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跟我收到的一篇文章形容的基本一样呢,既然如此,就把这篇文章也转帖过来吧,不知道南方都市报有没有发表这篇文章。。。准备去世博的朋友要千万注意哦。。。我自己都在犹豫要不要去了。。。。
令人恐怖的世博会 刘
伟
我是犹豫再三,才下决心給南方都市报写来这篇文章的。
因为南方都市报报头上赫然印着:“办中国最好的报纸”,中国还没有哪一家报纸上印着这句话,说明它们缺乏这样的雄心。我想“中国最好的报纸”起码是报道真相或让人说真话的报纸,所以我只給南方都市报投稿。
我要写的是上海世博会的真相。
可能我太不合时宜,如今世博会已成了中国的政治任务,国人都知道,一涉及政治,便不可说,也不能说,这已是中国的潜规则。
但我看到报纸上报道,说是刚刚高考结束的考生们的第一选择是去看上海世博会,他们十二年寒窗苦读终于解放了,全国不知有多少考生将涌向上海去看他们心仪已久、被媒体大肆宣传的世博会。
我刚刚从世博会回来,我要告诉这些被应试教育长期折磨的高中生们:你们将碰到一个比应试教育还折磨人的世博会! 我的感觉,游世博会简直是一个恐怖的过程,只能带回来几个噩梦! 我六月五日去上海世博会游览。先从住所邻居那里了解了一些世博会“攻略”,邻居高小姐告诉我,一定要带上面包和水,早晨六点多就出发去人最少的浦西二号门排队,九点开门后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进安检口并领到中国馆预定券。我严格遵照执行,第二天早晨六点出发,到达二号门还是吓了一跳,这最少人的入口处早已是人山人海。只见每个门口的栏杆有几十道,人们转着圈在排队,我赶紧从十多个入口中挑了一个人最少的队排入,前面已经有上百人了。这一排就排了近三个小时!站得我腰酸腿疼。有些有经验的人,带了折叠椅,极有耐心地坐在那里排队。 六月六日是星期天,不知为什么,世博大门一直要拖到九点才开,门口越集人越多,简直像文革开群众大会,热得人口渴难耐。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星期天就不能早开门?非要让排队的人等得心急如焚不可?更让人不可思义的是,二号门把售票处设在马路对面,如果谁要去买票,回来时前面就会多出好几百人排队了。 九点门终于开了,只见男女老少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安检口,我万幸跑得快,得到了一张中国馆预约券,是下午三点半到五点之间的。进到世博园,不得不承认世博园很大很气派,各种场馆很漂亮,休息区、交通车辆、饮食饮水等服务设施都很完备细致,真要佩服上海人想得就是精细。 我和同伴到了造型像水立方的石油馆,只见门口早排上了几十圈人,估计有上千人。志愿者跟我们讲,你们要赶紧排,否则以后人更多,得排三个小时以上才能进去。我向来讨厌排长队,觉得太浪费时间。遂决定去旁边的可口可乐馆,谁知也在烈日下排了近一个小时才进去,当时觉得带把遮阳伞是太重要了。馆内并不大,主要介绍可口可乐的发展史,看了一部几分钟的动画片,介绍可口可乐的生产过程。最吸引人的是每人发了一瓶可口可乐。我问工作人员,为什么不发给外面排长队的人?他们才最需要。工作人员说,昨天在外面发,结果引起争抢的混乱局面,吓得他们再不敢在外面发了,看着那些被晒得头晕眼花的排队者也毫无感觉了。 从可口可乐馆出来,发现石油馆前排队的人已经有几千人了,队伍转了几十圈,长得吓人。我真佩服中国人排队的耐心,一排三四个小时不当回事。 我们挑了几个排队不超过半小时的馆进去看了看,发现其中大多是些图片,或多媒体介绍性影片,在电脑上看效果可能更好,起码没那么多人头晃动。 下午去了浦东的中国馆。只见中国馆门前也有几十道栏杆,早已是人山人海,我才知道,预约券发了六万多张!我们足足转了几十圈,才到了门口排队,这一排又是一个多小时。中国馆终于放人后,我以为不用再排队了,谁知进到里面,还要排几十圈!看到那黑压压的人头,真让人绝望,似乎永远到不了门口。耐着性子终于进到馆内后,发现中国馆主要是三样东西:一是巨幅的清明上河图多媒体长卷,上面的人能动;二是秦始皇墓出土的铜车马;三是坐着游览车看两旁墙上的城市规划录像。其实在电脑上看三维动画更清楚,完全不必来排长队。 在中国馆内只大约半小时,却排了两个小时队,我还看到一位累休克抬去急救的观众。没有预约券的人,连排队资格都没有。我听到一位排队者这样说:进了中国馆,基本就被折磨得不爱国了。中国馆周围的几个馆都在排长队,沙特馆要排六个多小时,日本馆要排四个小时,韩国馆要排三个小时……。据一位观众说,民间原来流传着:如果你不好好工作,就送你去富士康。现在改成了:如果你不好好工作,就送你去沙特馆排队。据说有人在沙特馆排了九个小时,一天什么也没干,全排队了,比愚公移山还感人。看着那一圈圈的长龙,真让人觉得时间已经不是金钱,效率就是浪费生命。原来以为到银行排队是让人无法忍受的事,与世博排队比起来,在银行排队简直算得上莫大享受了。
我们累得专找不排队的馆进去,先后去了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越南、老挝、缅甸馆,但其中实在没什么东西,主要是图片、录像、工艺品展览,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让人无暇细看,三分钟就出来了。
傍晚,我们到了以色列馆,门口又排了半个多小时,进到里面,就是看到一些图片,看了几分钟的录像,只对一句话留下印象:你看到的一切,都是以色列创造的。怪了,怎么没中国人什么事?我们不是有四大发明吗?我觉得一些国家对世博会根本不重视,随便凑合了一些东西来忽悠中国人。 第二天我去了欧洲区,那里人多得简直恐怖,连草坪上都坐满了人。几乎每个馆都在排长队,西班牙、英国、意大利、法国、瑞士等馆都至少要排三个小时以上。我只好去队伍比较短的摩洛哥、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馆,但其中实在没什么看的,摩洛哥就把皇室成员的照片贴了一墙。我排队排得筋疲力尽,早早离开了世博园。看到手机短信显示,这两天进园人数都超过了四十万。据我观察,世博园不能超过10万人,否则就是折磨观众了,可连续多天都超过了四十万,到处人山人海,看展览基本就是看人头。我实在不明白,园区为什么不限制进场人数?每人160元的门票,无限制地进人,只顾赚钱,把世博之旅完全变成了恐怖之旅,根本不以观众为本,最后所有人都会带着极其恶劣的印象回去,世博会将变成败坏国家形象的象征。 看那趋势,人数只会越来越多,高考后和暑假期间将达到高潮,估计每天能达到60万以上,看世博基本上就是花钱买罪受了。 最让我奇怪的是,世博会很少有外国游客,几乎全是中国人,世界博览会基本成了中国各省人的排队大比拼。这说明世博会并没有吸引到世界各国的人,赚的还是中国人的钱。什么时候,排长队的都是老外,中国人坐在里面偷着乐,中国才算真正崛起了。
如此世博会,让我有几点强烈的感受,一是中国的大型活动太不以人为本了。首先园区应当限制入场人数,让入园者看得赏心悦目。在通讯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这并不难做到。可园方一味儿卖票进人,只顾赚钱,让人心寒。如此之多的人,园区应当三班倒昼夜二十四小时开放,并把售票处设在门口,在排队人的附近供应饮水、食物、折叠椅、遮阳伞,增加园区免费车辆。二是管理水平太差。人群如潮水般涌来,管理者应当有快速应变机制,比如迅速增加人手、增长开放时间、增加预约办法、设法分流人群。我发现我国的管理者都只会在战术方面小打小闹,却不会在战略方面出大智慧。比如园区广播不断在播送哪个馆要排几个小时队,哪些馆排队人少,意图分流人群,其实更关键的是限制入场人数,这种战略措施却无人负责。中国的医疗、教育等牵涉到大众的战略措施往往一团糟,从世博会的管理上就可以看出来。凭心而论,上海人的管理水平已经是中国最好的了,比如休息区设了很多喷雾口,减少暑气,到处是直饮水,餐饮交通等很多细节想得已经很周到。我跟同伴说:这种大规模的国际盛会,只能上海人来办。要是让别的省市来办,更会一团糟。三是中国人太喜欢凑热闹了,几个热门馆一排好几个小时,大家却乐此不疲,耐心和忍受力堪称世界第一。我觉得,中国已经不适合搞世博会这样的大活动了,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会让一切大型活动都成为恐怖活动。我一位朋友从园区里发短信给我说:“傻眼了,头晕了!”,看到这种恐怖的世博会,谁都会傻眼并头晕。四是中国人的消费能力惊人。世博园里的食品饮料都很贵,但所有人都不嫌贵,大把地花钱,尽情地消费。我真有些害怕,中国如果真的崛起了,地球资源能够中国人消耗吗?
世博之旅,只給我带来几个噩梦,深深感到,中国再不抓紧计划生育,今后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将变成噩梦。中国再不赶紧提高管理水平,今后将成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度! 最让人生气的是各类媒体,报纸电视上居然还在宣传,说是世博会“渐入佳境”,这种只看入园人数而不顾游园质量的所谓“佳境”,不是误导大众吗? 我奉劝高考结束后的学生们千万别去世博会,否则将給你们带来比应试教育还恐怖的噩梦。我奉劝媒体别再昧着良心说假话,而要不断批评世博会并給它支招,促使世博会走向一流的管理,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办世博会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