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搜索
热搜: 移民 留学
查看: 41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侠义恒久远,英雄永流传 [复制链接]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升级  0.01%

UID
62836
热情
80458
人气
74463
主题
906
帖子
121388
精华
62
积分
139221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6-2-7

最强王者 永恒钻石 尊贵铂金 荣誉勋章 新时政 活动贡献勋章 猪猪勋章 精华勋章 灌水勋章 探索勋章 时事勋章 元老勋章 红人馆 哈卡一族 10周年纪念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18:00: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微信分享
记得张艺谋的《英雄》上映的时候有这样一句广告语:侠义恒久远,英雄永流传。江湖心未老,侠客梦不醒。这是中国人极具特色的民族心,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值得沉思的一种文化现象。时至今日,对武侠梦的演绎越来越风起云涌,从司马迁到金庸,从《英雄》到《功夫》,以及当前大量充斥荧屏的武侠剧,似乎中国的武侠世界一直在延续发展,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武侠世界已经成了中国人精神世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津津乐道于武侠的功力高深、侠义精神、快意恩仇、江湖义气,而没有人去反思,没有人去追问,更没有人去批判,一任这种与这个时代要求并不一致的杂音,兴盛留存。
  武侠文化首推一个武字,无武便成不了侠。实际很早以前武侠这种提法主要是因为,这些“侠”是用“武力”去解决人世间的一些问题,并不是这些侠的实际武功有多高,这和当今人们理解的武功有很大出入。在最早的武侠中,最著名的有晋国的豫让,吴国的专诸、要离,齐国的聂政,卫国的荆轲。他们并不全都精通武艺,但经历却非常相似:最初都是蛰伏民间下层的豪杰或游侠,后来受到某些权贵的赏识和敬重,于是他们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而舍身行刺这些权贵的仇人。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中国早期的武侠人格特征和伦理价值取向——士为知己者死。这一新型观念对民间社会影响重大,知恩图报,从此成为了中国大众的行为规范和积淀于文化深层的古老民族传统流传至今,可是没有一个人去问这个“知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该不该去报,去报的又是什么样的“恩”?但无论怎样,这一时期的武侠其“武功”并不怎么出众,真正能一击而中的几乎没有,而使他们成名的也不是他的赫赫武功,而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式的慷慨激昂与豪情壮志。
  “侠”一词出现于战国晚期,是“养士”之风盛行的产物。韩非子给“侠”下的定义为“弃官宠交谓之有侠。”《韩非子·五蠹》载有:“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但最早和最精确的恐怕还要数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记载:“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司马迁对侠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准确地勾画出“侠”最基本的特征,成为后世侠客争相效仿的一种侠客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给侠是以一种很正式的名份,而且司马迁还特别写了一章《游侠列传》,这将侠提高到一个较高的社会地位,后世除班固的《汉书》在卷92著有《游侠传》外,其它史书中再没有了侠的踪影,侠成为远离正统社会的一个影子,每个朝代都有,但再无人记载,也无人敢记载。可是班固的《游侠传》与司马迁的《游侠列传》已大有出入,究其原因:一是侠士已经开始脱变,二是统治者对侠士的看法已经转变,三是儒家已经确立了正统的地位,而那些“以武犯禁”的侠自然也就只能呆在“江湖”,而再也进不了“庙堂”了。
  于是武侠文化不外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适应时境和满足生活的努力过程中创造形成了一群以武功为手段,以侠义精神为指导,特立独行,行侠仗义的侠客,并进而形成一种以侠义精神为制度,以侠义精神为规则的游离于正统统治之外,而处于民间江湖之中的武侠社会,从而形成了一种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今天对武侠的盲目推崇产生的必然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泛滥。武侠文化的产生实质上是大众心理的一种折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盲目推崇个人英雄主义的潜在文化趋势,反过来说也就是中国的现实社会中缺少有个性或特立独行的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时间较长,在封建统治初期还有一部分人有一种不屈从、不盲从、不随众的特立独行的人,如《史记》里记载的各式“游侠”,但一旦封建统治从各个方面都成熟以后,这种特立独行的人就少了鲜有再见。所以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文中把国人的人格特征概括为“温良”,用他的另一种说法就是,或许多可以将真正的中国人称为被驯化了的动物。温良的人格确实存在着“温顺和儒弱”的缺陷。今天看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屈从权势,从众随俗的大多数人的生活模式。由此可见,武侠文化中寄托的是大众对英雄的心理需要和推崇,也可以说今天武侠热恰好说明我们需要一种英雄、一种人格力量、一种具有特立独行人格的人。现实生活中又缺乏这种精神力量,所以我们需要这种心理替代或补偿。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这种心理替代或补偿只是在精神层面而言的,或者只允许在精神层面想一想,特别是今天以法制为主的现实生活根本不允许有以个人好恶而快意恩仇的大侠出现,所有一切是非都要在“法律”这一标准下去判定,而不是大侠的一人之见。
  今天看来,武侠文化中体现出更多的是农耕文化的特性,是一种极具封建性的文化残余。对武侠文化的过分宣传,实质上是对工业社会、法制社会的一种失望,以及对人治社会的一种向往,对武侠们的渴望和对清官们的渴望一样,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武侠是远去的那个社会最底层老百姓编造出来的一个美丽的梦,今天的我们应该清醒了。武侠文化随着工业化、法制化的进一步加深其缺陷会越来越明显,最终将只是成为一种文化来被广大民众所缅怀,而侠客也是注定只能成为过去的故事,活在人们遐想的江湖世界里去行侠仗义。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UID
81662
热情
204
人气
443
主题
33
帖子
757
精华
0
积分
731
阅读权限
0
注册时间
2006-8-5
受到警告 沙发
发表于 2009-8-30 21:25:33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 联系论坛客服| 广告服务| 招贤纳士| 新西兰天维网

GMT+13, 2024-11-1 17:38 , Processed in 0.01625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Copyright 2001- Sky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