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澳洲的孩子 [打印本页]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5-5-1 16:09:17     标题: 澳洲的孩子

这段时间带着孩子在墨尔本。

在新西兰的时候经常看到孩子们在小公园玩, 自带的玩具也很多,比如scootor, 自行车,小踏板车
前几天在FB还看到,kiwi妈妈投诉在图书馆边上有毛岛小孩,在park打人

墨尔本这几个华人区放学后在小公园的孩子,特别是华人区的,洋人孩子,亚裔孩子都比较少。
去玩的孩子也就是玩一会,scootor都比较少见到。

其他家长一个个都是聊学习,什么5岁过钢琴2级的, 什么私校考试的。

真的是不同。。。

作者: moonIlight2013    时间: 2025-5-1 16:18:05

这么想让你孩子卷出国干啥?呆在国内,学校终年无休。
作者: 261874939    时间: 2025-5-1 16:43:41

去澳洲跟去中国没什么区别,就是卷卷卷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5-5-1 17:29:41

我家邻居,中产白人兄弟两个,从来不学习,放学不是踢球就是在家打游戏
西湖男校的,然后去奥大,毕业了去澳洲了收入挺高的

你卷学习卷再厉害不也就这样么,奥大然后澳洲体面工作

那卷了半天卷什么了还不如不卷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5-5-1 17:51:47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5-1 17:29
我家邻居,中产白人兄弟两个,从来不学习,放学不是踢球就是在家打游戏
西湖男校的,然后去奥大,毕业了去 ...

白人天生有本地皮肤优势。咱们黄的比不了
作者: 毒舌纽西兰    时间: 2025-5-1 17:57:44

如果你觉得卷,让你吃力,让你不快乐,那么,你真的不适合卷。

已经移民了,人生的下限有新西兰工收局托底福利,住公屋吸大麻也是一种人生,或许还更快乐长寿。

真正的卷王都是乐在其中的,是好胜心+高智商+高能量人格的综合圣体。

什么人什么命,如果发现自家孩子就喜欢开挖机和铺地板,一看数学就头疼,

麻烦千万别鸡娃。

千万别欺负小孩。

你只是比自家小孩年龄大。你的认知并不超过你的同龄人。如果特别想鸡娃,先鸡自己。
作者: rzrljb    时间: 2025-5-2 09:06:29

这不跟回国了一样么
作者: unamed    时间: 2025-5-2 09:13:17

这么卷,还不如卷春卷赚钱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5-5-2 09:36:54

澳洲华人为什么不来新西兰?是怕过来竞争不过我们新西兰高端华人吧。
我们炒房炒股的capital gain抵他们几十年做牛马的税后收入。

我们新西兰华二代还多会一门毛利语,技多不压身,澳洲华二代在南太平洋只会英语。

作者: phantomDota    时间: 2025-5-2 10:42:41

你們這些人把中國內教育的思維拿來紐西蘭完全沒有意義,而且可能反效果

國家小孩死命讀書的目的是什麼?一流大學畢業然後找到高收入工作對嗎?

造上面一個網友分享,他鄰居小孩從不讀書整天玩但能奧大畢業最後還高收入工作?!你不覺得不公平嗎?不讀書怎麼奧大畢業還高收入工作?

首先西方國家教育壓力遠沒有國內這麼卷,你不須要死命讀書。
再來,你要找到好工作不只要學位,也要社交談吐情商技巧,這些都是書裡學不到的。反而是整天玩,整天混團隊(球隊,隊員)活動的人這方面強。

你們以為拿個A的成積單就可以進大公司拿高薪工作?發什麼白日夢呢
作者: screwloose180    时间: 2025-5-2 10:50:16

还是回国吧 让你小孩上工地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5-5-2 11:04:44

phantomDota 发表于 2025-5-2 10:42
你們這些人把中國內教育的思維拿來紐西蘭完全沒有意義,而且可能反效果

國家小孩死命讀書的目的是什麼?一 ...

你的评论太牛逼了。。。

你看看最近网上的 那个医学博士

本科海外野鸡大学商科,回国参加 4+4 的培训直接直博 (医学博士)
毕业论文是 内科+骨科+ ,泌尿科+ 各种大牛。。。

现在发现被曝 是关系户。

跟情夫在一场手术中吵架,把病人亮在那40分钟

太劲爆

作者: 新马甸甸    时间: 2025-5-2 14:03:15

phantomDota 发表于 2025-5-2 10:42
你們這些人把中國內教育的思維拿來紐西蘭完全沒有意義,而且可能反效果

國家小孩死命讀書的目的是什麼?一 ...

1,孩子和孩子的智商不一样,就好像考上北大清华的都是智商超高的,靠死学习的可能能考上985 211但是不能考上北大清华的道理一样

2,邻居又不是天天24小时接触,你怎么知道在邻居看不到的时候孩子有没有学习

所以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情况

孩子小的时候抓紧些还是非常重要的,不光是提高学习成绩,学习的过程还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各种责任感自律能力各方面都有帮助
作者: 新马甸甸    时间: 2025-5-2 14:17:59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5-2 11:04
你的评论太牛逼了。。。

你看看最近网上的 那个医学博士

这个确实,学术不公,学术压榨,阶级固化。。。人类劣根性真是没救了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5-5-2 14:24:37

新马甸甸 发表于 2025-5-2 14:17
这个确实,学术不公,学术压榨,阶级固化。。。人类劣根性真是没救了




作者: 留下足迹    时间: 2025-5-2 17:17:47

我觉得去澳洲蛮好的
话说出国很多家庭嘛
不就是为孩子未来嘛
不是很多孩子的父母
有安排未来孩子能力
换位思考人的本性嘛
都是希望自己孩子好
但你父母没能力安排
也真的需要孩子努力
卷是不得已能接受哒
话说劝人家不要努力
我个人觉得真没意思
感觉比较虚伪,换位
要你孩子懒懒散散话
给你的答案到时啃老
你觉得你有啥想法捏?
难道你就觉心甘情愿?
所以其实现实你苦衷
因为你孩子不想努力
你也没法教育的前提
你才说放其自身自灭
若要能看到有希望的
自己就这点能力家庭
都会尝试更好的环境
这点没有必要去回避
。。。。。。。。。
这个时代的孩子讲真
他们不努力会更惨的
你总不能让你孩子们
拥有绝对快乐童年吧
这个有点自欺欺人喲
我说得这些是不实在?
话说你们做父母努力
我都给予你们掌声哦
话说真的我不太努力
也没有努力的基因啊
所以我只能付钱学校
让学校老师努力培养
这点也算我的努力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真的你们不要去打击
那些很努力的家庭哦
不然你看会遭报应哦
到时你家孩子坑死你
你都将死的不明不白
哈哈哈哈。。。。。
还说什么幸福童年捏
你等着你的悲惨老年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作者: maomao968    时间: 2025-5-2 17:56:13

留下足迹 发表于 2025-5-2 17:17
我觉得去澳洲蛮好的
话说出国很多家庭嘛
不就是为孩子未来嘛

近日,北京协和医学院“4+4”临床医学培养模式因网络医生举报导师学术不端问题登上热搜,引发公众对学术公平、导师权力滥用及科研阶级固化的广泛讨论。这一事件看似个案,实则折射出中国学术界长期存在的系统性矛盾,需从制度、文化和社会层面深入剖析。

一、事件背后的学术不公:权力与资源的垄断
举报内容直指导师侵占学生成果、数据造假等问题,暴露出“学术霸权”的普遍性。在“导师负责制”下,导师既是学术裁判又是资源分配者,学生尤其是基层科研工作者往往沦为“学术民工”。这种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使得学术不端从个体行为演变为结构性压迫——成果归属、论文署名、课题分配常由导师单方面决定,而现行学术评价体系(如唯论文、唯职称)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异化。

二、学术压榨的体制化:从“师生契约”到“雇佣剥削”
“4+4”模式本意是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但在实践中,部分导师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要求其承担与学业无关的横向项目或私人事务。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科研GDP主义:高校将论文、基金数量作为考核硬指标,倒逼导师将压力转嫁给学生;

保障机制缺失:学生维权渠道不畅,举报可能面临学业中断、行业封杀等风险;

学术资本主义:科研资源被少数“学阀”垄断,形成“大课题组—小作坊”式的剥削链条。

三、阶级固化的学术镜像:寒门难出“学术贵族”
协和作为中国医学顶尖学府,其招生与培养机制本应体现机会公平,但现实却暗藏隐忧:

资源世袭化:知名导师的学术人脉、课题资源往往向“学术二代”倾斜,普通学生即便进入高端平台,也可能因缺乏背景遭遇“玻璃天花板”;

评价封闭化:同行评议中的“圈子文化”使边缘研究者难以突破,而学术头衔(如院士、长江学者)的叠加效应进一步固化阶层;

出路分层化:非顶尖院校或非嫡系学生在就业、晋升中面临隐性歧视,形成“学术种姓制度”。

四、破局之道:从技术修补到生态重构
解决当前困境需多维度改革:

制度层面:建立第三方学术监督机构,推行“匿名评审+成果追溯制”,切断导师与学生间的利益捆绑;

文化层面:破除“师徒如父子”的封建学术伦理,倡导合作共赢的科研共同体意识;

社会层面:推动科研评价去功利化,将成果转化、社会效益纳入考核,降低“灌水论文”的生存空间;

教育层面:在高等教育中嵌入学术伦理课程,培养批判性思维与权利意识。

结语
协和事件是一面多棱镜,既照见个体维权之艰,更映射出学术生态的深层板结。当“小镇做题家”们发现,即便跻身顶级学府仍难逃隐形枷锁时,其冲击力不亚于一场学术信任危机。改革不仅关乎公平,更决定中国能否从“论文大国”迈向“创新强国”。唯有打破资源垄断、重塑学术尊严,才能真正激活科研领域的“寒门贵子”现象——这或许是本轮舆情最该沉淀的共识。
作者: gawen1972@gmail.com    时间: 2025-5-2 18:31:06

现在刷微信,抖音。国内说卷娃,是父母无能,父母让孩子阶层下滑。现在国内的口号是卷自己。好像根本不放过70,80后。
作者: gawen1972@gmail.com    时间: 2025-5-2 18:31:11

现在刷微信,抖音。国内说卷娃,是父母无能,父母让孩子阶层下滑。现在国内的口号是卷自己。好像根本不放过70,80后。
作者: gawen1972@gmail.com    时间: 2025-5-2 18:31:13

现在刷微信,抖音。国内说卷娃,是父母无能,父母让孩子阶层下滑。现在国内的口号是卷自己。好像根本不放过70,80后。
作者: gawen1972@gmail.com    时间: 2025-5-2 18:31:15

现在刷微信,抖音。国内说卷娃,是父母无能,父母让孩子阶层下滑。现在国内的口号是卷自己。好像根本不放过70,80后。
作者: gawen1972@gmail.com    时间: 2025-5-2 18:31:16

现在刷微信,抖音。国内说卷娃,是父母无能,父母让孩子阶层下滑。现在国内的口号是卷自己。好像根本不放过70,80后。
作者: gawen1972@gmail.com    时间: 2025-5-2 18:31:17

现在刷微信,抖音。国内说卷娃,是父母无能,父母让孩子阶层下滑。现在国内的口号是卷自己。好像根本不放过70,80后。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5-5-2 18:41:16

新马甸甸 发表于 2025-5-2 14:17
这个确实,学术不公,学术压榨,阶级固化。。。人类劣根性真是没救了

这只是个例,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科技日新月异,政治体制完美无缺。贸易战必胜

作者: 留下足迹    时间: 2025-5-2 19:33:57

我再写感言,看看能发出来不?
作者: 留下足迹    时间: 2025-5-2 19:34:39

我写了回复,为啥没有显示捏
作者: 留下足迹    时间: 2025-5-2 19:36:47

哎,真的,长篇发言没显示哇
这系统。。。哈哈哈。。。。

真要命嘞,短句都能显示为啥
作者: jackwang    时间: 2025-5-2 20:02:08

北京协和医学院 4+4 这让这平台喷新西兰医疗如何落后,国内看病如何便捷的分红大妈情以何堪!当她躺在国内手术台时,现在也会犯嘀咕,主刀的是否也是一文科生?
作者: 留下足迹    时间: 2025-5-2 20:06:43

maomao968 发表于 2025-5-2 17:56
近日,北京协和医学院“4+4”临床医学培养模式因网络医生举报导师学术不端问题登上热搜,引发公众对学术 ...

哈哈哈 话说你要跟我聊你观点吧
为啥就不能像我一样自己亲自写?
这样模式显然使用AI代写的不是?
你说这公平不了? 我说有道理不?
唉,看人家弄虚作假你何尝自己
也不知不觉也陷入这样的画面捏
哈哈哈哈哈。。。


好吧,我来谈谈我对此的感言哦
嗯,这事情嘛我昨天看到报道了
但我个人认为这是及其个咧案例
还没有成为很普遍现象,你说呢?
毕竟现在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你
为你付出也要同时衡量你的价值!
所以协和就这么个案例你认同不?
要是在协和存在这是普遍现象话
其他人要是同样得益就基本沉默
现在这事被爆出来,就说明存在
但不是普遍现象~ 没这个胆好吧

当然走关系通路子,这种事情嘛
在各行各业以不同的手段和方式
一直是存在的,这个不可否认哒
换位思考,来后面为自己的孩子
未来的发展本来就是父母的本能
问题在于你是否有这样的关系连
其实换你,有也一样一样的好吧
要是不出事,估计换你哪天开心
就在朋友或网友面前有机会的话
抑制不住自己,炫耀自己能耐哦
这些真的想想可能性不是不可能

我们再说捏,你作为一个海外人
这身份的,国家也有优惠政策啊
你的孩子在国内也将被实施类似
那种特殊照顾范围直接进入清华
北大等几个全国高等学院不是嘛
你这个时候怎么就不说对国内的
那些日夜奋战的孩子来说不公平?

所以我们说公平不公平怎样衡量
真的就看你所站位置利益而论吧
协和是有一定的关系连不否认哦
但海外孩子在国内名校的优先权
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你说那些
普通家庭的孩子对此又有何感想?
协和这事只是发生领域不同而已
别说这是国家爱你的政策哦哈哈
普通家庭人家心里可不是这么想
但还是最后没这个能力去推翻吧
所以我对你想说的就是这么意思

那么我再聊聊澳洲的孩子这贴吧
我还是那句话,我觉得去澳洲的
那些家庭就是希望孩子更出色呀
这有啥错的呀?话说现在不努力
以后他们的孩子你养他们啊?哈
话说你这就非要人家去领救济嘞
话说人家现在就是卷不是坏事吧
因人家意识到到时吃不到你家米
话说到时你家到底有没有米难说!
嘎嘎嘎嘎嘎嘎。。。。。。。。
话说你为啥不去住贫民窟呀?哈
再说了,你要是当初不早几十年
你要是现在不是老头子的,你说
你能买得起现在的房子和炒尼玛
股票赚得了大钱啊,现在这是啥
年代靠炒个破房和炒股票赚大钱?
你都特娘的不能保证这乐观市场
还特么的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
你脑子不坏掉就是基因很有问题
真的,你到跟我们说说你家孩子
在家真的有多快乐嘛?哈哈扯蛋!

所以对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哦
人捏再蠢也不要把自己骗了好吧
你既然是普通人,属于普通家庭
就必须认清你需走普通成长渠道
不要因为觉得因一个案例发生了
就觉得要放弃普通家庭孩子教育
话说你内心也是希望自己的种子
到时也能有个好的归宿不是嘛哈

所以为啥要打击那些努力家庭捏?
你那些所谓的说服力能在现实中
按你的实力和你孩子具备的实力
快乐童年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何在?

作者: Nancy1012    时间: 2025-5-2 23:37:27

jackwang 发表于 2025-05-02 20:02
北京协和医学院 4+4 这让这平台喷新西兰医疗如何落后,国内看病如何便捷的分红大妈情以何堪!当她躺在

这种渣子医生不会在医疗前线干长时间的,因为他们没那个医疗技术水平,也不屑于挣那点手术费,她们的目标是管理层!
作者: 新马甸甸    时间: 2025-5-3 12:40:28

留下足迹 发表于 2025-5-2 20:06
哈哈哈 话说你要跟我聊你观点吧
为啥就不能像我一样自己亲自写?
这样模式显然使用AI代写的不是?

这个可不是个例了,学术界军界经济界,凡是收入高福利好的都挤满这种权力和关系的人。

现在中美对抗海外不好混了,二代三代们纷纷回国,这种投机的事情会更多
作者: 留下足迹    时间: 2025-5-3 12:57:33

新马甸甸 发表于 2025-5-3 12:40
这个可不是个例了,学术界军界经济界,凡是收入高福利好的都挤满这种权力和关系的人。

现在中美对抗海外 ...

艾玛.今天视频满屏被这事轰炸的
哇塞,原来这里面故事那么多哦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5-5-3 13:07:21

毒舌纽西兰 发表于 2025-05-01 17:57
如果你觉得卷,让你吃力,让你不快乐,那么,你真的不适合卷。

已经移民了,人生的下限有新西兰工收局托

最后几句挺对的,鸡是啥意思?卷吗?我觉得有一部分父母,没恶意哈,一部分,天生笨鸟,自己不努力特别特么懒!然后往死了逼孩子有质的飞跃!当然自家有资源父母给力,顺理成章的那种家庭 资源那绝对是合理的!
作者: 留下足迹    时间: 2025-5-3 13:53:27

话说救济金那么好拿的吗?
政府难道没有相应的措施?
除非你自残或已经残废吧
话说这话说得一点没意思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5-5-4 17:44:48

將來住澳洲的孩子,你們就是印度人的岳父岳母公公婆婆,印度人在澳洲,除了英國人之外第二種大國 1746337423993120.jpeg

图片附件: 1746337423993120.jpeg (2025-5-4 17:44:55, 234.79 KB) / 下载次数 2
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EzNTA4OXwxMWE4NDc2N3wxNzQ3MTYzMDIwfDB8MA%3D%3D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5-5-6 10:25:59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5-1 17:51
白人天生有本地皮肤优势。咱们黄的比不了

你黄皮肤那么自卑吗?现在早已是黑人当总统当首相的年代了。你肯定没有孩子吧,大学入学是看分数和整体发展的,玩大的思维更有创造性和有各种兴趣特长,是很受大学重视的,跟肤色有什么关系,世界各大藤校,不是有大把亚裔吗?其中很多中国人,只是不是你家的而已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5-5-6 10:48:53

匿名者 发表于 2025-5-6 10:25
你黄皮肤那么自卑吗?现在早已是黑人当总统当首相的年代了。你肯定没有孩子吧,大学入学是看分数和整体发 ...

看吧你这又是典型的,把一群人里面最好的和别人大部分的比较。

国内经常有言论,读书无用。

一个个初中生出来干网红直播比别人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前者年薪百万的大把, 后面还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面临35岁危机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5-5-6 11:45:11

网红也不是各个都挣钱多,清华北大也不是各个都是人才。读书无用论我就不反驳了。
我的观点是,读书是为了和人更好的沟通。沟通的人群可能不同。比如学法律的,可能面对的是司法机构,学医的面对的更多的是专业同行,学自然科学的面对的花鸟鱼虫,网红的面对的是普通民众。因不同的需求产生不同的个体价值(包括经济上的和精神上的),是人类的多样性。
对培养孩子来说,这是个长期项目。个体上肯定存在差异,父母需要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能不卷就可以做到各方面都优秀,当然好。但是绝大多数的孩子都需要纠正,打磨,训练。父母的引导更重要。


作者: 四文鱼哥    时间: 2025-5-6 12:10:53

这才是屎盖应有的风气,比那些天天老王带绿帽子的讨论强多了
作者: alike0932    时间: 2025-5-6 15:04:18

毒舌纽西兰 发表于 2025-5-1 17:57
如果你觉得卷,让你吃力,让你不快乐,那么,你真的不适合卷。

已经移民了,人生的下限有新西兰工收局托底 ...

你只是比自家小孩年龄大。你的认知并不超过你的同龄人。如果特别想鸡娃,先鸡自己。

明白人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kiwi.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