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格外喜欢抽绳的小袋子,从袋子的装饰和花纹上也能看出来女性是否婚配。16、17世纪,层层叠叠的大裙子流行起来,如果还跟之前似的在腰带上挂个小包,很容易就埋进一堆布料里找不到了。于是,民那想到一个好主意:藏在衣服里。大裙摆藏个人都不成问题,男性的马裤上半部分也很宽松,塞个钱包妥妥的。
不过对于上层社会的贵族来说,小袋子的观赏意义远大于实用意义,它们通常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包装香水、珠宝等礼物。贵族之间还很流行小袋子里装上有香味的香草和精油随身携带,遮盖体味。 再后来,随着技术发展,材料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女性也越来越花心思装饰小袋子,以此来显示自己很贤惠。要是有了心上人,还会把两个人的名字绣在袋子上。
到19世纪,铁路空前发达,人们习惯乘火车出行,许多行李箱子箱生产商开始生产“能拿在手里的行李箱”,于是霹雳一声响,手袋应运而生,许多如雷贯耳的老品牌都是在这一时期打下的江山。后来,手袋渐渐成为女性的饰品,那时候她们就已经会根据不同场合和穿着搭配手袋了:比如穿袍子的时候带布袋和皮袖筒,去歌剧院看戏,就挑个皮手袋装望远镜和小扇子。职业女性因为出门比较多,习惯用大手袋,单肩背包也因为方便活动,在职业女性之间十分风靡。今天的女生们出门前左思右想搭配什么包,和一百多年前的姑娘们没什么区别。
直到现在,包的种类和式样越来越多,但“装饰品”的地位一直没有变化,而且逐渐变成了定义女性形象和性格的重要配饰。
女生买包属于刚需
抛开文化内涵,女生买包的一大刚性需求就是:能装东西。在之前提到的巴克莱的调查中,买新包时,15%的人最在意包的容量,只有10%的人会首先看颜色和价格。
女装没有可以真正装东西的口袋,也是女生必须带包的重要原因。姑娘们穿着层层叠叠的大裙子和大裙撑的时候,还能在裙子底下缝个口袋,但到了19世纪,女装设计走向希腊风:
直上直下的剪裁,岂容口袋玷污?反正当时追求时尚的都是上流社会的贵妇,出门有随从,没有口袋完全不算问题。就算拎手袋也是只能装几枚硬币的小小的袋子,手袋越小,人们会觉得你“越有女人味”。 自此以后,女装口袋就跟实用无缘了。虽然有大口袋的背带裤曾经在女性时装界流行,但后来随着时尚圈开始青睐苗条的模特,肥大的裤装也开始变得更瘦小,更 贴合女性的身材,于是很能装的大口袋又一次被扼杀。时尚界崇尚瘦子和崇尚包的潮流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整个时尚圈陷入了“为了展现苗条身段,女装不能设计大 口袋→没口袋装东西只能背包→女生出门一定要背包→一定要背xx牌的包才算时尚”的循环。 而且,包并不像鞋子和衣服那么挑身材和年龄,人人都可以背。久而久之,女性出门带包变成了默认的“规矩”。当大屏智能机开始流行的时候,时尚界首先想到的是把包里的暗袋做大一些,而不是把女装的口袋做大一些。
所以,这就是时尚界的一场阴谋啊同学们!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是再大的口袋,可能也装不下手机、充电器、钥匙、钱包、雨伞防晒霜小镜子纸巾卸妆油口红梳子水瓶零食围巾!
买包的确更能让人愉悦
既然必须要买包,买个大一点的结实点的不就行了吗?干嘛还要买那么多?
因为买包本身就是一件开心的不得了的事情呢!
针对英国的调查显示,有44%的女生买包是因为“特殊场合需要”,27%是因为降价,17%是为了换季,还有11%单纯是因为买包很开心。和买鞋子、衣服相比,买包也是最能带来愉悦感的一项花费。2011年,Saveme4later.com网站调查了在其网站购物的2000人,其中25%的人 认为买包最愉快,买鞋的愉悦感排第二,买珠宝排第五,化妆品排第十。去年, Conia.net对一万名海湾地区中东女性的调查也发现,幸福的源泉首先来自家庭,其次就是买包。
至于价钱很高的奢侈品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一方面品牌代表了某种身份地位,另一方面超过半数的人都说,努力攒钱买回来心仪了很久的很贵的包,这个过程“增加了期待感和满足感”,比买廉价包更愉快。而且,根据斯坦福大学和加州理工大学的实验,将同一件商品标上不同的价钱,买高标价商品的人在购买过程中血液氧含量提升,眶额部皮质中线部更活跃。
说人话就是:这么贵!买到啦!好开心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