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搜索
热搜: 移民 留学
查看: 3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冠军诞生地--走进跆拳道黄埔军校 [复制链接]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升级  0.01%

UID
62836
热情
80558
人气
74563
主题
906
帖子
121388
精华
62
积分
139321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6-2-7

最强王者 永恒钻石 尊贵铂金 荣誉勋章 新时政 活动贡献勋章 猪猪勋章 精华勋章 灌水勋章 探索勋章 时事勋章 元老勋章 红人馆 哈卡一族 10周年纪念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12:10: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微信分享
来源:新京报

北体大跆拳道队成立于1995年。二队主教练孔繁桃回忆了队伍成立之初的艰辛:“学校去河南焦作等地的体校选了10多个苗子,不过我们在技战术上还是一片空白,只能从录像上模仿外国选手踢打的动作。”从草创之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培养出5名世界冠军和3人次奥运冠军,北体大竞技体校已成为培养跆拳道人才的“黄埔军校”。  在北体大训练的陈中为中国代表团获得了第一枚跆拳道奥运金牌。
  拿手好戏 陈中爱画古代仙女图
  2000年悉尼奥运会,陈中为中国队夺得首枚奥运跆拳道冠军,4年后,她在雅典完成了蝉联金牌的壮举。孔繁桃是陈中在北体大训练时的队友,谈起陈中这名“被教练两巴掌打出的世界冠军”,孔繁桃对多年前的艰苦训练生活记忆犹新。“刚进队时,我们在训练中踢的靶是向散打队借的,后来还是教练自掏腰包给队里买了几个靶。”孔繁桃说,“训练馆也只有现在这个大馆的1/3,地板上铺的是木头,我们训练穿的刀鞋,用的垫子也都很一般。”
  陈中刚入竞技体校跆拳道队时仅有十六七岁。除训练条件和设施颇为简陋外,这些花样年华的女孩子,还要在训练中接受那些身强体壮的男陪练们的“考验”。“我很清晰地记得在一个下午的训练中,陈中哭着说,自己的头都被踢晕了。”孔繁桃笑着解释说,其实每个女队员在训练中都有过哭鼻子的经历,“当时那个男陪练也没注意收力,陈中觉得有些委屈。”
  如今,陈中在雅典卫冕跆拳道冠军后,头上戴着橄榄枝、亲吻金牌的大幅照片被悬挂在训练馆上。“不管多苦多累,训练中受了多少委屈,陈中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头是每个跆拳道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孔繁桃说,“我在训练中也经常用‘大师姐’的榜样来激励小队员们。”
  离2008北京奥运还剩400多天时间,如今陈中正在国家跆拳道队集训,而她的目标是实现奥运3连冠。“对她当然有信心了,如果能实现3连冠那绝对是个奇迹。”在临近采访结束,孔繁桃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秘密:“陈中的古代‘仙女图’画的相当不错,那时候她经常在训练之余画她的‘仙女’,画好后不但拿给我们看,而且还讲述画中的故事。”
  拳头项目 从来没有人半途而废
  跆拳道是北体大竞技体校的“拳头”项目。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几年前建成的这所跆拳道训练馆,是全国最大、训练设施较完善的场馆,之前国家队也长期在此集训。“现在可能不是条件最好的了,最近几年各个省市队也都很重视这项运动,场馆也在扩建。”孔繁桃说。在备战08奥运的大旗下,北体大对这个拳头项目比以往更为重视。今年下半年,新的跆拳道训练馆也将随之落成,体校运动员们将拥有一流的训练环境。
  跆拳道和其他重竞技项目一样,由于运动员身体直接对抗,受伤概率很大。不过孔繁桃却向记者透露,自跆拳道队成立以来,尚未出现半途而废、放弃这项运动的队员。也许,从中也能看出北体大竞技体校作为跆拳道“黄埔军校”的魅力。
  冠军诞生地之北体大竞技体校
  自上世纪50年代建校以来,北京体育大学就承载着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历史使命。1979年,经国家体委上报国务院“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几项准备工作的请示”后,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育学校正式成立,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奥运会后备力量。
  2004年雅典奥运会,北京体育大学共有17名运动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代表团中,北体大的校友更是占据了1/4,4位奥运冠军陈中、罗微、张国政和王旭的成功,是北体大竞技体校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成果。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把跆拳道作为“拳头”项目来抓,先后培养了5名世界冠军。2000年悉尼,陈中为中国队夺得首枚跆拳道奥运冠军,4年后的雅典,她更是联手校友罗微,为中国队再添两枚宝贵的奥运跆拳道冠军。
  苗子选拔 起步比韩国晚10年
  “……不要老想着比出什么样的成绩,最重要的是把心情和状态收拾好。”记者走进馆时,孔繁桃正坐在场边向队员做赛前心理辅导,40多名队员围着她席地而坐。这些队员即将奔赴在山西举行的全国跆拳道锦标赛。一名男队员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他们都是跆拳道国青队的队员。不过这种说法遭到了孔繁桃的“驳斥”,“他们都是学校二队的队员,但外界都把他们看做国青队,队员们也就默认这种说法了。”
  如今,北体大跆拳道队有七八十名队员,一队队员除有4人在韩国训练学习外,其余大部分都在国家队训练,而记者在场馆中所见的大多是二队队员。这些二队的苗子年龄在14岁至17岁之间,在从事跆拳道之前都练过其他项目。“我们的队员都是‘半道出家’,练田径的、足球的都有,练篮球的比例要多一些。”一名男助教介绍说,“不过他们条件都非常好,属于千里挑一、万里挑一。”
  和开展跆拳道运动历史悠久的韩国相比,中国正式开展这项运动也仅有十几年时间,因此在苗子年龄段选拔上也滞后许多。跆拳道分竞技和品式两种,韩国孩子从4、5岁起便参加品式的表演。而国内开展跆拳道主要是服务于竞技体育的需要,起步晚了10年左右的时间。“韩国的跆拳道就像我们的武术、乒乓球,他们的许多小孩子从小就接触了。”
  讲究礼仪 进出场馆都向国旗鞠躬
  下午的训练课结束后,许多队员在出馆时,边打手机边扭过头来,边朝记者所在场馆西门的方向致礼。———记者经人提醒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队员们的目标是记者头顶的一面五星红旗,而非国旗下方的陌生人。跆拳道是一个非常讲究礼仪、强调尊师重道的项目。体校跆拳道队因此规定:队员们无论进馆还是出馆,第一反应是对国旗鞠躬行礼。
  脱鞋后,记者步入跆拳道馆1000多平方米的大厅。馆壁北侧一面长10余米、宽约2米的大镜子颇为显眼,镜子上部摆放着29名冠军的照片。“还有十几名冠军的照片搁不下,没有摆上去。”一名小队员告诉记者,“自由练习时,我们可以对它(镜子)纠错,调整动作。”
  “嘭———嘭———”,位于馆内最东侧,一名女队员正对着一块超过她身高的靶子,练习腿部踢打动作。比她更“猛”的是一名身材高大的男队员,正对着一枚固定在杆子上的足球练习高位踢打。经记者目测,这几枚顶部被固定住的足球,从低到高,高度在1.70米-1.90米之间。据介绍,踢打足球的特殊训练是模拟人的头部,练习队员的腰腹和腿部力量。
  亦读亦训 主教学楼有专门的教室
  跆拳道很讲究腿部力量的训练。
  “亦读亦训,科学训练”既是北体大竞技体校的办学方针,也是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这是其他竞技体育专业队无法效仿和比拟的。
  跆拳道二队的队员就过着“亦读亦训”的生活。运动员在学校的中学部就读,每天清晨6时出操,上午上课,下午训练,晚上10时准时熄灯就寝。“学校主教学楼的4层都是竞技体校的学生,1楼也有3个专门的教室。”一名教练介绍说。
  学校有许多运动员只经过5年左右的专项训练时间,就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甚至奥运会金牌,比一般8至10年训练才能取得相同成绩的运动员大大缩短了训练周期。陈中、王旭和罗微等都是只用了5年左右的专项训练时间,就登上了竞技体育的最高领奖台。
  “科训结合”的训练模式使运动员的训练周期大大缩短,这就使得该校培养奥运会冠军的成本也大大降低。据了解,竞技体校在多年来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每年在运动员身上所投入的经费均低于一般省市专业队。北体大竞技体校培养出的运动员在悉尼、雅典两届奥运会共取得5金1银的佳绩。该校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的成功经验值得人们思考与总结。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 联系论坛客服| 广告服务| 招贤纳士| 新西兰天维网

GMT+13, 2025-2-7 09:01 , Processed in 0.0168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Copyright 2001- Sky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