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289
- 热情
- 32
- 人气
- 2
- 主题
- 0
- 帖子
- 527
- 精华
- 11
- 积分
- 306
- 分享
- 0
- 记录
- 0
- 相册
- 0
- 好友
- 0
- 日志
- 0
- 在线时间
- 33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2-12-4
- 阅读权限
- 20
- 最后登录
- 2017-9-5
 
升级   35.33% - UID
- 12289
- 热情
- 32
- 人气
- 2
- 主题
- 0
- 帖子
- 527
- 精华
- 11
- 积分
- 306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2-12-4
|
找工作难,甚至还有人说Seek上面的工作不适合中国人.在这里我只想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作为参考,没有其它意思,就希望可以对正在找工作的人有点帮助.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容易的事,每日想着睡醒后工作已经在门口排队等着你的那种人,估计除了运气极好以外,否则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的机会几乎等于零.有些人在网上发了几个简历之后就什么都不干了,过了一段时间都给拒绝了就开始呼天抢地,为什么我这么命歹为什么他这么幸运如何如何,这种人最需要的是先自我检讨一下.
我是从06年的11月中旬开始找的,今年的2月初开始上班,大概用了两个多月.媒体基本上以Internet为主,发出去的简历中大概占了90%以上,大概5%左右是从报纸,电台,杂志等等看到的,剩下的5%是直接去公司上门发简历.
先说网上找工.总体来说,如果现在情况没有变的话,我们在网上看到的招聘广告超过50%以上都是由工作中介发出来的,例如 Hudson, Candle, QID, Madison, Kelly Services 等等,常见的中介大概有十几个左右,基本上他们都有专门一个或几个人负责一个领域的工作.说到机会的话,火星人都知道Seek上面是最多的,每天都有成千个新工作出现.之后就到Trademe,大有后来赶上之势.至于Search 4 Job,个人认为里面入门的工比较少,相对来说更加适合已经有工作经验的人.还有Job4Grad和Student Job Search着两个专门为学生而设的网站,门槛比较低,不少人也在上面找到了工作,但是毕竟僧多粥少,知道这两个网站的人太多了,而相对来说它们的机会却没有Seek和Trademe多,所以只能说作为补充.最后就是那些中介自己的网站,很多时候它们并不是把所有的工作都往Seek和Trademe等网站上刊登,毕竟那是需要money的,所以有时间的话去它们的网站兜兜,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接着就是电台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对于Internet来说它们的更新速度就只有一个字:慢.总的来说,登在传统媒体上的广告的工作的质量还是比Internet上高的,虽然数量没法比.但是同样有个通病,就是感觉上都是给有工作经验的人跳槽用的,入门的工作不够多.
最后就是最原始的上门发CV,这是最痛苦最没有效率的一种.对于找Restaurant和Cashier这类工作比较直接有效,可是如果想找更理想的工作的话就比较困难,基本上都是那些公司的Reception在门口就把所有的你希望都挡住了,连Manager是什么样子都机会知道.但是如果一但可以有机会见到Manager或者Team leader的话,就差不多相当于获得了一次面试的机会,所以即使机会渺茫也不妨一试.
NZ的很多公司的应聘流程都是:发Cover letter和CV-->电话面试-->面试(1)-->面试(2).
对于CV怎样写,只要搜索"resume"这个关键词,在网上能找到成千上万个模板,学校图书馆里面也有n本CV秘笈,在这里就不用板门弄斧了.毕竟自己不是土生土长的人,所以写完之后就叫几个Kiwi帮忙改一下语法和用词习惯,特别是学校Career center的Trish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有一点不足的是她在CV里喜欢强调在学校里的成绩的重要性,如果你有其它工作经验和能力跟应聘的岗位有关的话,不妨一试把它们放在最前面而不是成绩.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以偏概全了,但是感觉上这里的公司不想国内那样一开口就问你有没有博士研究生学位,他们好像不大看重学历而看重工作经验和你会做什么,只是随便问一下你什么教育程度和专业,而且并没有很详细的问成绩之类的东西.至于Cover letter,个人认为它跟CV同样重要.而且当你知道应聘经理的名字的时候一定要用他们的名字,而不是Dear Sir/Madam!即使你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你也可以说是Hiring manager或者H.R. manager之类的.每份工的Description都不一样,所以基本上每份Cover letter都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最后一点要记住就是,不是说每一份工的Cover letter和CV都要重新写过,而是最少要修改修改,不要让人感觉到你是用一份简历应聘所有工.
一开始我在网上找工的时候就用那些网站集成的功能,直接按"Apply"把简历发出去;后来,如果在广告中可以找到的联系的Email的话,我就直接用自己的Email发过去而不是用"Apply";最后就变成贴邮票邮寄信件,如果可以在广告中留有联系地址的话.我不知道这三种方法是否真的不一样,但是后面两种方法起码感觉上比较踏实,至少可以告诉自己,我是在努力的.至于发出简历之后收到拒绝信了或给人拒绝了,那样说明你遇到的还不是那些一点职业道德都没有的人.我一共大约有八九十份简历(包括通过Email的,寄信的,上门的)发出去之后就石沉大海,至今都完全音信全无,所以那段时间我经常怀疑是不是自己Email的服务器有问题发不出信,或者手机坏掉了收不到电话.
当你收到一封信件或者Email,无论结果是好的还是坏的,个人认为你都应该回复一封Thank you letter.如果是拒绝信,你可以说希望下次有机会之类的;如果是要等消息的,你可以说自己对这份工作很有兴趣而且可以胜任希望可以很快听到回音之类的;如果是刚刚电话面试完或者面对面面试完,你可以说通过这个对话自己更加了解这份工并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得很好之类的,等等.基本上可以写一个模板出来,但是对于同一个人同一个职位同一个公司,你最好每次修改一下用语,不要让他觉得你就是copy & paste.
如果你也准备渔翁撒网像发垃圾邮件一样发简历,那样建议你用Excel或者Access建一个数据库,第一个表格储存已经应聘的工作,把广告的职位,公司的名字,地址,电话,联系人,网址,Email,工作的Description,你发简历的时间,是否已经知道结果,等等都copy & paste保存下来;如果你还直接去公司上门找工作的话建议也建多一个相应的表格;接着再建一个表格储存电话面试的记录,把工作的名称,公司,面试人的名字,电话,Email,问过的问题的要点,你回答时的要点,面试的日期,还有面试的结果等等也保存下来;最后就建一个表格储存真正面对面的面试,大概跟电话面试的格式差不多的.一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可能觉得这样做麻烦而且没有什么用,但是当你发了几百份简历之后突然收到一个电话面试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它的用处了.
至于花费的时间,如果你跟其它应聘者的实力都差不多的话,这个时候就真的有点跟运气挂钩.我认识的一个人一共发出不到十个CV前后不到一个星期就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而那个时候自己还在苦苦挣扎望穿秋水.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的确有奇迹的存在,同时也相信有些人的运气的确比其他人好.但是我更加清楚自己并不是他们之中的一个,这个世界是很现实的,要想有收获,就先要付出.在这里顺便说一下自己发出简历的数量.由于前期的没有十分详细的记录,所以不能说出一个很准确的的数字,总的来说,在网上一共大概发出了接近一千封Email,邮寄了四十封信件左右,直接上门去了六十到七十家公司.接到了大概三十个电话面试,最后得到两个面对面面试的机会,结果都通过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心态.只要尽了力,无论结果怎样也算是给了自己一个交代.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