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oeylitfut 于 2016-8-17 21:05 编辑
Base奥克兰的一个无聊微信公众号(zoeylitfut) 不定时聊骚发飙 我们普遍认为年幼无知的少女或水性杨花的女人,心怀不轨的男人和社交障碍的屌丝才会网恋。在铺天盖地的新闻里,我们看到这些人或心中有鬼,或心纯如水,反正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所有的信息都指向网恋是一件不靠谱和低逼格的事。所以,网恋的聚众群体都成了单一扁平的人物。 我第一次开始对网恋这件事有所改观是姜思达在奇葩说第三季的时候,声泪俱下地讲述他的网恋经历。我诧异于一个已经论证了他是有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人也会网恋,还陷得挺深。这一定不是因为我们有那么无知,愿意相信一个看不见样貌的人对我们的倾诉衷肠,而是我们愿意对这个世界抱有最大的善意,去向一个陌生人交付信任吐露自己。 直到有朋友向我讲述了他的相亲经历,我开始觉得,网恋比相亲靠谱多了好吗。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网恋可以让你真正了解一个人。 (ps:相貌作为一个永恒不变的必然因素,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大多数时候,相亲强调的是双方的社会属性。男女双方在职业,家庭,财富,教育,地域等条件都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才会开始了解对方的个性。在这种模式下,社会属性优先于自然属性发挥作用,甚至很多情况下它抑制了自然属性的发挥。 用不变扭的话说,就是“相亲是将两个人分别放在天平上称上一称,重量对等了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我们怎样从一个人的附属性质上了解他,知道他是否是一个有趣的人,了解他的个性和生活背景,习惯,抽什么牌子的烟,两只脚上穿一样的袜子,看什么类型的电影,保持空间,然后彼此尊重。我没有否认相亲的价值,因为这是一个直接粗暴得去了解一个人的方式。在一个什么都追求速度的时代,它是再平凡不过的存在。 可是转过头来看我们一直都歧视的网恋,它是需要你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了解一个人,从蛛丝马迹——用词,标点,生活作息,会不会做饭,周末的安排,定义一件事物,发表一个观点,然后勾画出他的外表轮廓。然后你们见面了。这个时候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你发现你需要对你原来的勾画做填补,做删减,涂涂抹抹,或整个儿废弃掉。你突然觉得整件事都很神奇——你了解了他的社会属性,了解了他真实生动的样貌,了解他是一长串侧夜不眠的信息所组合起来的真实个体。这个个体你熟悉又陌生,当他和你想象的大相径庭的时候,你会惊恐,逃避,或欣喜不已。 相比于相亲,网恋纯粹美好到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