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搜索
热搜: 移民 留学
查看: 64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奥大] 对国家大剧院的一点看法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升级  0.2%

UID
84065
热情
51
人气
15
主题
3
帖子
896
精华
7
积分
501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6-8-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00:05:43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微信分享
本帖最后由 maplestory 于 2010-3-23 01:08 编辑


今天又听到了一次演讲者对国家大剧院的评击, 言辞激动, 让人感觉建筑其实也可以让人痛恨之极. 这些评论在国家大剧院设计入标, 到建设, 到投入使用, 似乎从来没有停过. 今天又一次听到, 特别是他强调安德鲁是法国人的时候, 让我想起了贝老先生在法国设计罗浮宫扩建工程, 当时法国人对他的评击似乎不比安德鲁少. 而且有很多相似之处.



2009年初的时候去北京, 怀着批判的心情去看这座失败的建筑. 听说的是巨大的蛋和四周的环境不协调, 四周环水让整个建筑没有active edge. 巨大的半圆形蛋壳难以清理, 还有很多其他大师对这座建筑的争议, 似乎让不成功这几个字已经贴到了国家大剧院的大门上.



当走到长安街的时候, 被这条北京非常繁华的街道震撼了, 一条街望去, 全是车和人. 车排成了长龙在街的中央, 路两旁的行人相互拥挤着. 从天安门广场一直往大剧院走去, 似乎没有哪个建筑周围有active edge. 很多保护的建筑也都被铁栅栏围着, 这个号称巨大无比的广场, 也被巨长无比的铁栅栏给围了起来. 虽然没有active edge, 却没有一处不active, 因为人, 在繁华的长安街是无所不在的. 看着人民大会堂, 博物馆, 天安门, 还有很多很多的楼房, 很多很多的商场, 让我想起了Walter Benjamin 对城市的一段描述.

 

A city is a place of meeting, gathering. It contains materials, productions, industri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Everything is too much, everything moves too quickly.
People in city meet things in half way, get used to shock, experience things in an abstract way, acting emotion without an emotion within. A city that contains many people creates loneliness.



长安街的繁华是一个大杂烩, 一种物质的收集, 一个经历了年代, 经历了文化, 生活, 科技, 价值观不断变化形成的大城市的主要街道. 这里体现的并没有环境的协调, 也没有协调, 路上走着的, 有来自全国各地, 世界各地的人, 有着不同的目的和方向. 就像这周围的建筑, 有着不同的风格, 建于不同的时期, 不同的用途. 长安街有的, 是浓厚的历史. 历史的每一点一滴, 都深深的刻进了这个chaos的环境中. 当贝老讲述他的设计罗浮宫的时候, 他把历史形容成一个完美的人, 他说, 如果我砍掉她的胳膊, 她就不会完美了, 如果我给她加一条胳膊, 她也不会完美了. 所以罗浮宫的加建设计非常的简单, 玻璃金字塔为罗浮宫历史装了美丽的相框. 贝老坚定的对法国的记着说: “a landmark should be simple, I am not apologize for the
simplicity”



当看见这座臭名远扬的大剧院时候, 却被它给震惊了. 从看图片, 听评论,研究渲染图感受不到的一种感觉. 当时的北京刚刚下过雪. 巨大的半圆蛋覆盖了白茫茫的一片, 北京的天空看不到蓝天, 也是白茫茫的一片. 建筑和天空的相互对应着, 巨大的半圆建筑扣在巨大的水池中, 北京的天空则扣在整个城市中. 因为水的缘故, 人无法靠近建筑, 剧院的周围空旷,水面上倒映的影子形成了一个大的圆, 似乎让整个剧院漂浮着, 似乎长安街的嘈杂人群, 在这里给隔开了. 密斯说的less is more. 在富丽的巴洛克下显得美丽. 在现代主义的充斥每个角落的时候显得无聊. 而个人认我, 国家大剧院的简单, 确是倒映北京古城千变万化的经历. 并没有像一些评论说的那样不成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升级  0.2%

UID
84065
热情
51
人气
15
主题
3
帖子
896
精华
7
积分
501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6-8-21
沙发
发表于 2010-3-23 00:09:50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分享
省长动作真快.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升级  0.2%

UID
84065
热情
51
人气
15
主题
3
帖子
896
精华
7
积分
501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6-8-21
板凳
发表于 2010-3-23 10:27:55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分享
楼主的文章表达的意思我很理解也很支持,带点纯粹个人审美的观点,国家大剧院真的很像一个苍蝇宝宝的复眼结构,但是就如同IC也能获得新西兰的建筑大奖,评委老师的审美真的和我这种普通老百姓的毫不一样啊
小社大神 发表于 2010-3-23 02:32


我觉得IC可以在新西兰获奖也很正常, 原因是在于IC是新西兰第一个IC. 刚刚开始设计的时候, IC这种辅助图书馆功能的建筑只有在美国有. 设计上在后现代主义中期新西兰这种地方可以建成这种楼也是比较新颖的. 在加上总理过来提过词. 得个奖太简单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升级  0.2%

UID
84065
热情
51
人气
15
主题
3
帖子
896
精华
7
积分
501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6-8-21
地板
发表于 2010-3-23 10:29:19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分享
呵呵, 喜欢建筑的朋友们欢迎有空来我们建筑系参观哈.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升级  0.2%

UID
84065
热情
51
人气
15
主题
3
帖子
896
精华
7
积分
501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6-8-21
5#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0-3-28 20:19:05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分享
比起国家大剧院 ,我更喜欢梅兰芳大剧院。希望国家大剧院能够多有一些民族艺术的表演,那些才是真正的国粹。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gylamb 发表于 2010-3-23 12:08


上次去的时候好想有很多中国的歌剧上演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 联系论坛客服| 广告服务| 招贤纳士| 新西兰天维网

GMT+12, 2024-6-18 08:01 , Processed in 0.01790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Copyright 2001- Sky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