联的对手。

结果,苏联编组了远东红旗特别集团军,总兵力4万多人,后增加到8万人装备大量飞机,坦克,重炮,还有强大的舰队。而奉军前线只有6万部队,完全都是步兵,实际前线仅有三个旅,约2万人。由于铁路被苏联控制破坏,集结和增援速度都极慢,东北军主力还没有赶到,战争已经结束。

双方激战两个月,东北军作战还是很英勇顽强的,无奈确实不是苏军的对手。满洲里,海拉尔,扎赉诺尔等地先后被苏军攻陷,东北军最终伤亡了2000多人,被俘7000多人,其中东北军第17旅,旅长韩光弟、团长林选青阵亡,团长张季英重伤后自杀。东北军第15旅副旅长魏长林阵亡,旅长梁忠甲被俘。苏联自称伤亡800多人,实际伤亡总数也有1000多人

张学良被迫同意苏联的要求,签订伯力协定,恢复了中东铁路之前的状态。苏联从中国撤军时候,却非法占领了原属中国的黑瞎子岛。双方由此展开了70年之久的军事和外交的纷争。


事件发生时候,共产国际命令中共表态支持,中共随即发表声明,声讨东北军,并且号召中国人团结起来,武装保卫苏联。

此举在当时来说非常的不理智,让中国大部分老百姓对中共有了另外的看法,认为他是苏联共产党扶持起来的一个分支。

对苏联的随意触犯,体现了张学良作为政治家的极端不成熟。

张学良为什么要打?用他的话说,就是为了自己主政以后,要打一个外国列强给大家看看,振奋一下东北军的士气,宣扬东北和自己的威风。

他像入侵科威特之前的萨达姆一样错误判断形势,认为苏联不敢作战,就算作战也无法短期内从欧洲调动大量兵力穿越西伯利亚到达东北地区。这段时间足够东北军加紧部署的。这种幼稚可笑的想法,导致中东铁路事件的必然失败,也导致东北军以三个旅2万人对抗苏联红军五个师4万人之众的可笑现象。

张学良通过中东铁路事件,得出了苏军战斗力远远强于东北军的结论。由此推断出东北军远不是日军对手的结论(日俄战争中,日军曾大败俄军。而且根据当时普遍观点,认为日军战斗力强过同样数量的苏联军队)。



中东铁路事变中,张学良曾经向国民政府要求援助,但是国民政府此时面对冯玉祥四十万大军的全面进攻(8月的剿冯战争),实在自顾不暇,只是给与张学良200万银元的拨款,并没有派兵支持。而中东路事件里面,东北财产损失就有5000万元之多,这点钱起不到什么作用。

这又让张学良得出,一旦东北出事,只有靠东北军自己的结论。



这两个结论都为以后的九一八事变打下了伏笔。



------------------------蒋介石和张学良的私交很好,张学良自己也说他们情同父子。但是私交是私交,政治是政治,根本不是一回事。



五.中原大战

次年,发生张学良人生第五件大事,也就是中原大战。就像我们之前说的那样,张学良判断当时局势,认为反蒋联盟貌合神离,实力还不如北洋军阀,根本不是中央军的对手。自己如果参战,很可能重蹈北伐的覆辙,再次被中央军击败。


而且当时张学良深感东北的日俄两大列强势力的威胁,他也需要一个强大的国民政府作为后台。至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人在张学良眼中不是老粗,就是玩嘴皮的政治,或者跳梁小丑,就算他们获胜,也还是会继续内斗,不可能建立统一政府。这个是不符合他的利益的。

张一直保持中立地位,直到反蒋联盟败局已定,他才接受了蒋介石2500万银元的开拔费和陆海空军副司令的头衔才全线出兵,攻占了河北省和察哈尔省,并且将两省收归自己的地盘。他还得到了北平,天津和青岛三个富裕城市。张学良控制了东北四省,和华北的河北,察哈尔,山西和绥远(阎锡山受到重创,表面上开始臣服张学良)四省,总共有八个省之多,比国民政府控制的省份还要多。用张学良的话来说,整个北方基本就是我的了,比大帅张作霖时期奉系的地盘还要大。

由此,张学良成为中华民国的二号人物,到达他政治生涯的顶峰,当时他刚刚30岁。

这个举动,也是蒋介石感激他的第二个原因。他认为张学良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没有在他们最困难的时机帮助敌人,支持他实际统一中国的行为。

当时张学良东北军有40万之众,中央军也不过40万之众,还要在南线北线同时作战。东北军可以出关使用的部队至少有20万人。这20万人如果站在反蒋联盟一边,那么中央军的战斗就会非常辛苦,旷日持久,甚至无法彻底将反蒋联盟打垮。

这次张学良似乎利用的局势,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其实这也是一个政治短视的做法。


张学良扩大地盘的同时,自身军队并无如何扩大。他又要保证华北地区有一定军事力量,就只能抽调驻扎东北的军队。

而此时日军对东北已经垂涎已久,制造了多起小规模的挑衅事件,尽一切可能扩大在东北的特权。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张学良最可怕的敌人,仍然是日本人。日本人在东北,河北和朝鲜有大约4万人的精锐部队驻扎,对东北虎视眈眈。

这种情况下,张学良自保东北尚且有问题,如何又有精力进入关内,惹祸上身呢。

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受重伤的时候喉部破裂,在死前他特别交代副官告诉张学良:让小六子赶快率兵回东北,准备和日本干。

可见,张作霖明白对付日本就无力分兵作战,必须集中主力在东北对付日本人。

1930年9月,张学良支援蒋介石参加中原大战,以其9个精锐旅共10万人编成两军,由于学忠、王树常统领入关。中原大战结束后,入关的9个旅及配属(骑兵3个旅及炮兵、工兵等)分驻在平津一带。

1931年7月,也就是918之前2个月,石友三率领所部6万多人,在石家庄反张,并开始军事行动。

其实石友三是被日本人暗中收买,就是为了调动张学良在东北的主力入关。结果张学良中计,为讨伐石友三的反张战争,又将东北的步兵3个旅,炮兵2个团共8万人调进关内。再加上驻山海关的何柱国旅,这时东北军步兵精锐和大部炮兵分布在平津及河北、察哈尔一带,总数约20万人。

留驻东北军只有步兵12个旅,骑兵3个旅和省防旅,装备都较关内部队差的多。

918事变前夕,在东北的正规军仅有16.5万人,非正规军4万人。

而在东北的驻扎的军队,由于要对付苏联和日本两个列强,所以兵力配置分散。其中在黑龙江用来对付苏联的有2个步兵旅,2个骑兵旅,1个炮兵团。在吉林省同时对付苏联和日本的有7个步兵旅和1个骑兵旅。

在辽宁省专门对付日本的,只有3个步兵旅,骑兵旅一部。几乎全部分散开了,诸如辽宁省兵力大约6万人.


进入关内导致东北军兵力分散,其造成的悲惨结果,很快就出现了。



六.九一八事件



918事变爆发前,日军在东北的正规军已达1.5万余人(第2师团为缩编部队,全师团约1万人;6个独立守备大队,每大队4个步兵中队,每中队160人,共约4000余人;还有旅顺要塞部队和重炮兵大队等),另外有预备役军人和警察等辅助部队约1万余人。日军在东北的总兵力约2.7万人。

日军以沈阳为中心,部署于南满铁路沿线。由于日军控制铁路线,以便于机动兵力,一个团可以抵得上东北军三个团使用。

东北军没有控制铁路,光靠步兵用腿行军,不但进攻时候兵力集结不了,甚至连撤退也跑不过日军。

另外驻朝鲜的日军第19、第20师团2万多人也作出了向中朝边境集结的计划,准备从图们江和鸭绿江两个方面越境以支援关东军,并派出先遣部队进行架桥和测量等战备行动。


换句话说,日军可以使用兵力有近5万人之多,虽然总数仍然不及驻扎在东北军的数量,但现代作战也不是人数多就可以打赢的,要看装备,训练,补给和海陆空的配合,这些方面日军都占绝对优势。

况且这些日军基本都驻扎在东北的长春,沈阳,旅顺,大连,辽阳等重镇和战略要地,一旦开战就可以从四面进攻,轻松攻陷全部军事战略要地。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918柳条湖事变爆发,日军全线进攻东北军。此时的张学良做出了他人生最大一个错误的判断。在他晚年回忆录中,张学良承认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他认为这又是日军的小股挑衅行为,为了获得更多的特权,所以下令东北军不要抵抗,不要和日军发生冲突。

结果仅仅一天时间,沈阳,长春先后失陷,同日还占领营口、田庄台、盖平、复县、大石桥、海城、辽阳、鞍山、铁岭、开原、昌图、四平街、公主岭、安东、凤凰城、本溪、抚顺、沟帮子等数十个大小城市。20日占领熊岳城;21日占领吉林;22日占领通辽、郑家屯、牛庄。

1931年9月18日至25日一周内,关东军就占领辽宁、吉林两省的30座城市,并完全或部分控制了12条铁路线,在这一周中,日军基本没有遭遇有力的抵抗。

-------------------九一八期间,日军装甲汽车占领沈阳。由于张学良的不战而逃,奉系共损失了18亿元的财产。其中东北军的空军和海军的几乎全部装备,在东北贮存的近20万把步机枪,300多门火炮,还有张氏父子苦心经营十几年的奉天兵工厂全部被日军缴获。张学良自己的财产也损失重大,仅仅在张的几处住所里面,日军就抢走了8万个金条,共256万两,价值2.6亿美元。东北军由此一蹶不振!


此时东北军在军事战略上已经陷入绝对劣势。就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波兰战役,德军仅仅用了6天时间就通过闪电战占领波兰大部分军事要地,波兰军队虽然还有60多万部队,战斗又持续了22天,但是在6天时间内就已经被分割包围,无力获胜了。用冯.伏尔曼上校对希特勒说:"剩下来的只不过是打一只兔子,从军事角度看,战争已经结束。"

如果说初期是判断失误,那么在三四天这么长的时间内,也足够张学良反应过来了,可以搞清楚日军入侵的规模。

但是张学良反应显然过慢,在一周以后他反应过来,此时辽宁和吉林两省已经基本失陷了,东北三省丢失的大局已定。

此时张学良在关内还有20万的部队,加上败退到锦州的数万东北军,在黑龙江的数万部队,总兵力也还有30万。

而日军此刻总兵力不过4万多人,而且分散在东北三个省,兵力是严重不足的。实际上,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进攻开始,到了哈尔滨失陷,日军全部占领东三省也是次年3月5日的事情。日本没有遭遇顽强抵抗的情况下,也用了差不多5个多月才占领东北150万平方公里的富饶土地。

如果张学良集中所有部队,前往锦州一线和日本人血拼,至少可以再拖延2,3个月时间。

而此时国联已经开始介入东北事件,日军被迫停止了部分攻势,如果日军遭遇类似台儿庄或者长沙会战这样的失败,将来如何还很难说。

在但此时的张学良已经失去作战的勇气。

他认为东北三省丢失已经成为既成事实,通过中东铁路的经验,张学良认为同日军作战肯定会失败。先丢了地盘,如果再去拼命丢了本钱(军队),自己不就成为光杆司令了。

军阀向来拥兵自重,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如果没有地盘还可以打出来,如果没了枪杆子,就是有地盘也会被很快抢走。根据军阀传统的:有了枪杆子,到哪里都有人欢迎的老思路,张学良做出了继续不抵抗,放弃东北的错误决策。

他把从关外逃出来的部队收拢在锦州一线。

12月日军准备进攻锦州的时候,蒋介石已经被迫下野,新上任的孙科政府一再电令张学良在锦州抵抗日军。



张学良根据中东铁路事变的另外一个经验认为,中央对他不会有实质性的帮助。自己如果听信中央的命令去和日本拼,中央顶多还是只会给一些经费而已,起不到任何实质的作用。

他率领全部军队从锦州撤退,从而彻底放弃了东三省。

918事变是张学良不适合做政治人物最好的体现。一个政治人物在平时一般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在关键时候方能显现出自己的能力。

诸如毛泽东面对张国焘要分裂红军时候,做出果断决定,脱离四方面军北上,从而保住了自己的独立地位。

诸如杨虎城在中原大战末期利用局势控制陕西全省的事情,在这之前,他不过冯玉祥部下一个师长而已。

诸如云南龙云通过军事外交手段成功阻挡红军和中央军在长征期间对云南控制的能力。


总之,在如此重大事变的情况下,张学良显示出自己的稚嫩和没有政治远见。

老萨实事求是的说,在九一八发生的情况下,老实说确实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主要应该以避免事件发生为主。

如果在918之前在东北日军占据的两省集中20到30万兵力,以10倍兵力威慑日军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事件发生以后,在日军进攻初期就给与日军坚决抵抗。在城市中和日军巷战,在集中兵力打几个歼灭战,不说能够取得胜利,至少也能大大缓解日军进攻的势头。

以日军918当晚进攻北大营为例,当时驻守的东北军第7旅有1.2万兵力,日军仅有500多人,如果东北军当时敢打,日军根本无法获胜。

之后1年的128事变,粤系十九路军和中央军第五军5万大军和日军7万主力鏖战了二个月之久,以伤亡1万多人的代价消灭日军5000多人。





如果说128是城市战,有些特殊。



台儿庄战役中,国军各杂牌军10万大军和日军两个精锐师团3万多人激战,最终歼灭日军1万6000多人。其中除了汤恩伯部以外,其他的各军的装备远远不如东北军。

换句话说,只要想打,敢打,勇于去打,总归还是有希望的。

像张学良这样不战而逃,什么希望都会没有的。

--------------------张学良这个人作为军阀是很特殊的,他懂英语,会开飞机,喜欢网球,高尔夫球,和老军阀格格不入。但是他很不成熟,在欧洲戒毒期间,张曾经短时间访问意大利。他目睹意大利表面的强大以后,居然回国鼓吹法西斯主义强国,这让蒋介石都大吃一惊。

918是张学良最大的转折点,由此也看出了他本人的众多性格特征。政治家一般分为两种,善谋不善断,或者善断不善谋。前者就如袁绍一样,可能成就一方霸业,但是长久下去难免失败。后者就必须获得一堆谋士的帮助,才有可能获得大的成功。杨虎城就是后者。


很少存在善谋又善断的角色,翻开古今历史,寥寥数人而已。也许诸葛亮可以算得上,其他人就难说了。

张学良此人是既不善断,也不善谋。他的性格暴躁冲动,固执轻信,多疑自大,这些都是政客最忌讳的品质,而这些性格伴随了张学良一生。

换句话说,张学良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如果不是父亲张作霖给其留下如此厚重的遗产,他可能早就被其他军阀吃掉了。






嘴巴甜一点,脑筋活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做事多一点,说话轻一点,微笑多一点。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升级  86.4%

UID
10002630
热情
1222
人气
1468
主题
9
帖子
1018
精华
0
积分
1864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5-8-20
板凳
发表于 2016-1-19 07:32:27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好长
               
When you have the facts on your side, pound on the facts. When the law is on your side, pound on the law. When neither the law nor the facts are on your side, pound on the table.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升级  40.4%

UID
10006324
热情
314
人气
426
主题
45
帖子
608
精华
0
积分
702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15-9-23
地板
发表于 2016-1-19 08:09:56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24.8%

UID
174746
热情
907
人气
2576
主题
30
帖子
1181
精华
0
积分
2372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9-3-3
5#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6-1-19 08:14:37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我都看完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升级  51.72%

UID
99537
热情
3830
人气
5431
主题
7
帖子
5771
精华
8
积分
7586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6-12-3

新时政 元老勋章 10周年纪念 跑题党 2018俄罗斯世界杯

6#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6-1-19 08:31:02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good~~~~~~~~~~~
作为一个混血儿,小泽玛利亚同时有着西方女优的狂野性感和东方女性的温柔唯美。当她出现在日本AV界时,立刻就激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为之扼腕。然而更多的狼友是兴奋,狂热。可以说,小泽玛利亚的出现改变了日本AV界的格局,也提高了全世界狼友的审美水平。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升级  75.44%

UID
125518
热情
14328
人气
21441
主题
50
帖子
1651
精华
0
积分
18772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7-8-8

最强王者 永恒钻石 尊贵铂金

7#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6-1-19 09:06:37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这么长 篇,  一早上都不用做事了. ......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升级  0.01%

UID
62836
热情
80638
人气
74643
主题
906
帖子
121388
精华
62
积分
139401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6-2-7

最强王者 永恒钻石 尊贵铂金 荣誉勋章 新时政 活动贡献勋章 猪猪勋章 精华勋章 灌水勋章 探索勋章 时事勋章 元老勋章 红人馆 哈卡一族 10周年纪念

8#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6-1-19 09:51:09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张公子做过唯一的一件果断事就是东北易帜,然后,没有然后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UID
187056
热情
7340
人气
8764
主题
1215
帖子
8013
精华
10
积分
12744
阅读权限
0
注册时间
2009-6-3

元老勋章 哈卡一族 10周年纪念 2018俄罗斯世界杯

9#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6-1-19 12:34:1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升级  39.3%

UID
353218
热情
6164
人气
6774
主题
76
帖子
896
精华
0
积分
6965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12-11-23
10#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6-1-26 17:11:32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张学良918事件时的不抵抗,其实张作霖也干过。1921年苏联红军进入蒙古分裂我国。当时张作霖是满蒙巡阅使,那时候的苏俄其实及其不堪一击。被日本,波兰,德国,轮着欺负,连当时苏联远东都在日本人手里,并且苏俄正直内战,中国军队完全有能力与之一战。当时的曹锟领导的直系北洋政府一方面向苏联提出抗议,一面将金钱,武器等等拨给张作霖让他去跟俄国人玩命。张作霖把中央政府的东西往腰里一拿,连样子都不作一个。这样一来,外蒙变成了俄国人的势力范围。张氏父子一个德行,都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UID
282831
热情
2387
人气
3901
主题
79
帖子
2380
精华
0
积分
4396
阅读权限
1
注册时间
2011-4-18
11#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6-1-27 15:24:30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升级  73.76%

UID
73819
热情
8772
人气
11210
主题
163
帖子
7042
精华
3
积分
13688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6-5-20

新时政

12#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6-1-27 19:33:14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没有张学良就没有新中国!就是这么任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 联系论坛客服| 广告服务| 招贤纳士| 新西兰天维网

GMT+12, 2025-7-21 05:51 , Processed in 0.02188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Copyright 2001- Sky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