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奥克兰大规模的高密度连排开发也是造成这次水灾的罪魁祸首之一 [打印本页]

作者: ying5327    时间: 2023-1-29 08:49:18     标题: 奥克兰大规模的高密度连排开发也是造成这次水灾的罪魁祸首之一

奥克兰大规模的高密度连排开发 也是造成这次水灾的罪魁祸首之一有多少土地变面积成了不透水的钢筋水泥
市政府的排水设施比原来提高了多少
每家每户那个小小的储水罐能起多大作用
估计再开发个几年
就算是比这小一半的雨 也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作者: jarod_2003    时间: 2023-1-29 09:03:08

额, 到底多建造了多少房啊? 奥克兰那么没有未来吗? 大家都润吧
作者: 剑客浪心    时间: 2023-1-29 12:27:33

工党!!!
作者: subrina02    时间: 2023-1-29 13:30:21

目前下这个结论有点儿为时过早,但可以瞎猜猜
北岸的重灾区几乎高密度神区,Glenfield, sunnynook,wairau Valley
作者: 新马甸甸    时间: 2023-1-29 15:57:02

有道理。。。。
作者: 商科即是工地    时间: 2023-1-29 16:19:48

知道有个词叫civil engineer吗
作者: LilyinNZ    时间: 2023-1-29 16:21:53


作者: 261874939    时间: 2023-1-29 16:21:57

康骚合理合法批的。。。。
作者: ying5327    时间: 2023-1-29 17:16:25

合理合法不代表都是正确的

你可以
提高整个城市的排水能力  (钱从哪来,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建设好的)
给老天爷商量商量 不要把雨水集中在一起下 (估计谁也没这个本事)
等着下次继续被淹  (到时你可以安慰一下自己,都是合理合法的)

基础设施不够好 就别开发那么高密度的公寓连排
作者: occc    时间: 2023-1-29 18:04:42

楼主可以去了解一下这次暴雨的量,听广播说是250多mm,上一次记录是八几年一天170多mm,这次好像是一天下了三个月的量。这种雨水量不是一般好的基础设施能解决的。极端气候来了,再好的基础设施帮助不大,除非做到东京那种level。但也要考虑奥克兰的规模,才200万人不到的城市就别乞求那么多。 买房子的时候多做做功课就行了
作者: 陌生的香港人    时间: 2023-1-29 18:40:15

氣候變化不再是字面上的潮流用語   而是切切實實每年都在發生的事情 就是這次不淹 難保下次也不淹

再說住宅用地密集化本來就是從宏觀上抵抗這個潮流(多住人  多用公交/單車/步行  少開車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減少極端天氣的出現)的美好構思   但問題是到真正出現好轉前  已經先見其害  畢竟管道不是說擴容就擴容  換管成本巨大 又要挖地面 影響附近民居等等 更不知道工程師的擴容計算到底能不能預測到極端天氣能極端到什麼程度  - 已經變得有點到底是有雞先還是有蛋先的難題

补充内容 (2023-1-29 19:46):
就算沒有高密度發展  也不能擔保現有管道和草地就能承擔那麼重的降雨量 別忘了 洪水不是市區才有 滿是農田和草地的郊區一樣可以變成澤國
作者: zynzakl    时间: 2023-1-29 19:14:46

所有关于受灾区域的报道,都显示洪灾发生在地形低洼的老区。新区所有的新房都有civil工程师的报告才能批准BC,detention tank是按照50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标准设计的。香港人说得比较全面,综合考虑,高密度住宅是奥克兰的大势所趋,不以任何人的意愿而转移。
作者: bodyhaven    时间: 2023-1-29 20:04:38

康嫂收了钱,批准盖房,出了问题,却没有任何责任,那他们凭什么收钱?
作者: 吃草的狮子    时间: 2023-1-29 20:07:41

新西兰以后是不是还有更多更猛的洪水?
作者: 前世de悲剧    时间: 2023-1-29 20:17:04

你 有能力证明这个问题是高密度带来的再说吧  说解决不了问题 只要赚钱我们就造
作者: Bob Wang    时间: 2023-1-29 20:30:21

我觉得很冤啊

你们吃房地产红利的时候恨不得别人白给你们干活,现在有问题了就到处赖
作者: 119900    时间: 2023-1-29 20:52:41

康骚。。。
作者: 剑客浪心    时间: 2023-1-29 21:09:00

吃草的狮子 发表于 2023-1-29 21:07
新西兰以后是不是还有更多更猛的洪水?

基本每年会来一次大的感觉
作者: jarod_2003    时间: 2023-1-29 22:07:44

陌生的香港人 发表于 2023-1-29 19:40
氣候變化不再是字面上的潮流用語   而是切切實實每年都在發生的事情 就是這次不淹 難保下次也不淹

再說住 ...

大神, 我家地图上标的是洪水区, 但是这次一点事也没有, 街道上也都没有事, 这样的话council 是不是可以吧洪水区改掉, 不然属于错误信息吧。
作者: 挡风玻璃维修    时间: 2023-1-30 00:07:08

请问这次flood会不会有floodmap 以后输入地址能看到是否淹水申请过保险理赔之类的
作者: alike0932    时间: 2023-1-30 00:19:23

明白人!奥克兰水灾,政府难辞其咎,contribution fee收了这么多,基础设施建设却落后的厉害,现在依赖的梳理系统还是半个世纪以前的建设,尤其是这二十年,奥克兰人口激增,但是基础设施完全没跟上,现在政府逼迫council大改MDRS,只有只会让这种水灾越来越多
作者: a366232446    时间: 2023-1-30 00:44:35

猛一听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不能细想。 dairy flat 这次也淹水啊, 那边没咋开发呢,就是人少没什么关注而已。 你放眼奥克兰以外的地方,看看这么大雨量淹不淹。。。
作者: Jan90    时间: 2023-1-30 07:29:15

jarod_2003 发表于 2023-1-29 23:07
大神, 我家地图上标的是洪水区, 但是这次一点事也没有, 街道上也都没有事, 这样的话council 是不是可 ...

你号召邻居们一起去要求重新审核试试
作者: houbaobao123    时间: 2023-1-30 07:34:32

楼主提得对,我听一个council planner说过,政府之所以把高密度分布在各个区,而不是去新建高密度区,是因为不想投入基础设施.这种不负责任的投机行为会毁了这个城市
作者: variable    时间: 2023-1-30 09:32:11

我家附近的农田也淹了,更不说那些non-permissible地面了。这个雨量应该是雨水系统尾端不够排的关系吧。
作者: kikilulu    时间: 2023-1-30 11:04:04

variable 发表于 2023-1-30 10:32
我家附近的农田也淹了,更不说那些non-permissible地面了。这个雨量应该是雨水系统尾端不够排的关系吧。 ...

是啊,农田也没进行高密度开发啊,甚至都没开发房产,不是也淹了么。一码归一码,高密度确实会对周边停车位之类的造成压力,同面积居住人口多了影响生活质量,但是给排水系统是个市政工程,貌似和房屋密度关系没那么大吧?
作者: carollailee    时间: 2023-1-30 11:08:48

吃草的狮子 发表于 2023-1-29 21:07
新西兰以后是不是还有更多更猛的洪水?

每年至少一次估计是跑不掉了,去年三月也发洪水. 这次提早了一个多月, 明天还要在来一次. 明年不知道还要几次. Climate change 可不是开玩笑的. 二十六年前奥克兰夏天可是用不到空调的.
作者: JESS倩    时间: 2023-1-30 11:11:26

ying5327 发表于 2023-1-29 18:16
合理合法不代表都是正确的

你可以

赞。。。。。。。。。。。。。。。

作者: kikilulu    时间: 2023-1-30 11:12:17

carollailee 发表于 2023-1-30 12:08
每年至少一次估计是跑不掉了,去年三月也发洪水. 这次提早了一个多月, 明天还要在来一次. 明年不知道还要 ...

别说26年前了,即使16年前,也就是2006年左右的夏天都不需要开空调也不需要开电扇。冬天也不怎么冷,需要开电暖器或者空调的天数也不多。现在感觉整个气候温度和那时候都不一样了。
作者: 网络毛毛虫    时间: 2023-1-30 11:24:00

kikilulu 发表于 2023-1-30 12:12
别说26年前了,即使16年前,也就是2006年左右的夏天都不需要开空调也不需要开电扇。冬天也不怎么冷,需要 ...

以前和公司的老头 老太聊天,说他们小时候 四季分明,冷的时候冷,热的时候热,现在季节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作者: kikilulu    时间: 2023-1-30 11:29:35

网络毛毛虫 发表于 2023-1-30 12:24
以前和公司的老头 老太聊天,说他们小时候 四季分明,冷的时候冷,热的时候热,现在季节和以前完全不一样 ...

我才来新西兰十几年气候就变成这样,都不敢相信未来十几年二十年成啥样了。刚来的时候,觉得这边气温不极端,挺好的,冬天也不需要穿很厚的羽绒服,唯一就是冬季雨水有点多。夏天除了暴晒,其他都挺好,温度也不会极端到40度那种,万万没想到现在已经夏天雨水多成了洪涝了。
作者: 剑客浪心    时间: 2023-1-30 11:39:44

kikilulu 发表于 2023-1-30 12:04
是啊,农田也没进行高密度开发啊,甚至都没开发房产,不是也淹了么。一码归一码,高密度确实会对周边停车 ...

怎么没关系,别的城市搞开发都是大片开发新区,马路周边规划了泄洪区,平时是遛狗公园。

奥克兰这种脏乱差的开发,都是小项目,本来绿地就少,现在更少了,泄洪区??搞笑呢!


作者: 红叶疯了    时间: 2023-1-30 11:42:12

kikilulu 发表于 2023-1-30 12:29
我才来新西兰十几年气候就变成这样,都不敢相信未来十几年二十年成啥样了。刚来的时候,觉得这边气温不极 ...

有道理 有同感
作者: 红叶疯了    时间: 2023-1-30 11:42:14

kikilulu 发表于 2023-1-30 12:29
我才来新西兰十几年气候就变成这样,都不敢相信未来十几年二十年成啥样了。刚来的时候,觉得这边气温不极 ...

有道理 有同感
作者: 红叶疯了    时间: 2023-1-30 11:42:15

kikilulu 发表于 2023-1-30 12:29
我才来新西兰十几年气候就变成这样,都不敢相信未来十几年二十年成啥样了。刚来的时候,觉得这边气温不极 ...

有道理 有同感
作者: ying5327    时间: 2023-1-30 11:46:24

农田需要设计排水吗?
高密度开发在设计排水的时候需不需要考虑到有没有被淹的可能,和农田的设计能一样要求?
说是百年一遇,在坐的百岁老人没几个吧,不需要一百年就碰到啦

主题说的是高密度开发是这次水灾的原因之一,又没说是唯一原因
这次水灾过后,又有几个聪明人以后会买低洼地的房产
谁都会尽量避免动不动就百万的资产有泡在水里的危险
二十年泡一次也接受不了
作者: kyro    时间: 2023-1-30 11:52:04

occc 发表于 2023-1-29 19:04
楼主可以去了解一下这次暴雨的量,听广播说是250多mm,上一次记录是八几年一天170多mm,这次好像是一天下了 ...

之前中国某个地方闹洪水,也是类似你这样的数据解析,但是有多少人一样的骂,新西兰这次给骂也好正常啊,不能双标。
作者: kyro    时间: 2023-1-30 11:57:08

alike0932 发表于 2023-1-30 01:19
明白人!奥克兰水灾,政府难辞其咎,contribution fee收了这么多,基础设施建设却落后的厉害,现在依赖的梳 ...

你太不政治正确了,我们要双标,这是百年一遇,跟政府无关,只有中共管理的国家才会这么差,就像上次大陆某个地方的洪水,这里是新西兰,民主自由的国家,不是邪恶政府能比的。









。。。。。。。。。。。。
兄弟,我这是反话,你懂的,哈哈 :)
作者: carollailee    时间: 2023-1-30 12:05:06

ying5327 发表于 2023-1-30 12:46
农田需要设计排水吗?
高密度开发在设计排水的时候需不需要考虑到有没有被淹的可能,和农田的设计能一样要 ...

二十年一遇都是乐观的,去年3月21号,前年8月31,奥克兰一天降雨量大概在70-90mm左右都有洪水. 依照现在的天气形势和Auckland Council得过且过的行动速度每年一次可能都是上天保佑.
作者: carollailee    时间: 2023-1-30 12:20:48

kikilulu 发表于 2023-1-30 12:04
是啊,农田也没进行高密度开发啊,甚至都没开发房产,不是也淹了么。一码归一码,高密度确实会对周边停车 ...

其实是有的毕竟人多了废水的排放量也会增加,当废水管线的capacity不够,水就会淹出来.这也是为么watercare两天前呼吁北岸的居民减少洗澡时间和不要洗衣服来避免洪水蔓延.
作者: kikilulu    时间: 2023-1-30 12:26:20

carollailee 发表于 2023-1-30 13:20
其实是有的毕竟人多了废水的排放量也会增加,当废水管线的capacity不够,水就会淹出来.这也是为么watercare ...

好吧 ,我可能看到的比较片面。没想到那么多关联的事情。那现在不知道康嫂会不会思考这个问题,话说最近这市场,还有盖高密度的么?市场这自由调节应该也没那么多高密度了吧
作者: 261874939    时间: 2023-1-30 14:12:43

kikilulu 发表于 2023-1-30 12:29
我才来新西兰十几年气候就变成这样,都不敢相信未来十几年二十年成啥样了。刚来的时候,觉得这边气温不极 ...

珍惜吧 今年是往后气候最好的一年


作者: 261874939    时间: 2023-1-30 14:13:18

kyro 发表于 2023-1-30 12:57
你太不政治正确了,我们要双标,这是百年一遇,跟政府无关,只有中共管理的国家才会这么差,就像上次大陆 ...

这么会说,我邀请你去疫情办和政治办 等你哦
作者: salesonline    时间: 2023-1-30 14:17:30

kikilulu 发表于 2023-1-30 12:29
我才来新西兰十几年气候就变成这样,都不敢相信未来十几年二十年成啥样了。刚来的时候,觉得这边气温不极 ...

看看,你都说了你来了以后就这样了,你要负责的  
作者: kikilulu    时间: 2023-1-30 14:41:36

salesonline 发表于 2023-1-30 15:17
看看,你都说了你来了以后就这样了,你要负责的

看看,奥克兰都建城多少年了,新西兰都建国多少年了,我这刚来十几年,时间太短了,也太渺小了,可以忽略不计。负责不了啊
作者: salesonline    时间: 2023-1-30 15:05:53

kikilulu 发表于 2023-1-30 15:41
看看,奥克兰都建城多少年了,新西兰都建国多少年了,我这刚来十几年,时间太短了,也太渺小了,可以忽略 ...

那大嘴才干六年凭什么要负责,新市长才上任半年怎么能赖上  
作者: 剑客浪心    时间: 2023-1-30 15:39:38

今年冬天再看看,再看看,哈

作者: ronaldlu    时间: 2023-1-30 21:39:46

谁的责任不晓得,明年你的保险你买单
作者: 房奴甲    时间: 2023-1-30 22:40:10

subrina02 发表于 2023-1-29 14:30
目前下这个结论有点儿为时过早,但可以瞎猜猜
北岸的重灾区几乎高密度神区,Glenfield, sunnynook,wairau V ...

确切地说是高密度老区。其实Bay区也是高密度老区,但是Bay区大部分地方水能直接流走,海边不是低地的就塌方。看看Hobsonvile不是没事吗?说明高密度没问题,主要是得有配套设计的公共设施。旧区的雨水管是按照低密度标准设计的,这几年疯狂分割开发了,硬化的地面大幅度增加,需要通过雨水管泄洪的水量也就大幅度增加。不要说hobsonvile了,就是二十年前统一开发的地方,淹水的情况也相对不严重。看看东区。其实北岸的pinehill也还行,稍微淹一点点因为有地方像盆地。
作者: 房奴甲    时间: 2023-1-30 22:41:05

kikilulu 发表于 2023-1-30 12:12
别说26年前了,即使16年前,也就是2006年左右的夏天都不需要开空调也不需要开电扇。冬天也不怎么冷,需要 ...

我觉得冬天没有比过去冷。是夏天跟过去的夏天不一样了,跟上海借了半个夏天过来。
作者: 喜诚木工    时间: 2023-2-1 10:58:43

问题的重点不是高密度,而是新西兰陈旧的基础设施,新西兰大搞房地产开发10几年了,放眼看去这几年发生的积水淹水问题全部集中在老城区,新的开发区早就做了基建升级。
老区的开发每年贡献费都涨,水表,电表,煤气,AT每一项费用都是年年涨,试问这些钱为什么不去升级现有的公共管道? 开发商建房也是在政府审批相应设计后才能施工的,基建无法负荷,为什么做高密度?
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旧区改造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根据未来增加的人口数量,升级基建设施,而不是先把房子建出来了,排污,雨水,供电都出问题了再升级。这种短视的事,这帮政治流氓做的还少吗?

所以增加住房没问题,基建滞后才是问题的根源,公共管道都排不掉,加Tank有个卵用。
作者: 綠野香波    时间: 2023-2-1 11:36:23

過度開發也是啊~造成水災因素的
作者: 房奴甲    时间: 2023-2-1 11:41:44

kikilulu 发表于 2023-1-30 12:29
我才来新西兰十几年气候就变成这样,都不敢相信未来十几年二十年成啥样了。刚来的时候,觉得这边气温不极 ...

这就是气候变化呗。不要说新西兰了,我小时候北京夏天根本不热,整个夏天只要在阴处都是凉爽的,到了90年代以后就开始夏天有酷暑,38度以上,每年都有,小时候那种舒适的夏天再也不会回来了。小时候北京干燥得像沙漠,其实河北就有沙漠哈,后来这些年经常下大暴雨,水灾,过去也没有啊。气候变化是全球的。
作者: Quad    时间: 2023-2-1 11:49:32

听广播说是250多mm,上一次记录是八几年一天170多mm,这次好像是一天下了三个月的量。这种雨水量不是一般好的基础设施能解决的。极端气候来了,再好的基础设施帮助不大
作者: kikilulu    时间: 2023-2-1 12:10:47

房奴甲 发表于 2023-2-1 12:41
这就是气候变化呗。不要说新西兰了,我小时候北京夏天根本不热,整个夏天只要在阴处都是凉爽的,到了90年 ...

所以流浪地球电影都拍出2部了。

作者: mpsgen1    时间: 2023-2-14 08:59:35

理论上,雨水的产值和密度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每个开发都是严格按照60%的max impervious来设计,不管是放两个独栋豪宅还是8个联排,雨水的量是一样的,除非zone升到THAB,就是70%,目前single, suburban urban都是60%。新的公共管道是按10年降雨量设计的,很多老的管道连10年的降雨量都handle不了。也就是说,超过10年的降雨量,很多管道就会reach capacity,水排不进管道,就是溢出到地面,就变成overland flow了。不是每个civil engineer都会负责任的去做flood assessment,也不是每个Council的DE都会认真去check flood model。再加上,很多overland flowpath被fence给挡住,flooding的pattern有时跟Geomaps的出入会很大。

说白了还是要上升的政治层面,税在涨,DC在涨,Council 没有funding去升级旧管道,尤其是一些1-3米的大管,发水是难免的,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作者: bluesky771014    时间: 2023-2-14 11:32:53

我觉得这个和高密度住宅关系不大, 很多淹水全都是原有的泄洪区域。我倒是觉得混泥土的地面虽然不利于雨水下渗但是有助于雨水管理,如果公共水管能跟上,加大疏通,其实洪水更容易疏导,这个在hobsonville就很明显。反而如果是纯粹靠土地吸收,在大雨情况下根本来不及,而且增加地下水流动,土壤流失,在山体坡地部分容易泥土流失下滑,所以政府应该对老区的下水进行检修和清淤,中区很多地方都没有进雨水管道,都是打sokage hole, 在这次大雨中是完全来不及排水的。 如果硬要说开发的影响,那只有是施工中对泥土沙石的管理,很多工地在施工中堵塞了下水管道,没有及时清理。
作者: 剑客浪心    时间: 2023-2-14 11:36:02

mpsgen1 发表于 2023-2-14 09:59
理论上,雨水的产值和密度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每个开发都是严格按照60%的max impervious来设计,不管是放两 ...

你觉得开发商会按照60%去做?
作者: mpsgen1    时间: 2023-2-14 13:01:01

剑客浪心 发表于 2023-2-14 12:36
你觉得开发商会按照60%去做?

这个是设计标准,跟building coverage, building height一回事,那具体执行起来就要看设计师和council了。现在很多设计需要landscape design,设计图也会放进RC批文和condition里, Land use consent sign off 的时候council 是会检查的。但这个严不严,会不会漏查或者查的很松,就看人了。做分割拿到224,title就可以settle了,但是不代表land use consent 里面的condition 都满足了,LUC是跟着新的title走的。如果有没有满足的condition,新的Owner也要去处理。所以council是有权力去执行的,力度就因人而异了
作者: 剑客浪心    时间: 2023-2-14 14:36:37

mpsgen1 发表于 2023-2-14 14:01
这个是设计标准,跟building coverage, building height一回事,那具体执行起来就要看设计师和council了 ...

要求它们用可以渗水的水泥就好了,稍微贵点,但是水可以深入水泥之下
作者: 蓝山居士    时间: 2023-2-14 14:47:21

老天爷对新西兰政府规划不善的惩罚
作者: 陌生的香港人    时间: 2023-2-14 14:54:22

蓝山居士 发表于 2023-2-14 15:47
老天爷对新西兰政府规划不善的惩罚

什麼叫“規劃不善” -  這個簡單的詞可以是個城市管理/規劃碩士論文題目

再說 政府“規劃”再好 也只能定下相關標準而已 但開發商不滿意 非要超標不可 覺得不合理還可以上訴告市政府 或者一家違規 家家違規 造成所謂的cumulative effects (累積效應)最後也是搞成一鍋粥  
作者: Jason zg    时间: 2023-2-14 14:56:28

剑客浪心 发表于 2023-2-14 15:36
要求它们用可以渗水的水泥就好了,稍微贵点,但是水可以深入水泥之下

permeable paving比普通concrete还是贵了不少的


作者: Jason zg    时间: 2023-2-14 15:38:34

mpsgen1 发表于 2023-2-14 14:01
这个是设计标准,跟building coverage, building height一回事,那具体执行起来就要看设计师和council了 ...

这个就是RC monitoring吧,final inspection时候会检查landscape的一些东西,这些on-site的东西很多没法和最初设计完全一致,所以其实算是debatable的,也确实是看人,有人懂行的,会自己判断,有的人没建筑背景,也没施工经验,对着图发现不一样就要吹毛求疵。

很好奇这个如果overall rating不是1 (fully compliant),是2(Evidence of minor effect(s) or potential for minor effect(s), including missing information) 会是什么结果,title和CCC应该还可以办下来吧?
作者: mpsgen1    时间: 2023-2-14 15:47:45

Jason zg 发表于 2023-2-14 16:38
这个就是RC monitoring吧,final inspection时候会检查landscape的一些东西,这些on-site的东西很多没法 ...

这个跟EMO的monitoring不太一样,通常做LUC sign off的是planner。224只看sub的condition,sub和luc的大部分condition 都是一样的。所以如果只是在LUC里的condition没完成,理论上不影响sub 的title。
作者: 陌生的香港人    时间: 2023-2-14 16:47:08

Jason zg 发表于 2023-2-14 16:38
这个就是RC monitoring吧,final inspection时候会检查landscape的一些东西,这些on-site的东西很多没法 ...

RC 的monitoring 是最弱的一環 它不像Building Act 的CCC 可以影響房子的銷售 和S224C (可以影響title的發出 雖然S224C 也是RMA的一部分)而只是靠RMA 所謂的enforcement action 而問題是council 根本不會因為一點點和普通land use consent 的條件不符合就執法(要知道要執法也是有成本的)council絕對不會因為一點點和RC conditions不吻合就採取什麼法律行動 最多可能只是留一個note說一下這個來弄花房子的LIM而已
作者: 陌生的香港人    时间: 2023-2-14 16:51:39

mpsgen1 发表于 2023-2-14 16:47
这个跟EMO的monitoring不太一样,通常做LUC sign off的是planner。224只看sub的condition,sub和luc的大 ...

LUC sign off 的只是consent monitoring officer 不是planner

SUB 和 LUC 的conditions 還是有點不一樣的 例如 landscape plan 通常就不會放在subdivision consent 下面 subdivision consent 下面的都是分割非做不可 不做拿不到s224c的事情 例如三水和車道的鋪設  或者重要一點的話變成consent notice (如果是分割的話)坎在title 裡 非執行不可  

真正用來mitigate 環境方面的都是land use consent 下面的內容  變成一堆有人查就有效 不查就變成死文件的可有可無的conditions
作者: mpsgen1    时间: 2023-2-14 19:41:31

陌生的香港人 发表于 2023-2-14 17:51
LUC sign off 的只是consent monitoring officer 不是planner

SUB 和 LUC 的conditions 還是有點不一樣 ...

嗯,基本是的。我们家房子的LUC是planner来sign off的,是regulatory compliance team的planner做的。EMO只检查,不负责sign off。
作者: 陌生的香港人    时间: 2023-2-14 20:57:25

mpsgen1 发表于 2023-2-14 20:41
嗯,基本是的。我们家房子的LUC是planner来sign off的,是regulatory compliance team的planner做的。EMO ...

可能情況有點不同  但一般resource consent monitoring 都是有他們獨立的officers 和 team leader 去做監督工作和sign off 的  Planner 主要只是檢查BC圖紙 確保方案符合城規規定  回答客戶關於發展管制方面的問題和批consent processing  當然也可能會借調到monitoring team 去客串一下 了解實在工地確實如何運作 (所以在審批時不要老是想當然)  但這不是planner的主要工作

說實的 N年前我剛剛進council時就做過一年RC monitoring officer 所以才知道這個制度其實真的不太靠譜
作者: Jason zg    时间: 2023-2-14 23:02:13

陌生的香港人 发表于 2023-2-14 17:47
RC 的monitoring 是最弱的一環 它不像Building Act 的CCC 可以影響房子的銷售 和S224C (可以影響title的 ...

也就是说,就算luc检查没有fully compliant,也不过是在LIM里留一些note,对实际的开发销售进程没什么影响(如果买主不介意这些的话,反正不会council不会强制执行)
作者: Jason zg    时间: 2023-2-14 23:10:44

陌生的香港人 发表于 2023-2-14 21:57
可能情況有點不同  但一般resource consent monitoring 都是有他們獨立的officers 和 team leader 去做監 ...

是的,现在的经验是council里有专门的RC monitoring team,岗位似乎会经常流动,除了一些paper work外,施工过程,除了最后的inspection,没什么存在感,有时候可能会偷偷来工地看一眼,但其实都没什么用,sediment control的问题很多都是AT先找上门的
作者: 陌生的香港人    时间: 2023-2-15 00:30:20

Jason zg 发表于 2023-2-15 00:02
也就是说,就算luc检查没有fully compliant,也不过是在LIM里留一些note,对实际的开发销售进程没什么影 ...

輕微的話 一般應該就是這樣 但這樣對新買家(尤其是什麼都不懂的)在觀感上就不太好了 所以可能還是會有點影響的
作者: GA Architecture    时间: 2023-2-16 13:34:03

根据具体位置仍然可以做到提前预防。首先要明确所在地址是否处于flooding zone之内、属于flow 1 还是flow 2 区域、是在flood plain内还是flood sensitive area内、地址内坡度走向和最低点的位置,房屋与最低点的大概高差、水流通道是否通畅等一系列情况来评估房产被淹的风险。
作者: Tingziwan    时间: 2023-2-24 10:17:54

subrina02 发表于 2023-1-29 14:30
目前下这个结论有点儿为时过早,但可以瞎猜猜
北岸的重灾区几乎高密度神区,Glenfield, sunnynook,wairau V ...

不过呢话说淹水最严重的地方在sunnynook rd,地势那片最低,然后淹水的那一半属于Forrest Hill呢……
作者: 房奴甲    时间: 2023-2-25 20:54:21

kikilulu 发表于 2023-1-30 12:29
我才来新西兰十几年气候就变成这样,都不敢相信未来十几年二十年成啥样了。刚来的时候,觉得这边气温不极 ...

去年冬天非常暖和,你记得吗?这一年没有冬天也没有夏天。也是一定程度上的不极端。洪涝呢,只要排水相应配合就可以解决,参见Hobsonville。飓风倒是很讨厌的。
作者: vodafone2degree    时间: 2023-2-26 13:16:19

napier没大规模开发,该洪水一样洪水,指望那点土地去吸水的,还是洗洗睡吧。
大雨说明地势很重要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kiwi.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