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2872
- 热情
- 26387
- 人气
- 28461
- 主题
- 946
- 帖子
- 33226
- 精华
- 4
- 积分
- 44592
- 分享
- 0
- 记录
- 13
- 相册
- 1
- 好友
- 70
- 日志
- 53
- 在线时间
- 7374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7-19
- 阅读权限
- 30
- 最后登录
- 2025-1-17
    
升级   22.96% - UID
- 122872
- 热情
- 26387
- 人气
- 28461
- 主题
- 946
- 帖子
- 33226
- 精华
- 4
- 积分
- 44592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07-7-19
|
早前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一篇比較中日兩國火車飯盒的網帖引起熱議,同樣賣人民幣 50 元,新幹線飯盒賣相吸引,餸菜款多,高鐵伙食儼然就是頹飯。有人感嘆大陸物價狂飆,生活質素追不上生活指數,亦有人從中看出中國供給側改革的命運。
新幹線的高檔飯盒售約 1,000 日圓(64 元人民幣);中國高鐵飯盒則無定價,有 50 甚至 60 元,最便宜也有 15 元,不過有一個網民公認的共通點,就是難食,因此不少人會自備杯麵。
比較兩國物價,40 元飯盒在大陸絕對不算便宜,為甚麼中國人的回報與付出不成正比?日經新聞的村山宏分析,因為中國缺乏競爭。
他崇洋,他賣國。
村山宏指出,日本的火車便當有日式、西式、三文治等十餘種選擇,在東京一類大車站,更有幾百種便當同場競賣;相反,在「中國鐵路總公司」管理下,火車上的經營權不乏優先篩選,或許出於標準規限,也許也有既得利益,結果是中國的火車飯盒缺乏競爭,造成低質而價高的頹飯現象。假如像日本一樣開放競爭,相信情況就能有所改善。這也是中國「供給側改革」的盤算。
不過,中國意欲改革經濟,從投資主導轉型至消費主導,事實似乎不太順利。雖然美國智庫「Demand Institute」估計,未來 10 年中國個人消費將按年平均增長 5.2%,然而最近兩年消費增速下滑,GDP 增長亦跌至 25 年新低(甚或被指造假),而消費群組又見兩極化趨勢,不同階層的人,消費模式亦大有不同。
高盛報告指出,目前中國消費市場依賴一小撮中產階級,而中產階級佔人口約 11%;高消費者則約有 140 萬人,人均年收入有 50 萬美元以上,而金字塔底層則有 3 億 8,700 萬農村就業人口,年收只有 2,000 美元(約 1 萬 5 千港元)。消費模式方面,「衣」、「食」佔個人消費一半,然而,中國主流消費群體的購買力仍然低落,日均消費額僅有 7 美元(約 54 港元,美國則有 97 美元,即約 750 港元),而即使餐飲業十分發達,過半數都市藍領每日伙食開支仍低於 5 美元(約 38 港元),僅有 2% 消費群體日花過百元於飲食。
有意見指,大陸物價與質素不成正比,導致高消費族群流失海外,到日本爆買。
高盛認為中國消費成長極具潛力,但從消費模式看,看法可能過度樂觀。消費市場靠小部分中產階級帶挈,然而中上階層主要偏好離境消費,不是來香港走水貨、去日本爆買,就是去歐美掃名牌,由日用品到奢侈品,負擔得起的多數「媚外」。中國消費潛力的確巨大,但很可能都增長在國外,尤其現時中國持護照公民僅佔人口 4%,高盛預期 10 年將增至 12%,離境旅遊人次將由 2015 年 1 億 2,000 萬於 10 年內倍增。即是說,隨著中國人消費力增長,離境旅遊人口愈來愈多,將會壓縮留國消費的開支比例。現時大陸政府打壓海外代購、禁買保險等等,正是為了防止這一類資金流出的趨勢。
那麼多中國人「賣國」也要食美國家鄉雞,「崇洋」吹捧日本便當,村山宏認為,歸根究底,都是因為大陸物不所值。從消費者對高鐵飯盒的吐糟,可見價廉物美的產品極有市場,不過供應方面未能配合。例如,大陸中產之間掀起「醫療旅遊」熱潮,即是外遊期間做體檢、手術。中國為遏止消費外流,近年放寬對醫院的管制,引進外資,不過截至今年 2 月,外商獨資醫院只得兩家;金融業也不例外,由於既得利益者的阻撓,供給側改革不見進展之餘,政府憂慮經濟惡化,又進一步擴大投資,重回投資主導的老路。
可以說:高鐵飯盒的賣相,就是中國經濟的真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