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疫政策,两年来首次出现调整
一直处于严格病例管理、密接追踪的中国防疫政策,两年来首次出现调整。
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医政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下称《第九版》),此版修订,是基于研究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传播特点和病例特征,深入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其修订内容主要包括: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调整出院时新冠核酸检测标准等。
这两项改变,不仅能够缓解医疗资源的紧张,也减少了管控时间和管控资源,进一步缓解城市防控压力。
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全部收治到定点医院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因此,《第九版》提出,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其中,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其中重型、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ICU治疗,有高危因素且有重症倾向的患者也宜收入ICU治疗。
https://news.sina.com.cn/o/2022-03-16/doc-imcwiwss6227003.shtml
我没有什么真知灼见,也不懂什么大国博弈。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底层医疗人,忍不住来发几句牢骚。本文除了我的满腹牢骚,没有任何内涵和营养,如果觉得我说的不对,请直接将页面点×关闭。求别杠,杠就是你对。也别骂我,玻璃心,受不起刺激。
防疫防到第三年了,医疗人真的疲惫又麻木。只要爆出一例本土病例,就开始全民核酸大筛,爆出三例以上,就是封城,循环大筛。临近区市有阳性,也是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开始大筛。放到新闻里是“措施得当,应对及时,有效扼制了疫情传播”,而被忽略的代价就是医务工作者不眠不休地工作,有家不能回。
不管你是三甲、二甲还是社区乡镇,一声令下统统都要出人去采核酸。当然高年资的前浪是不需要去的,都是拿我们这些年轻人往前顶。甭管你是怀孕、术后、家里有孩子还是刚下夜班忙了一宿,疫情就是命令给我往前冲。
要是遇到双职工家庭,更是要舍小家为大家,孩子个把月见不到爸妈都是常态。996尚且有个下班点,我们却是24小时随时待命,经常LD们半夜开完会一声令下,我们就得出发。
今年这波疫情我术后还在病假中被召回参与了六轮核酸,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现在手术伤口被汗水泡的化脓、发炎、水肿,一边吃尼松一边强忍着疼痛坚持工作,除了能跟自己爹妈哭两声没有地方说理。
前两天跟我们科一个小护士被派去社区采核酸,早上七点采到深夜十点胳膊已经抬不动了,酸软的胳膊打着颤发着抖重复机械动作,有个老太太不忍心说了一句“你俩快休息会儿吧,都把俩小闺女累成什么样儿了”,我俩双双失控爆哭,眼泪控制不住地顺着防护面屏往下滑。
休息,是不可能让我们休息的,只要累不死就得往死里干。有些封控小区需要上门入户采核酸,有电梯的新小区还好,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一天下来爬上爬下,两条腿都打不了弯儿。
有时候卫健委为了早上发公告,通常要求我们傍晚开始采,深夜采完开始测。一到深夜温度降下来,穿着根本不保暖的防护服,冻得直哆嗦也毫无办法,因为防护服外面不能套衣服,脱下来套里面就要换新的,物资也没有那么充裕。
这种艰苦的场景数不胜数,疲惫、委屈、辛酸,这种感觉除了医疗人没人能懂。在这里我也用微弱的力量呼吁一下,采核酸不要为了少排队不排队就赶到人都没了再去,尽量跟着大流一起采,你晚到一分钟我们就要等一分钟,一个社区缺一个人就要一直等结束不了。
除了疫情爆发时的采核酸,还有常态化防控中的医院门口分诊,科室门口分诊,病房门口分诊,境外人员酒店隔离保障,这些工作都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和体力。
寒风中一遍遍重复“请出示您的健康码”,一天下来嗓子又痛又哑。酷暑烈日下,穿着防护服戴着N95和防护面屏,根本喘不动气身上还被捂痱子。
哈?你要问不是有大喇叭,确实有大喇叭,但是太多人选择性耳聋装听不见,一门心思往前冲,需要一遍遍地提醒出示健康码才能拦下。
从事这份工作之前谁能想到,一个医务工作者每天除了要面对高强度的医疗工作,糟糕的医患关系,还要时不时要接受超负荷的防疫任务。每次有任务医院就要出上二三百人,除了外科和ICU几乎都跑不了,而每个科室参与这些任务的就固定那么几个人,后浪实惨。
防疫防到第三年,防疫补贴一毛钱没看到,全靠用爱发电。最最开始的时候说是一线都给防疫补贴大家还挺高兴,结果等到疫情平稳就变成,只有接触了确诊阳性患者的才算一线才有补贴,其余的都不算。
到了现在,压根就不提补贴的事了,不仅没有补贴,财政还给我们取消了原本由他们支持的年终奖和精神文明奖,去年考核奖也只给公务员和教师发了,更是一毛钱没有我们的份儿。
有部分同事气不过,就考核奖的分配问题去找卫健委领导班子探讨了一下,回来后身份证就买不了高铁票和飞机票了,还被列入了有SF倾向的高危人群,每到重大节点就要被重点关照。
没钱也就算了,防疫期间过度加班,昼夜不停地熬,疫情过后也不给补班,只拿我们当干活的工具人,牛马。
每到疫情严重就在媒体上渲染几句“抗疫英雄”“最美逆行者”“白衣天使”,把我们置于道德枷锁之中。更是大肆宣传什么怀孕上前线、带伤上阵、没空照看生病的孩子和老人这种所谓的“正能量”,道德先锋,愣是把牺牲和奉献标榜成了常态,不牺牲反而成了罪过。
要他们来点实际的,除了发了几份盒饭给我们,毛儿都没有。我敢说除了懦弱又麻木的医疗人,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这样扛上三年。说句不好听的,动态清零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对医护人员超负荷极限的压榨上,才得以实现的。网络上不同的声音讨论过各种代价,却没有人一个人考虑过医护人员的巨大牺牲。
今天看朋友圈有人发了漫山遍野的桃花,我才意识到春天了。而我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地休息过,闲下来去感受季节变化和欣赏自然风景,每天除了写不完的病历还有采不完的核酸,连睡个整觉都是奢侈,真的是忍不住了才来发几句牢骚。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郑重声明,我发两句牢骚也绝不代表我就支持放开躺平,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就算我发再多牢骚,哭的再大声也不会对决策产生任何影响。说到底我只是个最底层打工人,干活的骡子马罢了。
我只是想卑微地请求一下制定决策的时候,发福利涨工资的时候,能不能也考虑一下我们医务人员,别那么不把我们当人看。
作者:李大琳
链接:目前是否存在防疫过度?该如何根据疫情发展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ericego 发表于 2022-3-18 21:05
http://www.locpg.gov.cn/jsdt/2022-03/17/c_1211612256.htm
习近平强调,坚持就是胜利。各地区各部门各 ...
汤姆猫杰瑞鼠 发表于 2022-3-18 21:22
您这是自己想的剧本吧,除了中国,我倒真没看到哪个西方国家对政府的防控心怀感激,我看到的是大部分西方 ...
ericego 发表于 2022-3-18 21:48
https://sputniknews.cn/20220311/1039886953.html
但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貌似口径跟环球时报不一样 ...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kiw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