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维招聘菌 于 2019-5-13 15:04 编辑
《我是如何通过简历让数家公司在一天之内邀请面试的》
作者:战5丁
1
不久之前写了一份简历,两天内收到5个面试,一时兴起跑去跟朋友炫耀:看我的简历写作法,一天之内主申的两家公司全部邀请面试,第二天又有两家职业中介介绍了新职位面试,还有另一家公司电话面试。要知道这简历还是一稿多投,连Cover Leter都没写,呵呵呵呵呵。
朋友看看我的简历,反击道:“你有好几年本地工作经验当资历,当然写上去好看。哪像我们没毕业没工作经验的人,怎么写都不管用啊。”
没有工作经验就写不出好简历?其实还真不是。这套简历写作法正是为了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又必须要在短期内找到工作的自己量身打造的一套解决方案,我称之为逆向简历写作法”“。
2
“逆向简历写作法”为什么叫“逆向”呢?因为我发现常规的简历写作法大多都是“让我把故事讲给你听”,但真正有用的却是“让你非常有兴趣地想要听我的故事”。而为了理解到这一点,我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耗尽了几乎全部的签证时间,套用各种模板的简历海投无果,以及那份我花了200多刀请专业公司写的简历被人看都不看直接当面扔进垃圾桶。
当时离签证过期还有两个多月,我发现自己要想通过投简历来找到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 让人看到我的Cover Letter就想打开CV
- 让人打开我的CV就会兴奋
- 让人看完我的CV就想约我面试,立刻!马上!
基于这三点,我撕了那份所谓的“专业”简历,推开一切模板,转而从营销学,行为学和心理学出发,精心做了一套简历,然后按照公司清单,也不管缺不缺人,打没打广告,直接盲投了十来家。结果有多好呢?
- 简历发出后的一周内我参加了5场面试
- 一个没有空位且求职信收到爆的大公司因为中意我的求职信,特意给我加了一场面试
- 最快的一家公司在简历发出后11分钟给出了面试邀请
- 一家职业中介公司帮我为另一个我没有投递简历的公司转送了简历
两周之后,我入职了。
3
那么刚来新西兰不久,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又需要在一个只有450人规模的行业里找到工作支持技术移民的我,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
第一步:让人看到Cover Letter就想打开CV
首先是为每一个职位都量身定制一份单独的Cover Letter和CV,并通过一句话在信件开头将目标公司的标志和自己进行绑定,以方便阅读者用他非常熟悉的感觉来看待自己。这样提高亲切感和信任感之后,每一个收到信的人,都不会觉得这是一份可读可不读的内容,自然就会接着继续看下去。
其次在Cover Letter里面按照职位的要求,非常简要但是全面地列举了个人技能,并且告诉阅读者,如果你想了解更详细的证明,请查看我的CV。那么作为一个尽职的HR,看到这样一份符合职位要求的求职信,就算不打开CV查看,也是没有理由不保留这份简历的。
第二步:让人打开CV就会兴奋
这一点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做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就是简历里面的所有内容,全部都在用事实描述一件事:招聘公司雇佣我之后可以得到的各种利益。简历里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单词单字,都从这个角度出发来写。这样无论阅读者是正着看,倒着看,横着看,竖着看,还是跳着看,在任意一点,必然能看到直接的,非常实际的,而且没什么重复的利益点。
从阅读者的角度看,一篇不带重复的详细描述了“我”(阅读者)原来能得到这么多好处的文章,将要比一篇讲述“你”(求职者)到底有多么好多么厉害的文章,更来得亲切有说服力。
同时为了支持上面这一点,简历的版面设计必须非常简洁,只一页纸;而且要有很强的逻辑性,保证无论正着看,倒着看,横着看,竖着看,还是跳着看,都能使阅读者在不超过10秒钟的时间内找到他感兴趣的内容。
为什么一张纸的简历要支持这么多种类型的阅读方式?是因为一份简历经常会被多种不同职能的人(和机器)共同审核,而不是我们通常所想的HR一类人。他们所关注的内容和阅读方式几乎各不相同。所以一份简历不光要体现自己可以为这些不同职能的人带来的利益之外,还要提供相应的信息检索方式。要知道为阅读者提供方便快捷而明晰的阅读体验本身,就是让他们在阅读你所谓的利益描写之前就能直接体验到的切身利益。
第三步:让人看完CV就想邀请面试
对于这一步有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方式:兴趣+疑问。通过之前提到的利益点或者其他内容引起阅读者的兴趣,然后再让他们产生疑问,形成强烈的“我想知道你快告诉我”的感觉。所以在每确定一个利益点之后,都要根据这个利益点设计至少一个的疑问,然后在写作的时候,通过具体的词句突出和加强这些疑问。
其实这一步真正的目标并不是让人“看完”CV就想邀请“面试”,而是让人“看到”简历中的某个地方就想约你出来“聊聊”。当一篇简历中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存在类似“兴趣+疑问”而构成的钩子,并且这些钩子可以分层次分深度精准地针对不同职能的阅读者时,只要有一个钩子成功起到了作用,那就是在简历写作上的成功。
4
要想实现上面三步中提到的效果,最重要的是从“逆向”的角度出发。“逆向思考”的“逆向”。
只有逆向了,我们才能站到对方的位置去, 只有逆向了,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对方的需求, 只有逆向了,我们才能按照对方期望的方式,实现我们独特的价值,并获得想要的结果。
“逆向”是一种思维方式,并不单单针对简历写作,而是可以应用到生活方方面面之中去。所以只要深刻理解了“逆向简历写作法”的核心并能熟练地应用出来,那么不仅:
- 作为求职者,“逆向”可以让HR觉得你是非常匹配空缺职位的人;
- 作为工作同事,“逆向”可以让整个团队认定你就是他们想要一起共事的优秀成员;
- 作为雇员,“逆向”可以让老板赞同你的价值并为你提供相应的地位
而且:
- 如果你要考试,“逆向”可以让你快速了解重点并轻松获得好成绩;
- 如果你在卖货(包括“卖自己”),“逆向”可以让你的销售转化率翻倍提升;
- 如果你在追逐爱情,“逆向”将会成为吸引你梦中情人的最强大武器。
有道是“鸡汤只讲要求,干货提供方法”。在下面的部分我们将会从四个要点讲解如何在简历写作中应用逆向思维。
5
怎么做?四句话: 毫无疑义独一性 巨大反差既视感 面面俱到无重复 环环相扣提要点
6
毫无疑义独一性
独一性包含两个部分:用对方的语言说话,并且说没有疑义的话。 独一性的好处:减少信息误差,减少交流/学习成本。说白了就是:简单明了,说话痛快。
举个例子:“今天吃鸡”是什么意思? 是今天吃饭吃鸡肉?还是打“吃鸡”游戏得了第一?如果对不知道吃鸡游戏的人说游戏术语,请问我们说的是同一语言吗?
再举个例子:“我精通Excel”(或“我Excel熟练度:9/10”)。 日本老人Tatsuo Horiuchi善用Excel作画算不算精通?网络大牛可以在Excel里写脚本玩三国杀算不算精通?申请职位需要的精通是指了解Excel里所有按钮的功能的精通,还是指可以自动生成多种动态视图的精通?
那么简历里怎么表现内容的独一性?专业术语关键字 + 日常概念大白话。
专业术语关键字
专业术语是非常专一性的词汇,是保证信息无损传递绝佳工具。
专业术语作为关键字,是给两种人看的:一种人是精通此专业的专家,比如简历的专业技术审核人员;另一种是完全不懂此专业术语的人,比如非本专业的HR和自动筛选简历的软件。
关键字绝对不能错,甚至不能是同义词。因为非专业人士只能靠关键字来筛查简历,错误或同义的关键字会直接导致他们认为你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从而直接废掉你的简历。而非专业人士往往是简历筛查的第一道关卡,只有经过第一道过滤的简历才会来到专业人士手中进行进一步的评估。所以即使通过了第一道筛查,错误的关键字也会让专业人士感觉到不专业,从而降低对求职者的评价。
关键字从何处来?关键字从公司发布的招聘广告上来。招聘广告上提到的任何专业技能关键字,都必须尽可能多的直接出现在你的简历上。这些关键字在招聘广告上是需求,而当出现在简历上,就是满足需求的证明。
关键字有3+1个应当出现的位置。
关键字首先要全部罗列在专业技能(Key Skills)一栏,按照需求分类。这里只需要写关键字,全部的关键字,不需要其他任何内容。专业技能(Key Skills)一栏的作用,就是方便任何阅读者(专业或非专业人士)进行一目了然的需求证明索引。千万不要将证明需求的索引关键字打散排放整个简历当中,因为只有连连看游戏玩家才会在成堆的东西当中寻找互相匹配的一对儿,而HR,通常只会用10秒不到的时间来决定是否继续看你的简历。
关键字其次要在相应的证明部分出现。简历就是一篇论证求职者符合职位需求的论文,关键字在其中充当论点部分。上面说到的专业技能(Key Skills)栏,只是论点的集合,不包含论据。所以在针对此点的论据部分,无论是专业经验(Experience)还是教育背景(Education),都需要再次着重点出。
关键字要尽可能的在非相应的证明部分出现。就是在论证B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同时辅助论证A。当整个简历论文中的所有论据都能相互多重论证的时候,就达成了“环环相扣提要点”。
如果随简历附有Cover Letter,关键字同样应该出现在Cover Letter里的专业技能(Key Skills)一栏,作为HR在打开简历之前就能看到的需求证明。
一个异常:如果招聘简历上的专业术语写错了该怎么办呢?。。。索引里面按照简历上写一个错的,其他地方都要写对哦。
日常概念大白话
准确快速地传达信息是简历必备的素质之一。之前提过一份简历经常会被多种职能的人共同审核,而大白话就是所有的简历审核者都能不用额外学习便可听懂的语言,所以不要用方言、俚语或流行用语,只需要用简单语法的英语、普通话、或者其他需要的语言就可以了。
大白话最重要的作用是用来描述利益点,其次是用来讲故事,一个讲述你真实具有你所列举的专业技能的故事。按照之前提过的简历即是论文的比喻,大白话应该出现在论据部分,也就是专业经验(Experience)或教育背景(Education)部分。而利益点,就是故事的结果。用所有人都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们你的光辉事迹。这样即便是非专业的HR和老板,也能清楚明晰地了解到你能带来的好处。
在用白话讲利益点的时候,一定要选用通用的,标准性的概念来描述。通用的概念有时间,金钱,百分比。这三点用来对比突出绩效时非常有效。其次是常规通用流程(先投简历再面试),常规行为(点鼠标),行业相关的通用标准或商业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像日常概念这样的东西有时候差异也会十分严重。且不说印度人摇头YES点头NO,就在新西兰,我也是来了好久之后才知道学校和公司里好多洋人是不吃中午饭的。所以在挑选概念的时候,一定要排除掉跟地域、文化、环境以及个人习惯紧密相关的类似内容,以免引起误解或反感。
小结 从对方角度出发,用对方的语言说话,并且说没有疑义的话。 简历表现:专业术语关键字 + 日常概念大白话。 简历是论证满足职位需求的论文,技能是论点,经验和教育背景是论据。 专业术语当关键字,从招聘广告上抄,绝对不能错。 关键字要紧密全面罗列,以便快速索引。 使用标准性概念和大白话证明关键字或利益点,保证信息传递无误解。 常用的标准性概念:时间,金钱,百分比,通用流程,常规行为,行业标准。
7
巨大反差既视感
很多人写简历之前,就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非常严重,以至于可能让你写的一切东西都变得没有意义。
那就是:写的在简历里的内容HR都会看。
而事实是,每天面对成百上千张简历,长期工作下来,HR的脑子对第一时间没能引起关注的简历根本不反应。
这是人类的一种生理机制,就像长时间在厕所里,我们的鼻子闻不出臭味一样。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头脑接收到的数据远远超过我们能有意识主动处理的能力。而在大脑中的一个专门过滤信息的海马状突起,只会让极小部分的信息进入我们的注意里。
通俗点说,让广告给我们留下印象有多难,让简历给HR留下印象就有多难。
只有让简历突破HR(和所有其他简历审核者)的头脑自动过滤机制,留下印象,才有机会走到面试阶段。
什么样的信息才能引起阅读者关注?广告学提出了两个要点:跟自身有关;具有反差。
而在简历中提供既视感,就是为了给阅读者提供强烈的带入感,让阅读者体验到一种直接的冲击,而不是单纯地在看与己无关的人和事。
两个手段可以有效提供既视感:捆绑亲近概念 + 刻意营造反差。
捆绑亲近概念
为什么寓言故事让人印象深刻?为什么宗教团体无时无刻都在强调各种亲身经历的“神迹”?因为讲故事要比讲大道理来得亲近,用听众熟悉的概念讲故事要比用听众完全不知道的概念讲故事来得亲近,讲跟听众利益相关的故事要比随便讲一个故事来得亲近。这里有一个我曾经用一句话让大公司特意为我增加了一场面试的故事:
我刚毕业时因为没有工作经验,于是想靠对目标公司表示诚意来弥补一下。当时我投了奥克兰一家上百人规模的大游戏公司,在给这家公司的Cover Letter开头写了一句话:“你们可能需要我来帮你们制作更多的超级猴子”。结果就是因为“超级猴子”这四个字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什么结果呢?非常戏剧地不光给了面试,而且直接给了一个offer。当时这家公司给我回信说,哎呀我们现在没什么空位,明年没准可能大概也许会有,而且给我们投简历的人也是大把大把的。不过啊你那句超级猴子写的太出众了,有时间过来聊聊吧?然后我就去面试了。面试的时候公司的CEO, CTO全来了,就是想看看我这个写出超级猴子的人。其实这家公司的业务跟我的专业有一些差距,类似手工画古典油画跟电子制图画网络漫画之间的区别,但看在猴子面上这公司还是给了我一个客服的offer。
为什么超级猴子这么厉害呢?因为那家公司有一个爆款猴子打气球游戏,里面有各式各样的猴子,扔飞镖的扔香蕉的拿枪的抬炮的,其中有一个超级猴子,以超人为造型,蓝衣服红裤衩,眼睛里会射激光,是游戏里面最厉害的猴子,也是打游戏时候大家有能力必造的猴子,堪称猴子中的典范。
故事里的做法就是将一个他们非常熟知的,也是非常成功的形象,和我自身进行了绑定,让他们看见超级猴子甚至猴子就想起我,另一方面也在一个他们意料之外的地方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反差:谁会在求职信里放一只猴子?
另外请注意上面是如何描述“超级猴子”这个概念的:用了超人这个众所周知的概念,以及蓝衣服红裤衩眼睛激光这些不太能出错的概念。所以即便根本不玩游戏的人,看到这些描写时头脑中也会不自主地想象这些画面。而这些正是可以加强阅读者对内容的印象,并提升亲近感的小细节。
在简历中每一个列举的职位需求的论证,都最好能用故事来描述,并且尽可能地提供既视感,让阅读者一眼看去就感到亲切、熟悉。这样做还有另一个好处:只要在简历审阅者的脑海里让职位和你共同出现过在同一张画面里,审阅者的潜意识就会将你和这个职位连接起来,并在之后的审核阶段形成潜在的亲切优势。
画面感是人类最直接的既视感。除了画面感之外,体感或动作(点鼠标),工作的方式(边喝咖啡边开会),特定情景(帮老板数钱),都是非常有效勾起阅读者关注的方式。举个例子:“之前需要一整天改设计和重新发布的工作,现在只要点两次鼠标就能自动完成了”。一整天和改设计都是比较大众的概念,虽然可能每个行业和每个人对改设计的认知都不太一样,但只要每个人都能认知到改设计非常不爽和点两次鼠标自动工作非常爽就可以了。这里还“刻意营造反差”,只要与上下文配合得当,让人不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情景,仅此一句便有可能能创造出足够的冲击力。
当实在找不出相应素材的时候,还可以直接进行绑定。在简历中找一处你做事的成效,在公司业务或职位工作中找一条可能相关的内容,然后表示:希望能我的成效也能帮你们的什么什么(对方的亲近概念)怎么怎么样(直接利益点)。
刻意营造反差
巨大的反差可以让一份简历“鹤立鸡群”,其好处不言自明。当自身的技术或经验不足以碾压其他竞争者的时候,在简历中呈现的三种反差就有可能成为逆风翻盘的关键点:
- 在单项职位需求证明中呈现的反差
- 在整篇简历前后呈现的反差
- 在与他人对比时呈现的反差
在单项职位需求证明中呈现的反差
请记住,在简历中需要回答的,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我有这些可以满足你”,而是“我证明我这些可以满足你”。用什么来证明?事迹,实例。怎么证明?通过我的工作,之前那个样子的事物变成了这个样子。通过事物发展的前后变化反差来证明。
所以,一定要突出经过你的努力后,事物产生了巨大的、有益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可以在新岗位上重现的。挑选差异最大的,最有戏剧化的事物来证明。一个AI:“将某件事自动化之后,之前需要N个专业人员做的M道工序,现在只需要傻瓜式点两下鼠标就可以完成了。”然后每次面试时候,自我介绍的第一句话必然会是:“我在之前的职位做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工作,然后就因为这个工作做的太好了,我丢掉了之前的那个工作。我做了什么呢?我把所有需要专业人士参与的工作流程转换成了自动化模式之后,需要人工参与的就只有上传设计稿了。然后我的老板说,对不起,目前没有什么工作可以给你了……”
中国人写文章讲究四个字:“起承转合”。所以在简历里进行证明时,一定要突出“转”——就是事物发展的反差变化——来吸引注意力,提供深刻的印象,并且最后一定要或明或暗地“合”在最终简历的最终目标上:“面试我!我能把事情做得漂亮!”
这一部分有很多模板可以套用,比如非常流行的STAR法则。STAR法则中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对应的就是“起承转合”,而行动和结果部分就是需要突出的重点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工作事项(STAR法则里的A行动部分)反而要只用一两个关键词或半句话略写。原因有二:第一,结果比过程更容易产生冲击力。第二,一个结果通常需要大量的过程,而标准的行为是大路货,没价值写;精妙的行为又需要大量情景和细节铺垫,写不完。这就是为什么药品广告永远在讲疗效而从不会讲药物在细胞内有多少精妙作用的原因。
当实在缺少可以展示的实际案例时,不妨从自动化或数字化做文章:哪怕是一个个人的重复动作,也可以提出“我是如何如何怎么怎么尝试把这件事自动化的”。要知道自动化和数字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发展大趋势,基本上各种商业领域都会涉及(无疑义),做好的话会极大提高效率或收益(利益点),并且这事情本身就很有反差(人工转自动)。
在整篇简历前后呈现的反差
在整篇简历的尺度内,有两种反差可以大幅提高简历的含金量:针对同一件事的广度反差和针对时间的成长反差。
牢记简历是一篇论文,里面包含针对论点罗列的一系列的论据。而这些论据,都是为了“面面俱到无重复”的从各个角度来证明一件事:“赶快面试我!这岗位我适合”。
所谓广度,就是每一个论据,都要有一个独特的角度,而所有的论据合起来,覆盖了相当大的职能范围。打个比方,招聘广告里的职位需求发出的是白光,你需要制作一个棱镜,让这束白光在简历上呈现出彩虹色。你能在简历里呈现的颜色越多,你给阅读者带来的印象就越深,你所能精准覆盖雇主所需的概率就越高,你所占的优势就越多。
洋人有一个思维,当他说BTW(by the way,顺便说一下)的时候,一般后面接的都是重点。所以当一个招聘广告里罗列了一系列的加分项能力时,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很可能就是他所招聘职位的重点考察项。当你的简历覆盖到这些所谓的“可选技能项”的时候,你就有很大几率被面试了。这种情况我在许多家新西兰公司都遇见过。
另一方面,简历里一般都会根据时间顺序列举一些事项。这些事项是一个突出个人成长速度的极佳的位置,而且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来讲可能更为重要。我个人以为无论是工作经验还是教育履历,最终目标都是用来证明能力。所以即便是以教育履历为重点的简历,也可以通过STAR法则等方法,将学习能力的过程和结果展现出来。
在于他人对比时呈现的反差
一份简历最大的竞争力在于: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好。但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我有的技能同台竞争者都有,甚至比我还好,怎么办?
有句古话叫“功夫在诗外”。在同等条件下,我们需要从已有的逻辑框架里跳出来,从更广阔的角度下功夫。下面列举一些可以在于他人对比时呈现的反差:
真实:不喊空话,讲故事,讲过程,讲结果,讲真正的事。不要写成星座占卜那种套在其他任何人身上都成立的形式,要表现出一个活生生的,独特的你。那怕是再戏剧再夸张的表达,比如之前“因为工作做得太好了导致丢了工作”的例子,也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的。
方便:处处为阅读者着想,比如使用独一性内容的文字,让读者不用琢磨不用猜;比如使用读者熟悉而不是作者熟悉的概念,减少读者学习的不适;比如合适的版面设计,阅读舒适不累;比如逆向简历写作法。
诚意:最简单的表示诚意的方法就是定制化,让阅读者感觉到这一份东西是只给我的,而不是群发的。然后是表示了解,更多的了解。讲公司名不如讲产品,讲产品不如讲业务,讲业务不如讲成就,讲成就不如讲如何成就。前面提到的超级猴子案例就是诚意的一种表示:你们做的事,我认真了解了,并且赞同你们。
写作技巧:用词准确,言简意赅,不脱离实际的夸张(比如工作太好丢工作的例子),巧妙的让人会心的情景描写,以及更深一步的,阅读时产生的声音和韵律感。
跨界研究:对心理学,认知行为学,商学,营销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可以帮助寻求到更好或者更高效的方法来推销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找到更多的方法来暗示对方邀请面试。
逻辑:清晰的而全面逻辑会让人更容易阅读和理解,也更容易产生信任感。良好的逻辑不光可以面面俱到、环环相扣,更可以通过一步步的推导,引导对方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行动。
提炼独特的价值: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求职岗位,如果能提炼出独特的价值并进行连接,将会形成独一无二的,别人无法仿制的独特印象。如果所有的人都使用同样的模板(比如STAR),同样的排版,同样的写作法(比如逆向简历写作法),这将是最后一道防止被海量竞争者淹没的防御。
小结 HR不会阅读所有简历,所有不能突破HR头脑过滤的简历都会失败。 两个引起关注的要点:与自身相关,提供反差。 通过绑定亲近观念来营造既视感,以便连接读者。 让读者在潜意识中将职位和求职者连接在一起,以便提供潜在的亲近选择可能。 简历中的反差:事件变化反差,广度反差,时间反差,履历部分之外的反差。
这一章提到的很多技法比较抽象,不一定都会起效。但尽可能多的在简历中使用这些技法,只要有一个起到了作用,简历的目的就达成了。
8
面面俱到无重复
新西兰的很多公司都不喜欢超过一页的简历,比如我一个之前做HR的朋友,她说她收到简历之后,先会用一个软件过滤掉所有超过一页的简历,剩下的才会考虑打开看。
一页的简历,寸纸寸金,既要显示出技能的广度,又要真实具体有细节,还要面向各种不同的读者类型。如何在一页纸中放进如此多的内容呢?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像架构立体交通一样架构简历结构。
架构立体简历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读者关注
一份简历的读者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几类:筛查者,审核者,评估者和决策者。
筛查者是简历的第一读者,是决定简历能不能被打开阅读的第一关卡。筛查者有时候不一定是人类,并且通常需要排查海量简历,非常注重效率。筛查者关注的重点是简历论文的论点齐全与否(关键字齐全),以及简历是否符合特定的版面设计要求(比如一页)。论点,也就是关键字代表简历是否具有满足职位需求的第一印象;版面设计是在阅读任何文字之前给人的第一印象,同时也是数字化或分组审核的必要基础。
审核者是简历的首次速读者,针对通过海选之后的大量简历进行人工初步审核。审核者关注的内容是简历的论据是否齐全,是否看上去真实可靠。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审核者都具备专业知识可以评断简历论据的真实性,但满篇空话或者看上去就不靠谱的描述肯定很难在这里被通过。
评估者是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团体,他们除了对职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进行审核之外,有时还会有专门的商务或管理人员对应聘者进行性向和软技能上的评估。他们所关注的内容,是简历中提供的论据,是否能真实证明应聘者具有相应的能力,是否能满足职位需求。
决策者是最终决定是否面试的人。他们可能是最后才会看到简历的老板,也有可能是从最开始就看到简历的HR。因为所有传递到他们手中的简历都是通过多层筛选符合要求的,所以他们大多会从整体,或者关注的兴趣点来观察候选人。
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实中,上述的四种角色有可能同时被一人所担当(在小公司中比较多见),或多人共同担当一种角色(比如专业审核团队)。
第二步:穷举相关证明
在这一步中我们将要介绍四个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来帮助我们精选出现在一页A4纸上的内容。这四个方法是:
紧密相关 层层细分 相互独立 分类穷举
紧密相关 牢记简历上寸纸寸金,比北上广的房价还贵。所以任何无关的内容,不要出现在简历上。当同时有多个相关内容可选时,挑选最贴切,最有价值,最能证明的内容。这有两个好处:第一,提供逻辑分明,简明扼要的阅读体验;第二,浓缩提炼个人精华价值。简历上需要的,是围绕核心价值的面面俱到,而不是散乱无章乱枪打鸟式的琐事堆叠。
层层细分 对同一内容提供不同深度层次的细化,就可以满足不同简历阅读者的关注需求。研究简历的四种阅读者可以发现,虽然所有的阅读者都关注于简历的关键字和论证部分,但在不同的阶段,他们所关注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同的,是一个从大的、抽象的、聚合的概念到小的,具体的,细分的事物的过程。
举个例子:当某职位招聘吃饭能手时,“吃饭”是一个总的技能概念。所以简历中首先要提供“吃饭”这个关键字给筛查者。之后,要将吃饭这个技能拆分成几个大的因素:吃饭速度,吃饭体验,食物知识。之后针对这几个大的因素,挑选合适的细分项目进行证明。
比如针对吃饭速度,可以列举咀嚼速度快短时间吃的多,消化酶多消化功能好冷却时间短,筷子功稳准狠不丢目标食物;又比如针对吃饭体验,可以列举具有精准描述吃饭体验的能力,快速归纳食物香鲜嫩滑的主要诱人特色,并且可以为同席人提供良好的就餐引导等等。
这样哪怕审核者无法验证申请者肚子里的消化酶是否超出常人水平,看到详细的分类条目之后也会感到有兴趣,进而可以将简历向评估者推荐。而评估者则可以根据细化条目中的专业术语和数据,明确地建立申请者的专业技能等级。
相互独立 在对一个内容深入细分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一个细分出来的内容是独立的,具有独特角度的,可以涵盖一个细分职能或者一个利益点。在简历的范畴内,真没有什么事重要到需要重复说三遍的。
相互独立的内容可以提供的另一个巨大优势是将简历进行了切分,不仅仅是提供的简洁的内容段略,并且为快速扫描/跳跃式/倒序阅读等非线性阅读模式提供了的结构基础。
分类穷举 穷举是为了极尽可能地为简历提供更多的广度和深度。在简历中,要对之前层层细分的所有内容进行归类处理,并且为每一个分类内对子分类尽可能地进行穷举。每一个穷举实际上都列举的是一项申请人可以带来的利益点或好处(的论证),所以穷举得越详细,简历就越充实。
第三步:进行立体排版
逆向简历写作法提倡的立体排版并非像某些双列或特殊设计的模板,而是采用非常基础的单行纵向排列的板式。而立体的部分则体现在不同的层级细分,和不同层级的内容在版面设计上的融混。比如下面例子中围绕粗体小标题构建的层级体系。
一个简易的CV模板: ============================ 姓名 邮箱|电话 地区 作品集、网站或其他外部资源引用
个人简介(Personal Summary) 简介内容,一两行,突出求职需求和可为职位带来的优势。比如: “一个兴趣专注于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某学科学生希望可以在某岗位上发挥自动化什么优势”。
关键技能(Key Skills) 分类1:技能1,技能2,技能3,技能4 分类2:技能5,技能6,技能7,技能8,技能9 分类3:技能10,技能11,技能12 分类4:技能13,技能14,技能153,技能16
工作经验或技能经验(Professional Experience) 工作经验写职位名称(吃饭专家) 公司名称和时间 - 细分项目1(快速吃饭):具体证明,事迹介绍,每一个细分项目描述都是一个完整的内容。
- 细分项目2(精准描述吃饭体验):具体证明,事迹介绍
- 细分项目3(海量食物知识):具体证明,事迹介绍
技能经验写技能名称 技能项目的分项目(快速吃饭) - 细分项目1(咀嚼速度快):具体证明,事迹介绍
- 细分项目2(消化好冷却短):具体证明,事迹介绍
- 细分项目3(筷功稳准狠):具体证明,事迹介绍
技能项目的分项目(精准描述吃饭体验) - 细分项目1:具体证明,事迹介绍
- 细分项目2:具体证明,事迹介绍
- 细分项目3:具体证明,事迹介绍
教育背景(Education) 学校名(国家),时间 专业名称。教育只写高等教育即可,高中及以下都不用写。
兴趣爱好(Interests) 如果不是能侧证技能的兴趣爱好,不要写;如果没空间,不要写
最后一行:根据要求提供推荐人(References available upon request)
==============================
在上面的模板中,粗体的标题无论是作为单行标题还是文本段开头的小标题,都起到了多重功效:提供分类消息;明确重点;显示层级关系;以及提供快速阅读索引的功效。而每一个详细描述的细分项目,都单独成为一端完整的内容,这样无论阅读者是按照任何顺序,还是通过索引跳着阅读,都能看到完整的内容而无需费力在上下文中寻找相关信息。
单行纵向排列的版式是符合大多数人阅读模式的版式,是正常读书或者浏览下拉式网页的常规模式。双行纵排列的版式和其他不规则块状罗列的版式不推荐是因为:当浏览双列时,视线的移动方式是N型的,并且比常规的Z型移动耗费时间;相互引用的双列排版需要额外的重定位动作,造成额外的阅读开销;人类的视觉方向通常在横向上更广阔,双列会使阅读焦点之外的额外无关信息进入视线,分散注意力;双列需要同时在横向和纵向上创建空白隔断,进一步挤压原本就不多的文本控件。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某些公司明确提出了任何的版式要求,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照做。因为有这些需求的公司很可能通过软件,按照一定的规则(比如固定的样式或字号或段首空格)来自动拆分简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新西兰的大部分公司都没有这样的需求。
小结 简历不要超过1页A4纸。 至少有四种角色会阅读简历:筛查者,审核者,评估者和决策者。 简历中不能缺少阅读者会关注的内容。 技能证明的内容选择需要:紧密与职位相关;层层细分提供阅读分层;相互独立增强阅读体验;分类穷举遍历优势。 围绕核心价值的面面俱到,舍弃一切无关内容。 通过粗体小标题构建简历的层级体系 避免使用双列或不规则版式。
9
环环相扣提要点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当你需要一个可靠的人来帮你完成一件对你非常重要的事情时,有两个人可以选:一个人是你非常熟悉而且信任的,另一个是不那么熟悉的,他们两人在做这件事情上的能力都差不多,你会选谁?
另一个场景:当有两个推销员同时向你推荐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的性能质量都类似,但其中一款是你已经动心早就想买的,你会选谁?
熟悉并信任的选项通常是人类在做重要选择时默认考虑的,而在付之行动时,已经有意的选择会比临时的选择有更大的几率被执行。在简历的写作时,如果能可以让阅读者感到熟悉、信任,并在阅读完就产生行动意愿,那么同比起不具备这样条件的简历,在面试率上将会有非常大的区别。
有一个简单粗暴的做法可以达成这样的效果:重复。看到这里相信有朋友会问了:之前不是刚说要面面俱到无重复吗?这里怎么又提倡重复了?
是的,一份简历里既要存在处处无重复,也要存在处处重复。这两种重复,是存在于不同的层次的,针对不同要点的重复,是分别让人产生信任和行动意愿的重复。
简历中如何重复才能让人产生信任?前面我们提到过在穷举能力证明时,要面面俱到无重复,这是因为需要尽可能地提供简历覆盖的广度。但广度就像面团一样,压得越扁,厚度越薄。如何让面团在不增加面粉的情况下,既有厚度,面积又大呢?参考面包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里面充满了纤维和空洞。放在简历里面,就是交叉引用证明。
简历中任何一个要点,都最好在不同的事例里的不同的层次上提供相应的证明。一份简历中,不光要具备举证A的事迹,还要将举证B的事迹作为A的旁证。同理,在举证A的事迹中,同样可以存在举证C的旁证。这样环环相扣下来,不仅体现了强大的逻辑,让阅读者不容易质疑和反驳,而且让同一个要点具备了多个具体事例证明,显得更生动和真实。所以在细分的论据上和事迹上尽量不要存在重复,但要尽可能多的进行交叉重复证明。如果是在不知道如何具体操作,可以上网找一些医生/律师/中介的宣传资料,分析一下他们是如何从不同角度来宣传自身的能力的。
那么重复又是如何让人产生面试意愿的呢?广告学和营销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方式:重复宣传阅读者可以获得的好处——但这还不够——以及重复引发阅读者的切身兴趣。在开篇的简历三步骤中,“第二步:让人打开CV就会兴奋”和“第三步:让人看完CV就想邀请面试”里面介绍了具体的做法:利益点引诱和“兴趣+疑问”的钩子埋伏,这里就不再复述了。
小结 设计巧妙的重复可以使人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和行动意愿 使用不同的事迹相互证明同一事实,可以有效提升信任感。 通过利益引诱和兴趣+疑问的方式,重复并隐蔽地提出“面试我吧”的请求。
以上就是逆向简历写作法的主要内容了。在这里预祝各位工作顺利,事业有成。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