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5997
- 热情
- 23343
- 人气
- 25545
- 主题
- 1721
- 帖子
- 34288
- 精华
- 51
- 积分
- 42693
- 分享
- 2
- 记录
- 0
- 相册
- 3
- 好友
- 178
- 日志
- 0
- 在线时间
- 1428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4-22
- 阅读权限
- 30
- 最后登录
- 2024-8-27
    
升级   13.47% - UID
- 115997
- 热情
- 23343
- 人气
- 25545
- 主题
- 1721
- 帖子
- 34288
- 精华
- 51
- 积分
- 42693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07-4-22
|
这个造型里的凤钗是非常别致的一个,双翅平展,似乎随时可以随风飞去,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灵巧.身上的锦缎对襟长褂用了肉桂粉搭配浅银红, 都是一不小心就容易穿得俗气的颜色,还好穿在了丰润的她的身上,那一份饱满端庄,又岂是一个美字了得?

清虚观打醮,明黄色直身长衣上绣着对称的芍药花图案,可惜图片历史有些久

第二张,这张也带着,顺便说一句,宝钗头上的蝴蝶发赞灵动飘逸,是会颤巍巍的抖动的,我记得琉璃世界那一集里她也带过.

三张,和最初那张的衣服颜色是同样的色系,也是同样的美丽.这中款式的对襟长衣,后来每个姐妹似乎都做了一件....除了林妹妹,她总是那么与众不同.

含情凝睇,脉脉无语.
都说不思量,其实思量长.
说时只自遣,不说神亦伤.

应该也是一张定装照,只不过穿得是冬装,.发钗的串珠做的十分漂亮,凤尾稍微粗糙了一点,应该是还在定装阶段.

这副坠子一直配她到出嫁......有没有人赞成其实宝钗才是最大的受伤的人?
就像这银杏叶耳环,杏者,幸也;银杏者,迎幸也.
为何她求了一生,这幸福还是不属于她?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仔细看这张,不正是"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吗?
衣饰全用粉红色,毕竟宝姐姐难有如许娇憨贪玩之时啊.
对了,宝姐姐始终佩带的也有一个饰物,那就是-------那枝金色珠簪,正好与林妹妹的白色遥相呼应,一白一金,一个纯洁一个华贵,一个清幽一个富丽.......

那朵兰色绒花特别的柔美,记得吗薛姨妈说过宝丫头古怪着呢,从来不爱这些花儿啊粉的.....所以才把12朵堆纱宫花送给了其它姐妹,看来,不爱并不代表不适合,宝姐姐一样把它戴出了别样的风情.

这套衣服也要说一下,可真不啊一般的美,因为当时宝玉说她体丰如杨妃,顾而怯热.羞花美人杨玉环如何能够不美丽?所以这一段戏,无论的灯光,服装,化装等都达到了宫廷繁华盛世般的绚烂.水红亮缎,粉紫镶边,翠绿水滴耳环,春意融融的组合,偏又有一份说不出的华贵,

这是远一点的镜头.那些精雕细琢的家具摆设也是了不得,也只有这古色古香的环境,才能为宝钗这个百年难得的美女加分啊.

这是语带讥诮时的表情.

这是妙语反击时的表情--------“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试想想,如果宝姑娘生在当今,估计律师是最适合她的职业,不说则已,一说必中要害!

任是无情也动人,连生气都这么漂亮.多少年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美女了....可遇不可求

这一张造型是宝钗生病在家时,周瑞家的顺路前去探望,全剧中第一场宝姐姐的重头戏.我们先来看书中的文字:"薛宝钗穿着家常衣服,头上只散挽著纂儿,坐在炕边里,伏在小炕桌上同丫鬟莺儿正描花样子呢。"读过原著的人必定印象深刻,什么是"家常衣服"?什么是"纂儿"?估计很多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疑惑,也正因如此,宝姐姐才避免了出场即被定性的俗套写法,-------可也不要被曹公蒙蔽了,他用得乃是晋人食甘蔗,渐入佳境的妙着,这"家常衣服"和"纂儿",后面都有所交代,只是我们不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罢了.大家应该注意到的是此时宝钗正在养病,已经是两三天不曾出去,只在家中做女红......

原著中关于探宝钗的文字:
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现在大家心里应该比较靠谱了,哦,原来这所谓的家常衣裳,应该是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和葱黄绫棉裙-----再一看那场戏的造型,与冷香丸一节的确较为接近,所以可见,87版的电视剧还是注意到了两场戏的细节照应的.
上图和下图两张图片对比,衣服就完全相同,发式也没有大变化,只是第二幅宝钗病情应有好转,所以装饰上多了一根镏金扁簪,鬓边另插了一朵绒花而已.妆容清新淡雅,虽是在病中,却没有半分憔悴之意,大家闺秀理当如是.

再来仔细看她的衣饰,细心的朋友就会发现,棉袄是穿了,葱黄棉绫裙子目前看不到,到是那件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是个怎生模样?----应该是考虑到观众们的审美,电视剧做了较大的改动,因为宝姐姐本身就是丰腴晶润的杨妃型美女,此时又是开春不久,身上穿了棉袄再加皮草坎肩,似嫌过于臃肿,因此将其减去.
另外,曾有许多朋友不明白蜜合色是何颜色,须知"蜜合"二字本是中药用语,即指一般做丸药时除将各色药材碾碎备用之外,还须准备蜂蜜朱砂等物,与药末和匀,团而为丸,蜂蜜起黏结,祛苦涩作用,朱砂取颜色红艳,去邪祟作用.因此蜂蜜之金黄,朱砂之丹红相掺和,应当就是所谓"蜜合"之色,多数典籍偏重于"微黄而带红色",即为蜜合色了.而我们再看这件漂亮的棉袄时又会发现,正好相反嘛,这是胭脂红点赤金线的缎子啊!-----呵呵,应该也是考虑到上镜的问题才这么处理的.众所周知,摄影灯光一般较强,如果演员的服装色泽过于浅淡,画面上出来的效果就会黯然失色.微黄之色原本就细微,强光一打,只怕衬托得病中的宝姐姐会如林妹妹一般的虚弱了.所以,服装师做了最大的调整,保留了黄,红二色的底色,却打破了起比例,改"微黄而带红色"为"淡红而配金黄",效果就出来了,再配上银红色的内襟,这件"半新不旧"的小袄即使是20年后的今天看来,一样温婉娇媚.
再补充一点:"蜜合"二字,民间多取其"亲密和合"之谐音,所以是旧时很受人们偏爱的色泽,曹雪芹公将其用在一向清心寡欲的宝姐姐身上,其深意还多须揣测,择日更言.

小袄变了颜色,裙子也只好跟着变.可惜电视剧中的宝姐姐镜头一直是坐着的,所以只好找了一张坐的图片来.不过这幅图也向我们证实了,搭配那件蜜合小袄的裙子不再是葱黄色,而是华贵的宝石蓝了.两种颜色一暖一寒,一轻一重,得体合度.

这件衣服另一次出场是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一节.如图,我想感叹的是,原剧的造型师,服装石史延芹先生在这些方面的确没有少下苦心,剧中凡诸钗同时出场的热闹剧码里,为避免"花多眼乱"的反面效果,常常给各位姐妹设计同样款式同样质地的衣服,不同的只是色彩罢了.这样以来,无论各个人物性格偏差多么大,全局的整体感依然很好.比如下图中,我们就一目了然的看出来,黛玉的粉蓝缎子直裰的设计和面料与这件几乎完全相似了.

这是重头戏"宝玉受笞"一节里的造型,每次看见我都想起那首晏几道的<临江仙 >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这首词写的原是作者爱慕一个美丽的女子,可惜因缘不成终于离散,佳人难再空余怅惘之情.总觉得非常适合宝钗的爱情---上片是对她的描述,”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说的不正是这幅图上的玉人吗?下片时恩义已决,似在隐喻宝玉的悬崖撒手,而宝钗纵然风情无限,也只是”酒醒长恨锦屏空”,所谓的金玉良缘,亦不过’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罢了......伤感....

这场戏是原著中宝钗真情流露的仅有之例,写得可谓形神兼备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象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不记得谁说过,说宝钗乃是众裙钗中第一等的野心家-----真该让他好好品评一下曹公的原文,这样一个娇羞脉脉,真情流露的姑娘如果也是野心家的话,则宝玉口中的”国贼禄蠹”真不知要不堪到何种地步了. 正因为有真情,所以这出戏里的宝姐姐分外的娇媚动人,衣服就用了十分少见的嫩红色.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这是有着相似背景的三个主要女角色.
黛玉寄人篱下,含嗔带怨,此时又已经与宝玉共读西厢,芳心萌动,所以造型上越发飘逸.发间的粉色芙蓉极其巧妙的传达了人物对爱情的渴望.
宝钗是寄住贾府,衣食自理,造型上选用了鹅黄与金黄这两个同色浅淡结合,呜呜,必须强调是我最爱的宝钗夏季造型,褙子是从胸前便开分,衣服质料用轻纱,随风飘舞的时候,美得很啊.
再看湘云,此时的湘云,正是娇憨活泼,无忧无虑的时期,还有什么颜色会比海棠红更适合她呢?周汝昌先生很喜欢她,认为怡红院的海棠正是为她而写,这件衣服的样式其实不如钗黛,也正是这一抹海棠红,让她越发亮丽.

看下全身效果轻盈飘逸,不让颦颦.
看下全身效果轻盈飘逸,不让颦颦.

这是清虚观打醮,时近初夏,这两个造型的成功之处是手中的团扇,黛玉是菱花造型,宝钗是满月型,一个灵巧,一个圆通,恰倒好处.

[ 本帖最后由 annie0002 于 2009-8-24 15:1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