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Richard513929 于 2025-6-16 09:53 编辑 & h' S4 V8 t( f6 B h
5 J F: k4 C& N
! g& F$ g& e2 F% f7 f1 l) G唐朝时,洛阳慧林寺里,一天,禅师圆泽和居士李源不知为什么争论着:“走水路,走旱路。走旱路,走水路。” : g. w z q# H+ _* d' V5 M8 v/ D! d. I" x* m8 f1 ]
原来两人相约一同去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嵋山。为走水路还是走旱路发生争执。僧人想走旱路,取道长安。居士坚持走水路,取道荆州。最后,僧人想了想,感叹的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那就走水路吧。”- J3 w) N8 x \( l# u& O/ \
5 L7 d' V( \( t! T就这样,两人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见一个穿花缎衣裤、大腹便便的妇人正在河边取水。圆泽突然落泪说:“知道么,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遇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原因。0 ^+ |- K, n9 }* n" B/ A
0 R$ E" [) o, ^% x
圆泽说:“这个妇人姓王,我前生的业力注定要投胎做她的儿子。因我不愿继续轮回,抵抗至今。她怀孕三年了还没有生育。现在既然碰了头,那就无可逃避了。9 c9 c2 N% l* r9 B
; K2 Y+ H9 F9 U8 a: V劳驾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当婴儿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望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三年后的中秋之夜,你到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们再见个面。”* D' W: u" I+ [7 \; a+ y& B& F+ p
. q, F2 H8 N5 b7 G李源听后,悔恨交加。只好哭着为圆泽洗澡更衣。黄昏时分,圆泽禅师圆寂了。河边担水的那个王氏妇人也随之产下一个男婴。 % Y. @! t6 F' ?$ S% W% n1 i , ?3 S% P* ~$ T W3 Q三天以后,李源打听到王家,去看望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露出灿烂的笑容。李源便把事实真相告诉了王家。王家便出钱把圆泽禅师埋葬在山下。 f5 B! U4 ]0 `/ S- N: M8 _/ k0 n% d# Z
, d6 o X9 n# Q3 ?1 F1 M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赶到杭州西湖天竺寺,赴约圆泽禅师的后身。刚到寺外,就听到有歌声从葛洪川畔传来: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v% ~3 D8 F( m5 s
刘道景用一面铜镜救活三岁小儿 - K+ }# v3 a) E: |6 Z9 t . W- x2 D [% n5 E( Y到嘉庆年间,同在江西安义县,又出了位学医的秀才,名叫刘道景(字仰山,号心斋)。他在县学里读书时,感到自己对黎民苍生无所作为,于是便放弃科举,打算另寻他路。他怀着济世安民之心,四处拜师学医,不久便投身在一位名师的门下。经过多年的钻研、积累,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儿科圣手,慕名而来、找他求医问药的人络绎不绝。3 L' L# a! M% \( t- G. Y1 F
$ }7 S, w5 l( Q u( m4 p0 H) r! r
邻县有个三岁小儿,突然得了重病,眼看着快不行了,他家里人赶紧去把刘道景请来。可是等他进了门,就看到那家人正在给孩子收尸、入殓。刘道景走上前,往棺材里看了一眼,便说道:“快把孩子抬出来,他还有救。”& ?+ T$ M6 @* Q( |: T
* ^0 ?6 ~; n/ c+ V5 V一旁的众人觉得不可思议,孩子的父母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半信半疑地问他,还有什么办法能把死人救活。刘道景回答道:“这是热闭至极的症状,如今他体内尚有一丝正气未绝,若方法得当,就能救活。”, H* A+ a3 ^9 M. h2 K7 J/ \( X9 X
/ b6 O" B I6 J" _: o- U8 m他让夫妻二人去找来一面铜镜,然后把铜镜盖在孩子的肚脐上,过一会儿又把铜镜拿了下来。拿到手里,铜镜已经热得发烫了。等它凉下来,刘道景又盖在孩子的肚脐上。这样反复做了几次后,孩子竟有了气息。又做了十几次,孩子就开始哇哇大哭起来。临走前,他开了一副汤药。孩子服用了几天后,病就完全好了。 & F& l. }% o U1 o V* P. z" E. A9 t! k
据当地人说,刘道景起死回生的事还有很多,因此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刘神仙”。他所撰写的《幼科精华》一直流传于后世,子孙也皆能承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