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别争什么医疗保险有没有用,有钱人又去中国治病续命了 [打印本页]

作者: 匿名    时间: 4 天前     标题: 别争什么医疗保险有没有用,有钱人又去中国治病续命了

https://www.stuff.co.nz/nz-news/360680685/given-months-live-businessman-looked-overseas-treatment-now-hes-cancer-free




CAR T has been used overseas for more than a decade and is now standard of care in a number of countries, but isn’t available publicly or privately in New Zealand.
CAR-T疗法在海外已应用十多年,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在新西兰,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医院都无法提供CAR-T疗法。

In Australia, CAR T is already publicly funded for qualifying lymphoma patients, and will soon be widened to other blood cancers. New Zealanders, however, must go offshore and pay dearly.
在澳大利亚,CAR-T疗法已获得政府资助用于治疗符合条件的淋巴瘤患者,并将很快扩展到其他血癌患者。然而,新西兰人必须前往海外治疗并支付高昂的费用。

It would cost De Penning $1m to be treated in Australia, but around a third of that by Shanghai SinoUnited Hospital.
De Penning去澳大利亚接受治疗的费用为100万,但在上海联合医院接受治疗的费用仅为其三分之一。

The US and China are leaders in CAR T, he says, and it's understandable why patients opt for the cheaper prices in the latter.
美国和中国在CAR-T疗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患者选择价格更低的中国医院治疗也是可以理解的。

Currently, her hospital charges about $360,000-400,000, of which nearly 70% covers laboratory/manufacturing costs.
目前她的医院收费约为36万至40万,其中近70%用于支付实验室/制造成本。

很难想象20-30年前我们冲着福利医疗居住环境社会保障移民新西兰的时候会想到将来竟然有洋人反向治病。
上百万人民币确实不便宜,但是去别的国家治更贵。
我们让后代放弃中国医保中国社保真的是为他们好吗?
天天嘲笑中国的尽头是体制,但是你带着未来下车出国了就能混的比体制好?




作者: 匿名    时间: 4 天前

几边通吃最好。可惜很难做到,既然选择了做高华,咬着牙也要坚持下去。
作者: 匿名    时间: 4 天前

尽在胡言乱语,该起床吃药了....

作者: 匿名    时间: 4 天前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5-12 09:24
几边通吃最好。可惜很难做到,既然选择了做高华,咬着牙也要坚持下去。

不是吧,高华连国内国外医疗通吃都做不到,让我这个老PR情何以堪。

作者: 匿名    时间: 4 天前

坐等“国内医疗过度”言论出现

反正我是不知道如果人得了重病是否还在意所谓的医疗过度不过度。

在我看来新西兰的医疗“适当”就是“见死不救”或者没能耐救

作者: screwloose180    时间: 4 天前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5-12 09:24
几边通吃最好。可惜很难做到,既然选择了做高华,咬着牙也要坚持下去。

最后死在NZ 埋在这里
作者: 匿名    时间: 4 天前

screwloose180 发表于 2025-5-12 10:26
最后死在NZ 埋在这里

被淘汰上岛,全家做岛民,死了还葬在四面环水之孤岛,后代困顿永世不得翻身





作者: 匿名    时间: 前天 06:59

https://www.stuff.co.nz/nz-news/360682463/we-couldnt-believe-it-trail-blazing-professors-stunning-comeback-cancer

最新淋巴癌CAR-T细胞疗法故事:

The cost to get it overseas can be eye-watering: more than $1 million in Australia and the US, and about $350,000-$400,000 in China.
在澳大利亚和美国需要100多万刀,在中国则需要约35 万至40万刀。

The total cost for Watt, including travel and accommodation, was less than $200,000 in India.
印度总费用(包括旅行和住宿)不到20万





作者: jason918    时间: 前天 07:40

这不挺好,国外赚钱,国内花
作者: 毒舌纽西兰    时间: 前天 07:41

哦 润澳新理由
作者: 匿名    时间: 昨天 19:31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5-12 10:13
坐等“国内医疗过度”言论出现

反正我是不知道如果人得了重病是否还在意所谓的医疗过度不过度。

一间大医院招收实习生,教授考问题让学生回答。教授问:如果我被蜜蜂咬了,你该怎么做?甲说:回去涂点油就好啦。乙说:开点药和油给你回去消炎和涂吧!丙说:不得了,你照个B超,照个心电图,必须留院观察,不然结果很严重!结果丙录取了!

作者: 261874939    时间: 昨天 19:58

睾华们喜欢排队免费医疗。。。。

毕竟免费,又是民主的刀。

安心,放心,又卫生。
作者: rzrljb    时间: 昨天 20:15

去中国看病这边医保也报的
作者: 匿名    时间: 昨天 21:27

罗金成,一个专用假毒品骗吸毒人员的奇人。他在各大瘾君子群里卖 “ 高纯度冰糖 ” ,价格低廉,瘾君子以为找到便宜货了,结果到手发现这冰糖是真冰糖。


这哥们只发外省,不发本地,且严格控制价格,每单上限 1000 块,绝不多卖,种种操作,让上当的吸毒人连线下真实都觉得没必要。


最狠的是,他在包裹里附带了一张冰糖化验单,跟一包茶叶。虽然 1000 块钱一包冰糖是诈骗,但茶叶的定价是浮动的,整件事甚至能给他圆回来。。。


当然,最后这位 “ 大毒枭 ” 以诈骗罪被判。


被抓以后,罗金成还义正言辞说这样可以让瘾君子失去对网络的信任,打击网络贩毒


作者: 新马甸甸    时间: 昨天 22:14

看中文新闻,不是说这个新西兰的病人去上海住院治疗,发现隔壁病房住着个同样病情的新西兰的退休警察也在上海同一家医院治疗。
作者: 新马甸甸    时间: 昨天 22:15

说来说去,大家还是不要生病,或者平时小病生一下,远离大病重病
作者: 匿名    时间: 昨天 22:54

新马甸甸 发表于 2025-5-15 22:15
说来说去,大家还是不要生病,或者平时小病生一下,远离大病重病

大病不是想远离就远离的,尤其是很多癌症,早期根本是察觉不到的,哪怕身体很健康,癌细胞也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都是遗传原因)而在身体某个位置累积直到形成肿瘤甚至是转移,所以远离重病的基础是需要经常去做各方面的检查,一年一大检,半年一小检。我国内的老妈70多了,不少病包括三高,心脏和一些女性的癌症,但因为去医院很方便,都在早期和中期治疗解决了,目前仍然生活质量比较高的生活着,我是从来不敢让她来新西兰长住的。
注意,癌症现在并不是绝症,按照现在国内一线的医疗水平,只有发展到相当晚期肿瘤转移扩散无从着手了才无计可施。我母亲在国内本身有心脏病的情况下得了卵巢癌四期都转移了两个手术加一次化疗都治愈了,关键因为大病医保,两次手术一次化疗一共才花了人民币几千块,其他都报销了。

只有自己或自己的至亲得了重病才会体验到什么“过度医疗”,医生只要能救命就行。

作者: 新马甸甸    时间: 昨天 23:13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5-15 22:54
大病不是想远离就远离的,尤其是很多癌症,早期根本是察觉不到的,哪怕身体很健康,癌细胞也可能因为各种 ...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每年回国做一次全身的健康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我去年回国看到父母做定期体检,也跟着做了一个全面的体检,发现几个早期病灶。

虽然不至于做手术,最起码现在在新西兰也已经在公立医院每三个月定期检查监控流程上了

补充内容 (2025-5-15 23:13):
人到中年真的定期体检真的是非常重要的

补充内容 (2025-5-15 23:15):
现在有些人对国内医疗没有啥可以攻击的,就只能拿过度治疗说事。但是谁知道新西兰有没有治疗不到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

补充内容 (2025-5-15 23:17):
过度医疗,最起码家属多咨询多了解可以自己掌控。新西兰医治不足就真的做不了啥。我就有认识的人肺癌中期没有‘过度医治’回家等死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kiwi.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