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搜索
热搜: 移民 留学
查看: 5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投食问路] 發明「左宗棠雞」的國民黨廚師彭長貴逝世 [复制链接]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升级  22.96%

UID
122872
热情
26387
人气
28461
主题
946
帖子
33226
精华
4
积分
44592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7-7-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19:16: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微信分享
本帖最后由 爱国爱港 于 2016-12-11 20:20 编辑

美食 WILLIAM GRIMES 2016年12月6日

左宗棠雞被稱為「世界上最有名的湖南菜」,它是將裹了麵糊的雞塊用含有辣味的酸甜醬烹炒而成。
名菜「左宗棠雞」(General Tso's Chicken)的發明者、台灣廚師彭長貴本週三在台北過世,享年98歲。左宗棠雞是美國的中餐館裡常見的一道菜。
美聯社報導了他的死訊。
英國美食學者扶霞(Fuchsia Dunlop)說左宗棠雞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湘菜」。這道菜是把深色的雞塊裹上薄薄一層麵粉,用帶辣味的酸甜醬烹炒而成。
但是就像很多美國人喜歡的中國菜一樣,左宗棠雞直到最近才在中國變得知名起來。而且它也不是大多數美國人以為的湘菜。湘菜的特色是咸、辣、酸。
彭長貴是國民黨政府的全職廚師,1949年中國革命後,國民黨政府逃到台灣。在1955年台灣海峽危機期間,彭長貴在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海軍上將亞瑟·W·雷德福(Arthur W. Radford)為期四天的訪問中發明了這道菜。受時局啟發,他給這道菜用湖南將領左宗棠的名字起名,左宗堂曾參與過19世紀的一系列平亂活動。
「最初這道菜的味道是典型的湘菜——重油、酸、辣、咸,」彭長貴告訴扶霞;後者曾寫過介紹湘菜為主的《改良中國食譜》(Revolutionary Chinese Cookbook)(2007年)一書。「最初的左宗棠雞是正宗湘菜味道,是不放糖的。」
20世紀70年代初,這道菜傳到了紐約,當時紐約一些中國廚師參觀了彭長貴在台北開的一家餐館之後,準備在紐約開第一批湘菜館——Uncle Tai's Hunan Yuan(湘園)和Hunam(湖南)。
「我們不想完全複製彭師傅的食譜,」Uncle Tai's Hunan Yuan的老闆戴維·凱(David Keh)的助手艾德·舍恩菲爾德(Ed Schoenfeld)2010年曾這樣對Salon網站表示。「我在這道菜中加入了自己的創新。所以我們的左宗棠雞不一樣,是切成雞丁,然後跟荸薺、香菇、海鮮醬和醋一起炒。」這裡的主廚是戴文達(Wen Dah Tai,音)。
在Hunam餐廳,主廚王春庭(Tsung Ting Wang,音)則為這道菜注入了一種四川風味。他還和邁爾克·董(Michael Tong)一起在曼哈頓經營著一家知名中餐館順利宮(Shun Lee Palace)。王春庭把麵糊炸得酥脆,醬料調得更甜一些,打造出一種逐漸得到數百萬美國人青睞的風味。它稱之為General Ching's chicken。但隨著這道菜流傳開來,人們還是使用General Tso這個說法。
兩家餐廳都獲得了《紐約時報》餐廳評論家雷蒙德·A·索科洛夫(Raymond Sokolov)的四星評價,也就是最高的評級。
1973年,隨著湖南菜的風靡,彭長貴隨凱來到紐約,在東44街靠近聯合國總部的地方開設了彭叔湘園餐廳(Uncle Peng's Hunan Yuan)。他驚奇地發現,自己創造的菜品先於他抵達了這裡,而且這些後來的演繹幾乎讓他無從辨認。
「紐約人不知道他做的才是正宗的,有些人對待他的方式就好像他在抄襲別人,」舍恩菲爾德說。
彭長貴在2014年製作的紀錄片《尋找左宗棠》裡的一個畫面。
Wicked Delicate Films
彭長貴在2014年製作的紀錄片《尋找左宗棠》裡的一個畫面。
伊恩·切尼2014年製作的紀錄片《尋找左宗棠》(The Search for General Tso)對這道菜錯綜複雜的歷史進行了探索。
彭長貴1918年出生於湖南省會長沙一個貧苦的家庭。
13歲的時候,他離家出走,開始在湖南名廚曹藎臣手下做學徒。曹藎臣原本是上世紀20年代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譚延闓的家廚,當時已經在長沙開了自己的餐廳健樂園。
在30年代,日本入侵之後,彭長貴搬到了國民政府的臨時首都重慶,在那裡開始出名。二戰結束後,他被任命為政府的國宴廚師長。1949年,他移居台灣,繼續為官方提供服務,將妻子和兩個兒子留在了大陸。
他的兒子彭鐵誠仍然健在。目前沒有有關其他身後人的完整信息。
事實證明,紐約是一個艱難的嘗試,彭長貴的餐廳很快就關張了。「厄運追隨著彭叔,」美食評論家蓋爾·格林(Gael Greene)1973年在《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上寫道。「曼哈頓餐館的現實壓力,對這位傑出的老師來說有些過大。」
不願服輸的彭長貴向朋友們借錢,在東52街靠近萊辛頓大道(Lexington Avenue)的地方開了一家新的餐廳滇園(Yunnan Yuan)。時任美國國務卿的亨利·A·季辛吉(Henry A. Kissinger)成了那裡的忠實主顧。
「季辛吉每次來紐約都會到店裡來,我們成了好朋友,」彭長貴告訴扶霞。「是他讓湘菜獲得了大眾的注意。」
餐廳評論家鮑勃·萊普(Bob Lape)在ABC新聞頻道的節目中播放了彭長貴烹飪左宗棠雞的畫面後,令這道菜聲名大噪。這家電視台收到了大約1500個詢問菜譜的請求。
受到鼓舞的彭長貴重開了那家舊餐館,改名彭家餐廳(Peng's),並把這道招牌菜帶了過去。米米·謝拉頓(Mimi Sheraton)1977年在《時報》評價這家餐廳,「左宗棠雞是一道經典的炒菜,在風味和溫度上都堪稱火辣。」
1981他離開這家餐廳,在揚克斯開設了彭園(Peng's Garden),然後在80年代末返回了台灣,在那裡開設了彭園湘菜館(Peng Yuan,英文名與揚克斯的店不同——譯註)連鎖店的第一家店。菜單上的主打菜品就是左宗棠雞。這道菜在菜單上的中文名字是左宗棠雞,英文則寫為chicken à la viceroy(直譯為總督雞——譯註)。
1990年,他在長沙的長城賓館開設了一家分店,但不太成功。
隨著湖南廚師都開始做左宗棠雞,這道菜迎來奇怪的第二春。在一大片修正歷史的行動中,它開始被視作一道傳統湖南菜。有幾位湘籍廚師在自己的烹飪書裡說這道菜是那位19世紀的將領最喜歡的菜。
本文最初發表於12月2日。
翻譯:常青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 联系论坛客服| 广告服务| 招贤纳士| 新西兰天维网

GMT+12, 2025-4-12 13:04 , Processed in 0.01323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Copyright 2001- Sky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