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奥克兰房市不景气,我资金严重短缺,之前盖房子跟朋友借了不少钱...思来想去,决定先找个工作糊口吧,但是离开职场多年,不愿意找个朝九晚五的班上,而且还不想离开房地产产业链,去年投了几个简历去应聘site manager没人要,估计是嫌我年纪大了,然后受到YouTube上的一个对奥克兰房产中介的采访节目的影响,试一下房产中介。跟几个老友交流了一下意见,大家还都挺鼓励的(其实一开始自己也是做了很多思想上的斗争,毕竟原来自己年轻时对这行还是存在很大偏见和敌意的)...去年11月4日开始网上学习,今年3月通过了最后一个面试,4月拿到房产销售的license,然后找了东区几个大中介毛遂自荐,就加入到房产中介这个行业中来了。
我先讲一下自己在奥克兰的一些房产投资,装修,分割盖房的经历,抛砖引玉,大家如果愿意分享讨论可以给我留言,当然如果能顺带给我一个机会帮你找房或者卖方,那就再好不过了。
本人2002年10月来纽村,经历了语言学校,考雅思,上大学,兼职打工,2006年6月大学毕业,10月找到正式工作,2008年1月拿到绿卡,2008年8月北京奥运的时候,我把女友(现在老婆,我们是高中同班同学)从上海接了过来,结束了长达7年的异地恋。
从2007年末,我就开始找房子,每周末我都会去奥克兰的各个区看Open Home。因为是第一套房子,我都是照着dream house的模板去找的,基本看的都是新区,北岸的Albany(新房房价在60-80万),西区的Henderson Heights(新房房价在45-60万,那时候Hobsonville还没起来),然后就是东区的Dannemora(Dannemora基本都是次新房,当时大部分新房都在Mission Heights,房价在50-70万,这个区在佛光山后面,算Flat Bush里最好的一个区了)。
2009年初我们在东区Dannemora买了首套自住房,三房单层砖瓦房带一点plaster(2000年左右建的新房,plaster是比较popular的一种外墙材料,导致很多漏水房的出现,好在我这个是半墙plaster,下面砖墙上有cavity),后座,480平的地,150平的floor area,2001年建成,当时CV是48万,屋主是一个台湾人家庭,有一对非常可爱的双胞胎女儿,当时他们是想upgrade去佛光山后面的Mission Heights买一个两层5房的新房,由于2008年的次贷危机,当时奥克兰房市处于低点,经过几轮议价后,我们最终以46.8万成交(首付16.8万,大部分是父母支援的,贷款30万,当时感觉是巨款)。 
在2011-2012年期间,有幸拜读过sky房版上阿海的房地产时钟论(周期论),深以为然,当时我们手上攒了一些钱,够个首付,一直在找那种后院或者前院至少有400平米的空地,然后房子边上有3米宽距离建车道的大地,来分割加建一个新房。2012年中,我去看过北岸Glenfield的一个1000平米出头符合这个标准的大地房,一开始这个房子是Tender,等结束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出价(当时市场还没有起来,那一轮房产牛市在2012年底才开始启动的)我记得我是出了个50万初的价格,韩国房东开价60万,好像他们最多也只是愿意让个一两万,而我只愿意出到55万,后面就不了了之了……(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