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为刚刚初中毕业的表弟申办留学,到奥克兰R区某知名高中就读。到学校报名的那天,我带表弟办理完手续,却看到前台旁有位年过四旬,个子不高,留着分头,相貌敦实的华人男子带着个瘦高的小男孩,拿着报名表Enrollment Sheet在一旁抓头搔耳,一筹莫展。后来就径直走向我求助了,原来他不会填表,于是我按照他用中文提供的信息,帮和我表弟同龄同届的小男孩填了表,父子俩都很感激。
填完表后,我们在学校接待厅坐下,用中文交流。中年男子姓李,东北人,以前是在新西兰附近的岛国斐济创业,刚刚卖掉生意,移民到新西兰,买了座两室一厅的小房子,他把在国内读完初中的儿子小极带到奥克兰R区的高中就近入学。他的英语一直不大好,儿子初来乍到,也看不懂英文的报名表,刚才多亏了我帮忙。大家都是在新西兰创业打拼的华人,理应互相帮助,我们互相留了电话号码。因为他的儿子小极和我表弟同龄,从那之后我一直称他“李叔叔”。 李叔叔后来知道我在奥克兰市办贸易公司,就过来办公室找我。原来他初到奥克兰,在设立公司,申报财务,与洋人客户沟通上都存在困难。这时我留学时期学的皮毛财会知识,打工时练成的流利口语和创业初期的粗浅经验都派上了用场,李叔叔对我感激不尽,他邀请我到他R区的家中做客吃饭,我也知道了更多他的家事和生意。
李叔叔出生在海边,学的是远洋捕捞,年轻时是在国有的捕捞公司工作,后来因缘巧合,越走越远,居然跨越赤道,来到南太平洋的岛国斐济,跟几个当地人合伙搞了艘快船,专门在斐济周边从事金枪鱼的捕捞。他斐济创业几年,手头有了点小积蓄,听说附近的邻国新西兰生活环境优越,福利优厚,就卖掉生意来到奥克兰置业创业。李叔叔的爱人是某海洋学院的副教授,她不愿意放弃国内的稳定工作,所以只有每年的寒暑假才来新西兰探亲,照顾父子俩生活起居。后来阿姨在假期中来奥克兰,邀请我和表弟去家中做客。阿姨个子高挑,温柔娴淑,小极的身高和好学应该是遗传自母亲的。阿姨给我讲故事,说李叔叔当年在斐济跟人合伙创业时,她在海港边向捕鱼归来的自家船上的伙计要一小块金枪鱼,那个当地的小伙子都舍不得给,阿姨因此耿耿于怀。我却听出了小时候古诗中“挖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和“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感觉,由此可见华人华侨在海外创业的艰难辛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