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1927
- 热情
- 2326
- 人气
- 1105
- 主题
- 10
- 帖子
- 14379
- 精华
- 52
- 积分
- 9059
- 分享
- 0
- 记录
- 0
- 相册
- 1
- 好友
- 2
- 日志
- 0
- 在线时间
- 449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7-2
- 阅读权限
- 30
- 最后登录
- 2022-6-27
   
升级   81.18% - UID
- 41927
- 热情
- 2326
- 人气
- 1105
- 主题
- 10
- 帖子
- 14379
- 精华
- 52
- 积分
- 9059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05-7-2
|
莫把无知当本钱 - 学院设计同商业价值的平衡观。
引:
争论见原文:
http://www.skykiwi.com/bbs/viewt ... &extra=page%3D1
煎熬并快乐:“学校好坏没有用,graphic design 和fine arts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看你如何把握客户。只要能make money,就是成功的设计。真正好的学校就是设计公司和大街小巷。
这里老外教的设计就是垃圾。很多缺少实际的商业价值。
brodesign的网页我只给个50分。不过有潜力。”
既然“煎熬并快乐”提出来,那么我们讨论一下。题目是为了这句话来设的,副标是我想说的观点。加上之前写过这样的论文,我倒是有些话要说。
我在大学学的图像设计,是基础。一些RULES, 你可能要先知道,然后能才去BREAK。
大学里面学的东西,很多是在工作上不会系统去学的,也没有时间去认真学。比如DESIGN HISTORY。西方艺术发展史你不懂也可以一样去设计,但是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你的分析能力和内涵是非常有限和局限的。比如说一些广告,很多人觉得好看,但是说不出来缘由,至于什么时期什么样式的REFERENCE,估计就更是找不到门路。这对一般人来说,没有必要,但是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一个设计师应该有的职业素质。
学校系统的学习TYPOGRAPHY,国内就不会教。外面工作了更是不会教。这里给你引用一段苹果公司和Pixar动画工作室的CEO,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2005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词:“Reed大学在那时提供也许是全美最好的美术字课程。在这个大学里面的每个海报, 每个抽屉的标签上面全都是漂亮的美术字。因为我退学了, 没有受到正规的训练, 所以我决定去参加这个课程,去学学怎样写出漂亮的美术字。我学到了san serif 和serif字体,我学会了怎么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之中改变空格的长度, 还有怎么样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样。那是一种科学永远不能捕捉到的、美丽的、真实的艺术精妙, 我发现那实在是太美妙了。”(Jobs S ,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Stanford Report, June 14, 2005)
如果阁下认为老外教的设计都是垃圾,那么请问,英文字体的变化,现在字体的演变和信息传达,在广告中的应用,是不是都是垃圾? 你大谈商业环境下学习,OK,我们谈商业环境。 举个例子,看看你周围的户外汽车广告,请注意上面的字体运用。多少汽车广告是用了3种不同字体以上的?多少人现在还用SERIF装饰字体?信息是如何利用字体传达出来的?是不是多用白色和空间? 你可以说:WHO GIVES A xxx。但是我告诉你,这些字排,不是凭白无故就出来的。给这样的广告商设计,概念都是很清楚的,用什么样的字体,什么样的色彩,留什么样的间距,传达什么样子的信息;都是很严谨很细致的调整过,更是要通过客户和广告商的一关。什么是商业价值?广告出来以后汽车有销量,算不算?
苹果电脑估计大家都应该知道吧,IPOD更是苹果现在的主打产品。其功能,和市面上其他MP3 PLAYER差不多。大家买的,是他的设计,是潮流。看看IPOD之前的广告,黑白对比加动感剪影和色彩。这样简单的海报和广告,没有系统学习过设计的人就是做不出来,学校里面学习得设计原理,在这个上面完全能够体现。很多人该广告会空,太少内容。外行来做,往往会做到花饰满天,却往往忽略了简单便是真得细节。IPOD算不算商业成功?我说算;就凭现在满街得白线耳机。 我说这个例子得意义,就是设计和商业得成功结合。
平面设计和广告,在西方发展和成熟时间都比中国要早。现代广告行业在中国,基本上就是抄袭西方概念。现在才慢慢开始发展自己得一些东西。。何况国民素质问题摆在面前,大家不理解,我觉得可以原谅。
谈到设计垃圾和商业,你走得是极端路线。但是我不能完全否认学院派设计和现实商业设计得隔阂。在学校,被鼓励是搞完全创作,学校给的restraints很少,鼓励的是学生自由发挥思维。这样的作品,可能会有GREAT DESIGN,甚至得奖。但是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学院派的东西太朦胧,没有明确的商业目标和价值。我自己很有感受,如果掌握创意思维和商业价值的平衡点,是一个成功设计师的必修课。
这里再给你举一个例子,Kevin Airgid, 最近写了本书叫<Web Designer's Success Guide>.作者是美国年收入超过10万美金的网页设计FREELANCER,99年他自己出了一个网站。叫“The Attack of the Killer Web site”(资料网站http://www.airgid/flash)当时在设计界反响很大。世界上很多设计门户站点都有转载。网站访问次数和流量突然猛增,他不得不更换服务器来应付大量得访问。但是很奇怪,他得网站没有给他带来额外得任何项目。后来他和自己得一些客户谈,才发现客户不理解外星人和机器人和他得网站服务有什么联系。他们看不到里面的商业逻辑.

原文:
(Fig. 1.1) “The Attack of the Killer Web site”generated a tremendous amount of attention in the online design community. When I launched the Web site it was featured in several design portals around the world. My Web site usage statistics skyrocketed and I even had to move up to a new hosting plan to keep up with the bandwidth the site used. Although it was receiving a lot of attention from the Web design community, it did not generate new work. I did a little digging
and talked to some of my clients. Most of them did not really understand why I had a slew of aliens and robots dominating my site. They could not see the “business logic” behind it.
(Kevin Airgid, Web Designer's Success Guide, pg10, Copyright 2005 Airgid Media Inc)
后来他自己从新做了一个网站,非常的商业化。PORTFOLIO是直接放到主页,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点很多下才访问。SIZE也是更小,更方便DOWNLOAD。USABILITY大大提高。针对客户访问,直接展示作品。他不怕网站结构BORING,因为拿出来SHOW的是作品。

“Corporate design may feel boring to Web designers, but in my experience it
helps keep a Web site grounded in reality,especially when you have a lot going
on in your portfolio. If we do our job, the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and interface design should compliment one another and provide a pleasant user experience.” (Air G, Web Designer's Success Guide, pg11)
后来他的新网站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这是不是商业价值的体现?估计我说这个例子就很能体现出来你的极端观点。
但是我想点明的是:做商业风格,不代表没有CREATIVITY,不代表学校教导的理论不适用。世界顶级的设计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学校里面的创作,然后再运用到商业上面的。把握的尺度如何,就要看你个人才能了。
其实搞设计,和搞科研差不多。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学校,学习原理,然后不断的试验。有了一些好的成功,那么我们将精华元素保留,再运用到商业上面去,推进时代发展。
如果你是经过正规学习的设计师,那么你一定有听说过上个世纪20年代的德国设计名校:BAUHAUS。学校里面的试验风格,和现超前的设计风格,就算今天来看,也是不过时的。可以算是现代设计学院的鼻祖之一。
如果学校没有牛人,那么也就撑不住设计名校。Herbert Bayer, Laszlo Moholy-Nagy, Jan Tschichold, 都是BAUHAUS的老师,Herbert Bayer之前是BAUHAUS的学生,后来留校当了老师,一些设计作品包括HAUHAUS字体都是经典之作,人家到了晚年都还在做设计。后来希特勒搞二战,关闭了学校。一些老师被迫逃离到美国发展。这样从欧洲因为战乱到美国发展的设计师不在少数,也打下了美国现代艺术设计的道路。
BAUHASU无论是字体,摄影还是平面,都是试验的先驱。学生和老师在学校里面,完全是以商业FREE的环境来创作。出来的作品,虽然没有直接的商业价值,但是其精华被保留了。我们现在多用的SAN-SERIF 字体,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被逐渐使用。现代字体的经典之作 - Helvetica 也是到1961年才被Edouard Hoffman 和 Max Miedinger设计出来。
终结:
可以这么说,没有之前设计学院的探索和创作,就没有西方现代设计的根基。设计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运动,正是这种不断的探索和运动,才造就了精华。其精华的商业价值,也就自然的被人们广泛运用并认同。学校里面学到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训练的是基本功,被鼓励探索和创新是一个优良的设计学院,应该具备的条件。尤其是美学这种东西,主观意见占了很大成分,个性同生活经验很大程度上能从你的作品上面体现出来。
再次重复,如何在创意和商业价值之间平衡,是每个设计师的必修课 .
“学校好坏没有用,graphic design 和fine arts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看你如何把握客户。只要能make money,就是成功的设计。真正好的学校就是设计公司和大街小巷。” 此话不假, 但是要看你用什么心态来看待设计了。至于你最后提到”brodesign的网页我只给个50分。不过有潜力。”我在这里虚心的接受你的50分。凭良心说话,就创意而言,这个网页能拿50分算高了。因为我的针对市场更本不需要我去做太花饰的网页。简单,明了的PORTFOLIO是雇主所需要了解的一切。这和写单页CV是一个原理。 我做这个站点,考虑了很久。我完全可以做成全FLASH的INTERACTIVE动画,动态MENU加音乐,做纯粹是基于创意的站点。但是参考了众多意见和例子,还是决定针对市场,做商业化的让步。我站点上得东西,也基本上都是给商业做得。就USABILITY来说,站点设计我是下了功夫的。真正懂行的人一看就会明白,我不用说太多。不是不想SHOW我得创意方面和技术,但是做设计要讲究原因,我有我得商业逻辑在这里,也就不怕别人评价。
“这里老外教的设计就是垃圾。很多缺少实际的商业价值。”这个问题我已经辨证过了。这是极端思想,和我以前想法差不多。不过你学得越多,观察得越多,分析能力就会越强。后来自己仔细想想,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情。什么叫自我理解?什么叫学以致用?如果你连这两个问题都搞不清楚,我觉得我们不是在同一个世界上对话。我能够靠我的站点养活我自己,能挣到钱,那么用你说法,是不是也是成功?50分的成功,说明还有100%的发展空间。我很高兴。
商业价值固然是重要得,钱也是人人都爱的。但是用垃圾来否定教育和艺术修养,就是该挨板子的表现。
请君莫把无知当本钱。
小波
PS:我倒是很希望见识一下阁下的作品
[ 本帖最后由 bordesign 于 2005-10-5 08:2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