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东方星月 于 2013-1-23 08:52 编辑
笔者酷爱孩子,大概是传承了母亲的遗志。母亲在抗战期间因为缺医少药失去了四个孩子,那是怎样的大痛,想一下都刺心,母亲却坚持活到高寿,可见母亲生命力之顽强和坚韧。痛极生爱,母亲爱孩子的心自然非常深厚,笔者爱孩子的深度可以追溯两辈子那么深。 苏老泉二十七发奋起,俺进大学恰好是老苏年龄的两倍。那天俺晃晃悠悠坦然自若生平第一次走进大学学堂,完全没想到能引发轰动效应。同学们嘁嘁喳喳,飘眉送眼,俺就听取那议论一片。有那可爱的二九金发女郎,说话很直脆的,嚷嚷道,她脸上有这么多lines(皱纹)! 俺道:面条吃了五十多年呢……不错,我是整个大学最年长的学生。那又怎样?新西兰政府并没规定大年龄不准上学啊,所以我就来了,来就读奥克兰理工大学儿童早期教育专业,简称AUT。上大学的目的只有一条,未来当个好姥姥。人们不断向我投来异样的眼光,以为我不疯也癫,至少特穷,不然不会这么大年纪还求学。没办法,我这人就是这么怪异,常做容易招人误解的事,不过我也知道,走别人不走的路才有可能捡到钻石,另辟蹊径才可能最先到达目的地。
在新西兰做中小学生,那日子是很美的。记得女儿上高中那阵,每天下午三点放学,也没作业,回家就打开电视看英语连续剧一直看到帮妈妈做晚饭、吃晚饭,吃完晚饭刷锅洗碗,然后继续看,一直看到good night。还真有收获,她刚从中国来新西兰,第一学期就得了个“英语第二语言优秀奖”,你说,不看电视她哪能获这么个大奖?
高中成绩就是上大学的依据。女儿顺利考入奥克兰大学,主修IT,如今已是资深电脑专业人士了。
在新西兰当大学生可苦了,女儿、我本人,都尝过当新西兰大学生的苦头,“就跟在地狱里过日子似的”,很多同学都是这么说的。再说了,咱是第二语言,看书自然慢,那大课本好似大砖块,一学期要看好多本,还要不断写论文,用英语!你说可怕不可怕?
育儿专业是实践性学问,按照学校规定,一学期有半数时间是在实习中度过的,每隔几个星期我和同学们就被分配到有两个孩子以上的家庭,在实践中学习育儿技术,完了还要写论文,所以比别的专业更忙更累,也更不容易毕业,班上开学时37名学生,到毕业时只剩16名了。对于自己能毕业,本老太是看作奇迹的。
毕业后,老太我牺牲了两年的“坐家”生涯去给人家照看小孩,为的是巩固拓展育儿实践。
等到孙女小荷出生时,我已经掌握了满脑子育儿智能,双手攥满了育儿技术,而且是很棒的育儿智能和技术。这不是我说的,是西方国家公认的,凡是持有新西兰育儿专业文凭去英美加澳等国找工作,绝对畅通无阻,没失业可能,而且有雇主提供免费食宿,每年三星期假期还可以就地观光一番。
当此举国欢庆大国崛起之际,我在这婆婆妈妈说小孩子事似乎不合时宜,可我觉得这两者有内在联系。经济崛起是强国之尊,育儿科学则是提高国人素质的根本之举,为了让祖国真正立于世界大强之林,最奏效的策略莫过于学习、改善和加强育儿教育。
童年是人生的奠基石,人生的开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终生的质量。
国人有让奶奶姥姥照看小孩的习俗,我觉得这不是坏事,“猫老咬子,人老疼子",多数老人对孩子比父母更有爱心和耐心。老人照看孩子,可以让正在职场拼搏的爸爸妈妈不至于太忙乱、哪头也顾不好。然而,父母和老人不论谁看小孩,都需要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有言道,谁照料孩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照料。
总之,俺带着专业才智,参入了照料小孙女的伟大工程。古语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短短几年,这可爱的小宝宝就长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小钻石,她那生而有之的纯真、善良、快乐和信任的天性完好无损,她那灵性、敏感、创意和好奇的天聪样样俱在,她的一切便是在自然的赋予之上,加一点我和她父母的照料和引导,我们是她的脚手架,是她的辅助者,我们坚持让孩子无拘束而有保护地迅速往上攀飞发展成长,如上帝的本意那样。
俗话说,照料小孩并不难,痴子都能养大个孩子。然而,要想不打不骂不生气不吼叫不吓唬而塑造出一个身体健康、个性阳光、心智聪慧的优秀孩子,就要有真功夫了,需要耐心、智慧、技巧、知识、经验、远见,还有敏锐的观察力、精深的分析力和持久的责任心。
我不是危言耸听,塑造孩子是人类社会最重要最复杂的工程,也是迄今为止最受忽视的工程,而又是最能影响人类前途的工程。
接下来不再东拉西扯,愿意与读者一起PK育儿之累,育儿之困,育儿之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