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H和小P美食日记
香辣虾蟹炒年糕
【楔子】某日里来馋虫发作,非常想念簋街的麻小。 东内大街,十里红场,白日里不过是外表普通食肆数家,一入夜,红灯高挂,热锅下油,便成食客天下。那里似乎算得上是爱吃辣的人的集中营,大江南北,重庆香辣,成都麻辣,湖南干辣,贵州酸辣,各自站得一席之位。有小哥沿街拉客,指挥停车,边指挥边做着自家的广告。
常去的那家专打麻小,定坐往往是不好使的,店家极傲,门外一排红色塑料凳子,手掌大等位纸一张,且等去罢。人多也不赶客,但发一塑料碗瓜子,就着夏夜的凉风,闻着整条街的红辣香味,慢慢地磕,天南地北地聊。等到坐到桌前,那辣意早已酝酿得淌在嘴边,一不小心就能流下来。好在店家上菜特别快,红红亮亮的一铁托盘,腾着热气,麻小像是从辣椒麻椒里长出来的似的,发你一只手套也来不及用,便开始剥壳,还烫得不行,嘴里嘶嘶地响,好不容易吃下一口,肉莹莹如软玉,顷刻辣气四溢,下至胃肠,上至天灵,川府的绿花椒也趁机麻木你的双唇,越是吸溜店里的冷气,越是觉得麻辣难耐,只逼得你鼻孔里都冒得出火来,才赶紧灌下一口镇得带冰渣子的燕京啤酒,刹那间像水泼了红烧热铁块,滋的一声爽得你每个毛孔都冒着烟。
一念未灭,一念又生,馋虫又勾搭起当年留学生食堂的牛肉炒年糕。6块钱一盘,从油乎乎的小窗口由大师傅递出,满堂吵杂着各种各样的声响中传来一声叫你手中的号,远看那盘里如白雪堆积,急急奔了过去,细闻下却是实实在在的煎炒烹炸人间烟火,牛肉焦嫩,年糕绵软又有咬劲儿,早已喉头大动,佐以5毛钱一杯的酸梅汤,就是我大学生活最美好的美食回忆。酸梅汤虽不是常年都有,牛肉炒年糕却是时时常供,并继而在中区教师食堂大师傅的发扬下,演变出酸菜牛肉炒年糕、酸豆角鸡丝炒年糕、白菜牛肉汤年糕等诸多品种。但其中只有那牛肉炒年糕,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和低调,成为与“静林包子”一样著名的经典。
我的朋友总笑话我说我就爱吃那些个老太婆喜欢吃的东西,年糕啦,糯米啦,软糯还得弹牙有咬劲儿。就如同老外同事无论如何也不认为糯米糍是一种甜品一样,我也认为在烤好的羊腿上抹巧克力酱是毫无食商逻辑的暴殄行为,身在异国他乡,为了安抚时不时就发作的馋虫症候,从未在国内动过锅镬刀火的人,也不得不操起十八般厨具,切炒烹炸,一裹食欲。室友小P,虽不做饭,但胜在爱好洗碗收拾,且饭点极低,成为我试手的绝佳对象。
于是有了这出三岔口摸黑打架般做出来的香辣虾蟹炒年糕。螃蟹小,多为出点鲜味儿,被年糕收了,肉类则以虾为主。奥克兰没有活虾,只有冻的,肉不够弹,听闻鱼市场有卖scampi,类似麻小,但还没买过。想必若用以替代,味道极佳。
【食材】
1. 虾200克;螃蟹3~5只,看大小啦,丰俭由人,螃蟹斩块;都用一小杯黄酒腌上,加少许盐;
2. 香辣虾辣料一包,我用的是秋霞牌,奥克兰这个牌子貌似比较火。如果没有,可以用老干妈、辣椒、香油、花椒、豆瓣酱自己炒制,也不麻烦;
3. 冻年糕一袋,取半袋,看自己口味了。
4. 酱油老抽少许,糖少许,姜葱少许;
5. 罐头鸡汤少许,洋人叫stock,华人超市买史云生就好啦。
6. 可以放点青椒,颜色好看哦,吃起来也爽口。
【做法】
1. 热锅中火下油,别让油太热,放入少许姜葱炒香,下虾和螃蟹翻炒一会儿,等虾开始变颜色,放一汤匙酱油,一汤匙老抽,大火盖盖子焖上2分钟;
2. 按照个人受辣能力,加入辣料包,爱吃辣如我的人,喜欢放上3大勺,回头吃得爽得很,哈哈。同时放入适量的白糖。
3. 加入年糕,同时加入罐头鸡汤,试试味道,如果太辣了可以加点白糖。鸡汤以能覆盖1/2所有食材为准,太多了不好,会把年糕煮烂。
4. 盖盖儿煮就好啦。大概5分钟到8分钟,中间找个机会把青椒扔进锅,想吃软点儿的就早放,想吃脆点儿的快关火了再放也可以。开盖子看到年糕已经吸入了80%的鸡汤和辣汤精华,就可以关火啦。关火之后可以再闷一会儿,最后汤汁不要太多,但也不可以煮干哦。
5. 起锅上菜,闷骚的人儿可以加点绿色的香菜作为装饰,实诚的人儿就直接上桌儿开吃吧。
[table]
[tr][td]
【馋嘴笔记】
大H:大爱里面的年糕啊,每个都汁液饱满地柔和了海鲜的甜味和酱料的辣味,嚼起来软糯有劲。我们用的是countdown的剥壳儿虾,但有时候也用带壳的冷冻虾,带壳儿虾就多用油煎炸一会儿,这样吃起来的时候皮也是脆脆的。虽然我吃海鲜容易过敏,但是还是抵不过那只蠢蠢欲动的馋虫,先吃了再说,饭后再讨论过敏和减肥的问题。
小P:我的美食心得是,吃这道菜要上手,不好的地方在于比较费餐巾纸啊,这里的纸好贵啊,下次吃改用厕纸(大H:抠门儿啊,你要当房东FML版都会被灌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