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天道轮回:澳洲的千年大旱 V.S 中国沙漠的降雨 (图文并茂) [打印本页]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07:43:18     标题: 天道轮回:澳洲的千年大旱 V.S 中国沙漠的降雨 (图文并茂)

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19-9-22 07:43 编辑

澳洲“千年干旱期”到来,城市缺水,农场无水
时间:2019-04-26   来源 企鹅新闻网




2019年,油价涨了,蔬菜水果价格涨了,coles和woolworth的牛奶也涨价了,下一个涨价的是什么呢?没错,应该就是水了。近半年来,澳大利亚物价上涨的一个最大因素就是缺水。

本周(2019/04/23),维多利亚州水务部影子部长呼吁在墨尔本地区重新施行用水限制,他认为目前墨尔本等澳洲大城市居民正面临用水危机。

大旱是半年多以来澳洲一直谈论的话题。这是一个容易很快被忽略掉的长期气候和环境问题。由于平时媒体的宣导,我们一直把经济不景气,物价上涨联系到进出口贸易,通货膨胀以及外交等问题上。事实上,作为农业大国的澳大利亚,物价上涨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因为水资源的缺乏和分布不平衡。

根据最新的数据表明,过去四个月,墨尔本的储水量下降了约10%,从去年的60.1%掉到了51.9%。事实上,除了西澳之外,截止目前为止,澳大利亚所有首府城市的储水量都呈现了下降趋势,特别是东部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和堪培拉,储水量降幅都超过了10%。

从全澳洲来看,目前的可用水资源大幅下降,上个月的数据显示,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的储水量排在全国倒数第一和第二。而这两个州的却是澳大利亚人口数量最高的两个州,悉尼和墨尔本的人均水资源使用比率也是全澳洲最高。

从2018年开始,澳大利亚经历了历史上最干旱的夏天,

2018年8月,每日邮报报道了上千头牛疯狂抢水的震惊场面。

原本绿树成荫、草木茂盛、生机勃勃的澳洲原野,却因降雨量稀少,变成了树木枯死、绿草不生、光秃秃的一片土地…

成群的牛羊没有牧草可吃

也没有地方饮水,

只能在饥渴的折磨中

一个接一个地悲惨死去

这个景象不停的在人们的脑海中播放


而在今年2月,澳洲新闻集团(News Corp Australia)的一项分析显示,一些超市的西蓝花价格已从5澳元/kg飙升至10澳元/kg。很多超市蔬菜水果价格暴涨了50%。昆士兰州的草莓园的草莓苗供货量也骤减一半。

根据Weekly Times的报道,由于缺乏资金和水,维多利亚州本年度末预计会有20-30%的奶农宣布破产。

干旱!干旱!干旱!

缺水对澳大利亚农业是毁灭性的打击,我们生活中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物价上涨、水费上涨以及定期限水等等。事实上,潜在的问题远比这些要严重。根据维多利亚州水务局的数据,今年墨尔本市以及维州偏远地区1月,2月的储水量从2009年以来,排在了倒数第4,而比今年更干旱的是处于澳大利亚“千年干旱期”的2009-2011年间。



4月中,澳广新闻ABC报道了维多利亚州东部Gippsland一个湖泊由于盐度升高,导致数百鱼类死亡漂浮在水面上,而联邦大学的Jessica Reeves教授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黑手就是干旱。她说:“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入口的加深……以及降雨的减少,没有足够的淡水进入湖泊进行稀释,”,“湖泊整体盐度正在增加,特别是在惠灵顿湖这样的淡水水域。”

而同样的事情在新南威尔士州的达令河流域也在发生这样的惨况,而造成这一现象的还是极度高温和干旱引发的局地供水不足。


澳大利亚气象局已经宣布了:2018年是澳洲历史上第三热的年份,

而2018年整个东部几乎都陷入历史性低降水水平。这和1996-2010的”千年干旱”期的情况何其相似。

澳洲国立大学ANU的一项最新研究预测,到2050年,澳大利亚恐怕将不再会有“冬天”,与此同时会有一个新的季节出现,称之为“新夏天”(New Summer)。全国气温都将高达40度以上。

按照这种预测情况发展下去,未来灾难性气候将会频繁发生。澳大利亚气象局预测,2019年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高达70%。缺水将会变成澳大利亚另一个特色,而澳大利亚主要首府城市将会把限水法令变成永久性法令。如果事情演变成这样,墨尔本还能被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吗?

根据气象局报告,墨尔本目前正经历历史上最干旱的年度的开始。1月至4月的平均降水量仅为200毫米,这和历史最干旱的1967年持平了。


根据墨尔本水务公司的报告说,2017-2018年,墨尔本人均日用水量为161升,而这离墨尔本的“每天155升水”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墨尔本最大的水库Thomson水库的可用的水量已经低于总储水量的50%。整个墨尔本市的水库储水量几乎都在减少。也许到2050年,墨尔本市民将面临“一两水一两金”的情况。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墨尔本在海边,却还如此缺水呢?

一个地区缺水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淡水储水量的降低。而储水量的降低与淡水的流入,流出以及储存方式有关。

根据澳大利亚气象局的数据显示,墨尔本市2018年地表水流入的水量仅仅是2017年的一半,淡水总流出量超过了淡水流入量。我们已经在超支我们的淡水资源了。

根据气象局的数据,从2013年以来,墨尔本可利用的水量一直在下降,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到2032年左右,墨尔本就会无水可用了。

根据历年的维多利亚州储水量变化,可以看到,从1950年以来,维州经历过4次严重缺水的情况,而前三次持续的时间都很短,都在5年之内。而从1996年以后,“前年干旱”期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按照目前各种预测的情况看,未来至少5年内可能还要经历之前的一个超级干旱期,而这可能会持续到2030年左右。

2.极端气候天气的频繁出现

墨尔本地区地表和地下水的补充主要依靠的是自然降水,而2017-2018年,墨尔本地区的降水量几乎逼近了历史最低记录。


而墨尔本的土壤已经干燥到无水可以蒸发了。



3.地下水补充不足


根据预测,未来20年,维多利亚州地下水位会一直下降,在地表水补充不足的情况下,地下水水位的下降以及未来人口的增加,对墨尔本甚至整个维州来说,简直是空前的灾难。也许到2050年以后,墨尔本人口接近800万时,我们每天可能只能喝1瓶750毫升的水。或者是矿泉水价格和牛肉一个价。


3. 澳洲广范围的山火

整个澳洲,从西澳,南澳,到维多利亚到昆士兰,到处山火,无一幸免

[youtube]https://youtu.be/TYUNmBzB2Cw[/youtube]

[youtube]https://youtu.be/JyI6TOEd1SU[/youtube]



干冷的中国大西北正向温暖潮湿变化

时间:2019-09-1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兰州9月16日电(记者任卫东、谭飞、张玉洁)寒冷、干旱是中国西北留给人们的普遍印象。但科学研究表明,西北正出现变暖变湿的新趋势。


陈宝福是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的一名司机,长期往返兰州市区与机场间。近几年,他发现这段路变了。


“以前这70多公里路基本上都是荒山。最近几年雨水多,光秃秃的山都变得绿茸茸。下雨的时候看去,有点南方的感觉。”陈宝福说。


在离兰州千里之外的敦煌,干旱的气候使得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保存千年。然而今年莫高窟两度因雨暂时关闭,石窟周围的戈壁沙漠竟然长了草。


人们发现的星点变化,早已出现在科学家的视野之中。


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就敏锐地关注到西北降雨量增多的情况。他后来提出西北气候可能正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推断。


“此后30年的情况证实了这一推断。我们运用全球气候模式,预测这一趋势将持续到21世纪中叶。”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说。


记者从陕甘宁青等省份的气象部门了解到,1961年以来西北呈升温趋势,大部降水增多。2000年后暖湿化更为显著。


[color=rgb(12, 115, 194) !important]

今年雨水多,8月莫高窟附近戈壁沙漠泛起绿意。敦煌研究院供图 孙志军 摄


以甘肃为例,1961年至2015年,平均每10年升温0.29摄氏度,降水东西有异,河西走廊每10年降水增加4毫米至12毫米。2018年甘肃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摄氏度,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7.7%。


中科院等机构的研究显示,降水增多在西北的中西部地区尤为显著,如新疆大部、祁连山区、河西走廊及青藏高原。但在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增幅不明显,部分地区甚至略有减少。


此外,冰川融水量增加、河流径流量增加、湖泊水位上升等现象,也在西北大部出现。


自施雅风提出推断后,专家学者就开展了大量研究,试图解释为何西北会出现气候变化。


中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全球变暖驱动水循环加剧,可能是西北气候暖湿化的根本原因。


丁一汇说,对于西北而言,水汽主要来阿拉伯海和印度洋。随着北极变暖,来自北冰洋的水汽也在增加。在气流作用下,三个地方的水汽集中到西北,水汽输送加强,西北降水增多。


甘肃省气象局副局长张强介绍,西北地区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更敏感,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也更显著。如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1973年至2016年平均每10年升温0.45摄氏度,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


西北留给人们的普遍印象是荒芜。近年来,增多的降水加速了西北增绿、减少了农作物生长季旱情。


兰州区域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2018年甘肃省降水量为近60年第二,全年水热匹配好,农作物主要生长季旱情为历年最轻。2018年甘肃省植被覆盖度为近18年最高,戈壁、荒漠面积减少,沙漠边缘外扩速度减缓,生态环境显著恢复。


兰州区域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韩涛介绍,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的综合评价指标。“近20年来,祁连山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波动上升,2018年达到最大。2018年指标升高面积占祁连山区总面积的39.8%。”


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适种区正向北、向高海拔地区移动。


看到这个商机,曾在城里经营酒店的何甲奇返乡创业,在海拔超1500米的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镇建立农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现在高海拔地区也能种菜,错季上市菜价高,去年收入了146万元。”


[color=rgb(12, 115, 194) !important]

今年雨水多,8月莫高窟附近戈壁沙漠泛起绿意。敦煌研究院供图 孙志军 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宗省认为,从短期看,抓住有利机会适当增加农业种植规模,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08:02:32

水是生命之源。。。。。悉尼的朋友说他家舍不得像我家这样喷水浇花。悉尼水贵吗?







作者: ilmaro    时间: 2019-9-22 09:07:19

本帖最后由 ilmaro 于 2019-9-22 09:59 编辑

听说,

一个和尚挑水喝,

两个和尚担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

莫非澳洲和尚太多了?



作者: 翁塞    时间: 2019-9-22 09:14:10

风水轮流转!好!
作者: 直面异议    时间: 2019-9-22 09:22:05

这个玩意就是温水煮青蛙,还没到临界点。

所以买房的人们要小心了,特别是在澳洲的,想去澳洲的。

新西兰的冰川也在消失,干旱也许不太遥远了。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09:34:23

直面异议 发表于 2019-9-22 09:22
这个玩意就是温水煮青蛙,还没到临界点。

所以买房的人们要小心了,特别是在澳洲的,想去澳洲的。




新西兰永远不会陷入千年干旱的模式。

南岛有南阿尔卑斯山脉,北岛是广袤的丘陵,有29座超过2000米的高山,50座超过1000米的高山,3000多条冰川, 而且整个国家是狭长地形,利于洋流雨水。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mountains_of_New_Zealand_by_height#Over_2000_metre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laciers_of_New_Zealand#targetText=There%20are%20eighteen%20small%20glaciers,covered%20more%20than%2010%20hectares.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09:41: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09:55:49

翁塞 发表于 2019-9-22 09:14
风水轮流转!好!




一方面是南半球的澳洲陷入千年干旱/山火模式。


而北半球同一纬度的中国西部沙漠戈壁降水增多返绿,莫高窟附近戈壁沙漠竟然长草泛起绿意。澳洲经常跟着美帝恶心中国,是不是天道?




作者: 太阳鸟鸟    时间: 2019-9-22 09:58: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太阳鸟鸟    时间: 2019-9-22 10:00: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0:02:52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9-22 09:41
新西兰的问题不在天灾,在人祸,气候这么好还那么多人去澳洲,所谓苛政猛于干旱 ...



我一直相信,有澳洲人大规模移民新西兰的一天。环境难民。

一般的常识, 有稳定工作的新西兰人,不会吃饱了撑着辞职卖房子去澳洲找工作,

去的大部分都是没工作的或者刚毕业的年轻人,去碰运气。

什么苛政?难道澳洲不用交税?政客不丑陋?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0:03: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0:04: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0:15:37

ilmaro 发表于 2019-9-22 09:07
听说,

一个和尚挑水喝,



你是在隐喻澳洲光棍多吗?

还有人说有钱的地方不长草。

那么说咱天朝大西北是有钱的地方,

但老天爷开始让西北湿润降雨返绿,混乱中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0:24:34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9-22 08:02
水是生命之源。。。。。悉尼的朋友说他家舍不得像我家这样喷水浇花。悉尼水贵吗?

微信截图_201904101654021.png


这篇文章说30年后,澳洲全国温度都将超过40度,
我去墨尔本,室外已经超过40度,感觉那个热浪快把人烤干,
去了大洋路12门徒,那个苍蝇多的,不敢开口说话,要一直用手赶苍蝇



图片附件: 微信截图_201904101654021.png (2019-9-22 10:19:46, 186.85 KB) / 下载次数 9
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IwNDAwN3xlNjYwMTM4ZHwxNzQ2MzgwOTk0fDB8MA%3D%3D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0:31:33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9-22 10:04
看来政治盲,无以谈苛政

"一般的常识, 有稳定工作的新西兰人,不会吃饱了撑着辞职卖房子去澳洲找工作,"



刺痛了澳洲迷的小心脏,
哈哈,灰常好

在澳洲好好呆着,不准回来,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0:40: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aul123    时间: 2019-9-22 10:41:23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0:42: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0:43:17

太阳鸟鸟 发表于 2019-9-22 10:00
新西兰不会的,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不会和澳洲一样的。

+1

正解,

有一年澳洲沙尘暴的沙子,竟然跨过2000公里的塔斯曼海,落到了KIWI家的阳台,可不可怕?

作者: sun2kiwi    时间: 2019-9-22 10:45: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aul123    时间: 2019-9-22 10:47:21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我是小老鼠    时间: 2019-9-22 10:47: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0:48:41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0:49: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un2kiwi    时间: 2019-9-22 10:51: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0:51: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0:52:00

我是小老鼠 发表于 2019-9-22 10:47
不知道为什么要黑澳洲,这样显得新西兰的人很小心眼,做人要大气点。。。哈哈!!! ...



纽澳互相驽是常态,不怒是心态

作者: paul123    时间: 2019-9-22 10:55:21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9-22 10:51
怎么刺都改变不了澳人入纽直接PR而纽人去澳不给PR的现状,啥时候反过来,才真正说明大家认为新西兰好
...

了解下两国PR的性质,澳洲能让你新西兰PR随便进出吗?
作者: ilmaro    时间: 2019-9-22 10:56:32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9-22 10:15
你是在隐喻澳洲光棍多吗?

还有人说有钱的地方不长草。



我是在隐喻这种国家长远发展性的问题,比如气候,水利治理等方面,在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婊横行的资本主义体系中,是永远比不上中国的……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0:57: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rdeyoualbert    时间: 2019-9-22 10:59:09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9-22 10:52
纽澳互相驽是常态,不怒是心态

心态这个讲的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0:59: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1:02:33

paul123 发表于 2019-9-22 10:55
了解下两国PR的性质,澳洲能让你新西兰PR随便进出吗?



快去吧,别犹豫了。人生苦短。

我真心希望NZ 永远不要超过500万人,保持清静。不要在增加人口了。。

作者: paul123    时间: 2019-9-22 11:04:56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9-22 10:59
澳洲PR就可以进出新西兰,这就反映了澳洲国力强呀

如果新西兰PR也和澳洲PR一样要五年内住满多少天,还有5年签一次,就一样可以进出澳洲了。不怎么了解澳洲PR.就是因为新西兰PR最简单方便,所以澳洲不愿意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1:05:06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9-22 10:57
好像也就kiwi整天爱拿澳洲说事,澳洲根本就不鸟NZ,打个比方TVNZ的天气报告都报澳洲城市,ABC根本就不报NZ城 ...



你确定,澳洲是强国?

年年烧,房子都快烧没了,强YY国吧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1:06: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1:08: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aul123    时间: 2019-9-22 11:26:34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9-22 11:08
强与弱是相对的,澳洲是南太平洋第一强国,军力排世界前十,你说跟NZ比谁强,有人却要YY说新西兰同澳洲一样强 ...

不要强,要宜居。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1:29: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1:55:37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9-22 10:24
这篇文章说30年后,澳洲全国温度都将超过40度,
我去墨尔本,室外已经超过40度,感觉那个热浪快把人烤 ...



苍蝇是澳洲国宝,杀不得。



作者: 太阳鸟鸟    时间: 2019-9-22 12:07: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2:49: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太阳鸟鸟    时间: 2019-9-22 14:08: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4:46: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6:22:15

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19-9-22 16:25 编辑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9-22 14:46
你信?难怪坚信NZ物价低
天天在看中国史籍,5000年全是争斗斩杀史(至今未停),我还大英帝国是爱好和平的民 ...

你确定:大英帝国是爱好和平的民族?
看看近代历史上单单英国和爱尔兰之间

1228年,强制用英国法律和惯例替代爱尔兰法律;1297年,建立了其中半个爱尔兰人都没有的爱尔兰议会;鼓励英格兰化的殖民者进入爱尔兰;不断发出歧视爱尔兰人,以避免殖民者爱尔兰化的法令……以至“杀死一个爱尔兰人等于杀死一条狗”。

1649年内战结束、保王派失败后,作为虔诚清教徒的克伦威尔旋即带兵征服了爱尔兰。在英军的铁蹄下,短短三年里,约150万人口的爱尔兰岛就由于屠杀、饥荒、疾病、移民而减少了41万。英国国会为了解决军队欠饷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土地要求,更是没收与拍卖了爱尔兰全部2千万英亩耕地中的1千1百万英亩。之后的日子愈发难过:1648年时,爱尔兰天主教徒还拥有全爱尔兰土地的59%,到了1751年,他们手中只剩下全爱尔兰土地的5%。他们还没有选举权,不能雇佣两名以上的学徒,不能出国留学,不能在大学申请学位和奖学金,不能担任公职、陪审员、律师和教师,不能出席议会,不准购买土地,甚至连个人财产价值都受到限制(譬如不能拥有价值超过5英镑的马匹)。

爱尔兰独立战争期间,“小队”与“飞行纵队”在城市与乡村进行的游击战,都被英国政府视作谋杀和恐怖袭击,殖民当局自然要采取残酷的报复措施。据统计,在战争的前18个月中,英军搜查了38720幢民宅,逮捕了4982名嫌疑分子,进行了1604次武装袭击,洗劫和毁坏了102座城镇,屠杀了77名没有武装的共和派与一般平民。可殴打、破坏、纵火、抢掠财物、随意逮捕、未经审判的处决,







作者: 太阳鸟鸟    时间: 2019-9-22 16:34: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hanghaiyu    时间: 2019-9-22 16:38:28

有点意思。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6:46:44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9-22 11:08
强与弱是相对的,澳洲是南太平洋第一强国,军力排世界前十,你说跟NZ比谁强,有人却要YY说新西兰同澳洲一样强 ...



就土澳那点儿军力,二战打不过日本,韩战打不过天朝,也就能对付土著和南太岛民。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6:58:42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9-22 11:55
苍蝇是澳洲国宝,杀不得。




估计澳洲太干旱,所以苍蝇都是大群追着人的嘴巴来,好可怕。
澳洲人发明的防苍蝇标配
f1bddc22f96a2a2c847fe5914b122d5f_hd.jpg




图片附件: f1bddc22f96a2a2c847fe5914b122d5f_hd.jpg (2019-9-22 16:58:01, 35.92 KB) / 下载次数 16
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IwNDIzNnwzNmQzMWQ1NHwxNzQ2MzgwOTk0fDB8MA%3D%3D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9:09: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19:11: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2 23:26:58

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19-9-23 06:35 编辑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9-22 19:11
扯淡吧,汉民族就元代清代被灭了两次,其他年代都是中央王朝,还被你形容的大多数时代被动扩张,你大概崇拜蒙 ...

”明驱逐了蒙元之后,明成祖时代汉人照样称霸了一回东亚大陆,明成祖还被中亚蛮夷公奉为"天可汗",虽然明以后汉人还未真正硬过这点不得不承认“



--不值一驳


看看1950-1953年:


单单韩战, 汉人的志愿军就真刀真枪,强硬无比的干死了西方21国联军军人62万人(单单美国就死了5.2万) ,
还有美国8177人,联合国军47万军人失踪。


21国名称
美国, 英国, 澳大利亚、韩国, 比利时、加拿大、哥伦比亚、丹麦、埃塞俄比亚、法国、希腊、意大利、印度、卢森堡、新西兰、荷兰、挪威、菲律宾、南非、瑞士、泰国。

作者: 太阳鸟鸟    时间: 2019-9-23 00:23: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webb2    时间: 2019-9-23 03:26:19

都两页了也没人总结一下:西方越来越完蛋了,中国越来越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3 07:58:39

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19-9-23 08:15 编辑

新西兰属于湿润或半湿润地区,70%的土地年平均降雨量超过1500毫米,西海岸超过4000毫米,只有南岛奥塔哥部分地区降雨量500至750毫米之间,


climate_-_nz_rainfall_1971-2000.jpg


澳大利亚国土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区美国中西部类似。
澳大利亚80%的土地年平均降雨量不足600毫米,50%的土地不到300毫米。




8R7X1j5.jpg


2019年初,澳洲最靠南,最多降雨量的塔斯马尼亚州的国家公园被山火烧掉94000公顷的原始森林。悲催



[youtube]https://youtu.be/O8FMhGnPkYw[/youtube]




图片附件: climate_-_nz_rainfall_1971-2000.jpg (2019-9-23 07:49:56, 58.31 KB) / 下载次数 15
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IwNDQ4MXwzOWZiNjgzOXwxNzQ2MzgwOTk0fDB8MA%3D%3D



图片附件: 8R7X1j5.jpg (2019-9-23 08:04:32, 60.66 KB) / 下载次数 16
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IwNDQ4NHxkYTBiY2E5M3wxNzQ2MzgwOTk0fDB8MA%3D%3D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3 08:58:06

webb2 发表于 2019-9-23 03:26
都两页了也没人总结一下:西方越来越完蛋了,中国越来越好。

+1

澳洲越来越完蛋了,中国越来越好
作者: carrier29    时间: 2019-9-23 10:13:41

看在图文并茂的份上帮顶
话说澳洲这么残啊?前几天的话题不是澳洲风调雨顺适合移民吗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3 10:18: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3 10:25: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3 10:46:26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9-23 10:18
好像某些人就跟澳洲过不去,加州干旱更严重,也不来贴图
何必单独羡慕忌妒恨澳洲一国呢
...



谢谢高级黑加州,何止加州,整个美国西部和澳洲有得比,荒野千里啊。

不过人家有硅谷,一俊遮百丑,澳洲有啥?

作者: paul123    时间: 2019-9-23 10:51:57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9-22 10:51
怎么刺都改变不了澳人入纽直接PR而纽人去澳不给PR的现状,啥时候反过来,才真正说明大家认为新西兰好
...

赶快去澳洲吧,我们绝对支持你,我希望新西兰人越少越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3 10:55: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太阳鸟鸟    时间: 2019-9-23 11:09: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3 11:11: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3 11:17:26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9-23 10:55
我可一点都没黑加州,我朋友就在加州,告诉我那里很少下雨,你去查查加州主要城市的降水量比澳洲低多了(很多 ...



不用你朋友讲,我就去过加州几个城市N次,连续几年如此,飞过洛杉矶旁边的小山,一直往美东飞很久到丹佛都是千里荒漠。
开车从洛杉矶出发往内华达,犹他州,荒凉的没法看。

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正常人都不会有兴趣移民去美西。

故事很多,懒得和美国迷们啰嗦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3 11:21: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3 11:22:28

太阳鸟鸟 发表于 2019-9-23 11:09
加州玩高科技,土澳玩高科技吗?



土澳玩山火,

是真的啊,上周的昆士兰大火就抓了几个玩火的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3 11:24: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3 11:37:15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9-23 10:25
归根到底就是因为60万新西兰人去了澳洲定居,而不是去加州,所以恨澳洲恨得牙痒
...



不过是把事实摆在那里,

又打碎了一个澳洲迷的玻璃心,保重啊。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3 11:42: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挡风玻璃维修    时间: 2019-9-23 12:47:12

只有牛奶澳洲涨价了 昨天还新闻coles给几百种产品进一步降价因为有新的德国超市2021年要进澳洲市场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3 17:25:58

挡风玻璃维修 发表于 2019-9-23 12:47
只有牛奶澳洲涨价了 昨天还新闻coles给几百种产品进一步降价因为有新的德国超市2021年要进澳洲市场 ...



可否讲讲在澳洲生活的实际体验?
特别是和新西兰对比方面。
谢谢了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3 17:35:54

没事,主子会给它用飞机,航母送水。导弹送水也行。

作者: anzac_corp    时间: 2019-9-23 19:10:39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9-22 10:02
我一直相信,有澳洲人大规模移民新西兰的一天。环境难民。

一般的常识, 有稳定工作的新西兰人,不会 ...

沒問題,英國地盤比新西蘭還小一點,不也是養活了接近7千萬人口?

澳洲人全移居到新西蘭來,咱這疙瘩也還寬敞得很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3 23:51:09

anzac_corp 发表于 2019-9-23 19:10
沒問題,英國地盤比新西蘭還小一點,不也是養活了接近7千萬人口?

澳洲人全移居到新西蘭來,咱這疙瘩也 ...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世事无绝对,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4 11:13:02


澳洲这片土地最多只能承载八百万人口,才可以保证生态不被继续破坏

澳洲的土地看似广袤,其实并不能承载太多的人口。表面上看是因为缺水和沙漠。但事实上,即使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因为极度贫瘠的土壤,能种出来的庄稼也很有限。
让很多人难以想象的是,澳大利亚是全球农业生产力最低下的大陆。其土壤贫瘠程度、植物生长率和生产力堪称全世界最逊。因为澳大利亚的土地年代太古老,经过几十亿年的雨水冲刷,养分已经流失殆尽。
在自然界之中,主要有三种方法可以使贫瘠的土壤重新获得肥力。第一种是火山爆发生成的火山灰,富含多种养分,能使土壤变得肥沃,爪哇、日本和夏威夷等地皆受益于此。然而在澳大利亚,只有东部很几个地区在一亿多年前曾有过火山活动。第二种是冰川运动,能够产生有助于土壤肥沃的碎屑。北美洲将近一半的地区在过去一百万年里曾遭受过冰河作用的影响,而在澳大利亚,受过冰河作用影响的地方不到本土面积的百分之一。第三,地壳缓慢上升也会带来新的土壤,为土地增加肥力。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印度次大陆的恒河沃土。但在过去的一亿年之间,澳大利亚上升的地壳面积相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在缺乏科学研究的情况下,外行人很难一眼看出这片土地的贫瘠本质。历史上,最初到来澳大利亚的欧洲殖民者,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相反,他们看着了一望无际的森林和郁郁葱葱的草原,被这些假象蒙骗,误以为澳洲是一片跟北美一样富饶的土地。直到最初的树木被砍倒,草也被羊吃光之后,人们才发现这地方的树木和草都生长得非常缓慢,那些比较娇贵的庄稼,在很多地方更是几乎种不出来!
简单来说,看起来同样高矮大的一片树林,如果在欧洲或北美,从树苗长到这么大需要二十年的话,那么换成是在澳洲,恐怕就需要五十年甚至一百年!
如果是大自然的动物,或许对此无所谓,但对于需要定期获得收成的人类农夫来,可就要坐蜡了。
因此,虽然貌似有着跟北美洲和乌克兰一样广袤的大平原,但现代澳洲农作物的平均产量却很低。比如现代澳洲著名的麦带,实际上那些麦都种植在沙质土壤上,根本就是一个巨大的花盆,沙子形同虚设,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完全依靠化肥,结果就导致澳大利亚的农业成本非常高,有时候几乎能够跟日本这样地狭人多的国家相比,故而纵然澳洲地广人稀,也无法成为一个农业大国。在澳洲本地市场,国内生产的农产品竞争力经常不敌海外进口的农产品,哪怕后者还要摊上国际运输成本。例如,二十一世纪的国际水果公司,在巴西种植橙子,然后把浓缩橙汁运送到半个地球之外的澳大利亚,其成本居然比澳洲人自己生产的橙汁还要便宜。然后,从加拿大进口的猪肉,也要比澳洲本地生产的便宜。
更要命的是,在澳大利亚发展农业,还会遇到降水量不稳定的问题。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孕育了古文明的地方,每年都有规律的雨季可以帮助农业发展。不管是欧洲、印度还是东亚,不管是不是雨热同期,农民至少都可以每年遵循季节规律来耕地、播种,让作物在雨水的灌溉下生长、成熟。
然而,在澳洲的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却取决于厄尔尼诺现象。每一年的降雨情况都变幻莫测,而每十年间的变化更大,最要命的是完全没有任何规律可言。经常是十年大旱之后又遇上两年的大暴雨!
那些最早来到澳大利亚的农民和牧民,在他们选择殖民村镇的地址之时,多半是遇上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因此被假象蒙蔽了双眼,误以为脚下是一块福地,便定居下来,然后勤勤恳恳地耕耘与播种。谁知在澳洲这块悲催的地方,好年景是如此的稀少,经常有一半以上的年份,庄稼都颗粒无收!雪上加霜的是,在作物收割后,农田经过一番整地和拔草,光秃秃的土壤就暴露出来,如果之后遭遇气候变化,农民栽种的作物无法生长,那么土壤就会一直露在外面,甚至没有杂草来覆盖,最终被侵蚀成盐碱地或沙漠!
土地退化是澳大利亚现在最大的环境问题,其成因有多种,前面也有部分提及:植被清理,过度放牧,兔子,养分耗尽,土壤侵蚀,人为干旱(人为原因导致土壤直接暴露在烈日下,土壤变得干燥烫热,阻碍植物生长),杂草,政策错误及盐碱化。再加上澳大利亚原生林被大量清理砍伐(40%被清理,35%遭砍伐),严重破坏了澳大利亚的景观。
总的来,澳洲只有西南部以珀斯为中心的一块地方,降水量比较稳定。虽然土壤依然很贫瘠,但在化肥充足的条件下,还是可以发展粮食种植农业的。而这也是穿越者们选择在天鹅河畔的珀斯地区建设华盟首都的原因——至少粮食蔬果是可以自给自足的。至于其它的地方么……如果明末的冰河期灾害,给中国人带来了空前浩劫的话。那么澳洲的大部分地区,差不多每一年都处在冰河期之中!
但即使是条件最好的珀斯地区,其实总的来也就跟孕育了古代中东文明的两河流域差不多。虽然在最初的时候比较适合谷物生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灌溉农业的扩大,土地就会逐渐盐碱化,而这一过程是几乎不可逆转的……唯一有效的对策就是控制人口数量和开垦面积,绝对不要让这片土地不堪重负。
事实上,澳洲的大部分土地不仅不适合发展农业,甚至连发展牧业都很勉强。比如以前澳洲一向以盛产羊毛而著称,但事实上澳洲的草原看上去貌似丰美茂盛,实际上比蒙古高原还要贫瘠得多,往往被羊儿啃光之后,就再也不长草,直接退化成沙漠了。为了避免土地沙漠化,在澳洲甚至连牧场都得灌溉和施肥!
结果,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澳洲的养羊业已经处于亏损状态,全靠政府补贴在勉强维持。但牧民的平均收入依然远低于全国最低工资,甚至大多负债累累,要靠打零工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消费。
因此,尽管面积跟中国和美国相似,但现代的澳洲仅仅居住了两千四百万人口,其实就已经不堪重负,光是粮食一项,都快要从出口国变成进口国了。政府完全是依靠着出口矿产的高利润,才能够维持财政平衡,其实根本就是一个大号的沙特——只不过沙特出口的是石油,而澳洲出口的则是煤炭和铁矿石罢了。
按照有关专家的计算,澳洲这片土地最多只能承载八百万人口,才可以保证生态不被继续破坏,眼下就已经严重地人口过剩了——这个数字甚至比英国本土的人口还要少得多!
很显然,仅仅凭着这样少的人口数量,是无法建设起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大国的。


作者: 太阳鸟鸟    时间: 2019-9-24 11:18: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4 11:30:02

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19-9-24 11:32 编辑

因为自然环境的限制 , 96% 的澳洲人口生活在黄色区域以外的环海区

65c8e94067b1481d94a36ec1989881dc_hd.jpg


记录显示,澳洲绝大部分地区在2018年12月-2019年1月的最高温度都超过40度

summer-2019-blog-dec-jan-highest-max-temps-fig-4.png





图片附件: summer-2019-blog-dec-jan-highest-max-temps-fig-4.png (2019-9-24 11:26:12, 498.6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IwNTI0NXw1MWNhNmJkZXwxNzQ2MzgwOTk0fDB8MA%3D%3D



图片附件: 65c8e94067b1481d94a36ec1989881dc_hd.jpg (2019-9-24 11:21:05, 52.2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IwNTIzNXxlZTMxYzk0NnwxNzQ2MzgwOTk0fDB8MA%3D%3D


作者: carrier29    时间: 2019-9-24 12:05:35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9-24 11:13
澳洲这片土地最多只能承载八百万人口,才可以保证生态不被继续破坏

澳洲的土地看似广袤,其实并不能承载 ...

长知识,不错
作者: 小小星走天涯    时间: 2019-9-24 14:12:27

好事啊,大家赶紧买房,以后澳洲的Kiwi回流了房价会继续涨的。
作者: 小小星走天涯    时间: 2019-9-24 14:25:06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9-22 09:41
新西兰的问题不在天灾,在人祸,气候这么好还那么多人去澳洲,所谓苛政猛于干旱 ...

没办法的事情,拿墨尔本举例,房价比奥克兰低,工资比奥克兰高,机会比奥克兰多,稍微有点追求的Kiwi都跑了,这么说吧,中国某些三四线城市有山有海很漂亮,人也不多,房价也不太高,那为什么都跑一二线城市去呢?图什么呢?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4 17:45:48

小小星走天涯 发表于 2019-9-24 14:12
好事啊,大家赶紧买房,以后澳洲的Kiwi回流了房价会继续涨的。



在路上


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26756#lastpost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9-9-24 17:54: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kiwi.com/) Powered by Discuz! X2