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原创社论]天堂路上,泰斗并肩
[打印本页]
作者:
小社大神
时间:
2007-8-8 15:53:43
标题:
[原创社论]天堂路上,泰斗并肩
天堂路上,泰斗并肩
题记:缅怀英格玛•伯格曼及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羔羊揭开第七印的时候,天上寂静约有半小时。”(启示录8:1)。
2007年7月30日,电影史中黑暗的一天。
最抽象的电影大师是命运,它执导的影片,就是每日都在上演的人生。也许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对人生的剧情的设想,但是命运对此嗤之以鼻,将我们美好的理想揉成一团,丢出窗外。这位特立独行的怪才用电影元素的魔力,把生活中的欢笑变成泪水,生离变成死别,瞬间变成永恒。
“巧合”只不过是它拍摄的手段之一罢了,在巧合的背后,伴随着所有观众的惊叹。这就是命运的人生的魅力,你永远不会知道在切换到下一个镜头之后,它会为你展现怎样的黑色幽默。
于是,在命运的安排下,瑞典的英格玛•伯格曼和意大利的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这两位名铄影坛的欧洲艺术电影的南北泰斗,竟然像提前约定好似的,在7月30日这天,同时撒手人寰。
在89岁高龄的
伯格曼逝世
于瑞典法罗岛后,美联社报道了这样一席话:“这是全世界的巨大损失。”伯格曼基金会会长如是说,“我感到世界电影的脊梁折断了。”
然而,就在同一天内的数小时后,罗马再次传来噩耗——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溘然长逝。
终年94岁。
命运所导演的剧本竟如此诡异玄秘!伯格曼和安东尼奥尼一生都以编写剧本,罗列镜头,赚人深思和眼泪的,对戏剧性的追求为理想。他们在荧幕上逍遥地挥毫泼墨着自身的才华,让观众像木偶一样在他们的牵引下,或喜或悲,或哀或怒。然而,在隶属于他们个人的生命影片落幕的时候,两位老人赫然发现,真正被掌握和操控的,竟是他们自己,向苍穹望去,隐隐有提线垂下,牵引着他们。
于是,如此戏剧性的结局出现了,南北泰斗同日陨落,天堂路上,走到了一起。也许对两位一生渴求知己的老人来说,生前匆匆擦肩留下的遗憾,如今在天堂路上并肩为伴,未尝不可说是另一种畅怀。
如果说英格玛•伯格曼的去世折断了世界影坛的脊梁;那么安东尼奥尼的永别,则抽走了世界影坛的灵魂。
这两位静静地离开人世,离开他们熟悉的摄影棚和熟悉他们的影迷的老人,究竟达到了怎样的一种艺术巅峰?以至于让后人们如此扼腕?如此惋惜?
[
本帖最后由 烟雨小社 于 2007-8-8 14:54 编辑
]
作者:
小社大神
时间:
2007-8-8 15:55:08
标题:
回复 #1 烟雨小社 的帖子
英格玛•伯格曼
美国影界的元老伍迪艾伦这样评价伯格曼,他说“可能是电影摄影机发明以来,最伟大的电影艺术家。”
作为一个一生拥有过五位配偶,结交过希特勒,在晚年丧失了信仰,选择隐居海岛的忧郁症患者,伯格曼的电影风格在大多数的时候是冷酷的,通篇充斥着对痛苦和疯狂的处理。在观赏伯格曼挖掘和探索影片角色内心的斗争的时候,你只能用凄凉和晦涩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就连伯格曼自己也说过,“我并不经常看自己的电影。”“ 我会变得神经过敏,并且差不多随时会哭……这很痛苦。”
上帝赐予你感性的才华,同时也会拿走你理性的心智。就像所有伟大的艺术家都要遭到诅咒一样,就像发狂的梵高,自杀的海明威一样,在常人看来,伯格曼是个怪胎,是个特立独行的空想家,亦或者是个逃避现实的疯子。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怪胎,空想家,疯子,在他晦涩阴冷的电影的背后,孕育着导演自己对生命和人性的理解,在一片废墟中,你依然可以找到蕴含着希望的种子在萌发。
这是伯格曼所执导过的近60余部影片的共同点,所有的一切都是导演本身的试验,而他的实验目标,就是对“人类状态”这个不可避免的深刻问题的探索。
生活对伯格曼是慷慨的,他的个人荣誉柜里摆着放不下的奖杯,不论是奥斯卡金像奖,还是凯撒电影奖,或者金球奖等等大型荣誉的记录薄里,都载下了他的大名。生活对伯格曼亦是纵容的,他将过剩的精力宣泄在男女关系里,一生有过五次婚姻,前四次都以失败告终。
生活对伯格曼来说,就好像是歌德笔下的《浮士德》里的魔鬼,他会满足伯格曼的一切愿望,终而俘虏伯格曼的灵魂。
可是魔鬼的如意算盘打空了,伯格曼没有出卖他的灵魂,而是把它融入进了自己的电影里,和世界影坛所有的观众分享,诚如海因里希•浮士德本人,借着魔鬼提供的便利,为大众的梦想服务着。
在伯格曼所有的影视作品中,极负盛名的《第七封印》说明了以上的一切。影片里那个颓唐的骑士,走在中世纪因黑死病肆虐而破败的残墙断壁间,在弥漫着死亡和绝望的荒野里夸大了角色本身的孤独和痛苦。然而,骑士没有被打倒,他选择和死神博弈,在棋盘上的每一步,都显示出他对掌握自己命运的渴望。
“阿波卡利普西斯。”伯格曼导完《第七封印》后自语道。Apokalypsis这句希腊语源自圣经的启示录。它的含义是揭示。这位老人就像一位先知,他为后人揭示了太多。
蔚蓝的波罗的海中,那个叫做法罗的小岛上,伯格曼架着摄影机,用大海,石头和绵羊拍摄着属于他自己的电影。自1960年开始,他的心停留在这岛上,一停就是四十年。2003年他宣布永久隐居在此,在如海潮般涨落的时光流逝中享受着孤寂,就好像,他的作品《野草莓》中的那位垂暮的老人。
“那所房子临海孤独,我不曾遇见。”
——伯格曼写在去世前不久
作者:
小社大神
时间:
2007-8-8 15:55:38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未完待续
作者:
上行御风
时间:
2007-8-8 16:04:45
伯格曼对安东尼奥尼或安东尼奥尼对伯格曼说:噢,原来你也在这里.
作者:
麦秆
时间:
2007-8-8 16:14:39
原帖由
上行御风
于 2007-8-8 15:04 发表
伯格曼对安东尼奥尼或安东尼奥尼对伯格曼说:噢,原来你也在这里.
哈哈吼
作者:
小社大神
时间:
2007-8-8 17:13:38
标题:
回复 #4 上行御风 的帖子
这时候是不是要放环珠格格的歌曲:
海可枯石可烂天可崩地可裂,我们肩并着肩手拉着手
作者:
惊鸿照影
时间:
2007-8-8 20:34:20
呵呵
绝对有JQ。
作者:
小社大神
时间:
2007-8-8 21:33:01
还差一个安东尼奥尼的
作者:
小灌一下
时间:
2007-8-8 21:35:56
LZ回家了????????
作者:
那夏
时间:
2007-8-8 23:34:15
嗯,就像八少爷和八福晋。
作者:
小社大神
时间:
2007-8-9 00:33:03
标题:
回复 #9 小灌一下 的帖子
刚刚到家
因为字数不够所以重复一遍:
刚刚到家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kiwi.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