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玩具博物馆 —仅有两个展厅的“国立”博物馆 [打印本页]

作者: goodgeorge    时间: 2019-10-26 21:53:13     标题: 玩具博物馆 —仅有两个展厅的“国立”博物馆

本帖最后由 goodgeorge 于 2019-10-29 23:21 编辑

在新西兰北岛Mt Taranaki地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Inglewood上,有家玩具博物馆,这是个袖珍迷你型的博物馆,小到只有两个展厅,却也冠以National(国立)之名。[attach]2224865[/attach]

我们带孩子去参观后,才发现这里还是有故事的,准确地说该称为“车模博物馆”。托马斯小火车在我们头顶上方的轨道上运行,展厅中的几个沙盘模型中,按一下白色按钮,小火车和赛车会在轨道和跑道上开起来,最震撼的是四面墙上的玻璃橱窗内展示了上千款成系列的迷你车模外壳,如福特、奔驰和捷豹等名车品牌,从1940年代到1990年代的所有款型都有,依次陈列,让人叹为观止。
[attach]2224866[/attach]

这个博物馆是由一家叫“Fun Ho”的玩具工厂改建的。1920年代有个叫Jack的年轻人到惠灵顿求职碰壁后,就结合自己兴趣开了一家玩具工场,主要业务是通过机械模具熔铸锻造金属外壳的汽车模型,起名叫“Fun Ho”!后来他把工厂搬到了Inglewood小镇上,工厂得到迅速发展,50-60年代的新西兰儿童都以能拥有“Fun Ho”的玩具为荣。这个玩具厂最早也是“山寨”美国出产的最新的车型,但是进行了艺术加工,涂上鲜艳的色彩,玩具很受欢迎。他们一开始用铅做原料,接着改用铝,最后改用金属新材料。在展厅橱窗上方,我们看到很多当年熔铸玩具的金属模版,在第二展厅里我们看到当年从英国引进制造玩具的熔炉和机械加工设备,真是让人大饱眼福。
[attach]2224867[/attach]

最让我唏嘘感动的是这家玩具工厂后来曲折的命运。随着80年代欧美规模化玩具产业的兴起,“Fun Ho”这种手工作坊式的玩具加工厂难以为继,被迫在1987年停业。新西兰人保护传统物质文化遗产的情节在这时得到体现。一位叫Young的当地生意人出资把玩具工厂改建成玩具博物馆,在后来当地政府和国家也参与进来,把博物馆搬到小镇的中心街道旁,而且冠上“国立”之名来推广宣传。
[attach]2224869[/attach]

透过一个橱窗,我看到了一组士兵作战模型,生动地还原了1915年“一战”期间加利波利之战的场景。看着这些穿越年代、历经沧桑、从简朴到精湛的玩具模型,我联想到两天前在惠灵顿Te Papa国立博物馆参观由新西兰全球知名的影视道具工作室Weta公司制作的加利波利百年纪念展,其中应该有种一脉相承的精神文化传承。出生成长在新西兰的国际大导演Peter Jackson不仅拍摄了全球知名的“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系列,还成立了Weta工具室为《阿凡达》、《纳尼亚传奇》等设计制作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堪称经典的影视造型。从“Fun Ho”的命运 到Weta的风行,我看到了新西兰人对于手工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对于精益求精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执着追求,看到从手工产业直接升华成艺术经典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Weta工作室就是“Fun Ho”玩具厂的凤凰涅槃。
[attach]2224872[/attach]

作者: coroner3164    时间: 2019-10-27 19:18:57

支持这种有营养的体验贴
作者: 天维网    时间: 2019-10-29 08:15:16

感谢分享,有图的话就更好了!
作者: 友朋远方来    时间: 2019-10-29 20:20:19

分享的真好……感谢

作者: 友朋远方来    时间: 2019-10-29 20:21:44

赞赏你给你加分
作者: goodgeorge    时间: 2019-10-29 22:01:57

谢谢各位网友关注,晚些上图!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kiwi.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