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洋
本周横贯2013年与2014年,正如孩童在新年许下一年的新愿景,各国国防新年伊始的动向,也往往象征了该国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过去的一周里,中国海军以首度公开的航母战斗群和其它先进装备向世人展现了走向远洋的雄心;越南海军恰好收到了期待已久的“新年礼物”,试图用小小的水下舰队“坚守”南海;至于美国在做的事情,则没有人明白究竟会把美国军队带向何方。 向美国学习 1月1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顺利完成为期37天的南海海域科研试验和训练,返航靠泊青岛某军港。由海军辽宁舰、北海舰队驱逐舰第1支队、南海舰队第9驱逐舰支队、南海舰队某登陆舰大队和海军多支潜艇部队联合组成的辽宁号航母战斗群在海上训练的照片也首度公开。以航母和船坞登陆舰为核心的11艘战舰排成的巨大环形编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最强大水面舰艇群的诞生。 中国海军航母编队全景图 这一编队的组成,对于中国海军而言已是空前豪华:辽宁号航空母舰、052C型导弹驱逐舰1艘、051C型导弹驱逐舰2艘、054A型导弹护卫舰3艘、071型船坞登陆舰1艘、攻击型潜艇2艘,其中至少有一艘093型攻击型核潜艇。其规模已经接近冷战后期的美国海军单航母战斗群。 不过辽宁舰编队中为什么要编入一艘071型船坞登陆舰,各界媒体显然都没有深入解读。尽管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出身的杜文龙认为这艘船坞登陆舰是为了演练航母战斗群掩护下的两栖登陆作战,不过这缺乏合理性。毕竟,用包括航母在内的舰艇编队掩护区区一艘船坞登陆舰,实在是大材小用,掩护两栖舰船也并非航母战斗群的主要任务。接近到距岛屿十几公里甚至更近的两栖舰船和要与敌方保持距离的航母,本来就不应该一起集中行动。 中国海军航母编队,包括1艘航母、3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1艘船坞登陆舰和2艘核潜艇 航母编队中编入一艘071型船坞登陆舰,舷号989,为“长白山”号。推测可能是用该舰模拟快速补给舰。该舰可能就是拦截美国考彭斯号巡洋舰的中国舰艇 笔者认为,船坞登陆舰在航母编队中的存在,并不是专门用于两栖作战,而是用于模仿另一种与船坞登陆舰尺寸、机动性都接近的船只——综合补给舰。 综合补给舰对于航母战斗群的重要性早已是不言自明。一般而言,航母的航程远大于其护航舰艇。为了保证远洋任务中护航舰艇有足够的燃料,补给舰需要为各舰进行燃油补给;同时,航母每次出港作战,补给舰都能携带更多的弹药给养,使航母将宝贵的时间用在执行任务,而不是往返基地补充物资上。中国海军综合补给舰数量有限、任务繁忙,而辽宁舰编队此次训练尽管需要训练补给舰编队航行,但训练区域离港口很近,不会真的需要补给舰进行海上补给。使用船坞登陆舰模拟补给舰,腾出数量有限的补给舰执行真正需要它的任务,是合理的替换训练。 中国海军航母编队与海军岸基航空兵配合训练 此次辽宁舰编队动用舰艇涵盖了海军1/3的主战舰艇单位,有10个团级作战单位在师级的辽宁舰指挥之下。其指挥级别已经相当于一个集团军,而在规模上约占中国海军主战舰艇的约1/6,显然是一支不可小觑的作战力量。
如果比较中国与外国海军航母编队的组成,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中国海军航母编队的规模明显较大,基本向冷战期间美国航母战斗群的规模看齐。这种“学习美帝”的表现与当今航母战斗群的趋势似乎是相反的。 “辽宁”号航母 由于冷战以后苏联的威胁不再,大规模海战的可能性急剧下降,加上世界经济萧条,各国海军的航母编队都在“缩水”中:英国唯一的航母“卓越”号去年前往菲律宾时,仅有一艘45型驱逐舰陪伴,在准备前往叙利亚撤侨时则随手拉了艘两栖舰当保镖,皇家海军舰艇不够的时候,“航母裸奔”也是家常便饭;俄罗斯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的编队则饱受俄海军缺乏舰艇的困扰,基本上除了补给舰和必备的救援拖船,大中型水面舰艇哪艘能动就带哪艘;法国海军唯一的航母“戴高乐”号情况稍好,经常有2艘护卫舰、1艘核潜艇和1艘补给舰作为其编队舰艇;美国航母打击大队尽管实力超群,但在护航舰艇数量上,目前一般也只维持一个巡洋舰大队加一个驱逐舰中队,3-4艘护航舰艇的规模。真正堪比辽宁舰编队规模的,大概只有为“出云”号直升机航母护航的日本自卫队“八八舰队”。当然,没有核潜艇这种“非常任理事国”的硬伤此时就必须忽略了。 堪比辽宁舰编队规模的,大概只有日本自卫队的“八八舰队”了 这种特别的“重兵护卫”同中国航母设定的作战地域和对手有关。一般认为,中国航母的主要使用方向无非南海和西太平洋。在南海上,尽管中国海空军强大的航空兵团可以作为掩护,但面对某些狭长国家攻击机群的侧翼攻击,需要较多的护卫舰艇才能保障其外围的安全;而在西太平洋这块目前全球兵力最密集的地区,中国要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强的海空联合打击力量。如此一来,更多的护航舰艇也就顺理成章。 中国的航母编队中目前最缺乏的,依然是辽宁舰上堪用的舰载战斗机群。尽管歼-15已经开始量产,飞行团也已经建立,甚至连歼-15伙伴加油吊舱近日也已经公开亮相,但组建24架以上舰载机部队并形成战斗力的工作,还需要2-3年才能基本完成。 歼-15战机配用的伙伴加油吊舱 另一个关键性短板在于大型的快速综合补给舰。航母编队,尤其是中国这种大规模重型航母编队的消耗相当惊人,排水量2万吨的903型综合补给舰根本无法满足其需求,加上现有的903型补给舰的航速不足20节,难以跟上高速机动的航母战斗群,因此排水量更大、航速更快的战斗支援舰是中国海军的必然选择。消息称中国海军已经正式“向美国学习”,开始准备建造排水量超过4万吨的快速综合补给舰。若届时消息成真,那么中国航母距离形成完整的战斗力就为时不远了。 向中国学习 越通社2日报道,越南首艘“基洛”级06361型柴电动力潜艇“河内”号1日运抵越南中南部军港金兰湾停泊位置。这是由俄罗斯圣彼得堡海军部造船厂负责为越南建造的6艘“基洛”级柴电动力潜艇的第一艘,标志着越南海军拥有了历史上第一艘潜艇。
这艘“基洛”并不是由越南艇员操艇远航而来,而是荷兰运输船驼运到金兰湾的。优点在于速度比自航更快,且不需要在抵达后进行休整,缺点则是艇员们失去了一次难得的远航体验。 越南海军虽然已经在俄罗斯培训下组建了艇员队,但完全没有任何远海航行经验,进行跨洋洲际航渡回国更是不可能成行。不过越南海军的潜艇本来也没有远洋作战的需求,这样的运输显然更加合理。 运输“河内”号的荷兰运输船1月1日驶入越南金兰湾 越南采购的“基洛”级636型柴电动力潜艇比中国海军购买的8艘“基洛”级636型潜艇更加先进。越南海军“基洛”级潜艇在潜望镜、电子侦察装置、消声瓦上都采用了新技术。同时,越南海军还获得了俄罗斯提供的最新型3M-14E“俱乐部”潜射导弹。该型导弹射程290公里。 目前,第二艘潜艇“胡志明”号(舷号HQ-183)也在去年底下水,目前已建造完毕,正处于调试阶段,预计将于今年3月运抵金兰湾。第三艘“海防”号(舷号HQ-184)于2012年3月28日开工,去年8月28日下水,也将于今年交货。其余三艘尚处于建造之中,分别是“岘港”号(舷号 HQ-185)、“庆和”号(舷号HQ-186)和“巴地-头顿”号(舷号HQ-187)。这六艘潜艇抵达越南后,将被投入越南“保卫南海”的行动中去。 仔细观察近年来越南海军的发展,中国人十分熟悉甚至亲切的“空潜快”风格扑面而来:越南以进口轻型护卫舰为核心,辅以国产化500吨级的“闪电”大型导弹艇组成一支小型海防舰队,配合空军引进的苏-30/苏-27战斗机和旧式苏-22攻击机,再加上水下常规潜艇,进行近海攻势防御作战。之所以说熟悉甚至亲切,是因为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长达40年的时间里,一直就是以这一作战思想为指导构建海防舰队的。 2013年,完成海试后停靠在俄罗斯的“河内”号潜艇 越南向来“积极模仿”中国的成功经验,从“革新开放”到“公知自由派”一应俱全。这套“空潜快”体系虽然灵活,但面对在技术和数量上具有双重优势的对手时,下场并不会比一支旧舰队好看到哪里去。更何况越南潜艇兵训练不足、缺乏经验,想要形成可靠的战斗力,没有十年的历练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管怎么说,越南水下力量实现了零的突破,这对于反潜水平一般的中国海军而言是一记警钟。中国只有完成以新型反潜巡逻机、水下监听系统和轻型反潜护卫舰为核心的海军新一代反潜体系建设后,才有把握克制这些越南的“不速之客”。 在俄罗斯接受培训的越南海军潜艇兵,未来更多他们的同行将在印度海军教官的培养下产生 对于我们来说,眼下值得高兴的恐怕只有这个新闻:印度海军称将训练500名越南潜艇官兵进行水下作战,首批越南海军官兵将在今年年初开始在“娑多婆诃”号潜艇上训练。至于印度海军的潜艇部队,也许被炸沉的“辛杜拉克沙克”号最有发言权。 学习日本? 本周“学习别国先进经验”的不止中越两国,美国陆军也开始转型学习某些国家的建军路线。只不过在旁观者看来,这次学习,并不是什么学好的事。 因奥巴马政府逐步缩小以陆军为核心的阿富汗战争的规模,五角大楼领导人正在寻求让空军、海军和陆战队发挥主导作用,以应对来自亚太地区的威胁。 据《华盛顿邮报》网站2013年12月30日报道,由于担心新战略削减其预算,陆军正发起一项转型的宏伟运动,并坚称其在太平洋地区具有相关性。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新任陆军司令文森特·布鲁克斯将军要求他的部队要能更快、更有效地应对小规模冲突、孤立的侵略行动和自然灾害。
但是,对于大多数士兵驻扎在夏威夷、阿拉斯加和华盛顿州的太平洋地区陆军部队来说,这是一个挑战。为了克服他所谓的“远方的暴政”,布鲁克斯正试图加强陆军的海上和远征作战力。布鲁克斯甚至承认陆军在军事上侵犯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版权”。 对于这项变革的最终目的,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海军陆战队将军在谈到陆军的内部计划时说:“他们试图在太平洋建立第二支海军陆战队。为了保留他们的预算,他们要建立一支国家不需要的部队。” 正进行登陆训练的陆军游骑兵部队 为了争夺预算而组建各式各样的部队,这在美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过去13年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就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不断的治安战中转型。他们抛弃了轻便的两栖车辆,换上了重型装甲车,扩充了军队员额,取消了两栖远征战车的开发。某种程度上,此时的陆战队与陆军别无二致,也就是说,陆战队抢了陆军的预算,干了陆军的活儿。同时,他们对原本协助海军“由海向陆”的差事,却显得三心二意。 显然陆军和海军都不喜欢陆战队的做派,也在想方设法“夺回”自己应有的地盘。虽然各军种对狗拿耗子多预算的事情一直反感,但绿油油的预算摆在面前,各方都顾不得自己的“吃相”。 美国海军早就组建了大名鼎鼎的“海豹”突击队和内河部队,用于小规模地面作战,同时美国海军的海军战斗工兵、海军宪兵以及海上远征安全部队,全面接管了陆战队在美国海军中原本的基地安保、舰艇安保甚至巡逻任务。这些部队加起来有4万人,大概相当于陆战队规模的1/5,也是不可小觑的力量。 面对陆海军的“联合挤压”,海军陆战队何去何从值得关注。而对于美国陆军而言,组建自己的“海军陆战队”显然是在重复建设浪费预算。这倒是有点像二战中那个陆军建航母、造潜艇,海军拼坦克的日本,美国陆军这是要学谁,我们也不清楚。 各国的新年礼物 俄罗斯冷战后开工的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北德文斯克”号在12月30日正式交付部队服役。这型潜艇于苏联时代开始设计,最初为885型,装备了许多极其先进的导弹和重型鱼雷。然而苏联解体后这些先进子系统就没了着落,1993年开工后,885型最终被“改进”成了885M型。只不过这种所谓改进,只是将研发不出来的装备,用较差但是能够量产的设备替换。实际性能上,885M反而要更加落后。“越改越凉”的核潜艇,大概就是衰败中俄罗斯军工产业的写照。 俄罗斯“北德文斯克”号核潜艇 1月3日,美国、以色列联合研制的箭-3反导拦截导弹在地中海上空成功进行了首次大气层外飞行试验,这被称为该导弹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尽管从技术上,这种导弹并不是最先进的,但在以色列和伊朗暗自较劲的导弹攻防竞赛中,这无疑是以色列夺回主动的重要一步。 本周,歼-16多用途战斗机的清晰大图在网上公开,这种三代半的重型多用途战斗机也在沉寂多时后回到公众视野中。该机与歼-10B一样是空军在歼-20战机服役前的过渡产品,同样能压倒东亚除美国以外的其他空军。不过歼-16更大,挂载更多,航电据说也比歼-10B先进些。更重要的是,试飞至今,歼-16一直使用国产“太行”发动机,如果能以这样的状态投产,显然我们的“太行”已经正式出山。 这次公布的仍是歼-16的01号原型机,编号1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