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来新西兰的第一年,我一直以为这里的社区生活就是“安静、和谐、互不打扰”,结果没想到,我的后院不仅是种菜的地方,还是隔壁老王的“新闻直播间”。
事情是这样的——我家院子里有一排高高的围栏,本来以为它能保护我的隐私。可从某天开始,我发现老王的狗每天都要在围栏边溜达两圈,而老王总是慢悠悠跟在后面,戴着墨镜,嘴里哼着歌。可那墨镜角度微妙得很,正好对着我家的菜床。
我种了几棵番茄和辣椒,才一个月,社区微信群就有人私聊我:“听说你家辣椒长得特别旺,打算收几颗做酱。”我???我连朋友圈都没发过!后来才知道,是老王在群里分享了“每日作物生长进度”,甚至还有照片。
不止老王,我们这条街简直就是“八卦产业链”:前面那家老奶奶每天拎着信箱里的报纸在门口站半小时,其实是观察谁家车子没回,然后在群里问:“某某家是不是出门度假啦?”对门的小哥去年换了辆新车,第二天全街都知道了,甚至有人跑来我家打听他工作收入。
最绝的是,隔壁右边那家,每年圣诞节都会摆超级夸张的灯饰。去年不见了,社区立刻开会讨论“是不是夫妻吵架了,没心情布置?”结果人家只是灯坏了。
当然,身处这种环境,想当“透明人”是不可能的。就拿我来说吧,嘴上说着“不爱凑热闹”,结果每次倒垃圾都忍不住顺便瞄两眼邻居的后院,看他们是不是又换了新的烤炉。超市偶遇邻居,我还能自然地接上话:“哎呀,你家那棵柠檬树今年长得真不错。”对方愣了一秒,估计在想我啥时候去他家视察过。
久而久之,我发现新西兰的邻里八卦,其实跟国内社区大妈的“长椅新闻”一个原理,只不过场景换成了围栏、草坪和超市过道。八卦不是坏事,它某种程度上让我们这些离乡的人,感受到了“被关心”的错觉,哪怕这种关心带着一丝偷窥感。
所以现在,我不但不防着老王,还会在种菜的时候大声自言自语:“这辣椒估计下周就能吃啦。”方便他回去给群里报喜。毕竟,在一个无聊的小社区里,有人期待你的辣椒成熟,也算是一种温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