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家,这里充斥着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每一年的圣诞游行是新西兰多元文化展现的一次机会。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都努力地在这个游行中,展现自己原籍国的文化特色。我个人来新西兰已经五年了,并且我在过去的几次圣诞游行都正巧有机会观看。说句实话,我个人认为,我们中国的游行队伍,或者应该说,我们的组织者并没有很好地展现出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背景的中国。
首先从内容上来说,我们的队伍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舞龙,舞狮;秧歌花鼓;大头娃娃。
先说一下舞龙舞狮,其实这个民间艺术是一种在喜庆节日常见的表演,但主要以南方广东,香港一带为甚。我同意这一形式从某种层面可以用来表现中华文化,但不可否认它的确有一定的片面和局限性。不过在海外华人圈中,广东和香港同胞一直走在移民队伍的前列,要不然,老外不会一讲到中国菜就直接说“ YUM CHA”,然而,粤式菜系只是我国四大菜系中的一个,而且并不是排首位。偏题了。。。。。。应该这么说,在华人的社区管理层,我猜想,或许以广东,香港同胞居多,因此,在决策上是必须照顾到的。
二,秧歌花鼓,这也是一种很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但它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更是严重。组织者可能是希望利用秧歌花鼓的气势和韩国的传统长鼓一较高下,另外也有可能是受到我国驻外使,领馆的直接影响。因为我党对于秧歌有很深厚的情感。
三,大头娃娃,组织者应该是想利用这一个形式,来告诉KIWI其实中国人也会可爱和幽默吧。但我个人觉得这些大头并不可爱。如果刻薄点的话,我想说,有点呆,傻,土。
综合上面所提到的,我的结论是,中国游行队伍的内容存在,片面性,时代落后,结构组成等毛病。不过,这并不是我们游行队伍缺点的要害,因为内容的东西是有的改的,只要组织者抬起沉重的脑袋,睁开紧闭的双眼,一定可以找到更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艺术表现形态,或者说,更能引起老外共鸣的中国风。
我个人认为,我们中国游行队伍不足中的要害是 --- 精神面貌!每年看我们的队伍走过我的面前,我都会想起一篇以前在学校学过的文章。作者是梁启超,他在1900年写了一篇文字叫“少年中国说”,我现在想摘录几段梁先生的文字,用以表达我内心的想法,相信很多去看过圣诞游行的朋友都会明白,我所要说的话。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
梁启超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我想问一问在领导位置上的同志,在这么多的中国移民和留学生中,难道我们真的找不到可以一用的中国少年吗?
我个人其实很相信组织和老一辈的经验及能力,所以我觉得,在今年的圣诞游行中我们应该可以和劲道十足的韩国长鼓,妩媚优雅的日本和服一较高下。
解决问题并不难,虽然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国,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但其实只要能发现问题的本质,抓住所想表现的重点,我们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原帖由 yanbeiqi 于 2007-3-21 21:57 发表
其实我主要想说的就是我们中国队伍的一种精神风貌的不足。内容的东西很容易改,目前我们所有的内容也并非一无是处,但是我们的队伍所展现的懒洋洋,老态龙钟的样子,实在让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个有着数千年 ...
原帖由 Vilo 于 2007-3-21 06:11 PM 发表
我没太明白楼主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中心思想是什么?是说这些中国传统的表演让楼主觉得很土嘛还是什么??
原帖由 yanbeiqi 于 2007-3-21 15:58 发表
新西兰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家,这里充斥着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每一年的圣诞游行是新西兰多元文化展现的一次机会。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都努力地在这个游行中,展现自己原籍国的文化特色。我个人来新西兰已经五年了, ...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kiw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