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今后不敢再吐槽新西兰公立医疗了 [打印本页]

作者: 新马甸甸    时间: 前天 12:35     标题: 今后不敢再吐槽新西兰公立医疗了

本帖最后由 新马甸甸 于 2025-1-31 12:47 编辑

这是。。。全面美国化吗?想想路易吉,想想高额医疗保险(按照他的说法是国家给出6000保险费?)&高拒赔率,想想高额学费账单

那还用交ACC吗



https://mp.weixin.qq.com/s/a5HZICvMzyIwfDTCmUPEOA

观点炸裂!新西兰政府二把手发表“治国偏方”!推广私人医疗、放弃公屋署、拥抱私有制……

上周新西兰政府发布“国情咨文”后,

新西兰行动党党魁David Seymour

发表了他的“国情咨文”演讲,

提出了一系列、相当炸裂”的观点:

新西兰政府应该拥抱私有制,

考虑让居民放弃公立医疗购买私人保险,

放弃公屋署这类资产,不再干预住房问题

……


他尤其提到,

新西兰的人才流失是劣币驱逐良币,

长此以往,新西兰将可能出现左翼政府。


观点1:新西兰政府应克服对私有化的恐惧

1月24日,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成为新西兰副总理的Seymour,在奥克兰向行动党支持者发表演讲,提到了允许新西兰人自愿选择退出公共卫生系统的可能性,取而代之的是每年缴纳6000纽币的私人保险费用。同时,他还提到了住房问题,表示“政府应该尽可能少地干预住房”。


“我们需要克服对私有化的恐惧,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我们想成为第一世界国家,那么我们是否充分利用了新西兰政府价值5000多亿纽币的资产?”


。。。。。。。。。。


观点2:考虑居民退出公共医疗可能性

Seymour目前担任新西兰卫生、教育和司法副部长,他重申了行动党的政策纲领,称新西兰政府平均在每位公民的医疗保健上花费近6000纽币,并提出一个问题:是否应允许人们“拿走自己的这部分资金”,去买私人保险


“如果能获得6000纽币的私人保险费,有多少人愿意放弃享受公共医疗的权利?”他问道。


一直批评公共部门效率低、官僚化的Seymour抛出这个问题的逻辑是:新西兰公立医疗体系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等待就医时间过长、急诊变慢诊、缺医少药等。


私立医疗体系却非常高效,服务也优于公立医疗。他的提议是如果让每个居民自己支配这6000纽币,去购买私人医疗保险,他们还会选择公立医疗吗?


所以他在演讲中问道:“我们是否应该允许人们选择退出公共医疗体系,并带走他们那部分(6000纽币)资金,让他们去私人医疗机构?”


对于这一看法,新西兰前卫生部长Shane Reti曾表示,他希望看到医疗体系与私人医疗商之间“加强合作”,但这不会是医疗迈向私有化的一步。


但Seymour表示,教育可能与医疗体系“类似”,因为“每个公民一生的教育支出为333,000纽币”。


“有多少人会拿出333,000纽币来支付自己的教育费用?”他说,“如果这样做,有多少新西兰年轻人的生活会更好?”


“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如果我们想继续成为第一世界国家,那么新西兰纳税人获得的回报相比他们的付出是否合理?”



观点3:新西兰政府不应该干预住房

关于公共资产,Seymour说:“从公屋、医院项目和动物死亡率高的农场中可以看到,政府在拥有东西方面表现糟糕。”


比如公共住房,这位行动党党魁表示,“政府不需要拥有任何一栋房子来安置他人”,无论是KiwiBuild项目流产还是公屋署的失败,“都表明政府应该尽可能少地干预住房”。


。。。。。。。。。。




作者: anzbank    时间: 前天 12:50

放一百个心吧,嘴炮扯淡而已。最迟2029年工绿毛再上台,把方向盘往左打到死把油门踩到底,什么私有化什么卖资产什么KPI全敲掉重来
作者: 新马甸甸    时间: 前天 12:53

anzbank 发表于 2025-1-31 12:50
放一百个心吧,嘴炮扯淡而已。最迟2029年工绿毛再上台,把方向盘往左打到死把油门踩到底,什么私有化什么卖 ...

主要是平时总是挑剔说公立医疗这不好那不可靠,他这么一提私有化,立刻觉得公立医疗伟光大了
作者: alike0932    时间: 前天 13:00

David Seymour提出的“推广私人医疗”理念,主要是借鉴澳大利亚的“公私混合”医疗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鼓励新西兰人购买私人医疗保险。中产及以上人群可以通过私人医疗保险获得更高效的医疗服务,从而减轻公立系统的压力,而政府的公立系统则继续为中低收入阶层提供托底医疗服务。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两条并行的医疗体系能够让全社会享受到差距不大的医疗服务,确保人人都能看病。同时,优质的医护人员和医院也会更愿意在新西兰开展业务,从而提升整体的医疗水平。

当然,这种模式也有其缺点,主要是中产及以上人群需要承担额外的医疗保险支出。不过,这种支出在“公私合营”模式下是可控的,并不会像美国那种完全私有化的医疗保险制度那样高昂。

事实上,这种改革可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随着人类寿命延长、人口增长以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民免费的公费医疗体系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走向崩溃。英国和加拿大的现状很可能就是新西兰的未来,甚至这种危机已经初现端倪。然而,完全照搬美国那种纯资本主义私有化的医疗体系又显得过于极端。相比之下,“公私合营”的混合医疗系统正越来越受到欢迎。这种模式结合了公立医疗的普惠性和私立医疗的效率与选择性,能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
作者: 新马甸甸    时间: 前天 13:08

alike0932 发表于 2025-1-31 13:00
David Seymour提出的“推广私人医疗”理念,主要是借鉴澳大利亚的“公私混合”医疗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公私 ...

原来是这样啊,是我理解错了

问题是现在普遍不信任公立的效率的前提下中产没有不买保险走私立医院的吧?据赔率高吗?

请问国内的那种医保体系呢?有优势吗?虽然据说也入不敷出但是如果集采越来越高效是不是更有优势?
作者: 东方侠客    时间: 前天 16:11

有思想敢作为!
作者: Lens    时间: 前天 16:15

反正医保都买了差不多二十年,还是挺有用的
作者: alike0932    时间: 前天 16:49

新马甸甸 发表于 2025-1-31 13:08
原来是这样啊,是我理解错了

问题是现在普遍不信任公立的效率的前提下中产没有不买保险走私立医院的吧? ...

这边健康保险还挺好的,没美国那种高拒赔率,身边朋友大部分都买了健康保险,这东西买这确实不便宜,但是私立医院做一次手术就能回本,有条件能负担的的还是要买一个。国内的体制跟这边完全不同,没办法比,能比的只有澳洲。

新西兰的主要问题就是“缺医少药”,医护缺,药的品种也缺。其实润澳的医生护士大部分都去了澳洲的私立医院和诊所,这也是为什么澳洲能给新西兰的医护开出高30%-50%的高福利,你发现这边很多专家医生医生尤其是consultant级别的都很难约,一周只上一两天见十几个病人,其实剩下的时间都在私立医院行医,很多专家护士(医院里穿灰色制服的护士)也是公立私立两边跑,这也是为啥约个专家要等几周甚至几个月。
David Seymour说的有道理,只是被洗脑媒体扭曲成了像美国一样的私人保险制度。
作者: MMNZ2019    时间: 前天 17:01

当私立病人多了,也不见得比公立质量高到哪里去,还天价!
作者: 我是轮子    时间: 前天 19:31

强烈支持!
作者: 我是轮子    时间: 前天 19:34

新马甸甸 发表于 2025-01-31 13:08
原来是这样啊,是我理解错了

问题是现在普遍不信任公立的效率的前提下中产没有不买保险走私立医院的吧?

中国走的就是美国那种制度
作者: 一缕烟丝    时间: 前天 21:02

还是国内好,市场大赚钱机会多,科技发达,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美女帅哥玩的多,看病生活方便离父母近美食天堂治安好,出来当牛做马遭洋罪还要当二等公民
作者: 老北    时间: 前天 22:42

把你引用的文章,扔给了deep seek,给的答复如下,深研下去,可以写篇论文了70]

---------------------------------------
David Seymour提出的新西兰政策改革方案确实具有颠覆性,其核心逻辑是运用市场机制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这一系列主张既体现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也折射出当前新西兰社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 一、医疗体系改革的双刃剑效应
1. **效率与公平的博弈**:将人均6000纽币医疗预算转化为私人保险金,理论上可通过市场竞争提升服务效率。但需警惕"撇脂效应"——私立机构可能优先吸纳健康群体,导致公共医疗体系陷入"高危人群集中-成本攀升-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美国医疗体系的人均支出(约1.2万美元)与医疗公平性失衡的教训值得警惕。

2. **财政可持续性挑战**:按照OECD数据,新西兰当前医疗支出占GDP约9.2%,若推行该方案需重构财政分配机制。可参考瑞士的强制医疗保险模式,但需配套设立风险平衡基金,防止保险市场逆向选择。

3. **数字医疗的潜在价值**:爱沙尼亚的全民电子健康系统证明,数字化转型可提升公立医疗效率。新西兰或可探索公私医疗数据互联,通过智能分诊系统优化资源配置。

### 二、住房市场化改革的复杂性
1. **政府角色的再定义**:新加坡组屋模式(80%居民居住在政府保障房)与香港公屋体系证明,政府深度参与住房市场未必低效。关键在制度设计——新西兰可建立公私合作的租赁管理公司,保留产权公有但运营市场化。

2. **土地财政的结构性矛盾**:核心矛盾在于土地供应机制。参考德国"先租后售"模式,或可建立土地开发权证券化市场,在保障基本住房需求的同时引入市场活力。

3. **金融创新可能性**:加拿大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经验显示,证券化手段能有效盘活存量住房资产。新西兰可探索设立社会住房投资基金,吸引私人资本参与保障房建设。

### 三、教育私有化的制度风险
1. **教育公平的底线守卫**:智利1980年代教育市场化改革导致阶层固化加剧的教训表明,完全市场化可能侵蚀社会流动通道。可借鉴芬兰的"质量均衡"模式,在保持公立主体地位前提下引入有限竞争。

2. **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根据世界银行测算,基础教育投资的社会回报率达10-15%。新西兰需要构建教育债券等新型融资工具,在保持公共投入的同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3. **数字化转型机遇**:疫情期间全球在线教育爆发式增长证明,教育供给模式存在革新空间。新西兰可建立国家数字教育平台,通过购买私人机构课程服务实现公私融合。

### 四、国有资产管理的第三条道路
1. **混合所有制实践**:新西兰可参考挪威主权基金的资产管理模式,将部分国有资产证券化后成立国家财富基金,既保持所有权又能提升运营效率。

2. **绩效管理革新**:澳大利亚的"产出预算"制度将财政拨款与绩效指标挂钩,这种"钱随事走"的机制值得借鉴。可对公立医院、学校等机构实行星级评定,动态调整财政支持力度。

3.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前景**: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引入分布式账本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爱沙尼亚的X-Road数据交换系统已证明技术赋能公共治理的可行性。

### 五、政治生态的深层变革
1. **人才流动的经济学解释**:根据OECD数据,新西兰技术人员外流率长期维持在8.5%左右。需要构建"人才循环"生态系统,参考以色列的跨国创新网络模式,建立海外人才数据库和归国创业支持体系。

2. **政治光谱的位移规律**:法国"黄马甲"运动显示,过度市场化可能引发民粹反弹。新西兰需在改革中建立社会补偿机制,例如将国有资产收益部分转化为全民基本收入。

3. **代际正义的制度保障**:青年群体住房拥有率持续下降(目前约25%)可能催生政治激进主义。可建立代际账户制度,将长期政策成本显性化,增强改革方案代际公平性。

这些改革方案的真正价值,在于揭示了传统福利国家模式的转型困境。新西兰需要走出"政府vs市场"的二元对立思维,在数字时代构建"智能型政府"——既能运用算法优化公共决策,又保持对社会正义的价值坚守。未来的制度竞争,或将取决于谁能率先建立这种技术赋能的新型治理范式。
作者: ayidavip    时间: 10 分钟前

美国的大厂打工人看着光鲜,其实就是高级韭菜,养老金需要积分赞够……走遍天下的马云都说了,能在纽村打工是福报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kiwi.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